12.16 中韓實力差距肉眼可見 東亞杯反成裡皮“正名之戰”

東亞杯連輸日韓,中國球迷普遍情緒穩定,認為這是意料之中的結果,還有球迷對賽果並未崩盤表示滿意。是的,當一件事情的走向落入期待,你似乎很難被調動起“藍瘦香菇”的情緒。

就拿剛剛輸完的一場球舉例,中韓之間的實力差距可以說是“肉眼可見”。整場比賽,韓國隊傳球次數570次、成功505次;而中國隊為268次、成功212次。韓國隊幾乎是在中國隊半場傳接球,而中國隊也幾乎是在中國隊半場傳接球,這就是網友形容所謂“摁在地板上摩擦”。

目睹這一“悽悽慘慘慼戚”,球迷其實已經用“無奈”填充了“憤怒”,用“無言”替換了“吐槽”。引用0-3完敗日本女足的中國女足主帥賈秀全那直擊靈魂的話說就是:“我也想贏三個,但技不如人怎麼辦?”

要說還是前任主帥裡皮心裡跟明鏡似的。他在辭職後曾對意大利媒體表示,“我想如果明年我們與韓國、澳大利亞或者日本之間的球隊同組,他們會把我們活活吃掉。所以說我不想搶錢,我對球隊沒有太大的信心,所以我決定放棄那些在我看來不值得的金錢。”

“活活吃掉”、“不想搶錢”……在我印象中,面如平湖的老帥極少動用感情色彩如此強烈的詞彙說事兒。當在談及潛在對手韓日澳時,他似乎在心理方面也出現了某種情緒波動。而這種“心理戰慄”,正源自對自身實力的搖頭嘆氣。

如今,一個頗為玩味的現象是:本次東亞杯似乎成為了裡皮的正名之戰。

中韓實力差距肉眼可見 東亞杯反成裡皮“正名之戰”

兩場輸球過後,被網友點贊數簇擁的熱評是:“裡皮是對的,我當初錯怪了他。”還要加上一個捂臉的小表情。

也許,球迷們已經忘了:2017年3月23日晚,正是裡皮在長沙帶領中國男足一球埋葬了韓國足球的榮耀,對韓國隊實施了一次鋒利的羞辱。

而今,被裡皮堅決棄用、卻是部分球迷“心頭好”的三位“偏將”曹贇定、姜至鵬和于大寶,在比賽中的表現幾乎是給本人投上了否決票。姜至鵬踢的是少林足球,曹贇定“邊裁質量”一般的防守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于大寶則在中後衛位置展現了令人沮喪的“方位感”。

所以,我一直苦口婆心地勸說部分球迷要理性,不要“無知者無畏”地去質疑裡皮的“用人觀”,因為後者看過的足球錄像帶比你看過的小電影小視頻總和都要多。

意大利媒體曾經報道說:在意大利家中,裡皮的足球錄像素材可謂是汗牛充棟。他連1982年執教桑普多利亞青年隊時的訓練素材都還保存著。這些寶貝在家裡地位顯赫,儲存錄像帶的房間是禁區,哪怕是妻子,裡皮也不許靠近。通過不厭其煩地觀看錄像帶,裡皮總能找到對手的破綻與命門。

與浸淫足球執教圈層37年的世界盃冠軍教頭相比,球迷(包括足球媒體人)對足球的認知僅僅屬於業餘水平。

倒是于大寶在接受採訪時道出了實情:“球隊整體表現有點緊張,對手高壓逼搶,在這種高強度快節奏之下,隊員有點不太敢於拿球。”

中韓實力差距肉眼可見 東亞杯反成裡皮“正名之戰”

我此前也曾就國家隊所謂“遺珠”話題諮詢過一些圈內專業人士,得到答覆其實跟于大寶的這段講話相吻合:國際賽事強度和節奏均高於中超,某些受外界青睞的球員,體能未必能夠支撐,對抗也未必能夠適應。

所以,我們恐怕也要認真檢視一下所謂“世界第六大聯賽”的質量:這是不是一個與世界潮流幾乎脫鉤的自娛自樂的閉環操作系統?

過往很多年,中國足球“恐韓”只是心理層面的畏懼,雙方實力大抵四六開——球迷大都覺得中國隊尚有一拼尚可一戰;但如今,中國足球病理已經超出了“心理建設”層面,病變擴散到了“技不如人”層面。

真可謂: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