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82年生的金智英》:全世界都欠“全職媽媽”一句抱歉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種職業,每天24小時在崗,全年無休,工作內容複雜多變,需要很強的抗壓力與超人般的執行力,沒有任何薪水福利,甚至難以被人理解獲得社會認可。你會願意做嗎?”


曾經有媒體在街上隨機採訪了部分路人,大部分路人都表示很驚訝並表示不願意。


“世界上會有這樣的一份職業嗎?”

“是什麼職業?”

“沒有人會願意做這樣的工作吧!”

...


當記者告知他們答案是“全職媽媽”的時候,很多人表示的默許和認可。


“全職媽媽”,世界上最高危的職業之一。


《82年生的金智英》:全世界都欠“全職媽媽”一句抱歉


提起全職媽媽,不得不說近期在韓國上映的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這部電影反應韓國都市女性群體在現實生活中艱難且無奈的寫照,上映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不僅在韓國就掀起一場軒然大波,更是在中國內地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


該部電影成為了影壇史冊上難得的“1/9型”電影,韓國男性觀眾對此部電影只打1分,而韓國女性則力捧打9分。


而形成如此大的反差的原因就在於題材和劇本對性別歧視的深刻刻畫。


這部影片以金智英的成長過程,描述了一個女性從家庭到社會再到職場上遭遇的各種性別歧視為先線索。


從奮力爭奪讀書的權利到職場精英,再從職場精英到家庭主婦,一路與“女性”抗爭著命運。


承受著來自家庭、社會和自己內心的煎熬,面對家庭和工作選擇時的無奈,最終戰勝自己,重返職場、重獲內心自由的故事。


特別是對於離開職場,選擇迴歸家庭的女性來說,這部電影更是戳中不少將重心放在家庭的女性心聲,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和同感。


無論是因為家裡沒有人幫忙帶孩子,還是因為孩子教育問題自己選擇迴歸家庭親自帶小孩,每個女性都有自己不得已退出職場的原因。


對於這些“全職媽媽”,她們明明和所有人一樣寒窗苦讀多年,考上名牌學校,擁有高學歷,無論智商和情商都不比男性差,賺錢能力也不比老公差。


但如果在面對家庭和工作一定要做出一個選擇時,首先做出犧牲和選擇的一定是女性,而且大部分人也是這樣想的。


《82年生的金智英》:全世界都欠“全職媽媽”一句抱歉


或許,不是每一個女性都有勇氣選擇做“全職媽媽”。


因為,“全職媽媽”對於女性來說,它的沉默成本太大。


它不僅沒有工作收入,還得賭上丈夫的理解和尊重,與社會脫節的危機,以及社會對家庭主婦的認同,甚至是伴侶的出軌等。


這個社會,對“全職媽媽”的認可度並不高。


而且家人對她們的付出也並不領情,還常常被貼上“經濟從屬”、“脫離社會”、“無價值感”的標籤。


選擇當“全職媽媽”需要足夠大的勇氣,而我,至少目前不具備那份勇氣。


在當下的社會的認知裡都認為“全職媽媽”是女性理所應當的選擇的時候,當職場上因女性的婚育問題而報以偏見的時候,當家庭不對“全職媽媽”報以寬容和理解的時候,這個世界是否欠“全職媽媽”一句抱歉?


《82年生的金智英》:全世界都欠“全職媽媽”一句抱歉


如果“全職媽媽”的工作被KPI,那會怎樣?


《82年生的金智英》:全世界都欠“全職媽媽”一句抱歉


工作上,我們任何一項工作都能被KPI,並依據KPI發放相對等應的工資酬勞。


但是,你有沒有聽過家庭主婦的工作被量化的?被KPI的?我想,沒有。


正是因為沒有被KPI,所以大部分人認為“全職媽媽”每天只是做一些家庭碎活兒,並沒有為家庭創造出太大的價值。


而且即便是有,創造出來的工作價值無法被量化,也得不到大眾所認可。


那如果“全職媽媽”的工作被量化的話,又會是怎麼的一個情形呢?


在日本,已經有不少研究量化出了日本家庭主婦所能創造的工作價值。


東京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柳傳範之,將日本家庭主婦每天的勞務工作,按日本勞動力市場的價格進行了換算,得出了結論


一名日本家庭主婦每年的工作價值約為720萬日元,相當於42萬元人民幣。


2017年,日本一名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年薪為16.8萬元人民幣左右。


也就是說,日本家庭主婦應得的勞動收入,已經可以達到了公司中層管理幹部的水平。


在英美兩國,因為人工更貴,所以家庭主婦創造的價值也更高。


英國大約為51萬人民幣,美國的家庭主婦屬於正式的職業範疇,被評為中等技術級別,換算成勞動收入,年薪大約為75萬元人民幣。


在中國,雖然還沒有具體的官方數據,不過如果按照全職主婦的擔任的複雜角色來量化,估計至少每年約20萬元人民幣。


以勞動市場平均價格進行換算:


住家型保姆4000元/月,專職司機3000元/月,幼兒家庭教師100元/小時,以每天3小時計算,那麼一名照顧學齡前兒童的家庭主婦,每年創造的勞動價值大約為19.2萬元。(數據來源:吳曉波頻道)


根據以上數據來看,如果按照勞動力市場價格來進行換算的話,一名“全職媽媽”創造出來的工作價值並少,而且有的還不亞於男性。


《82年生的金智英》:全世界都欠“全職媽媽”一句抱歉


除此之外,“全職媽媽”有多少工作要做?工作時長又有多少?


一名“全職媽媽”每天的工作大概有五類:


  • 衣物整理清潔,每次2個小時
  • 房屋清潔,每天2個小時
  • 買菜做飯,每天2.5個小時
  • 加上接送孩子上學、輔導孩子功課粗略算作4小時


一名“全職媽媽”每日工作時長達到了10個小時以上,這個數字超過了8小時工作制的上班族,當然這裡說的能準點下班的上班族。


從職場轉場到家庭,從領導的嘮叨、業績的壓力,隨之代替的是全年無休、不能請假、不能生病的家庭生活。


因為要孕育孩子,照顧孩子成長,經營家庭,而選擇放棄了職場。


“全職媽媽”實在是不好當,承擔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比來自職場的更多和更危險,工作的時長比能準點下班的上班族還長。


我記得菲利普·津巴多的《雄性衰落》裡面有這樣一句話:


“今天很多全職媽媽都心懷怨懟:她們當然對生兒育女感到開心,但是卻後悔自己放棄了事業,這樣一來一旦離婚就會非常艱難,因為多年不工作後再次進入勞動力市場很不容易。”


根據數據調查顯示,“全職媽媽”希望重新走入職場的比例高達60%,而最主要原因是“經濟壓力”、“不希望與社會脫節”和“實現自我價值”。


對於有孩子的女性來講,她們不僅要為家庭奉獻精力,還要負擔著貢獻經濟收入的壓力。


而由於女性普遍受教育程度有了大幅提升,她們也期待實現更多的個人價值,更大程度的參與社會經濟活動,不再滿足於將人生侷限在家庭中。


所以,“全職媽媽”承擔的風險太大,即便是工作被量化、被KPI,我想,也沒有人在自願的情況下走出職場,迴歸家庭,做“全職媽媽”。


《82年生的金智英》:全世界都欠“全職媽媽”一句抱歉


“全職媽媽”如何不被“女性福利”所反噬?


《82年生的金智英》:全世界都欠“全職媽媽”一句抱歉


當然,除了部分在非自願的情況下選擇迴歸家庭以外,還有部分女性是不必考慮經濟因素,選擇做了“全職媽媽”。


正如《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一樣,不必考慮經濟因素,可以後顧無憂的選擇當了全職太太。


只因當初婚前自己的丈夫陳俊生說了一句:“我養你。”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全職媽媽”被所謂的“女性福利”所反噬,我們不得而知。


在性別這座金字塔裡,男女關係從來都是生而平等,更是生而不等。


這個世界,除了父母,沒有誰有義務和責任毫無保留的去“養”一個人。


所有不對等的關係裡,都需要同等值的付出。


波伏娃在她的鉅著《第二性》中給出的“他者”概念,男性被視為主體,而女性視為客體,前者統治後者。


可事實上,人們都明白彼此不分高低且缺一不可。


只不過男性過於外顯和集中,活躍於社會職場的各個場合;女性過於內隱和分散,她們多聚焦於這個比較私密的空間。


漸漸地,女性逐漸變成了“他者”,無論工作和生活,都會貼合男性的步伐和節奏。


即使在家庭的抉擇方面,犧牲掉自己的工作和自由,也會成為男性的“從屬者”。


《82年生的金智英》:全世界都欠“全職媽媽”一句抱歉


在電視劇《戀愛先生》中,顧瑤對多次出軌的丈夫宋寧宇提出離婚並讓其淨身出戶,宋寧宇氣急敗壞道地質問:


“我給你買頭等艙的機票,給你訂最好的酒店,反正這麼些年都是我來養你的,穿最好的衣服,住最好的房子,開最好的車。我在外面辛辛苦苦掙錢的時候,你在幹什麼?風吹不到雨淋不到的。你給過我溫暖嗎?你給過這個傢什麼?憑什麼讓我淨身出戶?”


顧瑤大喊道:


“你是不是忘了?我當全職太太是當時你跪著求我的。原來我在你心裡一直都是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好吃懶做坐享其成的人是嗎?我真後悔啊!早知道這樣,當初我就不該拋棄一切相信你,我就不該跟你去美國!”


即便是曾經如膠似漆的恩愛夫妻,終有一天也會變成劍拔弩張的敵人。


昨日的的濃情密語、山盟海誓也終將會變成今日攻擊對方最致命的武器。


顧瑤在婚前因接受了丈夫宋寧宇給予她的“女性福利”,選擇迴歸家庭,當起了全職太太,但如今卻被“女性福利”所反噬,被丈夫認為是好吃懶做坐享其成的人。



在這段關係裡,誰錯了?


我想,誰都沒有錯。


如果一定要說錯,那就是女性千萬不要把“女性福利”當做是自己生活的鎧甲,因為,它會慢慢的一點點剝奪你的女性權利。


這世間最經不起推敲的就是婚姻,隨著歲月的變遷,很多事、很多人都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改變,人是思想情感也會發生改變。


昨日的承諾,終究會變質。


那麼,作為“全職媽媽”如何不被“女性福利”所反噬呢?


01、保持學習,為自己贏得重返職場入場券



《82年生的金智英》:全世界都欠“全職媽媽”一句抱歉


保持學習,是終身不變的話題,無論人生的哪一個階段,我們都要保持學習。


當我們面對職場員工、媽媽、妻子、媳婦、女兒等多重身份的時候,保持持續的學習力才是最重要的生存法則,不要讓當媽的身份降低了我們的價值。


即使因為生娃待在家裡,也要保持和外界的鏈接。


學習也不能停,看書、看新聞,關注行業動態、關注新事物,千萬不要讓自己落伍,與社會脫節,變成“山頂洞人”。


在重新找工作之前,最好先到招聘網站看看有什麼適合自己的職業,除非對自己很有信心,否則對薪水待遇的期待不要過高,先積累自己的勢能,在慢慢往上爬。


所謂暫時的退讓是為了更好的出發。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休假期間沒有學習新行業新領域的知識,千萬不要輕易轉行,最好先從熟悉的領域起步。


如果選擇跳槽或轉行,一定要用專業的方法來規劃,否則,一旦工作不盡如人意,新的問題又會出現,嚴重影響職業生涯。


所以,無論是休短期的產假還是在家做多年的全職太太,都要保持持續的學習能力,想辦法讓自己增值,為自己贏得重返職場入場券。


02、想要重返職場,就要懂得取捨



《82年生的金智英》:全世界都欠“全職媽媽”一句抱歉


世上的事情很難有兩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如果想要重返職場,必定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間進行取捨。


所謂的取捨不是指完全放棄某一方,而是你的時間和精力會傾斜於哪一個多一點。


如果注重家庭多一點,那麼就可以找一份可以兼顧家庭的工作;如果注重事業多一點,那麼,必然會少時間陪伴家人、照顧孩子。


當然,職場媽媽在照顧孩子的同時還要兼顧工作,與全職媽媽相比,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和精力自然是大大減少,而很多職場媽媽會習慣性地將照顧孩子的責任全部攬到自己身上。


為了工作和家庭都兼顧,職場媽媽能做的唯一選擇就是“壓縮自己的休息時間”,這樣不僅會損耗自己的健康,也會讓自己深陷不良情緒中。


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將精力和時間都奉獻給了家庭和工作,反而沒有時間對自己的工作生活重新定位和規劃,做好自己的工作。


所以,家庭和工作就像天秤的兩端,我們需要不斷在秤盤的兩邊添加籌碼,讓天秤保持動態平衡。


但世界上永遠沒有平衡的稱,當一端失衡的時候,我們要懂得取捨。


當然,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不一定要重返職場回到企業上班才能保證女性自己的“權利”,微商、自媒體、自由職業者等都能讓女性保持一定的經濟來源。


《82年生的金智英》:全世界都欠“全職媽媽”一句抱歉


身為女性,若想要打破設定的依存角色,男女之間的從屬關係,有時候就必須要拋棄“女性福利”的糖衣炮彈,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女性的成長路徑不應該只有迴歸家庭、相夫教子這一條。


我們也應該要有如同男性一般堅持立業的大局觀和長遠規劃,也能擁有自己的夢想和理想,勾畫自己未來的美好藍圖。


也能在自己失意、受挫、失敗甚至不知所措時,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情。


然而,對於當下的文化背景下,縱然“全職媽媽”們很努力地在改變自己的生存現狀,提升自我的價值,但依然還是會受到很多人的歧視和不理解。


正如《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電影裡一樣,金智英的生活經歷是悲傷的,最後的瘋癲令人心疼的,或許,只有在那個時刻她才會繞過現實的陰霾,釋放心中的壓抑吧。


對於“全職媽媽”,這個世界給予她們太少的包容、理解和支持,或許,我們都欠她們一句抱歉,還有謝謝!


最後,希望作為女性的你我不困於生活的窘境,沒有兜兜轉轉地迷茫,找到屬於自己精彩的世界,活出自我價值且有意義的一生。


-END-

作者:王丹豔,意得首席諮詢顧問、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BSC高級職業規劃師、美國舒伯學派職業規劃師、8年以上企業項目管理、5年以上企業培訓講師、多平臺職場領域人氣作者、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CIPC)。

專注職場領域,實現個人成長。

歡迎關注:意得職業諮詢王丹豔,分享更多職場領域成長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