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食肉毛毛蟲——自然進化的精靈

生物界中有許多令科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會吃肉的毛毛蟲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看到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我們絕對想象不到它們之中有些竟然從小就是殺“蟲”不眨眼的劊子手。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了一句老話:美麗的東西往往是危險的。

食肉毛毛蟲讓人心驚

看到毛毛蟲,我們就會想到電視鏡頭中出現的情景:一片碧綠的樹葉轉眼之間就進入了毛毛蟲的肚子。不錯,大部分的鱗翅類如蝶、蛾等昆蟲的幼蟲(我們俗稱的毛毛蟲),都是植食性的。在生物演化史中,鱗翅類昆蟲與雙子葉植物幾乎同時共同出現在地球上,吃草、吃葉、吃花也就成了祖傳的天性,而且不論成蟲、幼蟲都一樣。

儘管如此,也有少數鱗翅類的幼蟲在千萬年演化過程中,變成了好“殺生”的食肉性毛毛蟲,它們不但吃蚜蟲、甲殼蟲,而且還很喜歡同類相殘,甚至連近親的孩子也一樣“來者不拒”。

食肉毛毛虫——自然进化的精灵

以夜蛾為例,絕大多數的夜蛾幼蟲都屬於植食性昆蟲,但卻有部分夜蛾幼蟲偏偏喜歡“標新立異”,看到植物就討厭,而且還“食不甘味,難以下嚥”,反而把四處爬行的同類當成天下第一美味,因此形成了“毛毛蟲吃毛毛蟲”的奇特生態景觀。

此外,在灰蝶科中,也有少數種類的幼蟲是肉食性的,例如,蚧灰蝶喜歡吃咖啡蚧,竹蚜灰蝶則專以竹蚜為食。這些肉食性的蝶類對人類來說,是並不多見的益蟲。小灰蝶中有一類的4個屬,其幼蟲也全部都是食肉性毛毛蟲,就以蚜小灰蝶來說,就喜歡專挑蚜蟲、甲殼蟲來吃。而淡青雀斑小灰蝶幼蟲是親蟻性昆蟲,與螞蟻共生,幼蟲從小被螞蟻辛辛苦苦養大,長大後卻在蟻窩中拼命抓蟻蛹來果腹,將整窩幼蟻風捲殘雲般地一掃而光,是“恩將仇報”的最好典型。可是它們成為成蟲蝴蝶之後,身份被識破,就會被憤怒的螞蟻們一哄而上五馬分屍。

最為令人心驚的食肉毛毛蟲是科學家在夏威夷島上發現的,這種毛毛蟲竟然可以吃蝸牛。為了吃到蝸牛,這種食肉毛毛蟲還懂得戰略戰術,它們會一直等到蝸牛休息時,才給予獵物致命攻擊。食肉毛毛蟲先是用刺戳蝸牛,在確信它們還活著後,便用絲將它們“捆綁”起來。接著,藏在絲狀外殼下面的毛毛蟲會從裡面鑽出來,來到蝸牛身邊,開始將蝸牛活生生地吃掉。有些毛毛蟲飽餐一頓後,還會心滿意足地把空空的蝸牛貝殼放在自己的外殼上面,看上去就像穿上了一件“迷彩服”。

先天條件與環境改變

食肉毛毛蟲並不多見,在已知大約15萬種蛾和蝴蝶當中,只有約200種是食肉昆蟲,而且它們的獵物全部是其它種類的昆蟲。

對於吃肉的毛毛蟲,科學家們的一種解釋是,在演化過程中,可能是這些昆蟲的祖先曾遭遇到生存環境的大改變,導致必須改變食性才能繼續生存下去。更為甚者,在缺乏食物時還會有吃同種毛毛蟲的現象,這種同類相殘的情況也是環境改變所致。另一種說法則是“偶然”,在沒有任何原因下,這些毛毛蟲就突然轉變了食性,不再喜歡吃花花草草,而開始愛上了肉食。

這兩種觀點哪一種更符合實際情況呢?科學家對夏威夷的食肉毛毛蟲進行了重點研究,這種毛毛蟲只以蝸牛為食,科學家要探討的是,它們這種獨特的生存本領是在偶然情況下突然得到的,還是環境造成的必然結果?

食肉毛毛虫——自然进化的精灵

夏威夷群島被浩瀚的太平洋所環繞,在漫長的歲月中一直與其他大陸隔絕,在人類到來之前,只生活著極少的生物。正是這種環境造就了很多人們根本無法想到的生物體,除了新近發現的食肉毛毛蟲外,夏威夷群島上還生活著能誘捕半空中的飛蟲、然後將它們生吞下去的毛毛蟲和蜘蛛等動物。

而夏威夷島上吃蝸牛的毛毛蟲,也同樣可能是島上與世隔絕的環境,才使這種毛毛蟲進化得如此獨特,造就出了在地球其它地方都不可能發生的進化奇觀。

食肉毛毛蟲不僅是人們眼中進化的精靈,更是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的最好標本。正是由於夏威夷毛毛蟲獨一無二的食性及夏威夷獨特的地理環境,它們才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研究人員將收集更多有關這些食肉毛毛蟲進化環境的信息,進而使人們更多地瞭解生物進化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