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西遊記中,孫悟空敢大鬧天宮,除了師傅厲害,還有個大背景的師伯

今天聊聊《西遊記》中出現的佛教諸佛。

在前面已經說過了,宇宙剛有的時候,有唯一的“創始元靈”,他分別傳授給四個小生靈一門修行的法門,可以說收了四個徒弟:

西遊記中,孫悟空敢大鬧天宮,除了師傅厲害,還有個大背景的師伯

混鯤祖師,修“玄靈氣”,弟子無數,什麼蟒牛蛇獸、蛟鵬獅猴……各種形象各異的生靈都來者不拒。

《封神演義》中出現了兩人,就是混鯤祖師最得意的兩名弟子。大弟子名喚接引道人,二弟子名喚準提道人,端的也是仙心非凡、道行功深。兩人一手創立了一門派別——西方教,分任大、小教主。

有人認為《封神演義》中接引道人是如來佛祖,其實有一定誤區。道教是中國的本土教,而佛教屬於外來輸入的教派,二者之間是有衝突的。

在《封神演義》中,接引道人是西方教教主 ,其原型就是“大乘佛教”教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大乘佛教中被尊稱為釋迦摩尼如來的“接引導師”,這就是“接引”二字的由來。住在西方極樂之鄉。此人身高丈六,麵皮黃色。長年累月不曾離得清淨之所。後來受人之約,三顆舍利取下戮仙門,與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共破通誅仙陣。

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在封神後是被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批准化胡為佛,他們才創建了西方教(佛教前身),接引就是阿彌陀佛或無量壽佛、無量天尊。

他們在創造了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教後,渡了一些道教之人入佛教,比較有名的有燃燈道人成為了燃燈古佛,懼留孫成了懼留孫佛,慈行道人成了觀音菩薩,文殊廣法天尊成了文殊菩薩,普賢真人成了普賢菩薩,而接引成為一世佛祖阿彌陀佛。

後來如來修成六丈金身,建立佛教,把西方教吞併。接引道人就讓位給了釋迦摩尼,但和尚們已習慣了念南無阿彌陀佛或無量壽佛,而道士們念其前身渡無量之劫,常念無量天尊。

所以在佛教有三世佛之說,豎三世為:過去佛燃燈古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橫三世為:東方藥師佛,中方佛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而一般所說如來佛祖是指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就是接引道人。

西遊記中,孫悟空敢大鬧天宮,除了師傅厲害,還有個大背景的師伯

但在《西遊記》中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原文:如來笑道:“我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南無阿彌陀佛。

如來自己稱自己為南無阿彌陀佛,可見在《西遊記》中認為如來佛祖就是接引道人的化身,與佛教說法有所衝突。

《西遊記》中,如來佛祖的功力最高,孫悟空大鬧天宮,玉帝手下都無計可施時,如來佛祖一巴掌就把孫悟空扣在了五行山下。

西遊記中,孫悟空敢大鬧天宮,除了師傅厲害,還有個大背景的師伯

《西遊記》原文:當時眾神把大聖攢在一處,卻不能近身,亂嚷亂鬥,早驚動玉帝。遂傳旨著遊奕靈官同翊聖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

如來聞詔,即對眾菩薩道:“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待我煉魔救駕去來。”

如來聞詔,即對眾菩薩道:“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待我煉魔救駕去來。”

從上面“傳旨”“聞詔”可以看出,如來佛祖依然算是玉皇大帝的臣子,但是不是一般臣子,可以理解為是一方很強大的諸侯,只是名義上歸屬玉帝管轄。那麼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如來安排了一場唐僧取經的故事,個人認為,這就是一次佛教向道教權威發起挑戰,擴充自身影響力的過程。

《西遊記》中菩提祖師便是準提道人的化身,也可以稱之為如來佛祖的師弟。如來建立佛教後,菩提祖師就隱居山林,將高山命名為“靈臺方寸山”,與“天竺靈山”相對。以後自立道觀修身養性,除了山中居民,沒人知道他的住處。


《西遊記》原文:“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

可見,同處西牛賀洲的如來說“雖無上真”,應該是不知菩提老祖的存在。由此可知,菩提祖師的道行一點都不遜色於如來。甚至可以避開如來的法眼。

原文中孫悟空學藝的過程很艱辛,是這樣描述的。

《西遊記》原文: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西遊記中,孫悟空敢大鬧天宮,除了師傅厲害,還有個大背景的師伯

《西遊記》原文: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

孫悟空從東勝神洲出發,踏上學藝之路。

《西遊記》原文:也是他運至時來,自登木筏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贍部洲地界。

孫悟空先到的是南贍部洲,遊逛了幾年,沒有收穫。

《西遊記》原文: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在於南贍部洲,串長城,遊小縣,不覺八九年餘。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個依前作筏,又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

後來到了西牛賀洲,孫悟空的本事就是在西牛賀洲學來的。孫悟空後來大鬧天宮,本事之大,天宮震動,可見其師傅之厲害。

但悟空下山前,菩提祖師有囑咐。

《西遊記》祖師道:“那裡什麼恩義?你只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

這時菩提祖師或已預知孫悟空將來會闖下大禍,有先見之明。

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西遊記中,孫悟空敢大鬧天宮,除了師傅厲害,還有個大背景的師伯

這段話的意思是,菩提祖師收拾孫悟空易如反掌,可見傳授給孫悟空的還不是其全部本事,由此可知菩提老祖的本事或許還在如來佛祖之上,只是生性淡然,不願爭權奪利而已,真正是世外高人啊。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唐僧是如來佛祖的徒弟,孫悟空是菩提老祖的徒弟,而如來佛祖和菩提老祖是師兄弟關係,所以唐僧和孫悟空其實應該是同一輩分的人,卻做了師徒。

而菩提老祖另外一個先見之明的地方,就是給孫猴子起名“悟空”。後面孫悟空大鬧完天宮,踏上取經路,遇到豬八戒和沙僧,他們的法名依次叫“悟能”“悟淨”,看來菩提老祖不但知道孫悟空會鬧天宮,還早算到了他要去取經,連名字都事先給安排好了。

孫悟空最後獲封鬥戰勝佛,除了保護唐僧有功外,我認為也和他的出身不無關係啊,畢竟是如來佛祖的師侄嘛!

《西遊記》中還出現了兩位地位很高的佛祖,一位是燃燈古佛,前面已經介紹過,還有一位是未來佛彌勒佛。

彌勒佛出場是在唐僧師徒途經西方小雷音寺的時候,也是全文唯一一次正面刻畫彌勒佛這個人。耳大眼小,天庭飽滿,身軀肥胖,一臉笑容,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和藹可親、笑容可掬的胖和尚。

西遊記中,孫悟空敢大鬧天宮,除了師傅厲害,還有個大背景的師伯

《西遊記》原文:那個人——
大耳橫頤方面相,肩查腹滿身軀胖。

一腔春意喜盈盈,兩眼秋波光蕩蕩。
敞袖飄然福氣多,芒鞋灑落精神壯。

極樂場中第一尊,南無彌勒笑和尚。

在西遊記中,彌勒佛又名未來佛、東來佛,即是佛教現任最高領導人如來佛祖的未來接班人,可見,他的地位崇高,身份尊榮,從文中孫悟空對他的尊敬程度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西遊記》原文:行者見了,連忙下拜道:“東來佛祖那裡去?弟子失迴避了,萬罪,萬罪!”

彌勒佛有兩件法寶神器,一件是金鐃,一件是人種袋,又叫搭包兒,這兩件法寶都厲害無比,孫悟空屢次折敗在它們的手上,孫悟空無法救出唐僧,氣的“悵望悲啼”,孫猴子都哭了。孫悟空打破金鐃,但彌勒佛一來,“佛祖將金收攢一處,吹口仙氣,念聲咒語,即時返本還原,復得金鐃一副”,立馬復原,說明彌勒佛如果想收服悟空,也是易如反掌,可見彌勒佛之厲害。

而且彌勒佛的童子竟然敢假冒如來佛祖,還搞了個小雷音寺,最最最關鍵的是他假冒如來佛祖都沒有受到懲罰,足見彌勒佛的面子有多大!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