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西游记中,孙悟空敢大闹天宫,除了师傅厉害,还有个大背景的师伯

今天聊聊《西游记》中出现的佛教诸佛。

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宇宙刚有的时候,有唯一的“创始元灵”,他分别传授给四个小生灵一门修行的法门,可以说收了四个徒弟:

西游记中,孙悟空敢大闹天宫,除了师傅厉害,还有个大背景的师伯

混鲲祖师,修“玄灵气”,弟子无数,什么蟒牛蛇兽、蛟鹏狮猴……各种形象各异的生灵都来者不拒。

《封神演义》中出现了两人,就是混鲲祖师最得意的两名弟子。大弟子名唤接引道人,二弟子名唤准提道人,端的也是仙心非凡、道行功深。两人一手创立了一门派别——西方教,分任大、小教主。

有人认为《封神演义》中接引道人是如来佛祖,其实有一定误区。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而佛教属于外来输入的教派,二者之间是有冲突的。

在《封神演义》中,接引道人是西方教教主 ,其原型就是“大乘佛教”教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大乘佛教中被尊称为释迦摩尼如来的“接引导师”,这就是“接引”二字的由来。住在西方极乐之乡。此人身高丈六,面皮黄色。长年累月不曾离得清净之所。后来受人之约,三颗舍利取下戮仙门,与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共破通诛仙阵。

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在封神后是被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批准化胡为佛,他们才创建了西方教(佛教前身),接引就是阿弥陀佛或无量寿佛、无量天尊。

他们在创造了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教后,渡了一些道教之人入佛教,比较有名的有燃灯道人成为了燃灯古佛,惧留孙成了惧留孙佛,慈行道人成了观音菩萨,文殊广法天尊成了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成了普贤菩萨,而接引成为一世佛祖阿弥陀佛。

后来如来修成六丈金身,建立佛教,把西方教吞并。接引道人就让位给了释迦摩尼,但和尚们已习惯了念南无阿弥陀佛或无量寿佛,而道士们念其前身渡无量之劫,常念无量天尊。

所以在佛教有三世佛之说,竖三世为: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横三世为:东方药师佛,中方佛释迦牟尼佛,西方阿弥陀佛。而一般所说如来佛祖是指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就是接引道人。

西游记中,孙悟空敢大闹天宫,除了师傅厉害,还有个大背景的师伯

但在《西游记》中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原文:如来笑道:“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

如来自己称自己为南无阿弥陀佛,可见在《西游记》中认为如来佛祖就是接引道人的化身,与佛教说法有所冲突。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的功力最高,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手下都无计可施时,如来佛祖一巴掌就把孙悟空扣在了五行山下。

西游记中,孙悟空敢大闹天宫,除了师傅厉害,还有个大背景的师伯

《西游记》原文:当时众神把大圣攒在一处,却不能近身,乱嚷乱斗,早惊动玉帝。遂传旨着游奕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

如来闻诏,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如来闻诏,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从上面“传旨”“闻诏”可以看出,如来佛祖依然算是玉皇大帝的臣子,但是不是一般臣子,可以理解为是一方很强大的诸侯,只是名义上归属玉帝管辖。那么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如来安排了一场唐僧取经的故事,个人认为,这就是一次佛教向道教权威发起挑战,扩充自身影响力的过程。

《西游记》中菩提祖师便是准提道人的化身,也可以称之为如来佛祖的师弟。如来建立佛教后,菩提祖师就隐居山林,将高山命名为“灵台方寸山”,与“天竺灵山”相对。以后自立道观修身养性,除了山中居民,没人知道他的住处。


《西游记》原文:“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可见,同处西牛贺洲的如来说“虽无上真”,应该是不知菩提老祖的存在。由此可知,菩提祖师的道行一点都不逊色于如来。甚至可以避开如来的法眼。

原文中孙悟空学艺的过程很艰辛,是这样描述的。

《西游记》原文: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西游记中,孙悟空敢大闹天宫,除了师傅厉害,还有个大背景的师伯

《西游记》原文: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孙悟空从东胜神洲出发,踏上学艺之路。

《西游记》原文: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

孙悟空先到的是南赡部洲,游逛了几年,没有收获。

《西游记》原文: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后来到了西牛贺洲,孙悟空的本事就是在西牛贺洲学来的。孙悟空后来大闹天宫,本事之大,天宫震动,可见其师傅之厉害。

但悟空下山前,菩提祖师有嘱咐。

《西游记》祖师道:“那里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这时菩提祖师或已预知孙悟空将来会闯下大祸,有先见之明。

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西游记中,孙悟空敢大闹天宫,除了师傅厉害,还有个大背景的师伯

这段话的意思是,菩提祖师收拾孙悟空易如反掌,可见传授给孙悟空的还不是其全部本事,由此可知菩提老祖的本事或许还在如来佛祖之上,只是生性淡然,不愿争权夺利而已,真正是世外高人啊。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徒弟,孙悟空是菩提老祖的徒弟,而如来佛祖和菩提老祖是师兄弟关系,所以唐僧和孙悟空其实应该是同一辈分的人,却做了师徒。

而菩提老祖另外一个先见之明的地方,就是给孙猴子起名“悟空”。后面孙悟空大闹完天宫,踏上取经路,遇到猪八戒和沙僧,他们的法名依次叫“悟能”“悟净”,看来菩提老祖不但知道孙悟空会闹天宫,还早算到了他要去取经,连名字都事先给安排好了。

孙悟空最后获封斗战胜佛,除了保护唐僧有功外,我认为也和他的出身不无关系啊,毕竟是如来佛祖的师侄嘛!

《西游记》中还出现了两位地位很高的佛祖,一位是燃灯古佛,前面已经介绍过,还有一位是未来佛弥勒佛。

弥勒佛出场是在唐僧师徒途经西方小雷音寺的时候,也是全文唯一一次正面刻画弥勒佛这个人。耳大眼小,天庭饱满,身躯肥胖,一脸笑容,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胖和尚。

西游记中,孙悟空敢大闹天宫,除了师傅厉害,还有个大背景的师伯

《西游记》原文:那个人——
大耳横颐方面相,肩查腹满身躯胖。

一腔春意喜盈盈,两眼秋波光荡荡。
敞袖飘然福气多,芒鞋洒落精神壮。

极乐场中第一尊,南无弥勒笑和尚。

在西游记中,弥勒佛又名未来佛、东来佛,即是佛教现任最高领导人如来佛祖的未来接班人,可见,他的地位崇高,身份尊荣,从文中孙悟空对他的尊敬程度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西游记》原文:行者见了,连忙下拜道:“东来佛祖那里去?弟子失回避了,万罪,万罪!”

弥勒佛有两件法宝神器,一件是金铙,一件是人种袋,又叫搭包儿,这两件法宝都厉害无比,孙悟空屡次折败在它们的手上,孙悟空无法救出唐僧,气的“怅望悲啼”,孙猴子都哭了。孙悟空打破金铙,但弥勒佛一来,“佛祖将金收攒一处,吹口仙气,念声咒语,即时返本还原,复得金铙一副”,立马复原,说明弥勒佛如果想收服悟空,也是易如反掌,可见弥勒佛之厉害。

而且弥勒佛的童子竟然敢假冒如来佛祖,还搞了个小雷音寺,最最最关键的是他假冒如来佛祖都没有受到惩罚,足见弥勒佛的面子有多大!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