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水浒传》武松为什么不骑马作战?原因有三点

独特文化,有我带来,欢迎关注“麦童文化”

《水浒传》武松为什么不骑马作战?原因有三点

首先,我们应该要清楚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武松到底会不会骑马?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武松当都头的时候,曾奉县太爷之命,前往东京出差,那一次他就是骑马出行。而之后,武松就再也没有骑马的经历,就更别说骑马作战了。

值得一说的是,跟武松同为步军头领的鲁智深,他不仅会骑马,而且还能骑马作战,小说中这样写道:

鲁智深在马上大喝道:“那个是梁山泊杀败的撮鸟,敢来俺这里唬吓人!”呼延灼道:“先杀你这个秃驴,豁我心中怒气!”鲁智深抡动铁禅杖,呼延灼舞起双鞭,二马相交,两边呐喊。斗四五十合,不分胜败。呼延灼暗暗喝采道:“这个和尚,倒恁地了得!”两边鸣金,各自收军暂歇。

《水浒传》武松为什么不骑马作战?原因有三点

鲁智深竟然能在马上跟呼延灼这样的马战高手大战四五十回合且不分胜负,很显然鲁智深的马上功夫不弱。可见,鲁智深的马上功夫和马下功夫都是拿得出手的。然而,深受大家喜爱的武松,他却从来不骑马作战,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武松会骑马,但骑术低微。

《水浒传》武松为什么不骑马作战?原因有三点

武松去东京出差是骑马去的,我们大概能想到他骑马的状态,那就是—悠哉游哉,这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骑术。但在战场上骑马作战、厮杀、闯阵,可不比骑马闲逛,那是需要相当高超的骑术来驾驭的。鲁智深为什么能骑马作战,那是因为鲁智深曾经当过提辖,是一个小军官,他应该接受过正规的骑术训练;而早年的武松只是一个普通青年,他既没有当过兵,也没有在江湖上摸爬滚打,那他显然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骑术训练。因此,我们只能说武松会骑马,但其低微的骑术是不能支撑他在马上作战的。

第二,武松的绝技在马上不能施展。

《水浒传》武松为什么不骑马作战?原因有三点

大家都知道,武松有几门相当厉害的绝技—醉拳、玉环步、鸳鸯脚。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这一场场酣畅淋漓的打斗,都集中展现了武松精湛的徒手格斗绝技。而偏偏武松的这些绝技,只能在步战中充分展露,而在马上,是无法施展的,或者说不能充分地施展。在马下,武松是扬长避短;而在马上,那就成“避长扬短”了。因此,武松为了能在战斗中将自己的武艺最大化,他也只能选择马下作战,而不是马上作战。

第三,骑马作战会大大降低武松的爆发力和灵活度。

《水浒传》武松为什么不骑马作战?原因有三点

骑马作战有什么优势?其一,骑马者可居高临下,有利于阵前冲杀;其二,可依靠战马的冲击,来提高骑马者的爆发力。但骑马作战也有一个很明显的劣势,那就是灵活度低。由于战马冲锋时速度太快,会产生一个惯性力,骑马者将战马掉头过来的那一瞬间,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破绽,很容易被敌人捡漏。武松景阳冈打虎时,老虎扑向武松,而武松竟然能轻松避开。如果那只老虎扑的是一匹马,想必那匹马早就成老虎的晚餐了。武松能避开老虎的猛扑,说明了武松的爆发力和灵活度,不仅强于马,甚至还强于景阳冈的猛虎。既然如此,如果武松骑马作战,不仅不能让他更加强大,相反会大大降低他的爆发力和灵活度,这对他是极其不利的。征方腊时,武松对战方腊麾下的将领贝应夔,这也是《水浒传》中唯一一场步军头领与马军将领的单挑,结果是马上的贝应夔被马下的武松一手拽下马来,最终死于武松刀下。看来,就算武松不骑马,一样能阵前斩将,战马对武松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辅助。

《水浒传》武松为什么不骑马作战?原因有三点

在小说中,有一处很有意思的对话,在武松去快活林的路上,施恩说道:“后槽有马, 备来骑去。”武松回道:“我又不脚小,骑那马怎地?”意思就是“我又不是不会走路,骑马干什么?”可见,武松根本就不屑骑马,想必他对自己马下的功夫是十分自信的。

麦童文化欢迎各位看官的评论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