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水滸傳》武松為什麼不騎馬作戰?原因有三點

獨特文化,有我帶來,歡迎關注“麥童文化”

《水滸傳》武松為什麼不騎馬作戰?原因有三點

首先,我們應該要清楚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武松到底會不會騎馬?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武松當都頭的時候,曾奉縣太爺之命,前往東京出差,那一次他就是騎馬出行。而之後,武松就再也沒有騎馬的經歷,就更別說騎馬作戰了。

值得一說的是,跟武松同為步軍頭領的魯智深,他不僅會騎馬,而且還能騎馬作戰,小說中這樣寫道:

魯智深在馬上大喝道:“那個是梁山泊殺敗的撮鳥,敢來俺這裡唬嚇人!”呼延灼道:“先殺你這個禿驢,豁我心中怒氣!”魯智深掄動鐵禪杖,呼延灼舞起雙鞭,二馬相交,兩邊吶喊。鬥四五十合,不分勝敗。呼延灼暗暗喝采道:“這個和尚,倒恁地了得!”兩邊鳴金,各自收軍暫歇。

《水滸傳》武松為什麼不騎馬作戰?原因有三點

魯智深竟然能在馬上跟呼延灼這樣的馬戰高手大戰四五十回合且不分勝負,很顯然魯智深的馬上功夫不弱。可見,魯智深的馬上功夫和馬下功夫都是拿得出手的。然而,深受大家喜愛的武松,他卻從來不騎馬作戰,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不妨一起來分析一下。

第一,武松會騎馬,但騎術低微。

《水滸傳》武松為什麼不騎馬作戰?原因有三點

武松去東京出差是騎馬去的,我們大概能想到他騎馬的狀態,那就是—悠哉遊哉,這並不需要多麼高超的騎術。但在戰場上騎馬作戰、廝殺、闖陣,可不比騎馬閒逛,那是需要相當高超的騎術來駕馭的。魯智深為什麼能騎馬作戰,那是因為魯智深曾經當過提轄,是一個小軍官,他應該接受過正規的騎術訓練;而早年的武松只是一個普通青年,他既沒有當過兵,也沒有在江湖上摸爬滾打,那他顯然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騎術訓練。因此,我們只能說武松會騎馬,但其低微的騎術是不能支撐他在馬上作戰的。

第二,武松的絕技在馬上不能施展。

《水滸傳》武松為什麼不騎馬作戰?原因有三點

大家都知道,武松有幾門相當厲害的絕技—醉拳、玉環步、鴛鴦腳。景陽岡打虎—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這一場場酣暢淋漓的打鬥,都集中展現了武松精湛的徒手格鬥絕技。而偏偏武松的這些絕技,只能在步戰中充分展露,而在馬上,是無法施展的,或者說不能充分地施展。在馬下,武松是揚長避短;而在馬上,那就成“避長揚短”了。因此,武松為了能在戰鬥中將自己的武藝最大化,他也只能選擇馬下作戰,而不是馬上作戰。

第三,騎馬作戰會大大降低武松的爆發力和靈活度。

《水滸傳》武松為什麼不騎馬作戰?原因有三點

騎馬作戰有什麼優勢?其一,騎馬者可居高臨下,有利於陣前衝殺;其二,可依靠戰馬的衝擊,來提高騎馬者的爆發力。但騎馬作戰也有一個很明顯的劣勢,那就是靈活度低。由於戰馬衝鋒時速度太快,會產生一個慣性力,騎馬者將戰馬掉頭過來的那一瞬間,實際上就形成了一個大大的破綻,很容易被敵人撿漏。武松景陽岡打虎時,老虎撲向武松,而武松竟然能輕鬆避開。如果那隻老虎撲的是一匹馬,想必那匹馬早就成老虎的晚餐了。武松能避開老虎的猛撲,說明了武松的爆發力和靈活度,不僅強於馬,甚至還強於景陽岡的猛虎。既然如此,如果武松騎馬作戰,不僅不能讓他更加強大,相反會大大降低他的爆發力和靈活度,這對他是極其不利的。徵方臘時,武松對戰方臘麾下的將領貝應夔,這也是《水滸傳》中唯一一場步軍頭領與馬軍將領的單挑,結果是馬上的貝應夔被馬下的武松一手拽下馬來,最終死於武松刀下。看來,就算武松不騎馬,一樣能陣前斬將,戰馬對武松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輔助。

《水滸傳》武松為什麼不騎馬作戰?原因有三點

在小說中,有一處很有意思的對話,在武松去快活林的路上,施恩說道:“後槽有馬, 備來騎去。”武松回道:“我又不腳小,騎那馬怎地?”意思就是“我又不是不會走路,騎馬乾什麼?”可見,武松根本就不屑騎馬,想必他對自己馬下的功夫是十分自信的。

麥童文化歡迎各位看官的評論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