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呆萝卜”烧完十亿关门,谁能搞定生鲜电商这块难啃的骨头?

可能大部分人在之前,都没有听说过“呆萝卜”,我也是一年前去安徽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店子。在安徽芜湖的一些小区门口,经常会看到“呆萝卜”生鲜O2O的业务。

直到最近突然传出“呆萝卜”倒闭的新闻,关注度才蹭蹭的上升了。让人感到诧异的是,仅仅一年的时间,呆萝卜共融资了7亿人民币,加上2000个加盟商,每个16万元的加盟费,总资金超过了十亿。

一个初创公司拥有如此庞大的资金池,在仅仅拓展了10个二三线城市后,钱就用的干干净净了,甚至连用户充值的费用都退还不出来。

“呆萝卜”烧完十亿关门,谁能搞定生鲜电商这块难啃的骨头?

关门停业的呆萝卜

生鲜的互联网化

生鲜O2O在14年开始变得非常热门,创业的公司一茬接一茬,但是最终垄断市场的似乎一直没有出现。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了生鲜O2O的创业,对于整个行业的现状算是比较了解的。

截止目前,所有行业基本都被互联网改造了一遍,衣食住行你都可以找到很成熟的模式和产品,但是唯独生鲜领域没有一个可以算得上成功的公司出现。

市场上目前的生鲜互联网化有三种形式:

1、纯电商模式

直接走已经成熟的电商通道,将生鲜送到家中。但是这种模式只适合于水果和冻品,并不适合蔬菜、鲜肉类,因为运输的时效没有办法把控。

在电商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天天果园、本来生活,他们经营的以水果为主,并没有涉及到蔬菜、鲜肉、活海鲜等。

“呆萝卜”烧完十亿关门,谁能搞定生鲜电商这块难啃的骨头?

生鲜实体店

2、前置仓模式

将常见的一些生鲜放在社区或者周边进行仓储,用户通过线上下单后,配送人员就近取货配送。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节约了门店成本,但是缺点是损耗严重,可选择的种类少。

3、中心仓配送

在每个区域建立一个中心仓储中心,然后根据订单的情况进行长距离配送。

优点是门店节省了门店成本,商品种类也会比较多,但是配送成本却大大提高。大多数生鲜订单的客单价很低,一般不会超过30元,而这个利润很难支撑远距离配送的要求。

“呆萝卜”采取的办法是优化了前置仓和中心配送模式,用户提前一天线上下单,中心仓统一配送至小区门店,然后用户到店提货。

这样的模式,门店位置和装修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呆萝卜”的店子看起来都很简陋,因为他仅仅是起到一个临时前置仓的作用。一个小区统一配送,也节省了很大一笔运输成本,损耗自然也很小。

这个看似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那为什么最终“呆萝卜”最终亏损如此严重?

“呆萝卜”烧完十亿关门,谁能搞定生鲜电商这块难啃的骨头?

曾经也风光一时的美味七七

生鲜行业无法快起来

互联网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快,用资本迅速支撑起一个市场规模,然后利用这种近似垄断的规模进行盈利。而一次次的成功也证明了这种逻辑的正确性,但是生鲜却是比较特殊的行业。

1、后端供应链整合不完善

互联网改造生鲜行业的目的,是将“田间”产品直接送到“餐桌”。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来降低成本,提升新鲜度,增强用户体验。

但是实际情况是,互联网公司不断的向供应链的底部在滑动,没有几家真正做到在源头采摘控制。因为所有人的逻辑都是等市场做的足够大后,再向上端移动。

前期发展阶段都是通过批发市场拿货,加上中心仓和终端前置仓的设置,不仅没有比菜市场少一个环节,反而多出了一个环节,不论是成本还是损耗反而更高了。

“呆萝卜”烧完十亿关门,谁能搞定生鲜电商这块难啃的骨头?

生鲜供应链的难题如何解决?

2、为了扩张,盲目补贴

为了让消费者相信这种模式更加省钱,所以这些创业公司前期都进行大量的补贴,终端零售价格甚至比采购的成本价还低。

虽然用户确实得到了实惠,不过这一切并不是遵从正常的商业规。如果在模式验证可行的前提,通过补贴来扩张市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整个模式的商业逻辑并没有被证明的前提下,这种烧钱无异于异常豪赌。

3、为了融资,恶性循环

没有真正解决生鲜供应链的问题,就只能靠融资去支撑。而融资的前提就是市场规模足够大,于是“呆萝卜”这样的生鲜创业公司就铆足劲的加大补贴力度。让加盟商看到巨量的用户人数,从而有了信心让更多人加盟。

于是就进入了补贴、扩张、融资、再补贴、再扩张、再融资的恶性循环。钱用的越来也快,窟窿越来越大,最终大到了没人敢接盘的地步。

结语

不管是生鲜到家还是生鲜配送,我认为还是有机会的。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所以需要耐心的去慢慢打磨。

真的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理想,不仅仅需要改造流通环节,还需要辅助很多技术的发展,例如冷链运输、终端设备、自动分拣等。


“呆萝卜”烧完十亿关门,谁能搞定生鲜电商这块难啃的骨头?

易果生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