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呆蘿蔔”燒完十億關門,誰能搞定生鮮電商這塊難啃的骨頭?

可能大部分人在之前,都沒有聽說過“呆蘿蔔”,我也是一年前去安徽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其貌不揚”的小店子。在安徽蕪湖的一些小區門口,經常會看到“呆蘿蔔”生鮮O2O的業務。

直到最近突然傳出“呆蘿蔔”倒閉的新聞,關注度才蹭蹭的上升了。讓人感到詫異的是,僅僅一年的時間,呆蘿蔔共融資了7億人民幣,加上2000個加盟商,每個16萬元的加盟費,總資金超過了十億。

一個初創公司擁有如此龐大的資金池,在僅僅拓展了10個二三線城市後,錢就用的乾乾淨淨了,甚至連用戶充值的費用都退還不出來。

“呆蘿蔔”燒完十億關門,誰能搞定生鮮電商這塊難啃的骨頭?

關門停業的呆蘿蔔

生鮮的互聯網化

生鮮O2O在14年開始變得非常熱門,創業的公司一茬接一茬,但是最終壟斷市場的似乎一直沒有出現。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了生鮮O2O的創業,對於整個行業的現狀算是比較瞭解的。

截止目前,所有行業基本都被互聯網改造了一遍,衣食住行你都可以找到很成熟的模式和產品,但是唯獨生鮮領域沒有一個可以算得上成功的公司出現。

市場上目前的生鮮互聯網化有三種形式:

1、純電商模式

直接走已經成熟的電商通道,將生鮮送到家中。但是這種模式只適合於水果和凍品,並不適合蔬菜、鮮肉類,因為運輸的時效沒有辦法把控。

在電商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天天果園、本來生活,他們經營的以水果為主,並沒有涉及到蔬菜、鮮肉、活海鮮等。

“呆蘿蔔”燒完十億關門,誰能搞定生鮮電商這塊難啃的骨頭?

生鮮實體店

2、前置倉模式

將常見的一些生鮮放在社區或者周邊進行倉儲,用戶通過線上下單後,配送人員就近取貨配送。這種模式的優點是節約了門店成本,但是缺點是損耗嚴重,可選擇的種類少。

3、中心倉配送

在每個區域建立一箇中心倉儲中心,然後根據訂單的情況進行長距離配送。

優點是門店節省了門店成本,商品種類也會比較多,但是配送成本卻大大提高。大多數生鮮訂單的客單價很低,一般不會超過30元,而這個利潤很難支撐遠距離配送的要求。

“呆蘿蔔”採取的辦法是優化了前置倉和中心配送模式,用戶提前一天線上下單,中心倉統一配送至小區門店,然後用戶到店提貨。

這樣的模式,門店位置和裝修就不那麼重要了,所以“呆蘿蔔”的店子看起來都很簡陋,因為他僅僅是起到一個臨時前置倉的作用。一個小區統一配送,也節省了很大一筆運輸成本,損耗自然也很小。

這個看似比較合理的解決方案,那為什麼最終“呆蘿蔔”最終虧損如此嚴重?

“呆蘿蔔”燒完十億關門,誰能搞定生鮮電商這塊難啃的骨頭?

曾經也風光一時的美味七七

生鮮行業無法快起來

互聯網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快,用資本迅速支撐起一個市場規模,然後利用這種近似壟斷的規模進行盈利。而一次次的成功也證明了這種邏輯的正確性,但是生鮮卻是比較特殊的行業。

1、後端供應鏈整合不完善

互聯網改造生鮮行業的目的,是將“田間”產品直接送到“餐桌”。通過減少中間環節來降低成本,提升新鮮度,增強用戶體驗。

但是實際情況是,互聯網公司不斷的向供應鏈的底部在滑動,沒有幾家真正做到在源頭採摘控制。因為所有人的邏輯都是等市場做的足夠大後,再向上端移動。

前期發展階段都是通過批發市場拿貨,加上中心倉和終端前置倉的設置,不僅沒有比菜市場少一個環節,反而多出了一個環節,不論是成本還是損耗反而更高了。

“呆蘿蔔”燒完十億關門,誰能搞定生鮮電商這塊難啃的骨頭?

生鮮供應鏈的難題如何解決?

2、為了擴張,盲目補貼

為了讓消費者相信這種模式更加省錢,所以這些創業公司前期都進行大量的補貼,終端零售價格甚至比採購的成本價還低。

雖然用戶確實得到了實惠,不過這一切並不是遵從正常的商業規。如果在模式驗證可行的前提,通過補貼來擴張市場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整個模式的商業邏輯並沒有被證明的前提下,這種燒錢無異於異常豪賭。

3、為了融資,惡性循環

沒有真正解決生鮮供應鏈的問題,就只能靠融資去支撐。而融資的前提就是市場規模足夠大,於是“呆蘿蔔”這樣的生鮮創業公司就鉚足勁的加大補貼力度。讓加盟商看到巨量的用戶人數,從而有了信心讓更多人加盟。

於是就進入了補貼、擴張、融資、再補貼、再擴張、再融資的惡性循環。錢用的越來也快,窟窿越來越大,最終大到了沒人敢接盤的地步。

結語

不管是生鮮到家還是生鮮配送,我認為還是有機會的。因為這個市場足夠大,所以需要耐心的去慢慢打磨。

真的要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理想,不僅僅需要改造流通環節,還需要輔助很多技術的發展,例如冷鏈運輸、終端設備、自動分揀等。


“呆蘿蔔”燒完十億關門,誰能搞定生鮮電商這塊難啃的骨頭?

易果生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