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送我上青雲》:三個角色,三種對待人生的態度

《送我上青雲》是一部文藝片,而文藝片的票房向來慘淡,上映半個月,票房還不足3000萬。然而

有些電影,或許在票房上無法與商業片匹敵,但它卻富有值得探討和重視的意義,這其實才是電影作為一門藝術的真正價值。

《送我上青雲》:三個角色,三種對待人生的態度

《送我上青雲》是由新晉女導演,知名導演謝飛的學生滕叢叢導演,姚晨主演的一部電影。故事講述的是:一名女記者盛男(姚晨飾演)檢查出患有卵巢癌,然而父親出軌,父親的公司又有虧空,母親幼稚無腦,自己又沒有太多積蓄去做手術。一向孤傲的盛男,不屑於與世俗為伍的盛男,不得不放下身段去籌手術費。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盛男卻發現,原來成年人的世界,殘酷得無法想象。

《送我上青雲》:三個角色,三種對待人生的態度

很多人評價這部電影時,總是和譬如“女性主義”扯上關係。誠然,作為一部敢把女性內心的慾望擺在銀幕的電影,《送我上青雲》的確很大膽。國內一直缺少女性視角的影視作品,

探討以女性的視角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看待世界,單就這個切入點來看,《送我上青雲》首先就值得鼓勵。

“送我上青雲”這部電影的片名來自於《紅樓夢》中寶釵一首關於“柳絮”的詩詞,“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在薛寶釵看來,柳絮可以藉助東風,扶搖直上青雲之巔。

接下來我們就從電影的三個主要人物來分析他們所代表的三種對待人生的態度。

盛男:與自我和解,與世界和解

導演滕叢叢在接受採訪時曾說:“中國電影市場上,尤其是商業片領域,裡面的女性形象經常都是功能性的存在,沒有自己的靈魂世界,只是起輔助男性成長的作用。

所以在《送我上青雲》這部電影中,姚晨飾演的盛男作為大女主,被塑造成一個獨立、倔強、剛硬的角色。盛男,從這個名字我們也可以看出導演的用意。

《送我上青雲》:三個角色,三種對待人生的態度

作為一個女記者,一個女強人,一個收入還可以的獨立女性,原本盛男可以一直隨心自在按著自己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生活下去,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改變了一切。她被查出患有卵巢癌,需要30萬的手術費。可她卻無法籌到這30萬,因為父親出軌多年,且公司虧空,而母親的內心一直都無法長大,行動能力還不如盛男。工作拍檔四毛唯利是圖,他認為把錢借給盛男是打水漂,所以決定不借盛男。

無奈之下,盛男接了一個活兒:給一個鄉村企業老總的父親寫自傳,稿費正好30萬。盛男打心眼裡鄙視這個叫李平的土豪老總,可為了活下去她不得不向自己鄙視的人屈服。

四毛曾跟盛男說,如果做了卵巢癌的手術,性慾會下降。後來盛男急切地想要在手術前做一次愛。表面上,她只是想要完成一下自己在手術前的願望,滿足一下自己的身體慾望,然而實際上,這其實也代表著盛男對這個她所厭惡的世界,她所鄙視的現實世界規則的一次反叛。

盛男想要一次高潮,然而在於四毛做愛的過程中卻沒有達到,盛男通過自慰的方式給了自己高潮。這裡其實導演想表達的意思是,盛男在性愛的過程中明白,她想要的好風,並沒有給她借到力。

《送我上青雲》:三個角色,三種對待人生的態度

盛男骨子裡其實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不然她也不會喜歡上文質彬彬,那個愛拍攝雲,跟她談論時間和靈魂的劉光明。劉光明也是她第一個想到的想要發生性愛關係的男人。然而在得知卵巢癌這一消息,以及為了活下去之後籌款的整個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比如她不得不向土豪李平低頭,不得不做自己並不喜歡的給即將去世的老人寫自傳的工作。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她的理想主義分崩離析了。

“愛慾是人的生死之門,我從哪來,還回哪去。”所謂:“食色,性也。”這個世界雖然庸俗,雖然和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格格不入,但這就是現實呀。最後,盛男站在城牆上,對著群山“哈——哈——哈”喊了三聲,像李老爺子教給她的那樣。這三聲“哈”,既是向笑命運的無情和殘忍,又是跟自己的和解。盛男放過了執著而倔強的自己,你可以說她是向這個世界妥協了,也可以說,她認清現實後決定按照這個世界的規則生存下去。

劉光明:在拋棄和保守尊嚴中自我拉扯

嚴格意義上講,《送我上青雲》並不是一部女性主義的電影,而是一幅現實社會的眾生相。它映照的是現實生活中的普羅大眾。比如劉光明這一角色。

從表面上看,劉光明是一個成功的人。他有豪華的住宅,娶了一個土豪的女兒。衣食無憂,房車都有。不用顧慮大多數人需要顧慮的房貸、車貸這樣的生活壓力。

生活在貴州一座小縣城的劉光明,從小被人們視作“神童”,都說他是考清華北大的人,可連年高考失敗的他,最終拿到了一個大專學歷。

《送我上青雲》:三個角色,三種對待人生的態度

在這座沒有文化,一年都沒有人進圖書館的小縣城,劉光明算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劉光明骨子裡是富有詩意的文藝青年,他的愛好是拍雲,他的腦袋裡思考的是諸如時間、靈魂這樣富有哲學意味的事情。然而娶了暴發戶李平的女兒後,他卻無法得到尊重。

《送我上青雲》:三個角色,三種對待人生的態度

土老闆李平總是讓他的女婿劉光明在眾人面前表演背誦圓周率,這無疑是對劉光明造成了精神上的打擊。內心深處,劉光明是渴望得到尊重的,不然他不會在一進門口的地方貼上自己的照片,這樣就能那些進門的人每次在穿鞋換鞋的時候要彎下腰。出了得不到尊重,劉光明在靈魂和精神層面,也是無法得到溝通的,因為他的妻子也沒有文化,整座小縣城都覺得讀書無用,整座縣城的人從不進圖書館。

面對這樣的困境,面對尊嚴被踐踏的痛苦,劉光明試圖以跳樓的方式結束這種屈辱的狀態,然而他卻沒有跳樓成功,反而成了殘廢。

劉光明其實代表的就是現實生活中那些鬱郁不得志的人,為了生活他們不得不委曲求全。久而久之,要麼被周圍的群體同化,在麻木中度過一生;要麼清醒而痛苦的度過一生。

四毛:認同世俗規則並陷入其中

四毛作為盛男的工作拍檔,常常被盛男罵,也被盛男看不起。四毛的確是一個把錢看得比命都重要的人。為了賺到錢,他可以放下身段,和那些老闆們混在一起,以此來獲取人脈。他不願意借錢給盛男治病救命,因為在他看來這是不划算的,如果盛男手術成功後無法在短期內還給他呢,如果盛男即便手術成功但很快就死了呢?四毛不會把錢投資在對他而言沒有價值回報的東西上。即便給盛男介紹了寫自傳可以拿30萬的活兒,他還想抽兩成。

《送我上青雲》:三個角色,三種對待人生的態度

可四毛並非天生如此嗜錢如命,在電影的回憶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四毛曾經在當記者的時候,也是本著記者的職業操守堅持過不能觸犯的原則,然而因此,他卻被人舉報而丟了工作。四毛摔壞了那個象徵著職業榮譽的獎盃,然後搖身一變,從一個堅持原則的人變成了一個一心想賺大錢的人。

《送我上青雲》:三個角色,三種對待人生的態度

四毛這個角色,其實代表的是現實社會中大部分的年輕人。他們初入社會時,還帶著一身正氣,帶著對未來的渴望,在職場中想要甩開手大幹一場以此來成全自己的職業追求,然而他們在進入社會後才發現,原來不是認真工作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人際關係的複雜、那些被前人們默認制定的規則,成了阻擋他們的絆腳石。

然而他們在被現實教訓後,也不過是選擇了屈從於這些規則和制定這些規則的人。稜角被磨平,內心被掏空,他們開始忘卻了最初的自己,開始效仿那些逼迫他們改變的人。

《送我上青雲》:三個角色,三種對待人生的態度

通過《送我上青雲》這部電影裡的這三個角色:盛男、劉光明、四毛,我們可以得出以上三個主題,然而這三個主題之上,其實是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理想主義與現實的激烈碰撞。

高傲的盛男因為治病救命的錢而選擇了自己鄙夷的工作;善良而有浪漫主義情懷的劉光明,一生只能被綁在一個與他格格不入的家庭和環境中,並繼續忍受著痛苦;迫切希望自己能賺大錢能受人尊重的四毛,卻屢屢碰壁,無法實現人上人的夢想。

《送我上青雲》:三個角色,三種對待人生的態度

《送我上青雲》這部電影的結局是開放式的,盛男有沒有手術成功;劉光明有沒有和他的暴發戶妻子離婚,或是再次自殺;四毛有沒有擺脫小人物的命運,我們都不知道。設定這樣的結局是因為導演滕叢叢覺得,

人生是無解的,只要人活著,就永遠會有各種各樣的困擾,而這些疑難雜症,不是一部電影能夠解決的。導演能夠做的,只是提出問題,至於如何解決,還要看個人所處的環境、每個人面對現實處境的態度等等。或許你仍會在理想與現實中自我拉扯,或許你也盛男一樣,最終與現實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