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

甘肃卷玉门篇于昨晚22:47

在央视10套科教频道播出。

全新的视角,现代化的影视手段,

将玉门的历史精粹以及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

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一展现,

让更多的人从影像中感受了玉门、

了解了玉门、记住了玉门。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中国影像方志·甘肃卷玉门篇》分为引言、地名记、考古记、石油记、铁人记、手工记、当代记、后记等八大板块,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人们记忆中不一样的玉门。


初识一个地方,始于名字。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玉门县始置于汉元狩二年。金戈铁马,战火烽烟,玉门县名也在历史中屡经更换。直到公元1759年,再次命名为玉门县。195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玉门市,这座古老的城市开启了它波澜壮阔的当代史。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多城市的记忆都被埋藏在了深深地泥土中。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1976年,距今约3700多年的“火烧沟遗址”在玉门市清泉乡逐渐显露真容。2006年,“火烧沟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6月,玉门火烧沟的精美文物伴随着甘肃省众多瑰宝,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菁华文物展惊艳亮相。这些精美的文物为几千年的东方文明,涂抹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记住一个地方,因为精神。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上世纪30年代,抗战爆发,“洋油”断绝,“一滴汽油一滴血”,开发国内石油迫在眉睫。开发于抗日烽火中的玉门油矿,不仅奠定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基础,而且填补了中国能源工业的空白。如今,玉门油田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从老一井到603岗,从油城公园到“孙建初纪念碑”,她的激情创造和巨大贡献,融入了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永恒记忆。现代著名诗人李季曾赋诗盛赞:“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科学研究院的玉门油田,先后为全国各大油田输送各类人才十几万。出生在玉门赤金镇的“铁人”王进喜,就是在玉门油田参加工作,随后转战大庆油田,成为中国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铁人精神”也成为了一代代玉门人心中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他们走南闯北,铸就新时代的工业奇迹。

爱上一个地方,终于传承,也终于信仰。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陶埙悠悠,承载着太初先民的呼唤,也传递着从这方水土生长出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内涵。“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道尽了这里的雄浑与沧桑,也造就了玉门市“世界风口”的美称。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从“石油工业摇篮”到“陆上风电三峡”,玉门在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以及新能源设备加工制造业中,摸索出了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影像方志》中的玉门印象

由“春风不度玉门关”起,从地名、考古、石油、铁人、手工、当代一一记录、由“引得春风度玉关”落。石油之城已经成为过去,但“铁人精神”还在延续它耀眼的光芒。无数先辈舍生忘死绘就的工业长卷,被一代代玉门儿女挥洒泼墨,绘制着当代的华丽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