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馬歇爾為什麼不能任盟軍總司令?美國軍方不同意,斯大林另有人選

馬歇爾為什麼不能任盟軍總司令?美國軍方不同意,斯大林另有人選

如果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哪場戰役?一定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它拉開了同盟國向軸心國全面反攻的態勢;如果說最能顯示出盟軍反攻實力的戰役是哪一次?一定是諾曼底登陸戰役,它是二戰中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

作為解放歐洲的大規模登陸戰役,盟軍準備了很長時間,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這就是人們熟悉的“霸王行動”。作為此次行動的指揮官,人們都認為是指揮過“火炬行動”、“西西里島戰役”的艾森豪威爾。然而,在盟軍中卻有不同意見。

馬歇爾為什麼不能任盟軍總司令?美國軍方不同意,斯大林另有人選

羅斯福看好馬歇爾,這是他該得的榮譽。

1943年8月,蘇軍結束了庫爾斯克會戰,開始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漫長戰線上,向德國發起進攻。無論是從政治、軍事,還是戰後世界秩序和國家利益方面,都需要盟軍儘早登陸法國。但在由誰擔任此次戰役的指揮,羅斯福更傾向於馬歇爾。

首先, 大規模的戰役行動需要有經驗的人來指揮。在羅斯福看來,雖然從表面上看,艾森豪威爾指揮了歐洲戰區的所有戰役,但是大量美軍的調動、物資裝備的調撥,都是時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在背後的努力,他的協調能力更強。

馬歇爾為什麼不能任盟軍總司令?美國軍方不同意,斯大林另有人選

其次,馬歇爾更能代表美國的利益。在西西里島戰役以及在非洲的政局中,艾森豪威爾並沒有徹底地貫徹羅斯福的想法。為了能協調好盟軍的統一行動,他有時“妥協”於丘吉爾等人的做法,羅斯福頗有微詞、甚至是大失所望。

更重要的是,作為在國會中羅斯福的得力助手,馬歇爾在軍事上取得了各個戰場上的勝利,都與他的不懈努力分不開。在盟軍大反攻之際,作為總指揮將是一件載入史冊的榮譽,評功而論,馬歇爾是不二人選。

馬歇爾為什麼不能任盟軍總司令?美國軍方不同意,斯大林另有人選

當然,持有這種觀點的人還有許多,包括艾森豪威爾自己也有這樣的想法。在他看來,如果不是馬歇爾在國內積極運作,幾百萬的美軍不可能這麼迅速、有序地奔赴各個戰場,他擁有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能,指揮盟軍反攻,可謂是實至名歸。

從內心來說,艾森豪威爾雙手贊成馬歇爾指揮反攻歐洲的戰役,但他不情願的是,有可能與馬歇爾在職務上進行對調,回國去做令人討厭的辦公室工作。其參謀班子對此有些“幸災樂禍”,他一句“我要回,也一定帶你們回去”,頓時眾人禁聲。

馬歇爾為什麼不能任盟軍總司令?美國軍方不同意,斯大林另有人選

有識之士的不同意見,讓羅斯福舉棋不定。

關於盟軍總部更換司令官的消息,一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在他們看來,艾森豪威爾經過幾次大的戰役,可以說是“名利雙收”,就是輪換也該輪到馬歇爾了。然而,這麼重要的崗位調整,來自盟軍高層和美國上層的考慮,還是很謹慎的。

一是,來自美國軍方的壓力。在他們看來,陸軍參謀長的位置是極其重要的。他對國家的戰略決策以及參謀長聯席會議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包括海軍金上將在內的各軍種高官,都認為馬歇爾對各軍、兵種聯合作戰的支配作用,無人能及。

馬歇爾為什麼不能任盟軍總司令?美國軍方不同意,斯大林另有人選

甚至美國的一戰英雄潘興將軍也反對將馬歇爾調離陸軍參謀部。艾森豪威爾和馬歇爾都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尤其馬歇爾,更是他的得力部下,他比誰都希望其獲得這個榮譽;但從國家考慮,“調離馬歇爾,將是軍事政策上最大的錯誤”。

二是,安全部門也反對。由於馬歇爾在國家戰略,尤其是對羅斯福的影響方面,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是軸心國“恨之入骨”的人。按照安全部門的分析顯示,敵對國在策劃和煽動馬歇爾調離參謀部,來減輕本國的壓力。

馬歇爾為什麼不能任盟軍總司令?美國軍方不同意,斯大林另有人選

關鍵的是,還是要看馬歇爾的態度。作為個人來說,他自然十分願意擔任盟軍總司令的職務,因為任何一名“有追求”的軍人,都不願在戰爭期間坐在辦公室裡。更何況這是“名利雙收”的好事,沒有人能抵擋住這樣的“誘惑”。

但從工作來看,他的調離是不合時宜的。要知道準備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人員、裝備、運送的調配是一項極其繁瑣的工作,為了保證戰役勝利,不能有任何的疏忽。“臨陣換將”是軍事上的大忌,馬歇爾也不願調離。

馬歇爾為什麼不能任盟軍總司令?美國軍方不同意,斯大林另有人選

讓羅斯福想不到的是,還有相當多的人支持艾森豪威爾留下。

儘管盟軍總司令一職在坊間議論紛紛,但在倫敦盟軍總部,支持艾森豪威爾留下的呼聲還是很高的。經過幾場戰役的磨合、溝通,他們已經成為彼此的朋友,他們對艾森豪威爾的人品、軍事素養、協調能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試想一下,兩支不同國家的軍隊,先不說彼此不服氣的事情,單就作戰風格、管理體制的不同,就夠艾森豪威爾忙活一陣子了。尤其是美軍初到英國,雙方的矛盾一度引起倫敦市民的不安。是他卓有成效的手段,將兩支部隊“擰成一股繩”。

馬歇爾為什麼不能任盟軍總司令?美國軍方不同意,斯大林另有人選

尤其是巴頓、蒙哥馬利、布萊德雷等高級將領們,經常明爭暗鬥、彼此不服,但在艾森豪威爾的協調下,這些高級將領都願意聽從他的指揮。甚至在維護地區的政治平穩,也做了大量工作,他遊走在羅斯福、丘吉爾、戴高樂之間,將不同利益調理得比較順暢。

這些人對艾森豪威爾的能力、個人魅力讚不絕口。他讓所有與他接觸的人都喜歡上了他,這對能否順利進行大規模的盟軍協同作戰,至關重要。他們不希望艾森豪威爾離開,因為他具備“霸王行動”總指揮所需要的一切素質。

馬歇爾為什麼不能任盟軍總司令?美國軍方不同意,斯大林另有人選

其實,羅斯福也十分認可艾森豪威爾的工作,他代表美國協調各盟國的軍隊,“存大同,求小異”,樹立了美國的大國形象,帶領盟軍取得一個接一個的勝利。美國在盟軍中的話語權和主導權越來越高,艾森豪威爾功不可沒。

1943年11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德黑蘭會議上,確定了盟軍開闢“第二戰場”的方案。不過,在考慮到盟軍總指揮人選的問題上,羅斯福擔心斯大林對艾森豪威爾的看法。殊不知,斯大林對羅斯福的提議表示“特別滿意”。

馬歇爾為什麼不能任盟軍總司令?美國軍方不同意,斯大林另有人選

原來,儘管斯大林與艾森豪威爾幾乎沒有什麼接觸,但他在處理戴高樂出任法國臨時政府領導人的問題上,“站得高,看得遠”,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盟軍統帥,需要一個沒有太多“私心”的人去協調各方利益,艾森豪威爾就是這樣的人。

斯大林的一句話,確定了艾森豪威爾成為盟軍總司令,他的軍事生涯又上了一個“新臺階”。事實證明,艾森豪威爾勝任這一職務,並且為他日後出任美國總統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大家認為呢?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艾森豪威爾》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