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鏡中我”理論看張亮育兒觀:像兄弟一樣相處,是教育最好的狀態

現在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有些不同的,也正因為這教育方式的不同,從而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是有所不同的。

父母對孩子教育都是比較強勢或者是比較寬容的,要是孩子哭鬧的話,父母就會很霸道地讓孩子不哭或者是向孩子妥協,這樣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對的。

父母的這些教育方式都是不太正確的,這樣對於孩子的發展是沒有什麼用處的。現在有比較新的教育理論,這個理論叫做"鏡中我"理論,美國早期著名的社會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庫利提出來的一種理論。這個理論是指通過對他人的評價,從而評價自己的行為,張亮的育兒觀正是闡述了這種理論。

“鏡中我”理論看張亮育兒觀:像兄弟一樣相處,是教育最好的狀態

為什麼說張亮的育兒觀闡述了這種理論

1、 張亮將孩子擺在同一地位

張亮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將孩子放在同一水平上的,張亮並沒有因為是孩子就將孩子區別對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張亮是以尊重的態度在教育。張亮是以平等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並不會因為自己的身份是父親就對孩子有著威嚴,而是像兄弟之間的相處,互相溝通,在這樣的相處中,孩子就能夠從父親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是看到較好的方面,孩子就會從而去重新地看待自己。孩子不會因為父母的威嚴和畏懼從而限制了孩子的想象。

2、 張亮會讓孩子換位思考

在孩子有錯誤或者是不好的行為,張亮並沒有很生氣地去責罵孩子或者強硬地讓孩子改正過來。張亮而是讓孩子冷靜下來,然後張亮做著孩子一模一樣的行為,做完之後,張亮就會問孩子是什麼感受,是不是看到他做的行為有著不好的感受和評價。

就這樣,張亮用這種方式讓孩子從父親的身上看到自己的行為,對自己有了一個初步的評價,孩子就會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人們帶來不好的感受。孩子就會知道自己的對與錯,對自己的行為有了正確的認識和糾正。

3、 張亮會讓孩子聯想

張亮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並不會因為孩子的小性子而大發雷霆,也不會一味妥協。張亮在應對孩子的小性子是有辦法的,當孩子在耍小性子的時候,張亮是會冷靜地跟孩子商量,會讓孩子從一件事情聯繫到孩子比較重視的事情上去。張亮會循循教導,從而讓孩子知道自己所得事情其實就是跟另一件事情是有本質的關係,讓孩子從另一件事情從而折射出孩子現在的行為是錯誤的,讓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行為。

張亮的這種育兒觀是很好的,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很有幫助的,張亮雜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他是以兄弟朋友的形式和孩子相處溝通的,而並不是擺著父母的威嚴姿勢。現在的這種教育模式是很好的,像兄弟一樣相處對孩子來說是很有幫助的,而且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很有影響的。

“鏡中我”理論看張亮育兒觀:像兄弟一樣相處,是教育最好的狀態

兄弟相處的教育狀況對孩子的影響

1. 促進孩子與父母關係和諧,更加親密

不管怎麼,父母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尊敬威嚴的存在,內心總是有那麼一點畏懼在的,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並不是那麼和諧,不會願意將所有的事情和父母分享的。這父母與孩子成為兄弟的話,那麼孩子就會跨越這道父母與孩子的威嚴,與父母成為知己朋友,會將自己的事情和父母分享,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變得和諧,關係變得更親密,也不會導致因為父母不瞭解孩子的心聲,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2. 排憂解難,指點孩子

孩子在成長中總是會遇到很多的煩惱與疑惑,自己還小無法能解決,這時孩子就會找自己的好兄弟朋友訴說,而有可能那些是同齡人,無法給出很好的建議。而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是兄弟的關係的話,他們就會找父母訴說事情,尋求幫助。而父母就可扮演成長的成熟的兄弟,為孩子排憂解難,給予好的建議,讓孩子的成長更加地健康與快樂,不至於讓孩子煩憂。

“鏡中我”理論看張亮育兒觀:像兄弟一樣相處,是教育最好的狀態

3. 消除對於父母的畏懼感

孩子小,對於父母的感受並不是能夠理解,有時孩子對於父母會產生誤解從而產生畏懼感,導致孩子不願與父母多交談,以至於在相處中,孩子對父母是一種畏懼,不太願意和父母交流。父母與孩子兄弟相稱,不會讓孩子有種距離感和威嚴感,與父母相處起來就輕鬆。

4、 讓孩子更好認識自己

父母和孩子像兄弟一樣相處的話,那麼孩子在和父母相處中,就會將父母當做是自己的鏡子,孩子就會從父母的身上折射出自己的行為。孩子就會想象自己在父母中的評價是怎麼樣的,孩子是會想要是父母做了自己一樣的行為,自己對於父母的評價是怎麼樣的。孩子同時也是會從父母的身上學習到更多孩子覺得很好的行為,孩子就會意識自己身上的不足,對自己有更深的認識。

確實,這和孩子像兄弟一樣相處的話,是一種很好的教育狀況,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不錯的,父母應該要學習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一個教育。父母改變自己之前的傳統教育方式,不要將父母的威嚴擺得那麼重,要和孩子像兄弟一樣相處,但是父母在進行兄弟式的教育時候,要把握好度,不要太過了。

“鏡中我”理論看張亮育兒觀:像兄弟一樣相處,是教育最好的狀態

如何對孩子進行兄弟式教育

1. 父母不需迎合口味

父母想要和孩子有何兄弟的關係,這樣相處起來,關係比較和諧,父母可以瞭解孩子的愛好以及現階段孩子的煩惱,然後去找到共同的話題,但是並不是意味著父母要迎合孩子的口味。父母可以通過自己的經歷和孩子交流,然後告訴孩子現階段的煩惱是好還是壞,他們這些愛好是有利於他們還是不好的。父母在其中充當的過來者的朋友,給予正確的觀點。

2. 記住同時要扮演父母的角色

父母不以為在與父母的關係只需要成為兄弟朋友就行,這樣的觀點是錯的,父母在與孩子的關係中,不僅要扮演著兄弟朋友的角色,同時也扮演著父母的角色,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要守住界限,要做好榜樣,給孩子設好界限,在孩子鄰近界限時,給予警告與教育,並告訴孩子不可以逾越這界限。在孩子迷茫的時候給予孩子幫助,指點孩子。

“鏡中我”理論看張亮育兒觀:像兄弟一樣相處,是教育最好的狀態

3. 也要適當樹立起父母的威嚴

有些孩子會因為父母和孩子做了兄弟,就對父母沒有了尊重,對待父母應該有的態度。因此,父母要在這建立兄弟的關係中同時也要保持著一種父母的威嚴,這種威嚴並不是讓孩子畏懼而是讓孩子尊重以及尊敬,要讓孩子知道,你是兄弟同時也是父母,不可以將這個底線給模糊掉。

隨著時代的改變,之前的教育方式可能是不太適用於現在的孩子,作為父母要有應對的方法,不要總是死板恪守以往的教育方式。父母要懂得進行改變,父母對於孩子要進行教育要採取"鏡中我"理論,這個理論能夠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能夠從他人的身上從而看到自己,對自己有了更好的認識。

而這個理論往往就得需要父母的教育狀況是和孩子像兄弟一樣相處,父母和孩子像兄弟一樣相處,對於孩子來說是有很大的幫助,能夠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更加地有效果。但是在和孩子像兄弟一樣相處過程中要合理適當,不要太過了,否則是會適得其反的。

“鏡中我”理論看張亮育兒觀:像兄弟一樣相處,是教育最好的狀態

我是海馬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