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刚刚,高铁作出重大改变

每周都要坐高铁往返在京沪高铁上,作为民航人一方面为交通行业兄弟铁路取得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每每也忍不住将民航与之相比。


刚刚,高铁作出一个重大改变。

高铁作出的重大改变


也就是上个星期,我这个也算得上是高铁常旅客遇到一个新问题。


我还是和往常一样到取票机上取票,排在我前面的几个人,有的取了半天没取着票,有的打了一张白纸条,也有的打了半天才打着票,最后都自言自语的悻悻离开,我感到点奇怪。


轮到我,我像往常一样点“互联网”取票,然后就出来一个界面,让你留联系方式,我这才明白原来前面的人取不到票的原因。


让你输入电话号码,就是将你的车票信息发到你手机上,这就是取票。


我不得不返回初始界面,点了“取报销凭证”这个选项,这才就和以前一样打出车票来。


可以看我现场拍的取票机的界面,取票的选项方式了变化。

刚刚,高铁作出重大改变


取票之后,我就去乘车口,拿出车票来,看检票口,奇怪的是上面没有任何信息,连座位号的信息都没有。


同样的车次,上个星期和这个星期的票,见下图。

刚刚,高铁作出重大改变


难道我买的是无座票,我急急忙忙拿出手机来查看,手机上显示出乘车口,还有座位号,我这才放下心来。


当时我心想是不是今天高铁系统出了问题?


继续!


当我检票口像往常一样拿着车票准备检票进站时,前面有个几个人有些忙乱,在喊要身份证,轮到我才发现,已经没有插车票的口了,只能刷身份证进站。


这是我急忙之中拍下的乘车闸机口的照片,有些模糊,但不难发现已经没有插车票的口了。


刚刚,高铁作出重大改变

后来在出站时也是一样。


上周第一次这样我还没有反应过来,直到连续坐了三次都是这样,我才意识到高铁已做出了重大改变。


高铁为何要做这样的改变


那就是想方设法改变你取车票的习惯。


一是自助取票机的变化。

原来的取票按键已经取不了票了,要打票只能点打印报销单。


二是高铁票的变化。

高铁票以前和我们登机牌一样显示乘车(机)口、座位号信息,现在全部取消,对不需报销的人,取高铁票只会耽误时间,且没有一点用处,所以后来我经常听到人喊,不要取票了。


三是进出站的变化。

以前许多进出闸口都需要插入高铁票,现在只需要刷身份证。


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细微的变化,谈不上重大变化。


但我还是坚决认为这是高铁的一个重大变化,因为高铁运行这么多年,许多人已养成取票、拿票过站的习惯,比如我,即便是不需要报销,也会习惯性取票。


改变乘客这个习惯,迫使绝大部分乘客无需取票:

一方面减少了高铁公司的成本,大大降低车票打印成本,降低取票机的使用频率。


另一方面大大缩减乘客在高铁站的时间。就我本人经验而言,取票的时间约占在高铁站完成全部手续所需时间的三分之一,其中进站、取票、乘车时间各占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不要取票之后,我们坐高铁的必要时间就减少了30%以上。


另外一个感受就是在高铁做出这个改变之后,我明显感觉到取票人大为减少,等候取票的时间也大大降低。


以后就凭一张身份证就完成进站、乘车、出站过程,将流程已经简化到最简。


很多时候,真的佩服高铁的兄弟,从我们民航昔日不大看的起傻大黑粗到如今民航佩服的高白俊美,这其中付出的努力作出的牺牲流出的泪水肯定一点也不比我们民航少。

刚刚,高铁作出重大改变


但我认为思想观念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感觉民航人付出的努力其实不比任何一个行业少,但外界为何还对我们不满意呢。


也许我们会说因为空域、因为天气、因为安全种种原因,使得我们民航的手续多、流程长、正点率低。


但是我想说的是,高铁的挑战可能更大,高铁纵横几万里,和当年红军长征一样,要爬雪山,过草地,渡河流,还要穿山洞,越峡谷,钻隧道。


这是建设的压力。


安全的压力同样巨大,客观的讲,地面环境的复杂程度甚至比高空高得多,高铁运送的人更多,高铁沿线的居民更多,人的因素更加复杂而不可控。


民航为何不能改变


过去半个月,我也坐了飞机,也坐了高铁。


我感觉民航也在努力改变但变化不大,高铁也在变,变化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民航登机手续还是那么复杂,基本上还和二十多年前我刚工作时一样。


我就谈谈我的感受和建议。


一是自助值机柜台千姿百态,能不能统一一下。

有机场的,有甲航空公司的,有乙航空公司的。甚至一家航空公司自己的都不一样,因为有一代机、二代机。当然了界面肯定是不一样的。


还有自助行李机,也有机场的,也有航空公司的。

我就想问一下,咱们民航的自助仪器能不能统一一下。


也许有人说老式机器不好用,也许有人说各个公司要有各个公司特色,我就想问一下高铁取票机都是统一样式,用了很多年了,不都好得很吗?民航说到底毕竟是一个系统,为何大家不能统一一下。


当初手机充电器的插头也是千奇百怪,现在不也基本统一了吗?


二是登机环节仍很多,能不能减少一下。

第一值机环节


其实自助值机柜台本就不需要,高铁票已经取消了,不作为乘车使用,只做报销使用,为何民航就不能取消登机牌呢?


我们现在坐飞机多数还是和二十年前一样,只是多了个自助值机柜台。

先是打个登机牌,上面显示你的姓名和航班信息以及座位号。

然后过安检,你得把身份证和登机牌交给安检员,她会认真地在你的身份证、登机牌以及你的脸上扫上几下,你要对着镜头给拍个照。

没问题后她给你登机牌上盖个戳。

而这一段高铁只需出示身份证扫描一下,人脸识别一下。


为何民航就不能和高铁一样凭身份证过呢,难道人眼识别比机器识别准确率更高吗,人的检查速度比机器检查速度更快吗?

所以民航过安检速度和效率比高铁低得多。

然后行李和人身安检,这一块和高铁一样的,但明显是民航更细致一些。


第二登机环节


我们还是将登机牌交给服务员一个个扫描一下,而高铁只要自助扫身份证。


之后高铁就直接上车了,民航呢,还需将登机牌再给廊桥口的安检员看一下,他在上面用笔画个勾。

过了廊桥到了飞机舱门口再给另一个安检员,他再用支笔再画一个勾。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又要画两个勾,如果有人自己偷偷画个勾,又算什么呢。


从这个流程看,一个流程下来民航人力成本就要比高铁多两三个人,成本岂能不高?


难道多了这两个环节,安全性就能提高了吗?


第三下机环节


下了飞机,除了提取行李,民航就算结束了。


而高铁仍然要刷身份证,这是高铁当年为了防止逃票而设。


不过以小编多年工作经验,基于安全方面考虑,民航还是要向高铁方面学习。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知道,许多航班设中间经停点,就经常发生过有些人本来到终点站下的,但他悄无声息的在经停站下了。


这对民航影响很大,如果下一段少人,是要清舱的。


以前小编在一线工作的时候某个航班多次发生这样的事(主要是因为到终点比到经停站票价便宜)。


所以如果在出口处和高铁一样设个出站口,如果不是从中间经停站下飞机的,在出口处就能实现报警提示,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为查找旅客提供方便。


还有一个我们的靠桥率问题,只要上一次摆渡车,旅客花费的时间将大大增加,旅客的体验感从何而来。


民航在正点率、值机环节等方面本来就不具优势,如果我们还不花力气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些问题,随着高铁的不断提速,乘车环节不断优化,民航的快捷优势将消失殆尽!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