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剛剛,高鐵作出重大改變

每週都要坐高鐵往返在京滬高鐵上,作為民航人一方面為交通行業兄弟鐵路取得的進步而感到高興,另一方面每每也忍不住將民航與之相比。


剛剛,高鐵作出一個重大改變。

高鐵作出的重大改變


也就是上個星期,我這個也算得上是高鐵常旅客遇到一個新問題。


我還是和往常一樣到取票機上取票,排在我前面的幾個人,有的取了半天沒取著票,有的打了一張白紙條,也有的打了半天才打著票,最後都自言自語的悻悻離開,我感到點奇怪。


輪到我,我像往常一樣點“互聯網”取票,然後就出來一個界面,讓你留聯繫方式,我這才明白原來前面的人取不到票的原因。


讓你輸入電話號碼,就是將你的車票信息發到你手機上,這就是取票。


我不得不返回初始界面,點了“取報銷憑證”這個選項,這才就和以前一樣打出車票來。


可以看我現場拍的取票機的界面,取票的選項方式了變化。

剛剛,高鐵作出重大改變


取票之後,我就去乘車口,拿出車票來,看檢票口,奇怪的是上面沒有任何信息,連座位號的信息都沒有。


同樣的車次,上個星期和這個星期的票,見下圖。

剛剛,高鐵作出重大改變


難道我買的是無座票,我急急忙忙拿出手機來查看,手機上顯示出乘車口,還有座位號,我這才放下心來。


當時我心想是不是今天高鐵系統出了問題?


繼續!


當我檢票口像往常一樣拿著車票準備檢票進站時,前面有個幾個人有些忙亂,在喊要身份證,輪到我才發現,已經沒有插車票的口了,只能刷身份證進站。


這是我急忙之中拍下的乘車閘機口的照片,有些模糊,但不難發現已經沒有插車票的口了。


剛剛,高鐵作出重大改變

後來在出站時也是一樣。


上週第一次這樣我還沒有反應過來,直到連續坐了三次都是這樣,我才意識到高鐵已做出了重大改變。


高鐵為何要做這樣的改變


那就是想方設法改變你取車票的習慣。


一是自助取票機的變化。

原來的取票按鍵已經取不了票了,要打票只能點打印報銷單。


二是高鐵票的變化。

高鐵票以前和我們登機牌一樣顯示乘車(機)口、座位號信息,現在全部取消,對不需報銷的人,取高鐵票只會耽誤時間,且沒有一點用處,所以後來我經常聽到人喊,不要取票了。


三是進出站的變化。

以前許多進出閘口都需要插入高鐵票,現在只需要刷身份證。


也許有人認為這只是細微的變化,談不上重大變化。


但我還是堅決認為這是高鐵的一個重大變化,因為高鐵運行這麼多年,許多人已養成取票、拿票過站的習慣,比如我,即便是不需要報銷,也會習慣性取票。


改變乘客這個習慣,迫使絕大部分乘客無需取票:

一方面減少了高鐵公司的成本,大大降低車票打印成本,降低取票機的使用頻率。


另一方面大大縮減乘客在高鐵站的時間。就我本人經驗而言,取票的時間約佔在高鐵站完成全部手續所需時間的三分之一,其中進站、取票、乘車時間各佔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不要取票之後,我們坐高鐵的必要時間就減少了30%以上。


另外一個感受就是在高鐵做出這個改變之後,我明顯感覺到取票人大為減少,等候取票的時間也大大降低。


以後就憑一張身份證就完成進站、乘車、出站過程,將流程已經簡化到最簡。


很多時候,真的佩服高鐵的兄弟,從我們民航昔日不大看的起傻大黑粗到如今民航佩服的高白俊美,這其中付出的努力作出的犧牲流出的淚水肯定一點也不比我們民航少。

剛剛,高鐵作出重大改變


但我認為思想觀念的改變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我感覺民航人付出的努力其實不比任何一個行業少,但外界為何還對我們不滿意呢。


也許我們會說因為空域、因為天氣、因為安全種種原因,使得我們民航的手續多、流程長、正點率低。


但是我想說的是,高鐵的挑戰可能更大,高鐵縱橫幾萬裡,和當年紅軍長征一樣,要爬雪山,過草地,渡河流,還要穿山洞,越峽谷,鑽隧道。


這是建設的壓力。


安全的壓力同樣巨大,客觀的講,地面環境的複雜程度甚至比高空高得多,高鐵運送的人更多,高鐵沿線的居民更多,人的因素更加複雜而不可控。


民航為何不能改變


過去半個月,我也坐了飛機,也坐了高鐵。


我感覺民航也在努力改變但變化不大,高鐵也在變,變化讓人印象深刻。


比如民航登機手續還是那麼複雜,基本上還和二十多年前我剛工作時一樣。


我就談談我的感受和建議。


一是自助值機櫃臺千姿百態,能不能統一一下。

有機場的,有甲航空公司的,有乙航空公司的。甚至一家航空公司自己的都不一樣,因為有一代機、二代機。當然了界面肯定是不一樣的。


還有自助行李機,也有機場的,也有航空公司的。

我就想問一下,咱們民航的自助儀器能不能統一一下。


也許有人說老式機器不好用,也許有人說各個公司要有各個公司特色,我就想問一下高鐵取票機都是統一樣式,用了很多年了,不都好得很嗎?民航說到底畢竟是一個系統,為何大家不能統一一下。


當初手機充電器的插頭也是千奇百怪,現在不也基本統一了嗎?


二是登機環節仍很多,能不能減少一下。

第一值機環節


其實自助值機櫃臺本就不需要,高鐵票已經取消了,不作為乘車使用,只做報銷使用,為何民航就不能取消登機牌呢?


我們現在坐飛機多數還是和二十年前一樣,只是多了個自助值機櫃臺。

先是打個登機牌,上面顯示你的姓名和航班信息以及座位號。

然後過安檢,你得把身份證和登機牌交給安檢員,她會認真地在你的身份證、登機牌以及你的臉上掃上幾下,你要對著鏡頭給拍個照。

沒問題後她給你登機牌上蓋個戳。

而這一段高鐵只需出示身份證掃描一下,人臉識別一下。


為何民航就不能和高鐵一樣憑身份證過呢,難道人眼識別比機器識別準確率更高嗎,人的檢查速度比機器檢查速度更快嗎?

所以民航過安檢速度和效率比高鐵低得多。

然後行李和人身安檢,這一塊和高鐵一樣的,但明顯是民航更細緻一些。


第二登機環節


我們還是將登機牌交給服務員一個個掃描一下,而高鐵只要自助掃身份證。


之後高鐵就直接上車了,民航呢,還需將登機牌再給廊橋口的安檢員看一下,他在上面用筆畫個勾。

過了廊橋到了飛機艙門口再給另一個安檢員,他再用支筆再畫一個勾。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又要畫兩個勾,如果有人自己偷偷畫個勾,又算什麼呢。


從這個流程看,一個流程下來民航人力成本就要比高鐵多兩三個人,成本豈能不高?


難道多了這兩個環節,安全性就能提高了嗎?


第三下機環節


下了飛機,除了提取行李,民航就算結束了。


而高鐵仍然要刷身份證,這是高鐵當年為了防止逃票而設。


不過以小編多年工作經驗,基於安全方面考慮,民航還是要向高鐵方面學習。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知道,許多航班設中間經停點,就經常發生過有些人本來到終點站下的,但他悄無聲息的在經停站下了。


這對民航影響很大,如果下一段少人,是要清艙的。


以前小編在一線工作的時候某個航班多次發生這樣的事(主要是因為到終點比到經停站票價便宜)。


所以如果在出口處和高鐵一樣設個出站口,如果不是從中間經停站下飛機的,在出口處就能實現報警提示,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為查找旅客提供方便。


還有一個我們的靠橋率問題,只要上一次擺渡車,旅客花費的時間將大大增加,旅客的體驗感從何而來。


民航在正點率、值機環節等方面本來就不具優勢,如果我們還不花力氣從根本上來解決這些問題,隨著高鐵的不斷提速,乘車環節不斷優化,民航的快捷優勢將消失殆盡!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