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餐饮圈那些事儿》——析数外卖的“七宗罪”

餐饮圈那些事儿,都是你不知道的事儿!

今日课题:外卖=另一条销售渠道=销售额增加=利润增加

还记得当年外卖平台的“三足鼎立”吗?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群星争霸,对商家和顾客的各种补贴,只为在外卖领域多分得一块蛋糕。那时候商家和顾客还会看哪个平台补贴大,纠结选择哪个平台,毕竟多一条销售渠道,可以增长销售额,疯狂“割韭菜”,殊不知,自己才是“韭菜”,被割得体无完肤。

随着百度外卖被饿了么收购,美团和饿了么的竞争更加激烈,商家和顾客成了最大的牺牲者。

《餐饮圈那些事儿》——析数外卖的“七宗罪”

其实,有些店主是不愿意加入外卖平台的。有一位老餐饮店主就透露了,没有加入外卖平台的时候月收入可以达到两万多,可是当加入平台以后销售业绩确实高了一些,但是到手的利润却只有一万多了,真的降了一半啊!这又是为什么呢?

1.其实配送费才是关键,骑手送单一单至少5块钱以上(按距离收费),买家出的运费一般都不够,商家配送费、平台提成这样算下来,假如一单买家支付20元,到最后卖家除去这两样,能得到12-3元就很不错了。所以钱基本都被骑手和平台赚去了!有一家店满50减35,我点了4个菜两份米饭11块钱。感觉商家根本没得赚,这骑手起码要拿3块钱,平台2块钱,到商家手里6块钱,基本上没利润!

2.开店就是为了赚钱。商家也是被平台架在火上烤啊,盒子不得不收费,份量不得不少了又少。很多点餐的都是笨笨的,不能绕过平台去点餐吗?盒子不算钱,份量足足的。本来平台刚刚起来的时候商家可以自己配送的。现在为了垄断配送市场,平台已经出杀手锏,不让商家自配送了。这是一个又想抬高抽血点啊!商家面对的人工,房租,材料,平台抽血,成本算下来可是很大的,利润太低了。

3.有的店主甚至觉得应该所有商家都不要加入这个平台,对方还抽个屁啊,现在啥都不出去买了,街上都没人了,连锁反应很多生意都不好做了,这些商家累死累活的给别人赚钱。现在的餐饮业就好像淘宝差不多的,价格低又挣不到什么钱,价格高更挣不到钱。有个朋友就做盖饭外卖的,每天能卖个70单左右,每天都忙到夜里2点左右,除去开支利润在30%-33%之间,可是他们家是四个人在做啊,感觉和打工差不多,人又累!

总结:

传统经济逐步互联网化,这是社会发展趋势,但未必绝对对市场有利。

首先,国民身体素质逐步降低,一是来自食物和饮水,二是因为空气质量在下降,再就是干什么都太方便了,都懒得做饭或出门吃饭了,在这方面,反而是社会在退步;

第二,外卖基本都是食物制作完成后,直接装入塑料制品的包装盒里,食物温度高,与塑料接触,会产生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不利,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不可回收垃圾;

第三,外卖平台的利润在哪里?当然来自于商家和顾客,顾客要吃饭,享受服务,多付费是应该的,但商家是提供服务的,外卖平台也从商家那里压榨了太多的利润,相比外卖增加的销售,其实外卖是功不抵过的;

第四,虽然外卖平台提供了成百万的就业岗位,但是这个岗位入职门槛太低,造成了太多人都安逸了,不去学对社会更有益的技能,“实在不行就去送外卖,挣钱也不少”的观念越来越好严重了;

第五,近几年互联网盛行,资本青睐,小商户们成了弱势群体,资本硬是把这种非刚需做成了非ban必选的局,前期是不入局者死,后期是入局者生不如死;

第六,众所周知,外卖的好评对骑手有多重要,一个差评,轻者几天白干,重者产生积怨,变得颓废,更甚者会报复社会(有相关报道,骑手得差评,在食物里投毒);

第七,骑手为了争取送餐时间,都是骑电动车,声音小,更关键是快。中午大街上,随处可见便道逆行,便道车速过快,闯红灯,上机动车道的,这简直是马路杀手啊,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可以置他人安全和自己生命于不顾!悲哀!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说出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