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42歲!最年輕新院士,有多“傳奇”?

42歲!最年輕新院士,有多“傳奇”?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正式公佈。年僅42歲的年輕數學家孫斌勇當選中科院院士,成為今年新科兩院院士中最年輕的一位。

當選院士之前,孫斌勇的人生中早就不斷地出現了某些“天才”的預示。

比如他初二那年就以特招生的身份被高中提前錄取,讀到高二又被選為全國範圍內僅有的26名入讀清華附中理科實驗班的學生。

實驗班不用參加高考,孫斌勇的20餘位同學紛紛選擇了北大或清華,唯獨他沒讀到高三就給時任浙大數學系主任陳叔平寫了一封信,隨後回到了浙江,就讀浙江大學

多年以後,當他站上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的領獎臺,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及放棄清華北大的理由,孫斌勇簡單地解釋道:因為他“想家了”。

42歲!最年輕新院士,有多“傳奇”?

▎調皮的孩子

孫斌勇自認為是個“戀家”的人。這或許與他回憶裡那個雖不富裕,但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的童年有關。

孫斌勇還有兩個兄弟,他排第二。兄弟三人出生在浙江省舟山群島中一個名叫“六橫”的小島上。這是舟山群島的第三大島,島上山巒起伏,依次有6座山體橫亙其間,六橫之名由此而來。

儘管成績優異,但他不是個傳統意義上的“乖孩子”。

上小學時,學校要求學生晚上背書包回家做作業,但孫斌勇不背書包,一般也不做作業。反而在8、9歲時就學會了打麻將,還常和大人對壘,打得有輸有贏,旗鼓相當。

六橫島上依山傍海,能上山採野果,也能下海嬉戲,到海邊灘塗捉小魚、拾海螺。除了玩到被曬得渾身脫皮,放假時三兄弟還會到田裡幫家裡幹活。但孫斌勇乾的最慢,連弟弟乾的活也能超過他一倍多。

在孫斌勇的描述中,從初中起就一路都在“彎道超車”地超過同齡人的他,

雖然捧回了全國化學競賽一等獎,但其實並沒怎麼學化學,獲獎只是運氣好加上記性好;因為在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屢獲金獎而被選入清華附中理科實驗班之後也“沒怎麼好好學習”——他知道自己不用參加高考

42歲!最年輕新院士,有多“傳奇”?

讀大學時,孫斌勇選擇了數學專業。那幾年,

浙江大學先後邀請了譚琳、勵建書等海外傑出校友回校講學,這讓孫斌勇第一次接觸到了李群代數的知識。小島上調皮的孩子見到了一個在家鄉的天空、沙灘、海螺和小魚之外的廣闊世界。

他開始沉靜下來。

孫斌勇在浙大讀本科時,時任浙大數學系主任的陳叔平推薦他參加了著名數學家Borel和莫毅明在香港組織的李群系列課程的系統學習;

此後,他師從勵建書院士,深入李群論方向的研究,獲得了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學位。

2007年,在美國訪問的孫斌勇受邀拜訪江迪華,在其指導下,孫斌勇開始了與重數一猜想相關的一系列問題的研究;

2008年,孫斌勇訪問了新加坡數學會會長、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朱程波,經過半年的緊密合作,以及通過對一些廣義函數進行細緻分析,孫斌勇和朱程波在阿基米德域情形成功證明了關於典型群無窮維表示的重數一猜想。

2019年年初,孫斌勇以“典型群表示論”項目獲評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多十餘年來,孫斌勇所研究的自守形式與李群表示理論是當代數學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它們與一個重要的數學猜想密切相關:朗蘭茲綱領

▎網

素數,是指那些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數。它們就像是數論的原子,以素數為基本單元建立了算數體系。它們有無數多個,似乎隨機地分佈在了所有整數當中。

然而這種看似隨機的分佈,當與其他的數學分支聯繫起來的時候,卻顯示出了一種極其複雜的結構。

在數學領域,素數的分佈就像是一串密碼,如果能夠找到正確破解這串密碼的鑰匙,那麼很多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42歲!最年輕新院士,有多“傳奇”?

1967年,加拿大數學家羅伯特·朗蘭茲剛滿30歲,他向著名數學家安德烈·韋伊寄去了一封17頁的長信,信中他這樣說:

“如果你願意將其當作一份純粹的推測,我將非常感激。如果不是的話,我相信你會直接將它丟入手邊的垃圾桶。”

朗蘭茲在信中寫下的推測是:素數被編碼在更高維的方程中。

這一推測在數論與調和分析這兩個遙遠的數學領域之間建立起了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朗蘭茲綱領正是意圖要在龐雜的數學分支中,找到普遍的聯繫。

這就是現在孫斌勇面前的數學世界。

▎“孫的突破”

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上,孫斌勇這樣介紹朗蘭茲綱領:“朗蘭茲綱領是一個被稱為數學大統一的理論。”

42歲!最年輕新院士,有多“傳奇”?

數學經過漫長髮展,以“算術”作為起源,以追尋“素數分佈規律”為主線,經過2000多年的艱辛探索,建立了諸多數學分支。

這些“數學分支”就象一張巨大的網,看似紛芸繁雜,實則井然有序,絲毫不亂。

朗蘭茲綱領是一個宏偉得令人望而生畏的猜想,也是21世紀最重大的數學難題之一。這一猜想橫跨當代數學中的數論、群論、表示論和代數幾何等幾大領域,一旦得到完整的證明,這些領域中的諸多中心問題將迎刃而解。

從提出至今的幾十年來,這一猜想吸引了包括朗蘭茲自己在內的全球數代科學家投身其中。

在上世紀50年代,關於數學大一統理論,由華羅庚提出的“華羅庚綱領”在國際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60年代,國際上朗蘭茲綱領的提出使自守形式與表示理論得以日新月異地發展,而國內該領域的研究則陷入中斷。

時隔62年,繼華羅庚之後,孫斌勇讓中國數學家在典型群方面的成果再一次引起了國際矚目。

他和合作者解決了典型群重數一猜想,以及典型群Theta對應理論中三個最基本問題:重數保守猜想、守恆律猜想和對偶猜想,這些成果為相關L函數理論奠定了基礎。2017年,他又以自己博士論文裡的結果為基礎,證明了上個世紀70年代著名學者提出的L-函數非零假設。

他的工作被國際同行稱作“孫的突破”、“該領域的基本定理之一”,已成為眾多國際數學家工作不可替代的基礎”。

42歲!最年輕新院士,有多“傳奇”?

在媒體的報道中,孫斌勇像是一個典型的天才型數學家:不善言辭,有些靦腆,年少時就展現出驚人的天賦,思考問題寫起論文來廢寢忘食……然而能夠讓他年紀輕輕就在基礎數學領域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除了天賦之外,想必還有一些其他。

今年2月,孫斌勇接受家鄉的地方媒體採訪時被問到“從你的角度看,為什麼要學好數學?”

孫斌勇的回答中並沒有提到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如何影響和改變了現代科技,而是首先講述了數學如何塑造一個人的思維能力,並思索著,最後說:“迴歸到原點,還是你想活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孫斌勇回答道:“我覺得我要做一個明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