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天堑变通途:50年,“桥”见襄阳蝶变!

襄阳地处中华腹地

铁路的重要不言而喻

有这样一条铁路线的修建

与襄阳百姓的“羁绊”尤其深厚

今天我们来听听

襄阳汉江铁路桥的故事

1958年9月1号,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动工。为了支援工程建设,我省境内的汉丹铁路随之修建,并于1962年试通车,襄阳地区有了第一条铁路。1961年,从襄阳坐汽车到汉口,要花14.2元,头天开到安陆过一夜,第二天中午才能到达;而1962年坐火车,只花6块多、五六个小时就到了。

天堑变通途:50年,“桥”见襄阳蝶变!

六七十年代襄阳市民出行

原市规划局总工程师、知名城建专家陈家驹介绍,汉丹铁路是西武线的一部分,为了支援丹江水电站的建设,需要满足大工程建设的物资材料运输需求,因此把汉丹铁路纳入了湖北省建设的计划。

天堑变通途:50年,“桥”见襄阳蝶变!

汉丹铁路

1969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修建焦枝铁路,襄阳汉江铁路公路两用桥被列入建设计划,由原铁道部大桥工程局负责设计、施工。这对于襄江两岸的人民来说是个特大喜讯!

63岁的马国建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之前,襄、樊两城人民依水而居,饱受天堑相隔的困苦。

天堑变通途:50年,“桥”见襄阳蝶变!

大桥没通时市民都是乘船过江

1958年的一天晚上,文艺演出结束后,樊城的演员因抢上渡船,超载致使渡船下沉,造成了人员被淹死的悲剧。依水而居的襄阳人,早就希望有一座永久性桥梁,将襄城和樊城连接起来。

襄樊汉江大桥,俗称"汉江一桥",代号为四O二O工程,是焦枝铁路上的关键工程和特大型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之一。为了确保焦枝铁路全线按时通车,大桥局采取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办法,将桥址选定在地质条件较好、水流顺直的襄城、樊城之间河道最窄处。襄、樊两城的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大伙都将支援大桥建设当作己任,把能参加大桥建设视为光荣。

天堑变通途:50年,“桥”见襄阳蝶变!

汉江大桥建设时的情况

据史料记载,汉江大桥开工以后,全襄阳地区军民有55万多人次参加大桥义务劳动,从80多岁的街道居民,到小学生,都多次参加义务劳动。1970年4月26号,在庆祝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的同时,襄樊汉江大桥铁路桥通车。同年5月20号,襄樊汉江大桥公路桥通车并举行了通车典礼。

天堑变通途:50年,“桥”见襄阳蝶变!

汉江大桥通车仪式

大桥建设者们仅用256天就顺利建成了按常规需要两三年才能建成的特大铁路公路两用桥,当时刷新了我国建桥速度纪录。

随后,1970年7月1日,焦枝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仅用短短8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一条全长800公里的铁路!

原市规划局总工程师、知名城建专家陈家驹介绍,焦柳线的建成,改善了国家南北交通运输拥挤的状态,到了今天,焦柳线还在发挥巨大的作用!

天堑变通途:50年,“桥”见襄阳蝶变!

汉江一桥

汉丹铁路、襄渝铁路与焦枝铁路相继修通后

大大改变了襄阳的交通格局

真正实现了铁路交通四通八达

铁路交通的发展

给襄阳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带来了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天堑变通途:50年,“桥”见襄阳蝶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