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天塹變通途:50年,“橋”見襄陽蝶變!

襄陽地處中華腹地

鐵路的重要不言而喻

有這樣一條鐵路線的修建

與襄陽百姓的“羈絆”尤其深厚

今天我們來聽聽

襄陽漢江鐵路橋的故事

1958年9月1號,漢江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正式動工。為了支援工程建設,我省境內的漢丹鐵路隨之修建,並於1962年試通車,襄陽地區有了第一條鐵路。1961年,從襄陽坐汽車到漢口,要花14.2元,頭天開到安陸過一夜,第二天中午才能到達;而1962年坐火車,只花6塊多、五六個小時就到了。

天塹變通途:50年,“橋”見襄陽蝶變!

六七十年代襄陽市民出行

原市規劃局總工程師、知名城建專家陳家駒介紹,漢丹鐵路是西武線的一部分,為了支援丹江水電站的建設,需要滿足大工程建設的物資材料運輸需求,因此把漢丹鐵路納入了湖北省建設的計劃。

天塹變通途:50年,“橋”見襄陽蝶變!

漢丹鐵路

1969年,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修建焦枝鐵路,襄陽漢江鐵路公路兩用橋被列入建設計劃,由原鐵道部大橋工程局負責設計、施工。這對於襄江兩岸的人民來說是個特大喜訊!

63歲的馬國建回憶說,上世紀70年代之前,襄、樊兩城人民依水而居,飽受天塹相隔的困苦。

天塹變通途:50年,“橋”見襄陽蝶變!

大橋沒通時市民都是乘船過江

1958年的一天晚上,文藝演出結束後,樊城的演員因搶上渡船,超載致使渡船下沉,造成了人員被淹死的悲劇。依水而居的襄陽人,早就希望有一座永久性橋樑,將襄城和樊城連接起來。

襄樊漢江大橋,俗稱"漢江一橋",代號為四O二O工程,是焦枝鐵路上的關鍵工程和特大型鐵路公路兩用橋樑之一。為了確保焦枝鐵路全線按時通車,大橋局採取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辦法,將橋址選定在地質條件較好、水流順直的襄城、樊城之間河道最窄處。襄、樊兩城的百姓無不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大夥都將支援大橋建設當作己任,把能參加大橋建設視為光榮。

天塹變通途:50年,“橋”見襄陽蝶變!

漢江大橋建設時的情況

據史料記載,漢江大橋開工以後,全襄陽地區軍民有55萬多人次參加大橋義務勞動,從80多歲的街道居民,到小學生,都多次參加義務勞動。1970年4月26號,在慶祝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的同時,襄樊漢江大橋鐵路橋通車。同年5月20號,襄樊漢江大橋公路橋通車並舉行了通車典禮。

天塹變通途:50年,“橋”見襄陽蝶變!

漢江大橋通車儀式

大橋建設者們僅用256天就順利建成了按常規需要兩三年才能建成的特大鐵路公路兩用橋,當時刷新了我國建橋速度紀錄。

隨後,1970年7月1日,焦枝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僅用短短8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了一條全長800公里的鐵路!

原市規劃局總工程師、知名城建專家陳家駒介紹,焦柳線的建成,改善了國家南北交通運輸擁擠的狀態,到了今天,焦柳線還在發揮巨大的作用!

天塹變通途:50年,“橋”見襄陽蝶變!

漢江一橋

漢丹鐵路、襄渝鐵路與焦枝鐵路相繼修通後

大大改變了襄陽的交通格局

真正實現了鐵路交通四通八達

鐵路交通的發展

給襄陽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

帶來了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

天塹變通途:50年,“橋”見襄陽蝶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