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孩子為何不願跟家長聊天?每句話都是“結束語”,溝通要從小培養

文 | 小雪育兒,本文約2000字,閱讀時間大約是5分鐘

溝通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有著很強溝通能力的孩子都是家長從小培養出來的。讓孩子明白溝通的必要,瞭解溝通的技巧是父母的責任。

很多孩子不愛和父母說出自己心事,很少和父母談心,每當父母問起來也都是敷衍幾句回答。這其實就是孩子溝通能力差的表現,和自己的父母都沒能夠好好溝通,還怎麼談得上與外界的交流。

溝通能力是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必不可少的一項能力,對於孩子來說,更是要從小就要著重培養的一項能力。很多家長並沒有重視這一問題,只看重孩子的健康、成績、品行等.其實孩子的溝通能力才是應該在孩童時代作為重點培養的。當孩子長大後就已經成型的與人交往方式就很難改變了。

孩子為何不願跟家長聊天?每句話都是“結束語”,溝通要從小培養

一、培養孩子溝通能力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人與人相處不可能沒有矛盾,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無論多親密的人出現摩擦和吵架都在所難免。

就比方說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時常出現爭執。那這些不愉快要靠什麼處理呢?當然是溝通能力。

就像哈.紀伯倫曾經說過:“一場爭論可能是兩個人心靈之間的捷徑。”

如果沒能夠和孩子好好溝通,就會產生隔閡。如果這些隔閡多了,孩子就不會在願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訴父母了。久而久之,孩子慢慢就不與父母溝通,問起來也是草草了事,這也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溝通是通往對方心靈的一座橋,是雙方互相信任的關鍵所在。良好的溝通可以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很多矛盾,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一樣,必須要勤溝通、常交流。溝通不僅能有效解決孩子遇見的困難,還可以促進孩子與家長、同學、老師關係的發展,讓孩子能夠全面、健康、快樂的成長。

孩子為何不願跟家長聊天?每句話都是“結束語”,溝通要從小培養

二、溝通能力強的表現

溝通能力是人際交往的關鍵,那麼孩子溝通能力強有哪些表現呢?

1、理解能力強

理解是溝通的前提,若是想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首先就是要讓他學會理解。理解他人未表達的表達,也瞭解自己的內心想法,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孩子自然也就知道了該如何溝通。

2、融合集體快

一個孩子到了個陌生的地方,該怎樣融入原有的集體。這最能體現一個孩子的溝通能力。有些孩子去的第二天就已經完全融入到這個集體,這是溝通能力強的孩子。有些孩子好長時間也沒有認全新同學,鬱鬱寡歡融不進去,這些孩子溝通能力較差一些。一個人受歡迎、被信任、被愛多多少少都和溝通能力有一定的關係。

孩子為何不願跟家長聊天?每句話都是“結束語”,溝通要從小培養

3、解決問題能力強

孩子若是溝通能力差,交往能力差,解決問題也會相對較慢。溝通能力強的孩子人際關係較好,很會理解他人,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的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相對較強的。

孩子為何不願跟家長聊天?每句話都是“結束語”,溝通要從小培養

三、如何培養孩子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是孩童時代重中之重,溝通能力讓孩子與父母更好的交流、讓家庭氛圍更加和諧、讓孩子全面發展。如果孩子溝通能力有所欠缺,一定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呢?

1、培養孩子獨立

若是想培養孩子溝通能力首先就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只有孩子足夠獨立才不會過於依賴他人,能夠理解他人。只有身體上的獨立才能慢慢轉化為思想上的獨立。孩子思想獨立了就懂得自己思考,自己反思。再加上大人的引導,逐漸培養孩子溝通能力。

2、勇於面對惡意

我們都知道生活中難免會有很多並非善意的行為或是言語。

德拉蒙德曾經說過:“不願說理是固執;不會說理是傻瓜;不敢說理是奴隸。”

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與人接觸遭遇冷落甚至挖苦時,不要覺得自卑或是逃離,應該勇於面對,勇敢的溝通。

孩子為何不願跟家長聊天?每句話都是“結束語”,溝通要從小培養

3、學會傾聽並鼓勵孩子多說

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如果希望成為一個善於談話的人,那就先做一個致意傾聽的人。”

我們作為父母首先就是要聽孩子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瞭解孩子,和孩子進行更好的心靈溝通。儘管孩子表現的不太完整或不太實際,也不應該沒耐心的制止孩子,在他的年齡段思維方式就是這樣的。

我們要鼓勵孩子多說,學習語言的目的就在於如何應用,比方說小的演講、親朋好友的宴會或是參加一些口才比賽等,儘可能多的讓孩子學會表達,懂得怎樣去溝通。

孩子為何不願跟家長聊天?每句話都是“結束語”,溝通要從小培養

四、培養溝通能力的注意事項

1、注意方法

每個孩子的性格脾氣各不相同,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個性注意區別對待。有些孩子非常內向,不宜操之過急,一定要講究方法。

2、區別年齡段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假如孩子還小,那他的表達可能不能完全反映問題,孩子年齡大些了,就更要加以重視了。

3、注意溝通態度

家長與孩子溝通時,首先自己不要情緒化,要保持冷靜客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若是大人們都不能冷靜又怎能要求孩子心平氣和的與自己溝通呢?孩子又怎能把真實的想法說出來呢?

所以才出現了孩子一和父母聊天,每句話就都是“結束語”都是Ending。只有我們耐心細心的與孩子溝通,才能真正瞭解他們所想的,也讓他們潛移默化的學會這種方式。

孩子為何不願跟家長聊天?每句話都是“結束語”,溝通要從小培養

由此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有效的溝通能夠解決很多隔閡與矛盾,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無話不談,更會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

就像溫.卡維林曾經說過:“推心置腹的談話就是心靈的展示。”

我們要儘早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讓孩子開朗善良,快樂成長,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那麼你對溝通能力有什麼特別的看法呢?有什麼好方法來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呢?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想法,並和我們一起交流討論。


我是小雪媽媽,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兒師,孩子的成長是一堂必修課,關注孩子心理最深處的問題,做一個負責任的媽媽,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