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鶴唳華亭:陸英拒絕太子是想攀附齊王?其實他是愛女心切

《鶴唳華亭》陸家開始難免的捲入到太子和齊王的黨爭當中,而陸文昔和太子之間的感情也被瞬間割裂,中書令為了拉攏控制陸英,打算讓陸文昔成為齊王的側妃,很多人都不理解陸英了,好好的太子妃不做,非要給齊王做側妃,搞不懂了,難道陸英拒絕太子是想攀附齊王?

鶴唳華亭:陸英拒絕太子是想攀附齊王?其實他是愛女心切

其實很多網友和中書令一樣,都看錯陸英了,他根本就不想女兒嫁入皇家,但是為了兒子的仕途又不想得罪太子盧尚書。中書令非常高明他知道陸英不可能讓兒女給齊王做側妃,他的目的就是把水攪渾,給陸英一個臺階讓他不用把女兒嫁給太子。

鶴唳華亭:陸英拒絕太子是想攀附齊王?其實他是愛女心切

一開始看覺得是陸英一葉蔽目,被李柏舟忽悠,挑撥離間他和恩師的關係,就是不讓他站東宮陣營,似是而非說太子妃內定張家女,你的女兒嫁來我齊王陣營吧,然後他走了,兒子又來說起太子妃內定是他女兒,我認為,這裡面,陸英起碼是反應過來,恩師沒害他,能保舉他女兒做太子妃的也只有恩師,不可能這邊聯合東宮害你兒子那邊又保舉你女兒當太子妃。

鶴唳華亭:陸英拒絕太子是想攀附齊王?其實他是愛女心切

接著他去阻止了女兒和太子的約會,除了歸還披風婉拒太子,留白的部分,就是他的有事相求,讓太子把他引見陛下,他要彈劾趙貴妃的爹,說到底,事實上他並不想女兒嫁齊王也不想女兒嫁太子,所以他出面拒絕太子,又繼續彈劾齊王的外公,就是要兩邊都“得罪”,卡在第九集的最後,太子出於公義也出於政鬥需要,幫陸英引見。

鶴唳華亭:陸英拒絕太子是想攀附齊王?其實他是愛女心切

鶴唳華亭:陸英拒絕太子是想攀附齊王?其實他是愛女心切

陸英是監察御史出身,就是言官,他最不怕就是權貴,領便當怕啥(這劇他不領便當都不算正式開始,哈哈哈),這也是盧世瑜看重的,但陸英就是因為這個個性,他並不想倒向哪個陣營,說得簡單一點吧,如果太子登基了,他會忠君,如果太子還沒登基,他只想就當箇中立的,他內心會認為過早讓他站隊,他是拒絕的,盧老師也不是要他站隊,就算他女兒當太子妃,他要繼續中立也無所謂的,因為盧老師對太子的心性培養也是很正的那種,盧老師看得更遠,看得就是太子登基後的事,但外人不這麼看,你成了太子岳丈,你就是太子黨,這樣陸英內心是不要不要的,換句話說,女兒嫁齊王也一樣,只是齊王心性更不比太子。

鶴唳華亭:陸英拒絕太子是想攀附齊王?其實他是愛女心切

所以說《鶴唳華亭》陸英不是狠心,不是不理解女兒的意思,只是他不想讓女兒趟兩邊的渾水,如果想讓女兒做側妃,就不會舉報齊王的姥爺了,一旦讓女兒入局皇家內部爭端,結局往往是很悲慘的。

鶴唳華亭:陸英拒絕太子是想攀附齊王?其實他是愛女心切

鶴唳華亭:陸英拒絕太子是想攀附齊王?其實他是愛女心切

《鶴唳華亭》書中有兩個太子妃,一個張氏,也就是張大人女兒,太子是喜歡的,和女主時間是錯開的,女主進東宮前就死了,是太子白月光,後來的太子妃謝氏為太子不喜,劇裡讓張氏和女主時間重疊,就不知怎麼處理了,小說裡張氏難產而死,孩子也沒了。本來名字都取好了。看演員表,太子只有一個孩子叫阿琛,小說裡另一個孩子阿元沒有了,看到花絮皇上很疼愛那個孩子,可能把兩個孩子合併了,誰生的就不知道了。


鶴唳華亭:陸英拒絕太子是想攀附齊王?其實他是愛女心切

到這裡其實也暴露了太子的一個問題,也就是太子還沒有開始組隊,因為他也才剛剛加冠,加冠後才算成人,才能組隊,這就是冠禮的意義,也是對家遲遲不讓他加冠的小九九,加冠之前,太子有舅舅,但舅舅賦閒在家,再次披甲上陣才換來冠禮,太子有嘉義伯,但嘉義伯還在考科舉,還沒入仕,太子沒有冠禮,所以不能結婚,不能結婚就沒有太子妃這邊的外戚勢力,所以太子冠禮後,接著開始選妃,才開始收”裝備“,盧老師本來要給太子”掉落“陸英的,然而,按前面人物關係表,許昌平應該是太子的人,就看太子是怎樣把許昌平收編的。反觀齊王,三年前就加冠,接著就是大婚,大婚就有了李柏舟這股外戚勢力,就是開始組隊了,齊王早早贏在起跑線,所以太子才那麼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