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文人笔如刀,牛人全接招——那两场千年前的骂与被骂

文人嘴毒,骂起人来简直是字字诛心,句句含血。诸葛亮以排山倒海之势,骂死了大司徒王朗。

这其实不怪诸葛亮嘴毒,只怪王朗心窄。

知识分子不仅口才了得,能伤人无形,更能以笔为刀,传檄天下,剑指君王。

几千年前,陈琳讨贼,却得曹操青眼,骆宾王笔伐武则天,反受赞赏。

那一年,陈琳一篇檄文治愈了曹操的头风

文人笔如刀,牛人全接招——那两场千年前的骂与被骂

陈琳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才子,起先他效力于袁绍。代袁绍起草了一篇《讨贼檄文》,这个"贼",指的就是曹操。

在这篇檄文中,陈琳把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先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骂了个遍:"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曹操祖父曹腾是个宦官,鱼肉百姓,父亲曹嵩呢,是个宦官收养的狐假虎威之辈,曹操本人就不用说了,是他老子入赘宦官之门所生的余孽,啥德行也没有。

诋毁完了曹操的出身,陈琳再损曹操的才能:"故遂与操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

这里可见得文人笔如刀了。原本袁绍是看中曹操的才能,和他一起打过仗的。这时候两人翻脸了,就把当初看中他的理由改作认为曹操是个可供驱使的"鹰太爪牙",可以一用,哪知道他其实愚昧不堪用,不懂兵法,轻兵冒进,以致于损兵折将。

这个地方颇值得玩味:也并不是我家袁绍看走眼了,而是本来就将他看作鹰犬,谁知道他比鹰犬还不如!

把曹操的军事才能贬了一通之后,陈琳再接再厉,讽刺曹操率人掘人祖坟的缺德品行,这一段写得尤其详细生动:"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这里陈琳先晓之以理:梁孝王乃是先帝的同母兄弟,他的陵寝应当人人尊重。

接着陈琳又描摹曹操的暴行:这个目无法纪的曹操,还亲自带着人去挖坟开棺,把梁孝王的尸体露出来,掠夺里面的财宝。

说完了这个情形,陈琳又大发感慨:你们看看曹操做的这事,简直令广大人民群众伤心愤怒。

陈琳在这篇《讨贼檄文》中,先是攻击曹操的出身,接着又嘲笑他的才能,然后详举其掘墓的行止。最后总结:

"(曹操)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细致惨苛,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隐: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吁嗟之怨。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

在陈琳的笔下,曹操的形象简直是人憎鬼厌,世上没有比他更不堪的人了。

曹公作何应对?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载曹操看到这篇檄文后,"不觉头风顿愈,从床上一跃而起,顾谓曹洪曰:'此檄何人而作?'洪曰:'闻是陈琳之笔。'操笑曰:'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

从曹操读到檄文后的反应来看,这篇檄文是很有力量的,惊得他出了一身冷汗,头风都给治好了。但一代枭雄,不把这点事放在心上:被骂也没什么,又伤害不了我,我向来是“不慕虚名”滴。

文人笔如刀,牛人全接招——那两场千年前的骂与被骂

更为牛叉的是,被骂得狗血淋头的曹操,对陈琳的欣赏不是停留在场面上,他虽然觉得一介文人,不至于对其事业伤筋动骨,但陈琳委实是个人才,应该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果然,陈琳的笔锋再健,也阻挡不了袁绍的兵败。陈琳在军中一同被俘。

曹操虽是个牛人,但也是有血肉的。《三国志.陈琳传》载他责问陈琳: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意思是说,你骂我就算了,干嘛还牵扯到我的祖宗?

陈琳说了番各为其主的话,讲起来他这个回答颇无骨气。但曹操还是爱惜他的才华。将其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与阮瑀同管记室。也就是说把他当成大秘,且在陈琳为秘书期间,对于他起草的材料。是一遍即过,从不吹毛求疵,给了他一个文人最大的尊重。

骆宾王讨武曌檄,几等于”荡妇羞辱“

文人笔如刀,牛人全接招——那两场千年前的骂与被骂

自陈琳以降,唐朝又出了位骆宾王,其笔锋所指,大有陈氏遗风。

当年骆宾王不愤武则天一个女人掌权,与徐敬业一起反武,并写了一篇《讨武曌檄》,从精神上把武则天侮辱一回。

他先羞辱武则天地位低下,全靠男人上位:"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馋,狐媚偏能惑主。"

骆宾王骂武则天:本是太宗的才人,全靠色貌得宠,偏又不守妇道,媚惑先帝。

接着骆宾王又说武则天:”践元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这一句十分阴险,约等于今天的荡妇羞辱。本来武则天与李治,是两个人的互动,这里骆宾王把罪责推到武则天一人身上——先帝(李治)之所以乱伦,都是武则天你勾引的。

放在今天来说,其语式就是”穿的少就是骚 货,纹身就是婊 子、被强 奸肯定是你问题“。

骆宾王发泄一通之后,笔锋一转,劝喻世人起来反抗武氏暴政,他动之以情:"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

在这篇檄文的后面,骆宾王再作泣血之状:各位李唐重臣,先帝坟墓上的土都还没有干,他的儿子,我们的新君在哪里?

不得不说,骆宾王最后的这段话很煽情,虽未明指武则天的罪状,却让人们在同情李唐子孙的同时,把愤怒的情绪转向了武则天。

骆宾王的这篇檄文,可谓十分歹毒,先把武则天贬得一无是处,对其进行了一番荡妇羞辱。再将情入理,激励众人恢复李唐江山。真可谓是其怒有由,其情可哀。

武则天的回应也有曹公遗风

史载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皇然问:"谁为之?"左右答以"骆宾王",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可见得武则天没把骆宾王的羞辱放在心上。反而对其檄文中的发力点十分赞赏,犹可惜宰相没有把他笼入己方。

不得不说,武则天虽未一介女流,却能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能抛开女性的情绪化,而关注于事件本质,不愧为开天辟地第一女帝。

文人笔如刀,牛人全接招——那两场千年前的骂与被骂

陈琳和骆宾王所写檄文,可谓将讨伐目标骂得一无是处。且是文采斐然,层层深入,极能引发舆论同情。也幸得曹操与武则天都是牛人,见此文章,虽有不实之语,且关个人荣辱,却不与之一般见识,反憾此般人才不能为之己用。

陈琳《讨贼檄文》,骆宾王《讨武曌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