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新发现》九月刊:呼叫外星人

《新发现》九月刊:呼叫外星人

《新发现》杂志的老读者都知道,浩瀚的宇宙永远是本刊最为关注的对象之一,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又是在其他星球是否存在其他智能生命的问题。

2008年12月号我们推出了《孤独地球》,讲到天文学进入了在宇宙中大规模捕捞的统计学时代,但是当样本大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又发现太阳系可能并不普通,也并不常见,而是具有“非典”的特质,也可能我们就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

这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但是事情没完,到了2012年11月号,《新发现》的“深度”故事又变成了《我们不孤单》,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越来越多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一下子又高涨起来。

是我们杂志在这个问题上自相矛盾,摇摆不定?

并非如此。一方面,宇宙实在是太大了,可能性实在是太多了,希望永远存在;另一方面,宇宙如此之大,却从无任何文明给我们传递任何消息,又难免不让人失望,这也引出了包括“费米佯谬”在内的各种猜想。

与其等待它们的消息,何如我们自己主动与它们联系?这就是本期《呼叫外星人》所要探讨的主题。

早在50年前,人类已经开始向太空发送问候,但那时的传播能力有限,手段也很盲目。近年来,随着系外行星的不断发现,人们有了更为明确的呼叫对象,也有了更为有效的传播方式,给外星人发信的热情就再度被点燃,目前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已经发出了32条信息,更多的宇宙呼叫还在酝酿之中。

但是此举也引来了重大的争议,中国的读者对此应该毫不陌生,因为《三体》正是以最强烈的形式描绘了这种呼叫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我们到底要不要向宇宙暴露自己的坐标?这注定了不会是一个有定论和共识的问题。在不同的答案中,折射的是不同的人性,不同的生活态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茫茫的宇宙中,我们注定孤独,也注定了要去寻找。

呼叫外星人

《新发现》九月刊:呼叫外星人

新消息已经发出,另外两条紧随其后。地球人之所以接连尝试与可能存在的外星人沟通,是因为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局面:人类并非盲目地向太空发送消息而是有明确的发送对象,即最有可能接收消息的“宜居”行星。但这不免引人担忧:人类对外星人一无所知,或许不该主动联系它们?

“短命”的土星环

《新发现》九月刊:呼叫外星人

“卡西尼”号探测器最后收集的数据显示,土星环的诞生或许并不久远,但或许很快就将与人类作别!

全球通网近在眼前?

《新发现》九月刊:呼叫外星人

全球仍有近半数人无法联网。今年2月,法国阿丽亚娜航天公司推出了超级卫星群的首批模型,旨在消除全球“网络空白区”。然而这番雄心壮志并不能填补数字时代的巨大差异。

新型转基因再引争议

《新发现》九月刊:呼叫外星人

得益于全新生物技术,“定点突变”革新了基因改造,使其更简便、更精准。新型转基因作物随之大量涌现,而相应的反对声在欧洲也异常高涨:人们不仅质疑政府对更安全农业和食品的承诺,更担忧不可控的风险。

单配偶制取决于激素

《新发现》九月刊:呼叫外星人

先有多配偶制,之后才有少数物种的单配偶制。而单配偶制是两种激素强烈作用的结果。换言之,激素是决定物种忠贞程度的关键。

昆虫帝国的没落

《新发现》九月刊:呼叫外星人

全球近半数昆虫濒临灭绝,而昆虫的大规模死亡会引发一系列疯狂的连锁反应。观测和模拟结果均显示,这不仅影响与昆虫相互依存的动植物,连更靠近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也难以幸免,后者甚至可能沦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

假如人人都是蜘蛛侠

《新发现》九月刊:呼叫外星人

如果我们能像蜘蛛侠一样飞檐走壁,或是用四肢在天花板上行走,也许还挺酷?

原生生物:生物界的暗物质

《新发现》九月刊:呼叫外星人

此类生物非动物,非植物,更非真菌,但它们却占真核生物的75%!这些拥有非凡能力的原生生物构成了一个神奇的生物领域,吸引生物学家开展探索研究。

高超音速武器蓄势待发

《新发现》九月刊:呼叫外星人

它们的问世无疑举世震惊:一群满载炸药的滑翔飞行器,飞行速度可达20马赫,约是协和式飞机的10倍。所有军事大国都在测试这款新型武器并试图攻克最后的技术难题……

大脑回春有术

《新发现》九月刊:呼叫外星人

人的大脑在婴幼儿时期有超强的学习能力,但这些能力随着年岁增长不断退化。好在今天,科学家找到了寻回大脑“活性”的秘方。

瀑布奇景

《新发现》九月刊:呼叫外星人

无论飞落而下的是水、熔岩还是冰,瀑布都以其炫目、壮观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准备好纵身一跃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