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导师没课题,不给博士任何指导,这样还要读下去吗?

liguangweg13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导师没有课题、不给博士生任何指导,不太合理啊!

和职称评定不同,博士生导师的遴选条件中在研课题经费有个限额,如不低于50万元。而且,就算是后期每年博士招生会参照课题、发表论文等科研成果,量化后分配指标。换句话说,并非是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后,每年都会给额外的招生指标。

比如,985大学不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年进账150万左右科研经费(不计入高水平论文、专业转让等因素),才会给1个博士生招生计划。为报账研究生助研津贴发放,部分会要求导师将博士生4年的导师补贴提前打入学校专项账户,学校管理发放。

"导师没课题"发生在某个硕士生导师身上,我还是比较相信的。比如,他们没有什么国家、省部级课题,仅仅做一些企业的横向课题"挣点钱"。部分导师会给学生发放一些补贴,口碑还是不错的。反之,光干活不给补贴的,也是学生们反感的。

另外,博士生的招生指标还是非常紧张的、抢手的。比如说中科院不少研究所人均不到一个博士生/年,按他们的说法就是两年招一个博士生。这也是他们为何乐意与当地高校联合招生、培养硕士或博士的原因。

一个博士生导师没有课题的话,基本不会安排招生的。就算他自己想要,其他课题较多的导师也不会同意的,毕竟博士生才是做科研的"主力"。"没有课题"属于硬伤,比如在浙江大学几年内没有课题的话,教授会被学校强行淘汰。

因此,你对导师没有课题,应该是带着不少怨气的说法。

博士生导师不给予指导,不晓得具体是博士生几年级,可能存在不小的差异。

很多课题组采用的是导师组培养体系,会给博士新生、硕士新生安排一个"辅导导师",一般是团队内的青年教师(小老板)。细节性的指导共组都是"小老板"完成,大方向的把控、培养费用支出由课题组带头人(大老板)负责。

之前,就有不少博士生和小导师发生矛盾,比如最常见的论文"一作"之争。博士培养体系中,同意导师一作、博士生二作文章符合毕业要求是最大的"不合理"。因为,毕业后才发现引人单位只认一作和通讯,共同一作都看谁名字在前面(尴尬!)。

另外,在博士生培养中,开题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硕士生不同,博士生根本不可能"手把手"指导,更不会提前告诉你做什么实验、如何分析数据、撰写文章等。自己精度文献,邮件沟通论文作者咨询等都是自己学习的手段。

包含我在内的很多博士,读博时都是自己摸索、学习。在某个细小分支,博士毕业的时候比导师懂得还多,比如博士生做PPT、撰写项目申请材料、结题材料等。但是,不是说导师就不懂,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大方向)的把控才是真的厉害。

反过来说,遇到一个导师什么都指导,你也不会喜欢的。我就认识这样的导师,博士生、硕士生做什么事情都会盯着,想做什么都得列出方案、预期成果之类的。甚至,每天看了什么文献都要汇报,得写日记(完成、未完成的事情和原因)、周记。

遇到这样"紧逼型"的导师,每次看到来电显示都会害怕,更是不想面对的。

因此,导师采用"散养"方式培养博士生是常见的方式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博士生可以自己根据课题组之前的科研成果和研究基础,选取一个合适的"创新点"作为你的研究内容。之后,主动找导师汇报、向师兄师姐请教等完善自己的开题报告、研究方案。

我自己博士毕业后,进入大学工作,也在指导研究生。历经这个过程后发现读研、读博中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往往是因为缺乏沟通。有机会的话,尽量将心比心,彼此换位思考,增强彼此的交流。

和很多导师一样,我们常说一句话:一个导师指导多个学生,也有本科教学、课题压力等事情,或者担任一些行政职务(更忙),不可能关注到每个研究生的每件事。导师不提,研究生们可主动找导师沟通,会给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就算导师自己无法解决,也会告诉能解决的人或途径。

因此,我给你的答案是读博不易,一定要珍惜。而且,读博不要选择退却或逃避,每个博士生都有会遇到类似的压力,"扛过去"就会柳暗花明。稍微调整下思路,主动找导师沟通你的课题和遇到的难题,积极主动的态度很关键,加油!

你读研、读博遇到的导师是什么类型?"散养"还是"紧逼"的类型啊?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帅小西De


这位提问的同学,不清楚你目前的情况或无法判断你问题的真实性,我只能以一个过来人帮你分析一下。第一、关于你说的导师没课题的问题,感觉真实性只有30%,但也不排除导师课题都刚刚结题,暂时没有新课题。博导一般每年或至多三年要重新评审一次,如果没有基金或者较大的企业攻关课题,应该就失去招博士的资格。如果是导师课题正好刚结题了,你应该积极帮导师写基金或去企业找课题,不要等待,不要抱怨,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博士都帮导师拿到新课题。写申请书也是一种重要生存发展能力,将来会受益的。第二、关于导师不给予指导的问题,这个可能性有60%。博士生虽是学生,但更是老师的工作助手。教学相长,也许你导师是个院长,或者社会兼职多,这很正常,但既然是博导,多少有些见树。你可以多看看老师的文章、著作,以及师兄们的论文(你应该不是导师第一个博士生),主动参与师兄们的课题。通过这些阅读与参与,主动与导师交流,向导师请教,应该会有好的改变;第三、关于要不要读下去的问题,这个由你来定,如果没有主动解决前两个问题,可能退出博士生队伍是个正确选择。


Visionstory


几乎所有的学生以及家长对于博士的价值和含金量都有共同的观点,认为博士研究生毕业就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就能够有非常完美的生活,这是大众的观点。但是同时他们也知道博士毕业的难度,而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难度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观点。

所以每年硕士研究生一旦选择了读博,一般都会非常重视一件事情,即一定要找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导师,一定要找一个工作重心在科研上的博导,毕竟这样的话很有可能对于自己的整个博士学期期间有着极大的帮助,甚至影响着自己是否能够顺利的如期毕业。

只不过每年的新晋博士,正式开始自己的博士学习后发现,当初自己所选择的博导并没有那么的完美,没有课题,没有时间,也没有任何的指导,于是这些博士便将开始抱怨,有的已经有了放弃读博的打算了。

说实话,心情是非常可以理解的,而且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现在绝大多数的博士研究生,都将自己博士期间能否顺利的毕业的希望更多的寄托中自己导师的身上,希望能够通过导师的各种人脉以及各种资源,帮助自己顺利毕业。

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任何一个博士研究生在读博期间能够得到导师的指导和指引是很有限的,因为那时的我们应该自己有足够积极的主动性,博导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甚至还要不断的出差,那么这时的博士研究生应该自己找一个自己研究方向的比较热门的论文主题,开始自己的相关撰写工作,不管是查文献,还是去实践调查等等,目的是要发表多篇C刊论文,这才是核心,而且这件事情如果你指望自己的导师去实现,那或许是真的在痴人说梦。

同时,读博本就是一个很煎熬的事情,不管是科研压力,还是就业压力,又或者是生活压力等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一旦出现问题便有了放弃读博的想法,那么或许从一开始你就应该斩断自己读博的初衷,直接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便找一家还不错的公司上班就可以了。

所以,不管是博士研究生还是硕士研究生,我们都有可能会遇到一个行政类的硕士导师,可能没有足够多的时间顾忌到我们每一个人,或者说几乎没有指导过,这时的我们只能是去自己研究,自己去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撰写论文,然后再给自己的导师过目,这样的效果或许才是最好的,而不是所有的一切都指望着自己的硕导或者是博导。

总之,如果你想读博,那么你就要承担起所发生的各种情况,更要明白的是想顺利的毕业,想如期按时的毕业,你能够靠的只有自己绝对不是你的博士导师,因为他所能够其到的作用很大,但是如果你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你不给力,那么这一切都白搭。


领略教育魅力


你想要怎样的待遇?导师天天盯着你,让你干老板的横向课题没空做自己的毕业课题而没有论文无法毕业?现在导师一般不找你们说明你们导师可能是干行政的。这种情况下,你只需要自己找个方向,然后看论文,做实验,写论文,投论文。早点毕业然后早点走。

如果你真的碰到了逼着学生跳楼的那种天天让学生干私活的老板,你就有的后悔了。说实话,现在你这种情况是比较幸运的。在中国这种环境下,导师称为老板,就注定了他们不是把你的学术和毕业放第一位,而是他们的利益。现在你很幸运碰到一个不让你干私活,还可以给你报销论文出版费用,让你干自己想干的毕业课题,这多幸运啊!知足吧,还退学?


工科小博士


靠自己吧,老想让老师管着你啊。其实导师没课题让你做,对你影响不大。你自己做的研究不更好吗?有问题追着老师问,我想,老师不会不理你吧?要是不理你就有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