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瓊瑤把自己的“真實”人生寫成了瓊瑤劇,赤誠坦白,驚天動地。

曾經,瓊瑤是傳奇。

現在,瓊瑤是倒掉的傳奇。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從少女時期一直寫到老年,81歲的瓊瑤從未停止書寫愛情,也從未放棄自辯和反擊。她用65本書、55部電影、34部電視劇和為近300首影視劇歌曲作詞來側寫自己人生的浪漫與殘酷、情書與懸崖。

可縱使如此不遺餘力,瓊瑤的愛情觀還是成了現代年輕人口中“過時的愛情”,而瓊瑤依然在販賣的“愛情金句”,也被視作一種矯揉造作的產物。

從迷信追捧到全盤否定,我們對瓊瑤的態度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但卻從來不曾深入探究:雙面瓊瑤有怎樣的“真實”一面?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半自傳“悲劇”人生

正像暢銷書作者郭敬明的委屈一樣,高明的文字“商人”瓊瑤同樣沒法扼制讀者和觀眾的覺醒,“用廉價的筆觸引起廣泛的共鳴”也可作為瓊瑤現象的一種註解。

瓊瑤在文學批評界不夠格成為文學研究的對象,瓊瑤的愛情主旋律是披著現代女性主義外衣的、傳統又程式化的愛情觀念。

瓊瑤相當善於利用自己的“賣點”寫就爆款,但又很難避免暴露出其悲劇絕望、生活本色的一面:生於戰亂,兩次落榜,三次自殺,三段虐戀,晚年失愛。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剝掉了風花雪月一面,才能窺見痛苦掙扎一面,只有雙面瓊瑤粘合在一起,才能拼出真正的瓊瑤。

那樣的瓊瑤,大家看不見,也不想看。

從瓊瑤到瓊瑤阿姨,再到瓊瑤奶奶,她在娛樂圈摸爬滾打了半個多世紀,到頭來自己也成了“瓊瑤標籤”。

作品常常被定性為“不食人間煙火”,文學被視作“自我抄襲”,愛情被調侃為“愚愛一生”,人生被誇張為“活在戲裡”。

不可否認這評價有一定道理,但是比較片面和狹隘。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早期的瓊瑤作品與後來大家熟知的作品大有不同,作為最初名不見經傳的瓊瑤筆耕不輟、尋求唯一出路的成果,它們充斥著悲劇色彩,且擁有尚未被華麗辭藻修飾的、樸素的文學性。

更何況,這文學性是架構在殘酷的現實之上,有瓊瑤半自傳性質的自我曝光。

瓊瑤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大多都是悲劇,經歷過抗日戰爭的顛沛流離和親人離散的絕望之境,牴觸過作為家裡最不爭氣孩子的輕視目光,飽嘗過被棒打鴛鴦的忘年初戀。

所以,把瓊瑤劇等同於瓊瑤人生,是相當不切實際的杜撰和攻擊。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流離的失敗者

從出生開始,瓊瑤就意味著要跟其他生命一起分享父母的愛。她是早產兒,是雙胞胎姐弟裡的姐姐,剛生下來時連吃奶都不會,還在保溫箱裡特護了二十多天。

那時候,她還不是瓊瑤,父親給其取名為陳喆,小名鳳凰,是一個眼睛不夠大、鼻子不夠挺、右邊額頭部分還有一塊胎記的“醜女孩”,甚至還因此被姨媽或舅母常嘲笑“將來肯定嫁不出去”。

快樂的日子十分短暫,隨著戰爭的深入南下,瓊瑤的童年可以說是一場漫長的艱難的逃亡。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從成都,到湖南,經廣西,越貴州,回四川,再來上海。瓊瑤一家五口幾度差點死在日本鬼子和漢奸的刺刀下,還第一次親歷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恐懼。

那時候瓊瑤只有六歲,雙胞胎弟弟麒麟和小弟巧三都因逃亡不知去向,生而無望的一家三口決定一起去死。

東安橋上,瓊瑤的“父母相對凝視,再悽然地擁吻在一起,然後從岸邊的斜坡上向河中骨碌碌地滾去,一直滾進了河水”。

父親把母親的頭按在水中,雙雙放棄了掙扎,瓊瑤慢慢走向深水,被水淹沒了頭頂又本能的向父母求救。昏昏沉沉的母親一下醒過來,救下瓊瑤,三個人“劫後重生”。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如此年幼就目睹了父母的絕望和自殺,瓊瑤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可想而知。

如果說這次自殺是外部的、被動的、無奈的選擇,那第二次的自殺,卻是瓊瑤自卑、缺愛的失敗者心理作怪。

結束了流離失所的生活,九歲的瓊瑤第一次進學校插班到三年級,接受上海正規的學校教育。與出生於摩登上海的同學不同,來自四川鄉下的瓊瑤穿得土裡土氣,也只會講四川話,數學連加減法都不會。

從初入上海小學的不能適應,到遠走臺灣中學後,瓊瑤的功課除了語文都是一塌糊塗,數理化考試不是0分就是20分。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在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中學教員的“教育家庭”,小妹是幾乎門門是100的天才,麒麟和小弟也都各有千秋,只有瓊瑤除了毫無發表希望的持續寫作,沒有任何出口可以排解內心的苦悶。

直到愛上了比自己大了25歲的國文老師,直到高考落榜,直到大不逆的師生戀鬧的路人皆知,瓊瑤的情感支撐第一次徹底的、毀滅性的崩塌。

濾鏡美化的愛情

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瓊瑤劇裡轟轟烈烈的愛情過於不食人間煙火,所以大家自然憑藉虛構和杜撰來抨擊瓊瑤劇的“狗血”,給瓊瑤貼上美化小三和吹捧渣男的標籤。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更何況,瓊瑤確實是現實層面上的第三者,到了80歲還被繼子和繼女“打臉”:我爸只是失智,瓊瑤每天問他“你愛我嗎”,這對我爸是很大的壓力。

晚年失愛,瓊瑤自己一手打造的“愛情傳奇”終了也破滅了。

與瓊瑤的辯解和自白不同,出版人平鑫濤的前妻及子女從未接納這個“第三者”,而那些現實和“瓊瑤出品”裡浪漫情節的相互映照,那些瓊瑤寫下的她和平鑫濤的愛情故事到底有多少真實性可言?

瓊瑤戀愛三次,她口中“第一次純純的愛”是和比自己大25歲且結過婚的國文老師,第二次是“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比瓊瑤大6歲的臺大高材生,第三次就是最為人所知的,與瓊瑤共度一生的、比瓊瑤大11歲的平鑫濤。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從瓊瑤的三段感情中,不難看出瓊瑤擇偶觀的“轟轟烈烈”,第一段反保守倫理觀,第二段閃婚不成熟,第三段插足婚姻不道德,無一不無視傳統婚戀觀且不顧父母的反對,“迷信人間有愛”。

不得不說,瓊瑤很擅長將自己的遭遇修飾成傳奇,一地雞毛的愛情也能被她寫到開出花來。

關於第一段戀愛,1963年瓊瑤把這段發乎情、止乎禮的初戀寫在了她的首部長篇小說《窗外》,第一章到第十四章幾乎都是真實記錄。

瓊瑤因初戀無果、高考落榜再度求死,蒐集了許多安眠藥、鎮定劑等吞服自殺,結果當然是被救活了,不過瓊瑤和老師的戀情也曝光了,其母親也用盡了手段阻止兩人的戀情。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在瓊瑤看來,母親的種種手段讓自己膽戰心驚,像是狀告到警察局說老師“引誘未成年少女”,狀告到教育局說老師“誘拐學生”,當年雖說瓊瑤已19歲,可根據當時臺灣政策20歲才算成年的規定,老師行為確實不合理也不合法。

而且在普世觀念中,大家也多會傾向於支持瓊瑤父母而不理解瓊瑤的作為,畢竟《洛麗塔》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等一些師生戀慘劇,成年人行為偏差都是不容原諒的犯罪行為。

第二段戀愛,也是瓊瑤的第一段婚姻,瓊瑤定性與慶筠的婚姻一開始就是個錯誤。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第三段戀愛,開始於平鑫濤對瓊瑤的一見鍾情,而當時36歲的平鑫濤已結婚並有三個小孩,且毫不顧忌的向瓊瑤大獻殷勤,又是送唱片、送電唱機,後來與瓊瑤維繫了一段長達十餘年的婚外情。

婚內出軌,為了兒女讓瓊瑤等自己談判離婚等了八年,卻是瓊瑤筆下的、心裡的真愛,是深情、浪漫、負責任的男人,可見瓊瑤的美化愛情的能力。

瓊瑤對自己的認識虛無縹緲,說自己是“不切實際的、浪漫的、幻想的、熱情的、天真的、不成熟的”,像形容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般形容自己。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她說自己是傳統教育下長大的人,卻違背傳統標準當“第三者”;她迷信人間有愛卻從來不顧及親情和別人的愛情傷害;她說著不傷害平鑫濤的妻子卻從未徹底與平鑫濤斷了聯繫;她聲稱自己是獨立自主的女人卻從來執迷於愛情信仰。

瓊瑤的自相矛盾,瓊瑤的雙面人生,瓊瑤的“小說+電影+歌曲”事業,成全了平鑫濤的皇冠也成全了瓊瑤的愛情。

說是基於“錢圖”的理想愛情也罷,說是基於“愛情”的殊途同歸也罷,他們最終還是在流言蜚語里老去。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但我們不該因瓊瑤愛情的八卦噱頭,來徹底否定她的成就和人品,或許真是她太天真了,把自己置於如此不堪而爭議的風頭浪尖上,要知道,瓊瑤可是失去了自己的愛情啊。

想起瓊瑤最為出名的一句辯解“雖然我和鑫濤不該戀愛,但鑫濤該不該離婚只有當事人知道”,同樣那些出自於瓊瑤劇的經典情節,在大家抨擊其狗血和杜撰時,卻忽視了其中很多是瓊瑤和平鑫濤愛情的“真實改編”。

八十多歲的瓊瑤,還在出書,還在寫愛,還在發聲,這樣的“晚節不保”其實很勇敢、很個性、很天真,不是嗎?

雙面瓊瑤:黑到深處一點“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