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明朝一囚犯,被大将烧掉胡须,朱元璋得知大喜:朕要封他为官

导读:古代社会讲究封建礼教,简单点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臣子要忠于君主,儿子要顺从父亲,任何人都不得背叛君主和忤逆父亲。当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因此如果一个人真的做了忠臣孝子,就会得到很多人的尊敬,甚至被当做典范记载在史书之中,从而名留青史。

在元朝末年就有这样一个忠臣,他的名字叫蔡子英。根据史料记载,蔡子英是永宁(宁夏银川市永宁县)人士,生活在元末明初。蔡子英自幼好学,才华横溢,在元朝至正年间,高中进士,由此步入仕途。当时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儿在河南镇守。察罕帖木儿打仗很猛,可谓所向无敌,就连朱元璋也非常畏惧他,“察罕帖木儿,明太祖之所畏也。”

明朝一囚犯,被大将烧掉胡须,朱元璋得知大喜:朕要封他为官

​当时元朝各地的义军四起,察罕帖木儿作为大元名将,担负着平乱的重任,面临着繁忙的公务。为了更好的处理公务,察罕帖木儿广召天下有才之士,到自己麾下做幕僚。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蔡子英被察罕帖木儿聘为幕僚,做了幕府参军。蔡子英足智多谋,不负所托,竭尽所能地为察罕帖木儿出谋划策,得到了察罕帖木儿的重用。

为了褒奖蔡子英,察罕帖木儿特地向朝廷保举蔡子英做了河南行省参政。蔡子英对此大为感动,决心誓死报答察罕帖木儿的知遇之恩。可惜造化弄人,不久之后察罕帖木儿被人杀死。蔡子英悲愤之下,继续跟随察罕帖木儿的义子王保保南征北战。王保保虽然骁勇无敌,但是元朝大势已去,最终还是被朱元璋推翻,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

明朝一囚犯,被大将烧掉胡须,朱元璋得知大喜:朕要封他为官

​元朝灭亡之后,蔡子英和王保保的军队走散,他不肯投降明朝,单枪匹马逃亡到关中,隐居在终南山,打算找机会前去投靠王保保。朱元璋早就听说过蔡子英的名字,知道他是察罕帖木儿的杰出幕僚,是个足智多谋的文人才士,可以收为己用,为大明效力。于是朱元璋命人画影图形,让人拿着蔡子英的画像,大肆搜捕捉拿蔡子英。蔡子英虽然隐居在山中,但最终还是被人给搜捕到了。

抓获蔡子英的明军,给蔡子英带上枷锁,押解着前往南京。蔡子英在半路找了个机会逃跑了,然后隐姓埋名去给人做苦工。可惜后来百密一疏再次被明军擒获,押往南京。当一行人路过洛阳的时候,当时正在洛阳的名将汤和,素闻蔡子英的名声,就想见见蔡子英。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又是大将,还是堂堂的信国公,满以为蔡子英见了自己会非常客气。

明朝一囚犯,被大将烧掉胡须,朱元璋得知大喜:朕要封他为官

​可是蔡子英虽然身为阶下囚却非常高傲,他只是对汤和拱手行礼,而没有下跪。汤和的亲兵强迫蔡子英下跪,蔡子英宁死不屈。汤和大怒,想要杀掉蔡子英,但是又怕朱元璋怪罪,于是一把火烧了蔡子英的长胡子。蔡子英面对暴怒的汤和,丝毫不为所动。就这样蔡子英被送到了朱元璋面前。从朱元璋下旨捉拿蔡子英,到蔡子英被押解到南京,前后总共花了七年时间,可见朱元璋对蔡子英的器重。

朱元璋本来就欣赏蔡子英的才华,听说他不肯跪拜汤和的事情之后,更加欣赏蔡子英的骨气。因此,当朱元璋看到蔡子英之后,马上命人解除蔡子英身上的枷锁,很客气的为蔡子英设宴接风洗尘,还当场表示要加封蔡子英官职。面对朱元璋的盛情款待和礼遇,蔡子英依然不为所动。第二天,他向朱元璋写了一封奏章,里面写道:“陛下您雄才大略,一统群雄,威震四海,建立大明。我只是一个亡国之人,微不足道,陛下您是万乘之尊,却对我另眼相看,我深感皇恩浩荡,粉身难报陛下之恩。但是我本是元朝臣子,在察罕帖木儿和王保保手下做了十五年幕僚,他们对我非常器重,以国士待我,我却无以为报。如今我国破家亡,成为亡国俘虏,有何面目为陛下的新朝效力呢!还请陛下您体谅我的难处,不要让我做官了。”

明朝一囚犯,被大将烧掉胡须,朱元璋得知大喜:朕要封他为官

​朱元璋看完之后,大为感慨:“蔡子英果然是忠臣!”对蔡子英更加器重,但还是强行让蔡子英做了礼部的官员。不久之后,蔡子英突然在深夜大哭不止,有人问他为何痛哭,蔡子英回答说:“我想念我过去的君主了(指元顺帝)”。此事很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知道蔡子英是铁了心的效忠元朝,宁死不会为己所用。对蔡子英的不合作,朱元璋一点也没有生气,而是命人将蔡子英送到了和林,让蔡子英去找他旧主人王保保和元昭宗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