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這個瑤族山村的糧倉設計充滿智慧,不上鎖的原因竟是為了防盜


在距離貴州荔波縣30公里左右的山區,有一個瑤族山村,名字很好記,叫拉片村,這裡的村民屬於瑤族的一個支系——白褲瑤。其實白褲瑤是特指男性,因為這裡的男人傳統服飾是青灰色上衣加白褲子,所以有了白褲瑤的稱謂,而女人則按照裙子的形狀,叫“兩片瑤”。

我們到拉片村時,已經是下午三四點鐘,遊客已經不是很多。雖然村口建的“拉片村”標誌物建得很“商業”,但進村後卻並沒有某些古村古鎮的“商業氣息”。只有村裡幾個賣土特產的攤位,提醒了我們這裡已經是個旅遊景區。

拉片村最有觀賞價值的是“禾倉群”,禾倉就是村民儲存糧食的地方。說實話這是我見過的最有智慧的民間建築設計。以前我們見過類似的糧食庫,大多是圓形的,像個堡壘,這裡的“禾倉”則更像是“高腳屋”。

瑤族的禾倉大致分圓錐形和方形的兩種。其中圓錐形的是最古老、最原始的禾倉,它的頂部覆蓋茅草,並且裝飾成一個葫蘆的形狀,很有美感;下面則是放糧食的圓筒狀倉庫,是個用竹篾編成的直徑兩米,高度約2米的大“籮筐”,另開兩扇小門用來裝卸糧食。

每個禾倉都有四根柱子支起來,距離地面有兩米高,其目的當然是通風,讓糧食不易受潮黴變。而禾倉之所以成群地建在一起,為的是遠離居住區,離居住區遠了,自然就離火種遠了,避免了火災隱患。

這禾倉還有一絕,就是倉門都不上鎖。通常我們都知道,房屋上鎖是為了防賊,而瑤族禾倉倉門不上鎖才是為了防賊,因為瑤族禾倉的設計是必須用木槌之類的硬物敲打,倉門才能打開,這一敲打,全村人都知道有人在開倉了。瑤族群眾有個默契是夜裡不開倉,所以如果夜裡有人敲打禾倉,必是竊賊無疑了。看到這裡必須為瑤族群眾的聰明才智手動點讚了吧!還沒完呢,後面還有更聰明的設計呢。

在瑤族禾倉群參觀時,我們發現一個最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每根支撐禾倉的柱子上,都有一個罈子,所以這裡禾倉又叫“壇腳倉”,這些罈子都是用來做裝飾的嗎?當然不是,村中導遊說:你們仔細想想,答案在參觀結束時再告訴大家。

歷史上貴州多山區,道路艱難,經濟落後,所以貧困地區也多,拉片村就曾屬於貧困重災區之一。今天,中國的旅遊業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產業,同時也是一項脫貧工程,拉片村就是靠旅遊脫貧的典型代表之一。

在拉片村的一個山坡上,建著一排排漂亮的房屋,是政府建的移民新村,讓貧困山區的瑤族群眾遷到這裡,分享旅遊產業的紅利。農家樂、旅遊演出、旅遊商品以及更重要的優惠政策,讓拉片村加速了脫貧的步伐。

在禾倉群邊上的一個長廊裡,幾位老奶奶級的瑤族婦女,正在一針一線地縫製傳統服飾,這些精巧的民族服飾已經不再是為家人制作,而是準備賣給遊客的商品,拍這些照片時,我有些感動,這些年過花甲的老奶奶們,其實是在為子孫們縫製著未來。

告別拉片村時,導遊給出了禾倉群立柱上放罈子的答案:那是用來防鼠的,有那光滑的罈子把關,老鼠就爬不上去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