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暗物質是計算錯誤造成的假象,根本不存在

暗物質到底能不能探測,到底暗物質存不存在?科學家只是在想方設法尋找暗物質,根本不知道暗物質是否存在,根據以往的理論,暗物質佔宇宙質量的85%,這可不是一個小東西,隨便藏在宇宙的一個角落裡。

一、暗物質的理論來源

1932年,美國加州工學院的瑞士天文學家弗里茲·扎維奇最早提出證據並推斷暗物質的存在。弗里茲·扎維奇觀測螺旋星系旋轉速度時,發現星系外側的旋轉速度較牛頓重力預期的快,故推測必有數量龐大的質能拉住星系外側組成,以使其不致因過大的離心力而脫離星系。

弗里茲·扎維奇發現,大型星系團中的星系具有極高的運動速度,除非星系團的質量是根據其中恆星數量計算所得到的值的100倍以上,否則星系團根本無法束縛住這些星系。

暗物質是計算錯誤造成的假象,根本不存在

有無暗物質,愛因斯坦也很困惑

二、“暗物質”不是物質,是物質的功能,永遠探測不到

金剛石俗稱“金剛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鑽石的原身,它是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礦物,是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金剛石結構的原型是金剛石晶體,又稱鑽石。在金剛石晶體中,每個碳原子都以SP3雜化軌道與另外4個碳原子形成共價鍵,構成正四面體。由於金剛石中的C-C鍵很強,所以金剛石硬度大,熔點極高。

暗物質是計算錯誤造成的假象,根本不存在

碳元素的不同結構

暗物質是計算錯誤造成的假象,根本不存在

金剛石的結構模型

石墨也是碳元素構成,只是結構不同,石墨的硬度不及金剛石的1/10。金剛石的結構可以測量,金剛石的硬度只能通過作用於其它物質,才能表現出來。硬度是什麼?是無法測量的,必須通過對比,找一個參照物或對比組,才能確定硬度的數值,硬度本身是結構的功能,結構具備了功能就同時具備了。

銀河系也是,銀河系的結構具備了,銀行系的功能也就具備了。我們的數學方法是利用銀河系的物質總量,計算出萬有引力。對於地球,太陽這些天體也許誤差很小,對於銀河系這種結構十分明顯的天體,就需要把結構考慮進去,而不是增加銀河系的質量。

宇宙也一樣,它是由千億個有結構的星系組成,而不是一個沒有結構的物質實體。結構不同,表現出來的功能大相徑庭。我們探測的都是結構的功能,而不是無結構的物質實體。

所謂的“暗物質”不過是宇宙實體物質的質量與物質結構功能表現出來的質量的差額,是結構派生的功能造成了暗物質存在的假象。

暗物質是計算錯誤造成的假象,根本不存在
暗物質是計算錯誤造成的假象,根本不存在

星系的結構

三、兩支同樣數量的軍隊,一支組織嚴密,結構清晰,一支散兵遊勇,各自為政,缺乏訓練。一旦投入作戰,戰鬥力差別很大。前者的戰鬥力是後者的數十倍,這是結構的功能,當然不是前者的人數是後者的數十倍。這就是數學的錯覺,數學無視結構,只是對功能的機械統計,往往謬以千里。

暗物質是計算錯誤造成的假象,根本不存在

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軍

四、水桶做箍

日常生活中,平滑的水桶總要做兩三道箍,水桶的材料沒有增加,強度卻大大加強。工匠們都在用。銀河系的漩渦就是箍,外圍的物質因為結構的力量,無法逃逸,箍或銀河系的旋臂使物質增加了嗎?沒有,但達到了與增加“暗物質”相同的效果,所以,看得清清楚楚的旋臂即星系的結構是客觀存在,遮遮掩掩的暗物質是認識錯誤,強加上去的假設物質。

因此,暗物質只是科學家計算方法的錯誤,無論人類投入多少資源,科技如何進步,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動腦子想想吧!西方科學大師並不是神。我們必須破除迷信教條,不要當墨守成規的守護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