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唐憲宗李純削藩血淚史:宰相遭暗殺,皇帝死於宦官之手

安史之亂過後,曾經的大唐帝國繁華凋落,雖然巍峨的大明宮依舊高聳矗立,但早已是物似人非,只剩眼前如煙浮華。

唐憲宗李純,是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奮發有為的年青皇帝,尊崇太宗、玄宗的創建的輝煌盛世,他渴望如先祖一樣建立不朽的偉業。面對安史之亂後,危機四伏的唐帝國,果敢英明的李純能否力挽狂瀾,承載起大唐的希望,再造一個輝煌時代?

唐憲宗李純的中興之志

公元805年,28歲的李純登基為帝,是為唐憲宗。李純非常清楚唐王朝當前的狀況:各地藩鎮截留賦稅,擁兵自重,掌控地方官吏任免,集政治經濟軍事權力於一身,目無朝廷,朝廷對於藩鎮的詔令如同一紙空文;朝堂之上,官員冗濫,宦官專權,中央政府腐敗不堪;地方豪強地主殘酷盤剝,農民紛紛逃離土地。

初登皇位的李純躊躇滿志,決心改變當前日漸衰落的大唐,恢復中央的權力,重現昔日帝國的輝煌。復興大唐的夢也許不是遙不可及,他的祖父德宗就曾銳意改革,武力平藩,讓大唐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要繼承祖父的遺志,重振大唐雄風。

藩鎮的權勢大到中央難以掌控

藩鎮割據,嚴重危害了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更是對朝廷權力與尊嚴的嚴重挑戰,李純決心用武力平定藩鎮,完成國家統一,重建中央的權威。

安史之亂後,玄宗、肅宗相繼去逝,繼位的代宗,為了儘快結束戰爭,對於參與安史的降將採取了安撫的政策,對幽州、魏博、成德、相衛四鎮給予妥協。相衛鎮後被魏博鎮所並,成為三鎮,因為都在黃河以北,稱為河朔三鎮。三鎮各自擁兵自立,控制藩鎮的政治軍事經濟,儼然成為獨立王國。

平叛安史之亂的的唐將,紛紛邀功請賞,朝廷無奈,有的被封為節度使,這樣唐朝的節度使的設置,由邊境擴展到內地,藩鎮割據的局面越來越嚴重。

朝廷無法控制藩鎮,而且藩鎮聯合起來對抗朝廷。藩鎮彼此之間因為利益,出手相爭,使晚唐政局更加動盪。

唐憲宗李純削藩血淚史:宰相遭暗殺,皇帝死於宦官之手

唐憲宗李純

即位之初,四川節度使劉闢公然挑恤新皇帝的權威

公元806年,李純即位第二年,割據的藩鎮便送給新皇帝一個賀禮:劉闢得到四川節度副使的任命以後,愈發心志驕矜,又要求兼管整個三川,被李純拒絕後,公然發動了叛亂。

一心削藩的李純自然不能容忍藩鎮為所欲為,他決心要用中央的鐵腕來震懾這些囂張跋扈的藩鎮。

朝堂之上關於是否對劉闢進行討伐,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公卿們認為蜀道艱難,難以攻取,只有李純一手提拔起來的宰相杜黃裳,極力主張武力平叛,這給李純以莫大的精神支持。李純聽取杜黃裳意見,命令左神策行營節度使神策軍使高崇文為將討伐劉闢。

延英殿中的李純,充滿焦慮地等待著戰爭的消息,他雖然自信,並且相信杜黃裳的判斷能力。但他更明白做為削藩的第一仗的重要意義,如果戰爭勝利,不僅是對於他武力削藩正確性的一個肯定,同時也可以威嚇那些蠢蠢欲動的藩鎮,堵住朝廷中反對武力征討者的悠悠眾口,也是對那些支持削藩,因戰爭而帶來財力消耗和人員損失的百姓一個交待,更為他今後也許是漫長不可預期的削藩之路,有一個好良好的開端,為他的復興大唐之夢尋求更多的支持者,所以此戰勢在必得。如果一旦失敗,或是如祖父德宗當年,引起更大的兵變,朝堂之上將如何譁然,藩鎮會更加目無朝廷,他的雄心壯志是否也會如德宗一樣被消失殆盡?

蜀道艱難,易守難攻,武力平叛,任用新將高崇文,這是一個理性的決定,還是一次率性的豪賭?

唐軍在英勇多謀的高崇文帶領下,經過多次戰役,將士浴血奮戰,在艱難的蜀中,佳報頻傳,劉闢節節敗退:六月,高崇文打敗了劉闢 。劉闢又在鹿頭關東面的萬勝堆設置柵壘。高崇文派遣驍將范陽人高霞寓前去攻取了萬勝堆,由此可以俯視鹿頭關全城。共計經過八次交戰,全都獲勝。高崇文在德陽又打敗劉闢。十一日,高崇文在漢州再敗劉闢。高崇文多次打敗劉闢,攻克成都。

歷經半年的平叛,劉闢兵敗被俘,被斬於長安,西川全境便完全平定了:劉闢帶領數十人騎馬向西逃奔吐蕃,高崇文派兵追趕,並在羊灌田追上了他們。劉闢跳江逃跑,終被擒獲。

初戰告捷,朝野為之振奮,極大地鼓舞了李純削藩的信心和決心,李純看到了重振大唐的希望。

憲宗除楊惠琳、李琦,收魏博,各地藩鎮驚慌失措

夏綏留後楊惠琳率領兵馬阻止朝廷任命夏綏節度使李演上任,李純令河東、天德軍合兵進擊楊惠琳,夏州兵馬使張承金斬殺楊惠琳。夏州楊惠琳、蜀中劉闢被平定後,藩鎮極為恐懼,多數請求入京朝見。

在所有的藩鎮割據中,河朔三鎮最難解決,而河朔三鎮中的魏博鎮更是這鐵板一樣三鎮中最頑固的力量。正當李純為之憂慮的時候,轉機來了。公元812八月,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去世,十一歲的兒子田懷諫擔任了魏博節度副使,大權卻被家僮蔣士則掌控,步射都知兵馬使田興被軍隊擁立。

田興立即宣佈放棄割據,歸附朝廷。已經相對獨立於朝廷五十多年的魏博,帶著魏、博、貝、衛、澶、相六州土地前來歸順,使堅持對抗朝廷的河朔三鎮開始鬆動,傾覆了反叛作亂的巢穴,也使削藩的整個形式發生了積極的好轉。

唐憲宗李純削藩血淚史:宰相遭暗殺,皇帝死於宦官之手

吳元濟反叛,憲宗派十六路大軍夾擊淮西,拉開削藩戰爭中最激烈的一仗

面對大好形式,削藩是否要以武力全面推進?如何才能勝券在握,避免如祖父德宗因削藩而引發兵變?李純採納李絳建議,不馬上對節度使用兵,而是利用節度使內部矛盾,因事而變。

公元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去逝,其子吳元濟擁兵自立,密謀反叛。吳元濟,隱瞞吳少陽的死訊,以吳少陽患病上報朝廷,由自己統領軍中事務。

李純派遣工部員外郎李君何前去弔唁祭奠。吳元濟拒絕迎接,派出兵馬,四面出擊,屠殺舞陽縣,火燒葉縣,擄掠魯山與襄城,到了東都洛陽周圍的地區,關東震恐驚駭。淮西節度使駐守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地處中原,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公元815年,憲宗下令忠武節度使李光顏、嚴綬為申、光、蔡招撫使,督十六道兵招討吳元濟,打響了削藩戰爭中最為激烈的一仗。

面對朝廷大軍壓境,吳元濟派遣使者向恆州與鄆州請求援,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和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屢次上表請求赦免吳元濟,李純不允。

大唐千古大案 宰相武元衡遇害,裴度受傷

削藩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十六路討伐淮西的大軍,除了李光顏驍勇善戰外,其他長時間毫無建樹。朝廷人心浮動,要不要繼續削藩?李師道為了阻止朝廷對淮西用兵,暗殺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裴度。

唐憲宗李純削藩血淚史:宰相遭暗殺,皇帝死於宦官之手

1、鐵血宰相上朝路上慘遭殺害

李純還在為討伐淮西的大軍沒有任何進展憂心時,讓他沒想到的是一場慘烈的陰謀即將到來:他依賴的武力平叛宰相,上朝路上遇刺身亡,巨大的悲痛和沉重的打擊險些擊碎了他心中堅守的意志。

公元815年,六月初三,大明宮延英殿依然如往日莊嚴肅穆。自即位以來勤於政事的李純,早早端坐於龍椅之上,等待朝臣們的到來。令李純困惑的是,早朝時辰已過,卻還沒有人來上朝?

李純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天未曉,宰相武元衡同往常一樣騎馬前往大明宮上朝,讓他沒想到的是,早有刺客等在他上朝的路上。他剛從居住的靖安坊東門出來,悲劇就降臨到他身上,一支從暗處飛射而來的箭擊中了他,隨從人員紛紛逃散。一朝宰相就這樣身慘死於上朝的路上,恆古未有。

武元衡,德宗憲宗兩朝宰相,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忠臣,才華賢德可比姚崇宋璟,忠義正直可比魏徵。是李純削藩依賴的重臣,李純將對藩鎮採取軍事行動的事情全部交託給武元衡,武元衡希望效仿賢相姚崇宋璟,幫助胸懷報負的皇帝實現復興大唐的夢想。誰也不會想到武元衡的理想盡在那個晨曦微明的清晨後,嘎然而止。

在延英殿中孤獨等待大臣的李純,等來了哭訴的兵部侍郎許孟容,許孟容哭著告訴李純:當朝宰相武元衡被人在路旁殺害,賊人卻不知去向。正當削藩低谷時期的李純,被這突來的惡耗震驚了!昨日言尤在耳,今朝卻天人兩隔,悲痛籠罩著空曠的大殿。

這個暗殺計劃的實施者正是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李師道豢養的賓客規勸李師道說:“天子專心一意地聲討蔡州的根由,在於有武元衡輔佐他,請讓我秘密前去刺殺他。如果武元衡死了,其他宰相不敢主持討伐蔡州的謀劃,就會爭著勸說天子停止用兵了。”

為了救吳元濟,更是為了自身安全,李師道還聽從賓客的意見。派遣強盜數十人攻打河陰轉運院,殺傷了十多個人,燒掉錢財布帛三十多萬緡匹,穀物三萬多斛。進而刺殺宰相武元衡和裴度,武元衡被殺害,裴度僥倖生還。

京城的人們為之震驚,朝中百官在天未亮時不敢走出家門,有時皇上登殿,等了許久,朝中的官員仍然不能到齊。李純命令,宰相外出時,加派金吾騎士護衛。

2、與武元衡一同遇刺的裴度,僥倖逃過一劫

殺害武元衡後,刺客又進入通化坊,前去刺殺裴度,裴度也是李純削藩的大力支持者。裴度頭部受傷,跌落在水溝中。刺客以為裴度已死,才離去。由於裴度戴的氈帽很厚實,因而得以不死。

裴度創口不愈,臥病二十天。李純頒詔命令衛兵居住府中保護裴度,派去問候的中使接連不斷。

唐憲宗李純削藩血淚史:宰相遭暗殺,皇帝死於宦官之手

當朝宰相武元衡被殺,裴度受傷,長安城籠罩在一片恐怖之中。朝臣們因為恐懼,紛紛上書停止對藩鎮用兵,免除裴度的官職,以便使恆州王承宗、鄆州李師道放下心來,換取京都的太平。李純發怒:

“若罷度官,是奸謀得成,朝廷無復綱紀。吾用度一人,足破二賊。”《資治通鑑》。立志削藩的憲宗李純早已預料到削藩勢必會付出沉重的代價,但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藩鎮會如此囂張。痛失賢相的李純內心也受到沉重的打擊,他懂得自己必須要用堅強的意志帶領大唐驅散陰雲,重撐朝廷恩威刑賞、生殺予奪的大權。

裴度傷初建愈,李純便任命裴度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裴度不為陰謀暴力所屈,堅持用兵淮西。裴度認為“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且朝廷業已討之,兩河藩鎮跋扈者,將視此為高下,不可中止。”李純對裴度的分析非常認可,便將曾經武元衡掌管的採取軍事行動事務全部交給裴度。

面對淮西前線戰敗與朝臣的反對,李純削藩意志堅定,起用裴度、李愬

淮西戰爭進行了兩年多,卻毫無建樹,李純開始考慮啟用新的將領。戰敗的士兵士氣低落,朝臣反對的更加強烈,誰能擔此重任,重振士氣,平定淮西?

公元816年,十二月,太子詹事李愬被李純任命為鄧唐節度使,繼續進攻吳元濟。李愬是德宗時期名將李晟之子,出身將門的李愬,有謀略,善騎射。父親李晟曾在德宗時的削藩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在涇原之變中,堅持平叛,收復長安,迎回德宗。

諸軍討伐淮西蔡州,沒有攻克,物資轉運使人們疲憊不堪。李純也為此憂慮,李逢吉等人爭著說軍中士氣低落,財物消耗已盡,意思是打算停止用兵,只有裴度堅持平叛。李純任命裴度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義節度使,還充任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把領導討伐淮西的重任交給裴度。裴度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皇帝把自己的夢想和國家的未來交到自己手上,此次督戰不僅關乎淮西戰爭的成功與失利,更將關乎著帝國的未來命運與走向。

公元817年,八月初三,李純駕臨通化門為裴度遠赴淮西送行,在將要啟程時,裴度向憲宗承諾“臣若賊滅,則朝天有期;賊在,則歸闕無日。”李純聽得此言,不禁流下眼淚。

李純把平叛淮西的重任交給裴度與李愬,也是把逆轉整個削藩戰爭的重任交給他們。足智多謀的李愬,根據降將吳元濟部下的講述,蔡州防守空虛,而吳元濟正坐守蔡州,便制定了奇襲蔡州的計劃,奇襲計劃受到裴度的高度認可和讚賞。

八月十五,一個風雪交加夜晚,李愬秘密開始實施他的偷襲計劃,這是歷史上非常成功的一次奇襲行動。李愬帶領九千精兵,踏上了去往吳元濟老巢蔡州的路上。軍隊走了六十里路,夜晚來到張柴村,佔領了敵軍的柵壘。李愬命令將士稍作休整,將五百人留下來鎮守張柴村,以便截斷洄曲與各條道路間的橋樑。

李愬又連夜率領兵馬出了張柴村,當時,風雪大作,旗幟破裂,人馬凍死者相望。走了七十里路,來到蔡州城下。靠近城邊有一處餵養鵝鴨的池塘,李愬命令哄趕鵝鴨,以便遮掩軍隊行走的聲音。

自從吳少誠抗拒朝命,官軍不到蔡州城下已有三十多年,所以蔡州人沒有防備。十六日,四更時,李愬來到蔡州城下,敵軍無人知曉。李愬率先登城,強壯的士兵便跟在他們身後。雞叫時,雪停,這時李愬軍隊已經進入吳元濟的外宅。有人向吳元濟報告說:“官軍到啦!”吳元濟還在躺著,笑著說:“不過是被俘的囚徒在做盜竊罷了!天亮後我會把他們都殺了。”又有前來報告的人說:“州城陷落啦!”吳元濟說:“這肯定是洄曲的人們到我這裡來要求發放冬衣 的。”當吳元濟聽到李愬的軍隊在發佈號令,響應號令的有將近一萬人。吳元濟這才害怕,率領親信,登上牙城,抵禦官軍。吳元濟戰敗被迫投降。歷經四年的淮西戰爭終於在李愬與裴度的精誠合作下,以朝廷的勝利宣告結束。

唐憲宗李純削藩血淚史:宰相遭暗殺,皇帝死於宦官之手

淮西平定後,橫海、成德、幽州等藩鎮紛紛歸服中央。只有淄青李師道頑劣愚昧,反覆無常,李純大怒,乘勝用兵淄青。在朝廷重兵壓境下,淄青內部叛亂,李師道被部下所殺。

公元819年,至此,淄、青等十二州全部平定。自從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以來,蕃鎮在河南、河北三十餘州割據跋扈,自命官吏,不向朝廷上供賦稅,將近六十餘年,至此全部重新遵守朝廷法令。

自此,自安史之亂以來,藩鎮割據徹底消除了,大唐帝國再次出現了統一的局面,史稱元和中興。國家的統一讓復興大唐的夢想變得似乎近在咫尺。

李純以為可以制控於股掌之間的宦官勢力,卻已經無法撐控,最終死於宦官之手

德宗時期涇原之變時,文武官員紛紛失節,只有德宗身邊的宦官忠心護駕,使德宗開始信任並重用宦官,建立了神策中尉制,將禁軍交給宦官統帥,更進一步建立了樞密使制度,由宦官擔任樞密使。德宗沒有想到他的這一舉措會給唐王朝帶來讓毀滅性的後果,本是宮庭侍從的宦官一躍成為一支可以左右政局強勢力量。

李純也同樣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就是重用宦官。宦官傲慢專橫,侵擾損害朝中政務,讒言詆譭忠誠堅貞之士。但李純卻認為宦官只是家奴,沒有家族權勢,隨時可以任用和撤換。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到李純統治後期,宦官勢力已經發展到讓他無法撐控的地步。

李純統治後期,不再勤於朝政,而是迷信道教佛教,服用金丹。也許是長達十幾年的削藩戰爭,坎坷艱辛中逐漸磨蝕了他的意志;也許是削藩最終取得勝利,令他驕傲自滿;也許是宰相武元衡的遇害,讓他久久不能釋懷;國家經濟蕭條,宦官專權,結黨營私,種種原因重疊相加,令李純甚至不敢直面現實,也許只有沉浸在虛無飄渺的世界中,才能得到心靈的慰藉。

據史書記載,公元820年,唐憲宗李純在大明宮中和殿突然死亡,時人都說是被內常侍陳弘志所殺。陳弘志的同黨內宮官員,為了隱瞞真相,不敢追究兇手,只是說憲宗吃金丹後藥性發作而死,外人都無法辨明事情真假。

轟轟烈烈的元和中興,就這樣在宦官的專橫殘暴中宣告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