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改變蒙古帝國政局的不是大貴族,而是被稱為“那可兒”的奴隸

幾乎所有的文明都經歷過“貴族共和”的階段,早期的蒙古同樣不例外,但所有文明度過“貴族共和”階段的方式卻各不相同。

其他文明的權力變化暫且不談,單說草原世界。蒙古之所以能成功度過“貴族共和”的階段,“那可兒”可謂居功至偉。

按照主流觀點來看,“那可兒”的意思是門戶奴隸,屬於出身低微比較卑微的存在。可實際上,“那可兒”同時還是貴族的親兵和伴當,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改變蒙古帝國政局的不是大貴族,而是被稱為“那可兒”的奴隸

眾所周知的是:博爾術是鐵木真的“那可兒”,絕不是說博爾術是鐵木真的奴隸,但似乎也不能說博爾術是鐵木真的朋友,因為雙方的關係不對等。

對於這一點,大家可以理解為賣身於主人家的書童,意思就差不多了。如果用江湖術語來解釋,“那可兒”就是黑社會大哥的馬仔和小弟。

也速該為什麼能夠擁有遠超他爺爺合不勒汗和叔叔忽圖剌汗的實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也速該通過招收“那可兒”的方式,迅速擴大自己的勢力集團。

“那可兒”不是由也速該發明創造的,而是草原上早已存在的一群人。可由於“那可兒”身份地位特殊,招收“那可兒”也是有講究的。

因為“那可兒”包含隨從的意思,所以在身份對等的大貴族之間,誰也不會給對方當“那可兒”的,如果身份對等的大貴族,同性之間想更進一步,就會結成安答(結拜兄弟),因為安答的身份是平等的。

但“那可兒”同樣包含著伴當的意思,如果一個人沒有身份,他也沒資格給大貴族當“那可兒”,因為在貴族社會中,一個普通人有什麼資格給大貴族做伴當呢?

關於這一點,我在前幾天的文章中已經分析過:“那可兒”明面上的意思是門戶奴隸,可他整天都能和自己名義上的主人在一起。

僅憑這一點,“那可兒”所能獲得的政治資源,就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比擬的。擺在檯面上講,門戶奴隸的身份當然不如普通百姓。可事實上,如果有機會成為大貴族的“那可兒”,肯定比普通百姓強得多。

只要瞭解到這一點,我們就能得出結論:一個人想給大貴族當“那可兒”,自己必須得是個有身份的人,同時還要有一定的特長。

改變蒙古帝國政局的不是大貴族,而是被稱為“那可兒”的奴隸

“那可兒”到底是一幫什麼人呢?簡單地說,是一群處於弱勢地位的貴族或出身富庶的百姓。他們為了保證自己的既得利益,通過這種方式,向大貴族輸誠並申請保護。

換言之,弱勢貴族和富庶百姓為了在現實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通常會主動或被動地給某個大貴族當“那可兒”。但這種臣服並非無條件的,而是要求大貴族必須在隨後的現實競爭中照顧“那可兒”的利益。

如果自己拉不下臉給大貴族當“那可兒”,還可以讓自己最親近的人(比如幼弟或兒子)給大貴族當“那可兒”。這種做法等於把自己最親近的人送到大貴族身邊當人質,雙方的利益開始捆綁。

面對這種情形,大貴族肯定也會非常樂意的,因為這代表他對弱勢貴族和富庶百姓的控制力增強,自己的軍政資源也相應增加。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蒙古早期的“那可兒”和大家印象中的奴隸不一樣,這幾乎是一種雙贏的選擇。

富庶百姓暫且不提,可隨著越來越多的弱勢貴族變成“那可兒”,這就帶來一個後果:貴族共和名不副實,小貴族幾乎都變成了打工仔。

從前,大大小小的貴族基本都窩在自己的地盤裡,玩著“我的地盤我做主”的遊戲;現在,小貴族慢慢變成了大貴族的“那可兒”,貴族數量減少,衝突自然逐漸難以避免。

可以說:草原世界的世襲制是從“那可兒”數量增多開始的,進而引發的大規模火併和統一,這也是“那可兒”數量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變蒙古帝國政局的不是大貴族,而是被稱為“那可兒”的奴隸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當鐵木真和札木合都擁有大量“那可兒”的時候,他們誰能成為草原之王,這種事靠商量可以得出結果嗎?顯然不行。

就算鐵木真和札木合願意讓步,他們身後為數眾多的“那可兒”同不同意呢?如果他們今天敢讓步,這幫“那可兒”估計明天就能跑一大半。

可如果鐵木真和札木合併沒有那麼多的“那可兒”,他們的力量自然也不會這麼強。在這種背景下,鐵木真和札木合自然還會緊密團結起來,應對日益變化的草原局勢。

鐵木真為何能夠在十八歲的時候成為草原新星?我連續好幾篇文章都在說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有點複雜。但歸根結底就一句話:也速該給鐵木真留下了大量的“那可兒”。

由於也速該時代的史料缺失過多,所以我們只知道有一個蒙力克,其他人完全不瞭解。可如果我們用鐵木真時代來推論一番,自然可以得出較為準確的答案。

如果鐵木真在未統一蒙古之前就去世了,他的“那可兒”會怎麼做呢?

很多人以為的做法當然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但這樣做的壞處就是:如果鐵木真還在,他們自然不用擔心,因為鐵木真是草原上最強的勢力之一。

可現在失去了鐵木真的庇護,其他有主人的“那可兒”再來欺負鐵木真的“那可兒”舊部時,他們該怎麼辦呢?

更重要的是:如果各自離散,那麼在面對札木合的攻擊時,他們除了等著接受札木合的收編之外,估計也沒有其他出路。在這種背景下被札木合收編,估計也沒有什麼前途。

如果僥倖逃脫,繼續尋找新的主人,他們還能獲得成為嫡系的機會嗎?我估計夠嗆。單憑他們這種不忠於舊主的表現,怎麼能令人信任呢?

想來想去,與其脫離隊伍,還不如繼續幫助鐵木真的兒子,自己才有機會止損。

關於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蒙力克的相關經歷就能明白:這位老臣最終混成了蒙古開國第一功臣,固然有這樣那樣的功勞,但最大的功勞則是他的資歷足夠老,鐵木真都不敢不敬。

可在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之後,“那可兒”就慢慢從歷史上消失了。

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鐵木真的地位越來越高,後來甚至成為了成吉思汗,所以沒人敢當他的“那可兒”,而只能把他當做長生天的意志。

上述說法不能說是錯的,但並沒有說到點子上。

最大的原因在於:“那可兒”這種制度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派系林立,作為最高統治者,鐵木真當然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在鐵木真修成正果之後,如果手下的實力派還敢四處招收“那可兒”,那他肯定是不想混了:成吉思汗給了你那麼多賞賜,你還不知足嗎?是不是覺得手下人太少,不方便造反呢?

改變蒙古帝國政局的不是大貴族,而是被稱為“那可兒”的奴隸

正是由於這種原因,後期的“那可兒”逐漸以另外兩種形式出現。

一是以鐵木真禁衛軍成員的身份出現,一個人只要成為了鐵木真的禁衛軍成員,自然會擁有極高的軍政地位和前途。

鐵木真的禁衛軍成員通常都是萬戶、千戶和百戶的兒子。從積極的方面來看,這說明鐵木真信任自己的臣子;從消極的方面來看,這明顯是鐵木真讓手下的臣子交人質。

鐵木真更深一層的意思就是:一個人想要在蒙古帝國擁有更好的升遷條件,就必須先成為自己的禁衛軍成員。這就好像黃埔軍校的學生一樣,一畢業就是天子門生。

鐵木真的禁衛軍,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怯薛軍。

二是以一種更為露骨的形式出現,名字就叫“質子軍”。當某地的利益集團決定投降鐵木真之後,就必須把自己的子弟派到鐵木真身邊工作。

通常來說,質子軍的前途不如怯薛軍,因為畢竟隔了一層。但總地來說,進不了怯薛軍,能進質子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鐵木真更深一層的意思就是:用這種方式培養越來越多的親蒙古貴族和官員。當各地利益集團的子弟都在蒙古核心機關工作過之後,他自然擁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這些人在當地擁有不可低估的家庭背景,在以後爭奪家族統治權的時候,質子軍的這份資歷,自然可以幫助他們獲取更高的勝算。這樣一來,鐵木真對當地的統治自然會更穩定。

改變蒙古帝國政局的不是大貴族,而是被稱為“那可兒”的奴隸

由於“那可兒”是一種特殊的利益群體,所以希望變成“那可兒”的人,肯定也不在少數。

當別人的馬仔和小弟,甚至於當別人的門戶奴隸,說起來的確難聽,也要失去很多,但即便如此,依然會有許多人趨之若鶩。

比如說太監,誰都知道這必須閹割,喪失男性的尊嚴才可以。而且就算放棄男性的尊嚴,是不是就一定能混成有頭有臉的太監呢?顯然也不是。

但根據我們所得到的信息,當聽說宮裡招募太監的時候,依然會有很多人擠破腦袋往裡鑽。

面對權力和利益的時候,極少有人能夠淡然處之,這就是人性。

改變蒙古帝國政局的不是大貴族,而是被稱為“那可兒”的奴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