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雍正王朝》平时灵透的弘昼在八爷党设局乱政中表现为何如此笨拙?

青灯问史


人的灵透不是天生的。而是经历的事情多了,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雍正王朝》里的弘昼便是如此。


《雍正王朝》在后期的人物和时间轴上作了很大的变动。原本应该是弘时年纪最长,弘历和弘昼年纪相仿。但是在剧情中,为了符合弘时与弘历的争储暗线,将弘时与弘历设计成年纪相仿,弘昼偏小。

在关外旗主王爷奉命进京整理旗务之前,弘昼都未曾出现在剧情中。所以可以被称为一张白纸。


因为胤祥生病,弘时主动请旨要求帮助雍正协助整顿旗务,雍正与胤祥商议之后,让廉亲王胤禩去主理,弘时协办。

但是在旗主王爷进京后,弘时说怕自己办不好差事。雍正才加上一个弘昼,让他们兄弟俩一起去看望各位旗主王爷。实际上,这是弘时给自己留的一条后路。

而弘昼此刻正式入局。傻白甜弘昼第一次进入剧情就被自己的叔叔胤禩、亲哥哥弘时算计了。

“误传圣旨”这个罪名就落在了弘昼的身上。所以即便后来事败,弘时也算是“撇得干干净净”的。


但是弘昼第一次办差,根本没意识到江湖险恶。更何况自己只是一个凑热闹的。身边设局的人竟然是自己不设防的叔叔和哥哥。

所以当旗主王爷提出要接管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时候,两位都督发出疑问,没有圣旨也没有十三爷口谕。然后胤禩和弘时叔侄偷换概念,把问题抛给弘昼,弘昼说的确雍正说过让旗主王爷共管旗务的话。然后在胤禩的一通忽悠下,说圣旨明天到。而两位都督见雍正的亲儿子也都这么说了,于是便让旗主王爷带来的人接管了京外两营。


但是在回去的路上,弘昼就回过神来了。让整顿旗务,并不是共管防务啊。于是弘昼开始主动向弘时咨询,自己是不是说错话了。弘时看到弘昼回过味来了,首先故意责怪弘昼,问他,那你为什么说是父皇亲口说的?看到弘昼心思重了,又抚慰道,算了,算了,没事的。

这种一把推开的方式,让弘昼顿时意识到自己掉入了一个巨大的圈套。

弘昼开始紧张了,涉及到军权,必然有大事要发生。可是有什么事情发生,弘昼不清楚。但是不管发生什么,犯这个错的大帽子已经扣到了弘昼的头上,这事一个小孩子犯了错之后,最大的心里负担。因此寝食不安,不敢告诉雍正是铁定的。


但是回府后,必有高人指点(这个高人没出场,但是后来弘昼要推荐给雍正在剧中被拒绝了)。于是他就守在宫门口,等十三爷,因为可以解决防务问题的,除了雍正也只有十三爷。

即便见到了十三爷,弘昼仍然不知道这事怎么开口,可以规避掉自己的责任,于是顾左右而言他。直到十三爷就快进宫了,弘昼终于鼓起勇气说,有个事不知道该不该讲。


十三爷闻后大惊,但是表面还是故作镇定。而且并未责怪弘昼,让他告诉雍正自己病了,回去养病了。十三爷经过多年磨练此刻已经说话滴水不漏了。他并没有把自己准备去处理京外两营的事情告诉弘昼。而是让他凡事多留点心,替他父皇注意着点。

在经历过“八王逼宫”的事件以后。弘昼才彻底看清人心险恶。处处是算计,稍不留神,万劫不复。


所以当雍正让弘昼再陪弘时去抄家的时候,弘昼就搞出了一个“活出丧”。弘时的手段,弘昼是见过的,此次抄家如若一同去。弘时和胤禩是一伙的,弘昼心里非常清楚。会出什么事弘昼不清楚,但是只要和弘时一起去,必然出事。不去不沾事,即便雍正怪罪,那罪过不至于掉脑袋。


后来雍正问他如何误传圣旨,弘时坚决不答。因为不答,雍正会有自己的判断,但是答了,自己就真的搅和进入了,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将被人分开来捻过去,分析其中含义,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对于弘昼而言,刚进入朝局,遇到的就是“八王逼宫”、“误传圣旨”这样的王炸事件。这使得弘昼此后毫不恋心政治,一心做个逍遥王爷。



炒米视角


在连续剧雍正王朝当中,关外旗主王爷连同八爷党共同进行武力逼宫,可以算得上是雍正执政以来最大的危机,而在这次事件当中,弘昼一度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这由于他的失误差点酿成大错,但在笔者个人看来,在这次四个关外旗主王爷所进行的武力逼宫当中,弘时自做聪明的表现,恐怕比弘昼的表现还要坑爹,正是因为他的自作聪明和过早的推卸责任,让弘昼意识到了事态的危险,进而在危险爆发的前一刻提前向十三爷做了预告。



在这次阴谋当中,一向只掌握文官集团的八爷党首次采用了军事力量,利用建议雍正展开旗务整顿,邀请关外四个旗主王爷率领4000铁骑进入北京,但若想控制北京城外的军事力量,必须要掌握城外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务指挥权力,而这恰恰不在整顿的范围之内,邀请关外部队进京也不过只是配合训练,因此八爷党和弘时为了在两座军营中夺取权力,就利用了弘昼这个冤大头,来骗取军营的指挥权!

而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的。。。



当天晚上,在得到八爷和四个旗主王爷率军来到丰台大营后,奉父皇雍正的命令,弘时和弘昼两人来到丰台大营,不曾想进入军营后,却发现军营的指挥大帐内发生了争执,原因就在于,八爷和四个王爷声称要进入军营整顿兵务,需要共管军营的指挥权,但据丰台大营的主帅了解,前期他们得到的消息关外部队进驻大营只是为了整顿旗务和训练,从来没听说过,要整顿兵务和取代指挥,况且当晚并没有接到十三爷的手令和雍正的圣旨,因此军营的主帅理所当然的选择了拒绝,而这样的态度早在八爷和四个王爷的预料当中,接下来一场诓骗的大戏就此上演。

随着负责接待的弘时和弘时进入军营,在发现双方领导发生争执后,弘时就告诉丰台大营的主帅:整顿兵务是皇阿玛下达的旨意。说完就反问弘时是不是这样,对于一向不太关注朝廷局势的弘时,对待这次外军来访究竟是整顿旗务还是整顿兵务也是模模糊糊,尤其在听到弘时说了“肯定”的话之后,就毫不犹豫选择了接应,声称皇阿玛的确说过此话,由于五个王爷和两个皇子都声称存在整顿兵务这个事实,加之八爷告诉丰台大营的主帅由于天色过晚圣旨需要第二天才能下达,丰台大营的主帅也不疑有他,就选择了接受,这样四个王爷,连同他们的军队就顺利进入了大营,并接管了军营的指挥权,而丰台大营的主帅并不知道在第二天根本不会有圣旨下达到军营,取而代之的只是宫廷内众多王爷联手对雍正展开逼宫,而城外的两个大营由于被共管的权力,在四个王爷有了军事调动的指挥权后,丰台大营的一兵一卒也不可能离开军营前往城内救援,八爷的武力逼宫计划将最终得逞。



第二天两个皇子返回皇城,经过一夜的思索之后,弘昼才逐渐想到一个问题,皇阿玛好像没说过关外军队来北京是要整顿兵务和共同管理整个军营,于是他就把自己的疑惑告诉了哥哥弘时,不曾想弘时在听到弘昼的话之后,竟然变了一个嘴脸,反倒责怪弘昼既然皇阿玛没说过此话,又为何在军营里表示肯定?如果说前面只是对此疑惑,但听到哥哥如此不负责任的话之后,一向对外大大咧咧的弘昼警觉的意识到一个问题,当天晚上五个王爷和自己的哥哥都假传了圣旨!

如果说当天晚上弘昼下达了一个错误的旨意,现场的五个王爷和自己的哥哥为什么谁也没有给予纠正?自己平日大大咧咧不关注朝廷局势,难道专门负责整顿旗务的几个王爷也不知道?虽然弘昼意识不到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但他至少可以推断出,一场阴谋很可能会在北京城内外进行,违背雍正的命令,强行取代城外的指挥权就是前奏,因此弘昼警醒的提前向十三爷进行告警,进而在最后避免了那场大灾难!



可以说在这次政治阴谋当中,弘昼的确犯了险些铸成大错的错误,但让他警醒的意识和他随机应变的快速反应能力,也迅速地让这起险些擦出火花的阴谋能够迅速扑灭,所以在事情解决过后,弘昼并没有遭到雍正的责难,毕竟最后时刻弘昼的告警,也说明了弘昼并没有参与到这起阴谋当中。

而弘时的表现则非常令人失望,对比弘昼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弘时完全沉不住气的表现,也间接造成了这起阴谋的暴露,当他发现弘昼对军营发生的变化充满疑问之后,他没有采取继续蒙骗的态度,而是直接选择了否认,并把所有责任推给了弘昼,表面上似乎自己划清了界限,但无形当中却通过另一个层面告诉弘昼:刚才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欺骗!面对这样的结果,恐怕再大大咧咧的人,也会选择提前告发!



事实上如果面对弘昼的疑问,弘时能够再一次采取和稀泥的态度,声称自己也记不太清皇阿玛的旨意细节,等回到皇宫再去询问。或者直接了当的说皇阿玛的确对他说过要整顿兵务和共管军营,让弘昼放下戒心,虽然会在接下来的朝堂上直接暴露出弘时的阴谋,但在弘昼被迷惑,没有及时向十三爷通报甚至和十三爷一起进入皇宫的情况下,纵然雍正在朝堂上发现自己的儿子也参与了这起阴谋,但在城外大营被彻底控制,困在皇宫的十三爷也无法出城的情况下,雍正再怎么认清自己的儿子,他也无力回天!

正如后来八爷所说,弘时的问题就在于他太保守,没有杀伐决断的决心,无论何时都想着先保全自己,却在无形当中,始终让别人抢得先机!最终酿成彻底的失败!


辽宁资深球迷


弘昼在这段过程中的表现对不起他八叔胤禩的评价,也对不起摆弄“活出丧”的灵巧劲儿。一句话,弘昼的表现异常,为什么老八就没有警觉到?

虽说弘昼表现如此之差,但是所有的关键环节其实他都没有掉链子,并且做到了恰到好处,既没有引人注意,也没有惹祸上身,把自己从“八王议政”逼宫的事件里撇的干干净净的。

这样的事情,只有从结果倒推了,如果说弘昼真的是傻愣,估计结果就是逼宫成功,天下巧妙的事情除非天意,大多数都如伯伦楼那大爷的蝈蝈儿,是有人背后计算和安排了的。如果说不是,那就一定是故作姿态,引诱八爷党上钩入网。

当弘历受到老八的蛊惑开启了夺嫡之心的时候,向雍正建议整顿旗务时,就引起了雍正的怀疑,雍正是这样问的:是谁教你这么说的?显然,对于弘时的能力,雍正是持怀疑态度的,老八一向与雍正做对,雍正自热而然想到的是老八。

于是,才有了雍正商量老十三,如何处理整顿旗务的事。但是他们都是以防为主,试图让八爷集团自己跳出来,然后雍正挤脓包。至于雍正和老十三知不知道八爷党要实行兵谏,这就不得而知了,我想这样周密的计划,雍正和老十三应该不知道。为了以防万一,老十三建议弘时弘昼老八联系旗主王爷,将弘昼安排进来。但是弘时却与老八集团和隆科多有了密谋,借以整顿旗务的名义连同旗营兵务一块儿整,这样四个旗主王爷就有机会带兵进入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了,以此达到共管掌握两大营的兵力。这是典型的衣下藏刃,架空雍正的前奏。

弘昼就这样上了船。但是弘昼真不傻,他知道这船上得不好,就下不来了,对于朝局,弘昼表面上不关心,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雍正既已内定了弘历为继承人,自己再怎么争,也是徒劳,说不定还像弘时一样被处决。二是弘历确实更适合于做皇帝,他的政治头脑和野心在弘昼和弘时之上,这一点,弘昼比弘时有自知之明。

大清的江山最终落到谁的手里,似乎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他这样的闲散王爷谁当皇帝都不会亏待他。你说他在这件事中完全是倾向于雍正或者说倾向于八爷党还真的很难说,但有一点很明确,就是八爷党是臣下,雍正是皇帝,如此对攻,八爷党吃亏是显然的。而自己所表现出来对雍正的孝心则永远不可以改变,这,可能是弘昼必须要下八爷党这条船的原因。因为弘昼的这种孝道形象,要是老八弘时上台,即可能成为打击迫害他的引线,他就是想做清闲王爷也做不成了。

可是要下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表现太过精明,就会被八爷党察觉,自己被弘时灭口都很难说。但是真的下船了,又会被雍正瞧不上,自己就不光是在朝堂上挨巴掌那么简单了。弘昼是灵透的,他对大局的观察比弘时要准确得多,支持雍正,为雍正分忧才是上上之策。但是有时候往往正确的选择并不见得有正确的结果,万事留有余地正是弘昼灵透的基本表现。

所以,弘昼玩起了装傻充愣的把戏,这跟玩“活出丧”其实是一个道理。换句话说,弘昼要通过装傻充愣支持雍正,但是又做到几方不得罪,以达到最终安全下船的目的。

所以,弘昼在明知道弘时误传圣旨的时候也不吱声,出来之后才说不对,为什么他回来不直接去报告雍正或者老十三呢?

所以,弘昼第二天为什么不在朝廷上等,而是半路拦截报告十三爷呢?

因为弘昼已经看穿了雍正“挤脓包”这个局,他得当棋手而不是棋子。如果头天一回来就报告雍正和十三爷,十三爷就会马上采取措施,一采取措施,就会惊动八爷党的计划,打草惊蛇,就捕获不了八爷党的罪证了。

最显灵透的,当然是在半路拦截十三爷报告这件事,因为老十三是整个局的钥匙,只要他没有受到控制,什么事儿都能解。要是他傻不拉几的还在朝会上等老十三来,那可就晚了,也完了。


青灯问史


我以为弘昼在八王议政的局中全程都在演绎,因为他早已智珠在握,所以索性骗到了在场所有人,包括八阿哥,包括雍正。

弘昼在之前的剧情中几乎没有什么建树,连出场都极少,雍正因为孙嘉诚弹劾年羹尧一事大病不起,弘历和弘时都来请安了,弘昼连个镜头都没有。

弘昼在本剧的第一句话就是对老爹说的,既自谦,又表孝,无论谁听到这句话都会暗叹一分。

弘昼第一次出场就是八王议政前后,这一幕将弘昼的性格和智慧刻画的淋漓尽致。

在军营中,因尔虞吾诈的政治斗争经验不足,被三哥轻松带进沟里,但是很快就反省过来了,只不过被三哥搪塞过去了。

看到三哥对自己“怀疑”的反应,以及对责任的推脱,弘昼已经知晓弘时和老八的阴谋了。

当时已经是日暮十分,而次日清晨便要召开八王议政之会,这个时候西山军务被旗主王爷掌控,旗主王爷被老八掌控,明日便是朝纲大乱。

弘昼能找谁,连夜进宫找雍正?恐怕没那么容易,一来自己所说雍正不一定相信,二来即使雍正相信,想要自己翻盘恐怕所有路子也被老八堵住了。硬来,说不定打草惊蛇,祸来的早一些。

这个时候,只有病恹恹的十三叔才最有可能翻盘。所以弘昼就想到了十三叔。

而什么时候找十三叔?连夜,不成,十三叔一有举动,老八和旗主王爷当时坐镇在外一样能阻止老十三。

弘昼选的什么时机?特意在十三叔进宫的路上,等候在那里,堵住了十三叔,说明了情况。

而老十三借口“病发”折回,做了部署,最终扭转大局。而此时老八和旗主王爷们已经在进宫的路上,或者已经在宫中了,老十三一人在外,方可无障碍应对。

即使这样,弘昼依然不放心,在八王议政的房间里,从头演到位,可以说是戏精本人了。

更是在雍正最关键、心理防线即将崩溃的一刻,对雍正二询老十三的病情,雪上加霜,彻底稳住了场上的其他选手。

虽然看起来弘昼表现的很笨拙,而实际上说的话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丝毫没有令老八、铁帽子王、隆科多等人起疑老十三的动向。

至于之后弘昼从容应对雍正挖的几个坑,就可以看出弘昼的智慧了,有所谓大智若愚,弘昼在朝堂上的表现,恰如其分。


史味人生


弘昼并不笨拙,只是遇到了比他精明而又阴险的弘时。

八阿哥胤禩对于弘昼有过这样一番评价,他说弘昼读书的时候表现的若无其事,但是每次考察的时候总是倒背如流,最先过关。这就足可见弘昼并不笨拙,反而是非常的聪慧,只不过弘昼被雍正保护的太好了,自己也太善于自保了,所以为人处世的经验明显不足,这一点成为了他的软肋,也为弘时所充分利用。

在丰台大营的时候,弘时一步一步的误导弘昼,结果弘昼在不经意之间就误传了圣旨,丢失了丰台大营的兵权;而在朝堂上,又被弘时两句话就坐实了自己的罪名。

所以并不是弘昼不聪明,只是经验和心机比弘昼都要多的弘时此时此刻坑了弘昼一把,这才让弘昼犯下了打错,尽管弘昼在从丰台大营回京的路上隐约感觉到了什么,但是已经为时已晚,又不能直接挑战弘时,所以就只能忍气吞声。

而明白了一切的弘昼在这之后,也就再不愿意和弘时一起办差了,特别是雍正让他们联合抄家的时候,弘昼宁可用活出丧的方式,也不愿意再和弘时一起了,因为他确实是被弘时给坑怕了。


弘昼看似笨拙的表现,不仅救了自己,实际上也救了雍正。

八爷党逼宫之时,弘昼已经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错,这个时候的沉默与装傻充楞就是最好的自保方式。

毕竟,假传圣旨和误传圣旨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故意的,后者则是无意的,仅仅是能力差不够聪慧,为人所利用,但是一旦被扣上假传圣旨的帽子,那么就会为雍正所记恨,自己必然在雍正的震怒之下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这个时候弘昼能做的首先便是自保,先要让雍正认为自己是误传圣旨,而不是假传圣旨,这也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而此时,弘昼已经将丰台大营丢失的事情告诉了十三爷,而他也从十三爷慌张的申请中感觉到了十三爷的真实目的,他要做的就是配合十三爷,麻痹八阿哥等人。

十三爷亲王丰台大营,可是没有将真正的目的告诉弘昼,一方面,他担心弘昼不小心说漏了自己的行踪,此时的十三爷是被人抬着赶往丰台的,速度不可能比骑马快,一旦被人所拦了下来,那么雍正就彻底没有扳回的希望了;另一方面,十三爷更是要打八爷党等人一个出其不意,这样才能给其以最为致命的打击。

弘昼对此也是心领神会,不管雍正再怎么气愤,自己也是在装傻充愣,坚决不说出十三爷的情况,为的也是让十三爷的安排能够达成。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便是弘时。

此时的朝堂上,雍正已经是四面楚歌,如果再把弘时牵扯进来,将一起曝光,那么弘时必然会孤注一掷,雍正也将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所以,表面上看,弘昼非常笨拙,非常的愚钝,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此时的弘时不仅在自保,更是在帮助雍正,帮助十三爷,帮着他们将颓势扳回来。


最终,弘昼用自己的方式的明哲保身。

雍正安排弘时、弘昼和三阿哥胤祉前往抄八阿哥等人的家,弘昼搞出了一出“活出丧”的闹剧的得以成功逃避,而在雍正一再的询问中,弘昼也没有将丰台大营误传圣旨的真实情况说出来。

弘昼之所以这样也是希望告诉雍正自己没有夺嫡的想法,同时也是害怕弘时的打击报复,更是担心自己成为弘历的“对手”,而他想做的也只有明哲保身,安稳度日了。


雍亲王府


弘昼是历史上的“奇葩”王爷,也是《雍正王朝》中荒唐王爷。雍正希望他办点实事,他却成天和道士和尚混在一起,不关心国家大政,十分佛系。八爷的逼宫大戏,弘昼在大殿上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半天,憋出一句“不知道”,还挨了雍正一巴掌,要多怂有多怂。弘昼真的是这样子吗?细细想来我们不得不对弘昼多一些钦佩。变化莫测的朝局上,弘昼没有随风而倒,他没有站在八爷党的一派,也没有明确表示一心为了朝廷,他一直在做自己,而且他心里也一直装着自己的皇阿玛。


三阿哥弘时和弘昼跟着八爷到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区传圣旨的时候,虽然弘昼没有当场发现其中的猫腻。但是事后弘昼也问到了三阿哥弘时,皇阿玛只说了旗主王爷进京商量整顿旗务,没有说共管两营的事情。三阿哥弘时说明天他就禀告父皇,这个你不用担心。弘昼并没有当场和三阿哥争论,因为这件事他知道不对,但是他也不想因此惊动了谁?他在明哲保身的同时,想到了十三爷,所以第2天朝会弘昼一开始就躲起来,等着十三爷出来,把事情都告诉他。果然十三爷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叮嘱弘昼说,不要暴露他的行踪。


弘昼到了朝堂上就已经意识到八爷也要逼宫了,弘昼没有说话,他是在坚持自我,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也是对十三爷最大的保护。十三爷去丰台大营夺取兵权,这个事只有他自己知道,别人都不知道。如果说他告诉雍正十三爷没有事,必然会引起八爷党的警惕,病殃殃的十三爷的脚程必定没有,八爷党快马快。这样自己的皇阿玛和十三爷必然会陷入危险。所以五阿哥宁可自己被打也不会去说什么。因为去传圣旨的时候,五阿哥弘昼也在场,弘昼说话越多,问题越大,他本来就不想参与朝政,自己一动口把自己卷进去了。毕竟共管大营的时候,三阿哥弘时问了弘昼一嘴,弘昼就被套路进去,估计现在弘昼把三阿哥骂了一百遍,发誓不会再和他一起办事了。


后来,十三爷安全到来,帮助雍正逆转,其实弘昼功不可没。雍正让三阿哥弘时和三爷胤祉和五阿哥弘昼去抄八爷,九爷的家,弘昼果然学聪明了,说自己有血光之灾,不能出门,借口不和三阿哥一起了,主要是怕被坑。雍正后来问他,怎么假传圣旨的,你三哥说了什么,弘昼都一问三不知,以儿臣记不清了搪塞过去。雍正明白了他的用心,反倒表扬他和和尚道人混一起,比和那些没良心的大臣一起好多了。


红雨说历史


这是弘昼第一次出来办差,以前从来没有出来办过事,对人没有提防之心,况且是跟着自己的亲哥哥还有八叔,这一次就纯粹是个傻白甜,没有设防。

后来经过这一次,就明白了弘时和八爷党是一伙的,都想篡权夺位,对付自己的皇阿玛,才知道人心的险恶。

他肯定也有自己类似于邬先生的幕僚,经过指点,后来就在外人看来经常出现一些荒唐的举动,在那种环境之下,自己荒唐的举动恰好很好的保护了自己,悠哉悠哉与世无争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老湖侃历史


弘昼笨?

那只是统揽全局的观众看到的。

试想,一个从不参政,一心只研究道教的小孩,他跟着自己的哥哥去办的差,他哥哥都说,这是皇阿玛的旨意,而这他也感觉到有点不对劲,能够及时反应给十三爷,这已经是非常聪明了。

你对一件并不关心的事,而且有亲哥哥在前面做主,你可能压根儿都觉查不到有什么不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