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雍正王朝》平時靈透的弘晝在八爺黨設局亂政中表現為何如此笨拙?

青燈問史


人的靈透不是天生的。而是經歷的事情多了,一步步成長起來的。《雍正王朝》裡的弘晝便是如此。


《雍正王朝》在後期的人物和時間軸上作了很大的變動。原本應該是弘時年紀最長,弘曆和弘晝年紀相仿。但是在劇情中,為了符合弘時與弘曆的爭儲暗線,將弘時與弘曆設計成年紀相仿,弘晝偏小。

在關外旗主王爺奉命進京整理旗務之前,弘晝都未曾出現在劇情中。所以可以被稱為一張白紙。


因為胤祥生病,弘時主動請旨要求幫助雍正協助整頓旗務,雍正與胤祥商議之後,讓廉親王胤禩去主理,弘時協辦。

但是在旗主王爺進京後,弘時說怕自己辦不好差事。雍正才加上一個弘晝,讓他們兄弟倆一起去看望各位旗主王爺。實際上,這是弘時給自己留的一條後路。

而弘晝此刻正式入局。傻白甜弘晝第一次進入劇情就被自己的叔叔胤禩、親哥哥弘時算計了。

“誤傳聖旨”這個罪名就落在了弘晝的身上。所以即便後來事敗,弘時也算是“撇得乾乾淨淨”的。


但是弘晝第一次辦差,根本沒意識到江湖險惡。更何況自己只是一個湊熱鬧的。身邊設局的人竟然是自己不設防的叔叔和哥哥。

所以當旗主王爺提出要接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時候,兩位都督發出疑問,沒有聖旨也沒有十三爺口諭。然後胤禩和弘時叔侄偷換概念,把問題拋給弘晝,弘晝說的確雍正說過讓旗主王爺共管旗務的話。然後在胤禩的一通忽悠下,說聖旨明天到。而兩位都督見雍正的親兒子也都這麼說了,於是便讓旗主王爺帶來的人接管了京外兩營。


但是在回去的路上,弘晝就回過神來了。讓整頓旗務,並不是共管防務啊。於是弘晝開始主動向弘時諮詢,自己是不是說錯話了。弘時看到弘晝回過味來了,首先故意責怪弘晝,問他,那你為什麼說是父皇親口說的?看到弘晝心思重了,又撫慰道,算了,算了,沒事的。

這種一把推開的方式,讓弘晝頓時意識到自己掉入了一個巨大的圈套。

弘晝開始緊張了,涉及到軍權,必然有大事要發生。可是有什麼事情發生,弘晝不清楚。但是不管發生什麼,犯這個錯的大帽子已經扣到了弘晝的頭上,這事一個小孩子犯了錯之後,最大的心裡負擔。因此寢食不安,不敢告訴雍正是鐵定的。


但是回府後,必有高人指點(這個高人沒出場,但是後來弘晝要推薦給雍正在劇中被拒絕了)。於是他就守在宮門口,等十三爺,因為可以解決防務問題的,除了雍正也只有十三爺。

即便見到了十三爺,弘晝仍然不知道這事怎麼開口,可以規避掉自己的責任,於是顧左右而言他。直到十三爺就快進宮了,弘晝終於鼓起勇氣說,有個事不知道該不該講。


十三爺聞後大驚,但是表面還是故作鎮定。而且並未責怪弘晝,讓他告訴雍正自己病了,回去養病了。十三爺經過多年磨練此刻已經說話滴水不漏了。他並沒有把自己準備去處理京外兩營的事情告訴弘晝。而是讓他凡事多留點心,替他父皇注意著點。

在經歷過“八王逼宮”的事件以後。弘晝才徹底看清人心險惡。處處是算計,稍不留神,萬劫不復。


所以當雍正讓弘晝再陪弘時去抄家的時候,弘晝就搞出了一個“活出喪”。弘時的手段,弘晝是見過的,此次抄家如若一同去。弘時和胤禩是一夥的,弘晝心裡非常清楚。會出什麼事弘晝不清楚,但是隻要和弘時一起去,必然出事。不去不沾事,即便雍正怪罪,那罪過不至於掉腦袋。


後來雍正問他如何誤傳聖旨,弘時堅決不答。因為不答,雍正會有自己的判斷,但是答了,自己就真的攪和進入了,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將被人分開來捻過去,分析其中含義,就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

對於弘晝而言,剛進入朝局,遇到的就是“八王逼宮”、“誤傳聖旨”這樣的王炸事件。這使得弘晝此後毫不戀心政治,一心做個逍遙王爺。



炒米視角


在連續劇雍正王朝當中,關外旗主王爺連同八爺黨共同進行武力逼宮,可以算得上是雍正執政以來最大的危機,而在這次事件當中,弘晝一度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這由於他的失誤差點釀成大錯,但在筆者個人看來,在這次四個關外旗主王爺所進行的武力逼宮當中,弘時自做聰明的表現,恐怕比弘晝的表現還要坑爹,正是因為他的自作聰明和過早的推卸責任,讓弘晝意識到了事態的危險,進而在危險爆發的前一刻提前向十三爺做了預告。



在這次陰謀當中,一向只掌握文官集團的八爺黨首次採用了軍事力量,利用建議雍正展開旗務整頓,邀請關外四個旗主王爺率領4000鐵騎進入北京,但若想控制北京城外的軍事力量,必須要掌握城外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防務指揮權力,而這恰恰不在整頓的範圍之內,邀請關外部隊進京也不過只是配合訓練,因此八爺黨和弘時為了在兩座軍營中奪取權力,就利用了弘晝這個冤大頭,來騙取軍營的指揮權!

而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的。。。



當天晚上,在得到八爺和四個旗主王爺率軍來到豐臺大營後,奉父皇雍正的命令,弘時和弘晝兩人來到豐臺大營,不曾想進入軍營後,卻發現軍營的指揮大帳內發生了爭執,原因就在於,八爺和四個王爺聲稱要進入軍營整頓兵務,需要共管軍營的指揮權,但據豐臺大營的主帥瞭解,前期他們得到的消息關外部隊進駐大營只是為了整頓旗務和訓練,從來沒聽說過,要整頓兵務和取代指揮,況且當晚並沒有接到十三爺的手令和雍正的聖旨,因此軍營的主帥理所當然的選擇了拒絕,而這樣的態度早在八爺和四個王爺的預料當中,接下來一場誆騙的大戲就此上演。

隨著負責接待的弘時和弘時進入軍營,在發現雙方領導發生爭執後,弘時就告訴豐臺大營的主帥:整頓兵務是皇阿瑪下達的旨意。說完就反問弘時是不是這樣,對於一向不太關注朝廷局勢的弘時,對待這次外軍來訪究竟是整頓旗務還是整頓兵務也是模模糊糊,尤其在聽到弘時說了“肯定”的話之後,就毫不猶豫選擇了接應,聲稱皇阿瑪的確說過此話,由於五個王爺和兩個皇子都聲稱存在整頓兵務這個事實,加之八爺告訴豐臺大營的主帥由於天色過晚聖旨需要第二天才能下達,豐臺大營的主帥也不疑有他,就選擇了接受,這樣四個王爺,連同他們的軍隊就順利進入了大營,並接管了軍營的指揮權,而豐臺大營的主帥並不知道在第二天根本不會有聖旨下達到軍營,取而代之的只是宮廷內眾多王爺聯手對雍正展開逼宮,而城外的兩個大營由於被共管的權力,在四個王爺有了軍事調動的指揮權後,豐臺大營的一兵一卒也不可能離開軍營前往城內救援,八爺的武力逼宮計劃將最終得逞。



第二天兩個皇子返回皇城,經過一夜的思索之後,弘晝才逐漸想到一個問題,皇阿瑪好像沒說過關外軍隊來北京是要整頓兵務和共同管理整個軍營,於是他就把自己的疑惑告訴了哥哥弘時,不曾想弘時在聽到弘晝的話之後,竟然變了一個嘴臉,反倒責怪弘晝既然皇阿瑪沒說過此話,又為何在軍營裡表示肯定?如果說前面只是對此疑惑,但聽到哥哥如此不負責任的話之後,一向對外大大咧咧的弘晝警覺的意識到一個問題,當天晚上五個王爺和自己的哥哥都假傳了聖旨!

如果說當天晚上弘晝下達了一個錯誤的旨意,現場的五個王爺和自己的哥哥為什麼誰也沒有給予糾正?自己平日大大咧咧不關注朝廷局勢,難道專門負責整頓旗務的幾個王爺也不知道?雖然弘晝意識不到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但他至少可以推斷出,一場陰謀很可能會在北京城內外進行,違背雍正的命令,強行取代城外的指揮權就是前奏,因此弘晝警醒的提前向十三爺進行告警,進而在最後避免了那場大災難!



可以說在這次政治陰謀當中,弘晝的確犯了險些鑄成大錯的錯誤,但讓他警醒的意識和他隨機應變的快速反應能力,也迅速地讓這起險些擦出火花的陰謀能夠迅速撲滅,所以在事情解決過後,弘晝並沒有遭到雍正的責難,畢竟最後時刻弘晝的告警,也說明了弘晝並沒有參與到這起陰謀當中。

而弘時的表現則非常令人失望,對比弘晝能夠及時做出反應,弘時完全沉不住氣的表現,也間接造成了這起陰謀的暴露,當他發現弘晝對軍營發生的變化充滿疑問之後,他沒有采取繼續矇騙的態度,而是直接選擇了否認,並把所有責任推給了弘晝,表面上似乎自己劃清了界限,但無形當中卻通過另一個層面告訴弘晝:剛才所發生的一切都是欺騙!面對這樣的結果,恐怕再大大咧咧的人,也會選擇提前告發!



事實上如果面對弘晝的疑問,弘時能夠再一次採取和稀泥的態度,聲稱自己也記不太清皇阿瑪的旨意細節,等回到皇宮再去詢問。或者直接了當的說皇阿瑪的確對他說過要整頓兵務和共管軍營,讓弘晝放下戒心,雖然會在接下來的朝堂上直接暴露出弘時的陰謀,但在弘晝被迷惑,沒有及時向十三爺通報甚至和十三爺一起進入皇宮的情況下,縱然雍正在朝堂上發現自己的兒子也參與了這起陰謀,但在城外大營被徹底控制,困在皇宮的十三爺也無法出城的情況下,雍正再怎麼認清自己的兒子,他也無力迴天!

正如後來八爺所說,弘時的問題就在於他太保守,沒有殺伐決斷的決心,無論何時都想著先保全自己,卻在無形當中,始終讓別人搶得先機!最終釀成徹底的失敗!


遼寧資深球迷


弘晝在這段過程中的表現對不起他八叔胤禩的評價,也對不起擺弄“活出喪”的靈巧勁兒。一句話,弘晝的表現異常,為什麼老八就沒有警覺到?

雖說弘晝表現如此之差,但是所有的關鍵環節其實他都沒有掉鏈子,並且做到了恰到好處,既沒有引人注意,也沒有惹禍上身,把自己從“八王議政”逼宮的事件裡撇的乾乾淨淨的。

這樣的事情,只有從結果倒推了,如果說弘晝真的是傻愣,估計結果就是逼宮成功,天下巧妙的事情除非天意,大多數都如伯倫樓那大爺的蟈蟈兒,是有人背後計算和安排了的。如果說不是,那就一定是故作姿態,引誘八爺黨上鉤入網。

當弘曆受到老八的蠱惑開啟了奪嫡之心的時候,向雍正建議整頓旗務時,就引起了雍正的懷疑,雍正是這樣問的:是誰教你這麼說的?顯然,對於弘時的能力,雍正是持懷疑態度的,老八一向與雍正做對,雍正自熱而然想到的是老八。

於是,才有了雍正商量老十三,如何處理整頓旗務的事。但是他們都是以防為主,試圖讓八爺集團自己跳出來,然後雍正擠膿包。至於雍正和老十三知不知道八爺黨要實行兵諫,這就不得而知了,我想這樣周密的計劃,雍正和老十三應該不知道。為了以防萬一,老十三建議弘時弘晝老八聯繫旗主王爺,將弘晝安排進來。但是弘時卻與老八集團和隆科多有了密謀,藉以整頓旗務的名義連同旗營兵務一塊兒整,這樣四個旗主王爺就有機會帶兵進入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了,以此達到共管掌握兩大營的兵力。這是典型的衣下藏刃,架空雍正的前奏。

弘晝就這樣上了船。但是弘晝真不傻,他知道這船上得不好,就下不來了,對於朝局,弘晝表面上不關心,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雍正既已內定了弘曆為繼承人,自己再怎麼爭,也是徒勞,說不定還像弘時一樣被處決。二是弘曆確實更適合於做皇帝,他的政治頭腦和野心在弘晝和弘時之上,這一點,弘晝比弘時有自知之明。

大清的江山最終落到誰的手裡,似乎對他來說都無關緊要,他這樣的閒散王爺誰當皇帝都不會虧待他。你說他在這件事中完全是傾向於雍正或者說傾向於八爺黨還真的很難說,但有一點很明確,就是八爺黨是臣下,雍正是皇帝,如此對攻,八爺黨吃虧是顯然的。而自己所表現出來對雍正的孝心則永遠不可以改變,這,可能是弘晝必須要下八爺黨這條船的原因。因為弘晝的這種孝道形象,要是老八弘時上臺,即可能成為打擊迫害他的引線,他就是想做清閒王爺也做不成了。

可是要下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表現太過精明,就會被八爺黨察覺,自己被弘時滅口都很難說。但是真的下船了,又會被雍正瞧不上,自己就不光是在朝堂上挨巴掌那麼簡單了。弘晝是靈透的,他對大局的觀察比弘時要準確得多,支持雍正,為雍正分憂才是上上之策。但是有時候往往正確的選擇並不見得有正確的結果,萬事留有餘地正是弘晝靈透的基本表現。

所以,弘晝玩起了裝傻充愣的把戲,這跟玩“活出喪”其實是一個道理。換句話說,弘晝要通過裝傻充愣支持雍正,但是又做到幾方不得罪,以達到最終安全下船的目的。

所以,弘晝在明知道弘時誤傳聖旨的時候也不吱聲,出來之後才說不對,為什麼他回來不直接去報告雍正或者老十三呢?

所以,弘晝第二天為什麼不在朝廷上等,而是半路攔截報告十三爺呢?

因為弘晝已經看穿了雍正“擠膿包”這個局,他得當棋手而不是棋子。如果頭天一回來就報告雍正和十三爺,十三爺就會馬上採取措施,一採取措施,就會驚動八爺黨的計劃,打草驚蛇,就捕獲不了八爺黨的罪證了。

最顯靈透的,當然是在半路攔截十三爺報告這件事,因為老十三是整個局的鑰匙,只要他沒有受到控制,什麼事兒都能解。要是他傻不拉幾的還在朝會上等老十三來,那可就晚了,也完了。


青燈問史


我以為弘晝在八王議政的局中全程都在演繹,因為他早已智珠在握,所以索性騙到了在場所有人,包括八阿哥,包括雍正。

弘晝在之前的劇情中幾乎沒有什麼建樹,連出場都極少,雍正因為孫嘉誠彈劾年羹堯一事大病不起,弘曆和弘時都來請安了,弘晝連個鏡頭都沒有。

弘晝在本劇的第一句話就是對老爹說的,既自謙,又表孝,無論誰聽到這句話都會暗歎一分。

弘晝第一次出場就是八王議政前後,這一幕將弘晝的性格和智慧刻畫的淋漓盡致。

在軍營中,因爾虞吾詐的政治鬥爭經驗不足,被三哥輕鬆帶進溝裡,但是很快就反省過來了,只不過被三哥搪塞過去了。

看到三哥對自己“懷疑”的反應,以及對責任的推脫,弘晝已經知曉弘時和老八的陰謀了。

當時已經是日暮十分,而次日清晨便要召開八王議政之會,這個時候西山軍務被旗主王爺掌控,旗主王爺被老八掌控,明日便是朝綱大亂。

弘晝能找誰,連夜進宮找雍正?恐怕沒那麼容易,一來自己所說雍正不一定相信,二來即使雍正相信,想要自己翻盤恐怕所有路子也被老八堵住了。硬來,說不定打草驚蛇,禍來的早一些。

這個時候,只有病懨懨的十三叔才最有可能翻盤。所以弘晝就想到了十三叔。

而什麼時候找十三叔?連夜,不成,十三叔一有舉動,老八和旗主王爺當時坐鎮在外一樣能阻止老十三。

弘晝選的什麼時機?特意在十三叔進宮的路上,等候在那裡,堵住了十三叔,說明了情況。

而老十三藉口“病發”折回,做了部署,最終扭轉大局。而此時老八和旗主王爺們已經在進宮的路上,或者已經在宮中了,老十三一人在外,方可無障礙應對。

即使這樣,弘晝依然不放心,在八王議政的房間裡,從頭演到位,可以說是戲精本人了。

更是在雍正最關鍵、心理防線即將崩潰的一刻,對雍正二詢老十三的病情,雪上加霜,徹底穩住了場上的其他選手。

雖然看起來弘晝表現的很笨拙,而實際上說的話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絲毫沒有令老八、鐵帽子王、隆科多等人起疑老十三的動向。

至於之後弘晝從容應對雍正挖的幾個坑,就可以看出弘晝的智慧了,有所謂大智若愚,弘晝在朝堂上的表現,恰如其分。


史味人生


弘晝並不笨拙,只是遇到了比他精明而又陰險的弘時。

八阿哥胤禩對於弘晝有過這樣一番評價,他說弘晝讀書的時候表現的若無其事,但是每次考察的時候總是倒背如流,最先過關。這就足可見弘晝並不笨拙,反而是非常的聰慧,只不過弘晝被雍正保護的太好了,自己也太善於自保了,所以為人處世的經驗明顯不足,這一點成為了他的軟肋,也為弘時所充分利用。

在豐臺大營的時候,弘時一步一步的誤導弘晝,結果弘晝在不經意之間就誤傳了聖旨,丟失了豐臺大營的兵權;而在朝堂上,又被弘時兩句話就坐實了自己的罪名。

所以並不是弘晝不聰明,只是經驗和心機比弘晝都要多的弘時此時此刻坑了弘晝一把,這才讓弘晝犯下了打錯,儘管弘晝在從豐臺大營回京的路上隱約感覺到了什麼,但是已經為時已晚,又不能直接挑戰弘時,所以就只能忍氣吞聲。

而明白了一切的弘晝在這之後,也就再不願意和弘時一起辦差了,特別是雍正讓他們聯合抄家的時候,弘晝寧可用活出喪的方式,也不願意再和弘時一起了,因為他確實是被弘時給坑怕了。


弘晝看似笨拙的表現,不僅救了自己,實際上也救了雍正。

八爺黨逼宮之時,弘晝已經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錯,這個時候的沉默與裝傻充楞就是最好的自保方式。

畢竟,假傳聖旨和誤傳聖旨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是故意的,後者則是無意的,僅僅是能力差不夠聰慧,為人所利用,但是一旦被扣上假傳聖旨的帽子,那麼就會為雍正所記恨,自己必然在雍正的震怒之下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所以,這個時候弘晝能做的首先便是自保,先要讓雍正認為自己是誤傳聖旨,而不是假傳聖旨,這也是為了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而此時,弘晝已經將豐臺大營丟失的事情告訴了十三爺,而他也從十三爺慌張的申請中感覺到了十三爺的真實目的,他要做的就是配合十三爺,麻痺八阿哥等人。

十三爺親王豐臺大營,可是沒有將真正的目的告訴弘晝,一方面,他擔心弘晝不小心說漏了自己的行蹤,此時的十三爺是被人抬著趕往豐臺的,速度不可能比騎馬快,一旦被人所攔了下來,那麼雍正就徹底沒有扳回的希望了;另一方面,十三爺更是要打八爺黨等人一個出其不意,這樣才能給其以最為致命的打擊。

弘晝對此也是心領神會,不管雍正再怎麼氣憤,自己也是在裝傻充愣,堅決不說出十三爺的情況,為的也是讓十三爺的安排能夠達成。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便是弘時。

此時的朝堂上,雍正已經是四面楚歌,如果再把弘時牽扯進來,將一起曝光,那麼弘時必然會孤注一擲,雍正也將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所以,表面上看,弘晝非常笨拙,非常的愚鈍,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此時的弘時不僅在自保,更是在幫助雍正,幫助十三爺,幫著他們將頹勢扳回來。


最終,弘晝用自己的方式的明哲保身。

雍正安排弘時、弘晝和三阿哥胤祉前往抄八阿哥等人的家,弘晝搞出了一出“活出喪”的鬧劇的得以成功逃避,而在雍正一再的詢問中,弘晝也沒有將豐臺大營誤傳聖旨的真實情況說出來。

弘晝之所以這樣也是希望告訴雍正自己沒有奪嫡的想法,同時也是害怕弘時的打擊報復,更是擔心自己成為弘曆的“對手”,而他想做的也只有明哲保身,安穩度日了。


雍親王府


弘晝是歷史上的“奇葩”王爺,也是《雍正王朝》中荒唐王爺。雍正希望他辦點實事,他卻成天和道士和尚混在一起,不關心國家大政,十分佛系。八爺的逼宮大戲,弘晝在大殿上唯唯諾諾,戰戰兢兢半天,憋出一句“不知道”,還捱了雍正一巴掌,要多慫有多慫。弘晝真的是這樣子嗎?細細想來我們不得不對弘晝多一些欽佩。變化莫測的朝局上,弘晝沒有隨風而倒,他沒有站在八爺黨的一派,也沒有明確表示一心為了朝廷,他一直在做自己,而且他心裡也一直裝著自己的皇阿瑪。


三阿哥弘時和弘晝跟著八爺到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區傳聖旨的時候,雖然弘晝沒有當場發現其中的貓膩。但是事後弘晝也問到了三阿哥弘時,皇阿瑪只說了旗主王爺進京商量整頓旗務,沒有說共管兩營的事情。三阿哥弘時說明天他就稟告父皇,這個你不用擔心。弘晝並沒有當場和三阿哥爭論,因為這件事他知道不對,但是他也不想因此驚動了誰?他在明哲保身的同時,想到了十三爺,所以第2天朝會弘晝一開始就躲起來,等著十三爺出來,把事情都告訴他。果然十三爺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並且叮囑弘晝說,不要暴露他的行蹤。


弘晝到了朝堂上就已經意識到八爺也要逼宮了,弘晝沒有說話,他是在堅持自我,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也是對十三爺最大的保護。十三爺去豐臺大營奪取兵權,這個事只有他自己知道,別人都不知道。如果說他告訴雍正十三爺沒有事,必然會引起八爺黨的警惕,病殃殃的十三爺的腳程必定沒有,八爺黨快馬快。這樣自己的皇阿瑪和十三爺必然會陷入危險。所以五阿哥寧可自己被打也不會去說什麼。因為去傳聖旨的時候,五阿哥弘晝也在場,弘晝說話越多,問題越大,他本來就不想參與朝政,自己一動口把自己捲進去了。畢竟共管大營的時候,三阿哥弘時問了弘晝一嘴,弘晝就被套路進去,估計現在弘晝把三阿哥罵了一百遍,發誓不會再和他一起辦事了。


後來,十三爺安全到來,幫助雍正逆轉,其實弘晝功不可沒。雍正讓三阿哥弘時和三爺胤祉和五阿哥弘晝去抄八爺,九爺的家,弘晝果然學聰明瞭,說自己有血光之災,不能出門,藉口不和三阿哥一起了,主要是怕被坑。雍正後來問他,怎麼假傳聖旨的,你三哥說了什麼,弘晝都一問三不知,以兒臣記不清了搪塞過去。雍正明白了他的用心,反倒表揚他和和尚道人混一起,比和那些沒良心的大臣一起好多了。


紅雨說歷史


這是弘晝第一次出來辦差,以前從來沒有出來辦過事,對人沒有提防之心,況且是跟著自己的親哥哥還有八叔,這一次就純粹是個傻白甜,沒有設防。

後來經過這一次,就明白了弘時和八爺黨是一夥的,都想篡權奪位,對付自己的皇阿瑪,才知道人心的險惡。

他肯定也有自己類似於鄔先生的幕僚,經過指點,後來就在外人看來經常出現一些荒唐的舉動,在那種環境之下,自己荒唐的舉動恰好很好的保護了自己,悠哉悠哉與世無爭的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老湖侃歷史


弘晝笨?

那只是統攬全局的觀眾看到的。

試想,一個從不參政,一心只研究道教的小孩,他跟著自己的哥哥去辦的差,他哥哥都說,這是皇阿瑪的旨意,而這他也感覺到有點不對勁,能夠及時反應給十三爺,這已經是非常聰明瞭。

你對一件並不關心的事,而且有親哥哥在前面做主,你可能壓根兒都覺查不到有什麼不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