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南唐後主李煜:搞的定姐妹花,搞不定天下!


南唐後主李煜:搞的定姐妹花,搞不定天下!


歷史上姐妹倆嫁給同一個皇帝,先後做皇后的例子不少,例如後周朝的柴榮有大小符後,南唐後主李煜有大小周後,在古代,這是娥皇女英共一夫的佳話,而李煜的大周后,閨名就叫娥皇。

1.李昪創建南唐

南唐李家的開基之祖是李昪,他和開創了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小和尚做了大皇帝,而且他們倆居然是從同一個寺廟裡出來的。

小和尚李昪也是個苦命的孩子,江蘇徐州人,老爹是虔誠佛教徒,喜歡住寺廟。

戰亂髮生後,李老爹不見了,不知道是不是終於修煉成佛去了,老媽沒辦法,只好讓李昪的兩個姐姐出家做尼姑,自己帶著兒子李昪逃難,結果病逝在逃難路上,年僅六七歲的李昪投奔寺廟做了小和尚。

結果做和尚也不得安穩,被唐昭宗封的吳王楊行密給俘虜了。

因相貌氣度不凡,李昪引起了楊行密的注意,留在楊行密身邊做了他的養子,比楊行密那些親兒子還得他的重視和偏愛,親兒子們自然不幹啊,變著法的時時坑他,楊行密就把李昪託付給了自己的親信徐溫,李昪又成了徐溫的養子,改名徐知誥。

楊行密病逝後,親兒子們爭權爭位爭著做傀儡吳王,徐溫則漁翁得利,成了實際掌權人,獲封東海郡王,徐知誥跟著新養父,水漲船高,也成了握有實權的參知政事。

大概是因為做過和尚加上識字,徐知誥懂禮節知進退,很快累積了一定的聲譽名望,且在徐溫死後,他有樣學樣,像徐溫擺佈楊家親兒子們那樣,擺佈徐溫的親兒子們,將實權都攏在了自己手中。

接下來,徐知誥先是半忽悠半逼迫地,讓傀儡吳王楊溥稱帝;然後讓楊皇帝封自己做齊王;同時他還把女兒嫁給了太子、楊溥的兒子楊璉;最後,徐知誥取了楊家的政權建立齊國,他的女兒則由吳國太子妃變成了齊國公主,也許,在成大事者眼裡,兒女也是工具,拿來給自己鋪路用的。

做了皇帝的徐知誥恢復了“李昪”的本名,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並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南唐後主李煜:搞的定姐妹花,搞不定天下!


2.李煜繼位成南唐後主

李昪似乎天生有做帝王的天賦,很懂得休養生息,南唐在他的治理下,成為了五代十國中疆域最廣、最富足的國家。

和其他王朝一樣,南唐也不可避免的有了儲位之爭。

李昪對身為太子的嫡長子李景通不太滿意,他中意次子李景遂,不是沒有動過換太子的念頭,但是李景遂明確表態自己不敢越過兄長做太子,所以李昪只好作罷。

李昪去世後,李景通繼位,改名李璟,第一件事情就是立下盟約,將來傳位給弟弟齊王李景遂,並在四年後將李景遂冊封為皇太弟,另一個弟弟李景達升為齊王,封元帥,自己的嫡長子李弘翼升為燕王,封副元帥。

這樣一來,埋下的禍根就是:皇位的競爭者有皇太弟李景遂、齊王李景達、燕王李弘翼等人。

不同於李昪的穩重,李璟比較冒進,開疆擴土不亦可乎,自我膨脹之後,李璟親小人遠賢臣,寵信百姓痛恨的“禍害五鬼”(五個幹盡壞事的文人),搞得國內民怨沸騰,國外怨聲載道,從前關係好的友邦都不跟南唐玩了,一時之間,南唐成了眾矢之的。

後周世宗柴榮三度親征南唐,南唐兵敗如山倒,出讓大片土地,還得向後周俯首稱臣,自去帝號改稱國主,守著剩下的半壁江山,南唐大局已頹。

南唐後主李煜:搞的定姐妹花,搞不定天下!


國已不國,爭位的鬧劇卻是越演越烈,尤其是立下不少軍攻的李弘冀與叔父、皇太弟李景遂之間:

先是因為兵敗,李景遂一連十次請求把儲君之位讓給李弘冀,李景達也請求把元帥之位辭去,李璟準了,李弘冀成為皇太子,李景遂改封晉王,李景達封撫州兼潤州大都督。

接著是新出爐的太子李弘冀清洗原來的儲君一派眾人,包括東宮侍者,因為李景遂做過十年的皇太弟,他很不放心。但這樣子做,實在是有些讓人寒心。

一邊不放心叔父們,一邊李弘冀還不放心自己的皇弟們,對他們一一實行一級監視,這其中,最讓他疑心的,就是老六李從嘉,他也是嫡出,而且因為其他兄弟們的夭折,老六其實已經是老二了。

而且這個李從嘉,天生“重瞳”,在古代,這種生理特徵被傳說得神乎其神,是帝王之相,李弘冀心裡能不犯嘀咕嗎?

更而且,李從嘉娶了南唐老臣司徒周宗的女兒周娥皇,這名字和帝堯的長女,也就是帝舜的大夫人同名,也是很讓李弘冀鬧心啊。

李從嘉和李景遂都成了李弘冀的眼中釘,李景遂是一退再退,李從嘉也是一避再避,自貶自損、沉迷於文學創作不問政事,甚至還誦經參禪自稱“居士”。

這兩人這麼對自己敬而遠之,李弘冀想抓他們小辮子也抓不著,但是呢,他又不安分,所以這太子才做了半年,就把李璟惹急眼了,親手動家法不說,還一邊打罵一邊唸叨著要讓皇太弟李景遂繼續做太子。

李璟是恨鐵不成鋼說氣話,但是聽在有心的李弘冀耳朵裡,就變成了欲除之而後快的殺心,估計就算是殺死對頭後周,李弘冀都沒有殺叔父李景遂這麼迫切。

沒過幾天,李弘冀設下毒計,通過李景遂的手下毒死了李景遂,可惜李弘冀還沒來得及高興,自己就暴卒了:有人說這是李璟清理門戶,有人說這是李景遂的忠心僕從報仇,也有人說這是李景遂的冤魂索命。

總之,李弘冀一通忙,結果卻是給李從嘉做了雷鋒, 李從嘉被立為太子。

很快,李璟遷都,離開金陵去了南昌,結果嚴重水土不服死在了南昌,留在金陵監國的太子李從嘉繼位,改名李煜,史稱南唐後主,這一年李煜二十五歲。

南唐後主李煜:搞的定姐妹花,搞不定天下!


3.李煜與大周后的繾綣生活

皇位是好的,皇權是好的,但是也要分時候,這個時候當上了南唐國主,富貴閒人李煜很有些內憂外患。

雖然史書上,傳說裡,他是不善國事的風流才子,是“才識清瞻,書畫兼精,遠過常流,高出意外。”

但是事實上,李煜是付出過努力的,是勉力想要維持南唐的半壁江山的,國敗如山倒,他也是無能為力,但是他苦苦支撐了十多年。

繼位後,李煜第一件事情就是派使節去宋國,向趙匡胤進貢稱臣。

作為屬國,南唐無法與宋王朝抗衡,雖然在自己的地盤上一直穿龍袍,但是一旦有宋使來,李煜也只能脫下龍袍換紫袍,可是換衣服也沒用,趙匡胤等人對於李煜並不放心,看出了他“雖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禮,而內實繕甲募兵,潛為戰備。”

沉迷於詩書與玩樂的風流才子,其實也有過一腔熱血滿腔抱負,但是漸漸地被無可奈何的局面消磨殆盡,曾經的敏銳和才思卻依然還在,如細小的螞蟻,一點點噬咬著李煜並不強大甚至還有些細膩脆弱的心靈,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且盡歡吧。

至於政事,至於國事,那是什麼,不要拿來煩我!

從此,南唐後主李煜和他的周後娥皇不問世事,在金陵城縱情享樂。

這對少年夫妻實在是絕配,才子佳人,李煜有閒情雅緻,周後才貌雙全,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兩人互相為對方譜曲,歌舞,作詩詞,留下了《邀醉舞破》、《恨來遲曲》、《一斛珠》、《浣溪紗》、《玉樓春》、《子夜歌》……等傳世作品。

絕代佳人周後不是那種母儀天下的模範皇后,她一不勸李煜忙政事,二不曾倡導後宮節儉,相反她的日子過得極盡奢靡,而且還富有創意,獨創了“高髻纖裳”“首翹鬢朶”等妝容,在裝扮和舞姿上,精益求精,一直獨得李煜的專房之寵。

周後為李煜生了三個兒子,父母的顏值都這麼高,基因都這麼好,三個兒子自然也是一個個聰明俊彥,尤其是小兒子仲宣,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周後親自撫養。

嬌妻愛子,天倫之樂,李煜這段時光還是過得不錯的,但是美好的時光總是易逝,仲宣年方四歲時,周後一病不起,而仲宣剛遷出皇后宮就突發急病夭折,給了病中的周後致命的一擊,年僅二十九歲的周後病逝了。

關於周後這樣絕色美女的突然病逝,自然少不了一些傳言。

其中一個傳言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霓裳羽衣曲》因戰亂多有遺失,周後喜愛音律,李煜就費了不少心力才把它尋到,周後親自進行整理修補後,《霓裳羽衣曲》得以重見天日,可是原本緩緩終結的餘音變得有些倉促,人們不禁猜測:莫非這是某種不詳的兆頭,所以周後病逝了。

另一個傳言是:李煜對周後的妹妹動了心,兩人在皇宮中暗中偷晴,被病中的周後發現了,周後受了刺激去世。

傳言終究只是傳言,周後病重不治,李煜衣不解帶地親自照料,連湯藥都是他一口一口親自餵給周後喝,實在不可能有心情和時間去跟小姨子私會。

所以,小周的進宮,應該是國丈府的安排,眼看著周後時間不長了,為了周家的利益,趕緊把小周送進宮,吸引李煜的注意力,免得李煜被別的嬪妃搶走了。

仲宣和周後的相繼離世,讓年僅二十八歲的李煜很是痛楚,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他從一個清雋少年老成了一個垂暮的中年男人。

因為追憶周後,李煜寫下了很多詩詞,其中最長的是落款為“鰥夫煜”的哀賦(“天長地久,……杳杳香魂,茫茫天步,血撫櫬,邀子何所。苟雲路之可窮,冀傳情於方士。嗚呼哀哉!”)

此外還有很多很多:

“(謝新恩)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薰籠。遠似去年今日,恨還同。雙鬟不整雲憔悴,淚沾紅抹胸。何處相思苦,紗窗醉夢中。 ”

“(長相思)雲一渦,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悽悽。憑欄惆悵人誰會,不覺然淚眼低。層城亡復見嬌姿,佳節纏哀不自持。空有當年舊煙月,芙蓉池上哭蛾眉。”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誰料花前後,蛾眉卻不全。”及“失卻煙花主,東君不自知。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

“浮生苦憔悴,壯歲失婢娟。汗手遺香漬,痕眉染黛煙。”

“自肩如削,難勝數縷。天香留鳳尾,餘暖在檀槽。”

……相比較於做一個皇帝,李煜更適合做一個才子,一個多情的丈夫。

民間傳說,趙匡胤與當年待嫁的周娥皇曾經有過偶遇,且兩人互相一見鍾情,定下情緣。但是不等出人頭地的趙匡胤來迎娶,南唐皇室就下了指婚的詔令,周娥皇只能嫁了李煜,最後抑鬱而終。

而趙匡胤則是一直忍受著相思之苦,並且為了周娥皇,沒有出兵攻打南唐,所以周娥皇一死,趙匡胤就再也忍不了啦,發兵了。

這個,實在是太過於牽強的傳言,是人們的一廂情願的附會,兩個人不可能有偶遇,就算有,一個是有家有室的中年男人,一個是剛滿十二的豆蔻少女,如何相愛,怎麼定情?

南唐後主李煜:搞的定姐妹花,搞不定天下!


4.李煜與小周後的安逸生活

李煜是在周後喪期滿了,過了整整四年,才正式迎娶十九歲的小周,就是小周後,當年,大周后嫁給李煜時,也是十九歲。

其中,趙匡胤還曾經派使者前來說媒,想把宋王朝宗室之女嫁給李煜,這個太過於明顯的安排遭到了南唐的婉拒:新皇后已經進宮待嫁了。

趙匡胤只好作罷。

倒是李煜和小周後的婚宴上,因為小周後四年前就進了宮,因為李煜香豔的詞作“手提金縷鞋”,所以沒有人相信這兩人之間是清白的,都認為他們倆早就已經是事實上的夫妻,大家按照慣例寫出來的賀詩大都滿滿的嘲諷譏笑。

國勢衰敗如斯,這種鬧酒的嘲諷,和國事一樣,引不起李煜的興趣和注意,他延續了之前的耽於享樂,對小周後也是專寵。

只是,這個時候的李煜,無論是心力上,還是感情的純度上,已經不是當年專寵大周后時期的李煜了。

少年之愛和成年男人之愛的區別,造成了小周後不得不面對眾多金陵美女的競爭,而她又沒有姐姐大周后的寬厚,所以她表現出了妒忌和狠辣,不是阻擾美女們獲封,就是想辦法懲罰她們,或是把她們趕出皇宮。

但是,總還是有些漏網之魚。

例如,小周後不善舞,有一位窅娘纏足跳舞,舞姿翩躚,李煜看得很會開心;

還有貌美聰慧的黃保儀,真難得,在小周後的眼皮子底下能夠封為“保儀”;

更多的是像慶奴那樣的宮女,一直沒有辦法獲得封號。

周後國色天香,小周後也有美貌,她勝在皮膚白,所以喜歡穿碧綠色衣服,一時間碧綠色成為最時尚的顏色,衍生出了“天水碧” 絲絹(以露染碧,由李煜和小周後命名)。

南唐後主這兩口子不僅鑽研時尚,還研究糕點和化妝品等,才子李煜在小周後的陪伴下,把自己活成了居家男人範兒,就是不像個皇帝,國主。

南唐後主李煜:搞的定姐妹花,搞不定天下!


5.南唐國滅,李煜慘死

再靜謐安寧的好日子,也終有到頭的時候,更何況外面還有一隻虎視眈眈的宋朝,按照李煜的性子和行事風格,他寧願就這麼著,等死,世味澹如也。

但是另一方面,李煜又想保住祖業,保住這搖搖欲墜的半壁江山,所以他不肯投降,趙匡胤一封又一封的招降詔書都石沉大海。

趙匡胤豈是那等極有耐心的人,願意跟李煜這一直耗著,所以設下了反間計,讓李煜中計。

李煜不但毒死了南唐最公忠體國、最有膽略、最有才華的將領林仁肇,還把膽略智謀過人的大將盧絳調離防守前線,這相當於自斷臂膀,加上自亂軍心,長江防線崩潰,南唐成了待宰羔羊。

這個時候是宋朝進攻南唐的最好時機,但是趙匡胤太忙,騰不出手來,而且還沒有找到渡江的好辦法。

要不怎麼說,一個人如果想幹成一件事,連老天爺都會幫他,這一次,老天爺站在趙匡胤個一邊,南唐進士、才學出眾的樊若冰因為懷才不遇,叛變宋朝,為趙匡胤獻計:

李煜醉心佛學沉迷佛門,樊若冰讓一位江姓少年到金陵城清涼寺出家,一步步接近李煜,討得李煜信任後,江姓少年當上了主持,號“小長老”,為宋朝臥底探聽情報。

而樊若冰自己則假冒僧人,以開鑿佛窟的名義在長江邊察勘丈量江水江岸各處詳情。

兩處情報源源不斷送到了宋朝的汴梁城,趙匡胤終於找到了渡江的辦法,宋軍在自古無橋的長江上搞成了浮橋,大軍成功渡江,兵臨金陵城下,金陵城被圍成了一座孤城。

這個時候的李煜居然還召“小長老” 唸經祈福,妄圖以佛祖的保佑度過危機,可惜金陵城破,南唐王朝覆滅,李煜被趙匡胤封為“違命侯”,小周後被封為鄭國夫人,雙雙被軟禁於汴梁城。

幾個月後,趙匡胤突然去世,趙光義登基,李煜被改封為“隴西郡公”。

被軟禁的李煜活得很糾結:

一方面他不像阿斗那樣,此間樂不思蜀,面對宋朝的封賞能喜笑顏開,表現出一點點奉承和迎奉;

另一方面他又不像勾踐那樣隱忍不發,臥薪嚐膽希圖復國。

所以他一邊心心念念著自己的故國,寫下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一首又一首的詞曲被人們傳唱,那些眷念和憂傷動搖不了宋朝的統治,但是讓宋朝君臣們很是不滿,也擔心人心不穩不利於統治;

而另一邊,他又繼續沉迷詩書和享樂,什麼都不管不顧,連趙光義一次次強留小周後在皇宮中過夜,他也不理會。

面對李煜的不識抬舉,趙匡胤忍了,不跟他計較,但是趙光義忍不了,所以他毒死了李煜,用的是特製的毒藥,李煜死狀極慘。

小周後拒絕進入趙光義的後宮,自盡了,這一年,小周後二十九歲,同大周后當年病逝時一般年紀。

後人形容李煜是“詞中之帝”,“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

他的確不適合做皇帝,尤其是亂世中的苦皇帝,好在老天爺給了他大小周後,那是他辛苦的帝王生涯裡,最真實的安慰。

南唐後主李煜:搞的定姐妹花,搞不定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