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賈府到底從林黛玉那兒要了多少錢?

L丶佳能


賈府到底貪了林黛玉多少錢?書中對於具體金額沒有直接介紹。今天,有書君閒來無事,來分析一下林家的財產組成。

一、從林家祖產來看,鐘鼎之家家底豐厚。

林家作為黛玉的凡間家族,可不是普通人家。林家祖上,曾世襲三代列侯,加上額外封賞,共封襲四代,可謂是皇家的鴻鵠之臣,

作為寵臣之家,不能說富可敵國,富甲一方還是可能的。更何況,古人講究門當戶對,如果林家不是富家貴胄,賈家也不會捨得把唯一的貴女遠嫁林家不是。

二、從林如海為官的俸祿來看,高級公務員待遇豐厚。

林如海本人考取探花郎,後又成為揚州巡鹽御史,明清時,揚州鹽商之富是天下聞名的,林如海被欽點出任該地的巡鹽御史,這是即有實權又握有財富的要職,正俸級別不低。

在清朝,對於外任的官員,尤其是重要職位的,是有為數不少的養廉銀,《大清會典》中有載:一般鹽運使為2000-5000兩不等,而且這筆錢比正俸要高,也就是林如海不僅有工資而且獎金數也是可觀。

另外,林如海資助賈雨村時,可以看出林如海為人、為官懂得變通,估計屬下送個小禮和小財,應該不會駁面子,所以灰色收入也是有的。

三、從林家的生活方式來看,地道的富貴之家。

黛玉從小會吃飯時就喝藥,而且經常服用人參養榮丸。這藥貴嗎?書中曾有賈府落沒時購買人參的描寫,當是王夫人想買二兩上好人參,以最低二十兩銀子來計算,那也是王夫人的月例銀子,可見當時人參的價格可是不便宜。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林家的家底頗豐,是地道的貴族。

您問了,有書君您琢磨人家家產分佈幹嘛?說正題!好,那我們先說林家的財產在賈家麼?

對於林家的財產,作者通過賈府小廝之口已經寫明瞭。

在王熙鳳正在操辦秦可卿的喪事,賈璉的小廝昭兒回來了,回王熙鳳道:“二爺打發小的來報個信,請安,討老太太的示下 ……”昭兒討老太太的什麼示下?

無非有三種可能:

第一,林如海的喪事如何辦理?簡單按品級規矩辦,用不著請示賈母。

第二,林黛玉如何安置?臨行前已經安排,怎麼去怎麼回。

第三,也就是關鍵問題,自然是黛玉繼承的財產,也就是林家給她準備的嫁妝。

書中有描寫:王熙鳳曾經和平兒說,“寶玉和林妹妹,他兩個一娶一嫁,可以使不著官中的錢”。

賈母給孫子花錢辦婚禮沒問題,她用賈家的財產給黛玉辦嫁妝?

那賈家子孫還不得說三道四?所以,這筆錢,是林家的財產無疑,而且這筆錢頗豐,才能使賈府人無話可說。

在這裡,有書君可以插播一條清朝嫁女兒的標準。

據說,在清朝嫁妝標準已經有所降低,普通百姓是70兩銀子,相當於現在20萬人民幣左右;

對於皇家最低也得500多萬兩,相當於現在一百多個億;從這兩下對比,林家這種家庭,想來嫁女二、三百萬兩,還是有的。

綜上所述,林家的財產是被黛玉繼承了,而且隨她一併帶回賈府,只是她為人清高,而且心屬寶玉,也沒有多計較。

只是這筆林家豐厚的嫁妝,卻滾入賈府的無底洞,具體金額也只能問賈母她老人家了。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賈母最愛的女兒賈敏,最愛的孫女林黛玉,賈母會撈自己親外孫女的錢嗎?

賈政和賈敏是親姐妹,賈政為人可以說方正,會撈自己親外甥女的錢嗎?

賈璉雖然不正幹,但是也只是搞搞女人,他本人還有些正義感的,因為石呆子被他爹狠揍一頓,旺兒品行不好,賈璉還不願意把彩霞嫁給他,再說誰給他這麼大膽子,去撈林黛玉家的錢?他敢麼?他會麼?

賈府有最高理事權的是賈母,賈政,王夫人,辦事的是賈璉,他們會撈黛玉家的錢?

曹雪芹寫的紅樓夢,不是寫爾虞我詐的三國演義,也不是寫人性貪婪無度的金瓶梅,貪汙至親此等事情,如此齷齪無恥,他寫賈府做這樣的事情?

別信那些荒唐的分析了,什麼賈府撈黛玉家的錢。

網上流傳的賈府撈黛玉家的錢,還有一些專家學者有模有樣的分析,實在可笑,動動腦筋也知道作者不會這樣寫啊。

賈府撈黛玉家的錢,有這個權力的無非就是賈母,賈政,王夫人,賈璉夫婦幾個罷了,作者有病啊 ,寫他們黑心,連至親的錢也黑?賈璉敢把林家的錢黑了?不僅不敢,賈璉也做不出這等事情來啊。

要是寫賈府黑了黛玉家的錢,賈府成什麼了?這還叫紅樓夢嗎?


閒聊紅樓夢


我認為賈府不可能從林黛玉家要到錢,原因很簡單,沒有資格。

林家有錢這是一定的,因為林如海是巡鹽御史,這本身就是一個肥差,再加上出身高貴,家裡一定是不缺錢的。

書中是這樣說的:

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已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所以林家雖然人丁不興旺,但是財源滾滾。

就算林家有錢,但是林如海死後這錢也很難到林黛玉這個離家很久的孤女之手,更別提是賈府了。

如果你看過《儒林外史》,你可能會了解。在封建社會孤兒寡母的地位是相當低下的,會受到族人或者鄰人的欺負,被霸佔家產的事很常見。

縱然賈府勢力強大,但強龍不壓地頭蛇,很難從林如海的堂族手裡把家產搶走。況且林如海的堂族也不見得勢力微弱,都是列侯的後代嘛!

賈母對林如海的族人非常憎恨,曾經說過“林家的人都死絕了。”

如果賈府真的從林家獲得鉅額財產,老太太不會這樣恨他們。估計是賈璉帶著林黛玉回來後跟賈母說過林家那些堂族霸佔黛玉家產的事。

有人說賈府侵佔了黛玉的家產,修建了大觀園,完全是憑空猜測,沒有什麼根據。

如果賈璉真的帶著林黛玉的家產回到賈府,以林黛玉的冰雪聰明她不會不知道的,她不會有自己用的一紙一草都是賈府之唉嘆。

我們知道黛玉閒著沒事還替賈府算過經濟賬,認為他們已經入不敷出了,替他們擔憂。由此我們看出林黛玉是有經濟頭腦的。

所以說,我認為賈府沒有從林家拿到錢,只是帶回了林黛玉。這是賈璉臨走的時候賈母囑託的,老太太實在是不放心黛玉孤苦伶仃一個人留在林家。
我是凡眼看紅樓,和你分享一個普通讀者閱讀《紅樓夢》的心得體會。歡迎點評,討論!


凡眼看紅樓


對於賈府到底有沒有貪汙林黛玉家的錢財這個問題一直都是爭論不休,因為紅樓未完這也成了一個未解之謎。因為沒有正確答案,所以就大膽猜測一下,以個人拙見,賈府應該是貪了林黛玉家不少錢財的。

第一,林府有積攢財富的可能,賈府也去侵吞遺產的跡象

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臺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餘。

林家的背景放到現在都十分強大,世代為官,既是鐘鳴鼎食之家,又是書香之族,且人丁稀少,林家很有積攢財富的可能。

且不說先祖功績,且說林如海本人。中了探花到蘭臺寺大夫,再升遷到巡鹽御史,林如海的官職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得皇帝信任。

清朝前期,兩淮鹽區還設置巡鹽御史,是兩淮鹽區的最高鹽務專官,中央巡視員,無定品,任期一年。後改稱鹽政,康熙年間由巡鹽御史改置,以總督、巡撫兼任。掌督督徵課,調劑鹽價,糾察屬官。也就是說,鹽政的官品是一二品。

按照清廷官吏的管理,林如海的官階一般都在二品左右。二品文官的年祿155兩,祿米155斛,養廉銀13000兩(巡撫),如果不算管理鹽務的灰色收入,林如海一年的工資應該在13200兩左右。(一石兩斛,一兩等於兩石)

林如海送黛玉入賈府的時候年近半百,那麼就算林如海去世的時候50歲,如果以20歲為官算起,那麼林如海一生的工資總額也該是40萬兩。

林府的規格應該跟賈府相同,甚至高於賈府,不然賈敏不可能嫁入林家。

那麼林府的日常開銷來源也該來自於各種佃租和莊子的收益,不必動用工資。那麼工資被可以作為純收入,再加上皇帝不定期的賞賜和官場的灰色收入,林家五代為官,那麼算下有200多萬兩的財富也是合理的。

賈府貪汙林家財富最直接的證據就是修建大觀園流水似的花銷和賈璉在賈府入不敷出時所說的“這會子再發個三二百萬的財就好了”,這些地方無形中就會讓人覺得賈府對林家的財產是有過貪汙跡象的。

賈府不是沒有錢,只是花銷太大了。賈蓉對烏進孝道:“這二年那一年不多賠出幾千銀子來!頭一年省親連蓋花園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兩年再一回省親,只怕就精窮了。”

通過賈蓉的描述可以知道修建一個大觀園基本上就將榮國府耗掉大半,榮國府平日中花銷又大,且又沒有可以增進銀子的產業,那麼可以用來抵消花費的便是林家的財產。

賈璉的話不是空穴來風,賈府突然增加的三二百萬兩的財富如果是買官的人送的話,那麼賈府早就被抓起來了。

賈府突增這麼大筆錢不被查問,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這筆錢來得合情合理,最好的解釋便是這是林府的錢,作為黛玉的嫁妝被賈府代管,只不過提前被賈府挪用了。

第二,林家的遺產黛玉有繼承權嗎?

這個問題很關鍵,因為如果林家有這麼多的財富,但是林黛玉沒有繼承權的話,那麼賈府也沒有貪汙的可能。

按照清朝的規定,戶主死後,財產的繼承順序是親生兒子和室女,過繼的嗣子,出嫁的女兒,戶絕入官。

所以黛玉應該是有繼承權的,就像夏金桂一樣,雖然生父去世,但是家中只有她一個獨女,因此財產都由她來繼承。

即便黛玉不能夠繼承所有的財產,但是也會有很大一部分,因為林家只有林如海的幾房姬妾和遠房親戚,所以黛玉還是可以分到不少的,而且黛玉還按理可以得到賈敏所有的嫁妝。

賈敏是賈母的愛女當年所添置的嫁妝也必定是十分可觀的,作為唯一的女兒黛玉可以完全得到這筆財富。

林如海若在黛玉出嫁前一直在世,那對於這些財務黛玉不用操一點心,但林如海病重,這麼多財務問題只黛玉這個小姑娘是完全處理不了的。

誰知這年冬底,林如海的書信寄來,卻為身染重疾,寫書特來接林黛玉回去.賈母聽了,未免又加憂悶,只得忙忙的打點黛玉起身.寶玉大不自在,爭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攔勸.於是賈母定要賈璉送他去,仍叫帶回來.

賈母定要賈璉送黛玉回家這個就有深意了。賈璉隨著黛玉回家不是簡單的保護黛玉安全,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如果單純只是回家的話,幾個老婆子就可以了,如當年接黛玉入府的人配置即可。

但是這次涉及林如海的後事以及財產的分割,所以賈母才派她最信得過的賈璉陪著黛玉回家。

這筆錢黛玉應該是帶回來了,不然在寶玉燙傷臉大家一起去看望他的時候,王熙鳳也不會開玩笑說,寶黛不僅模樣、才情和傢俬都極為相配,王熙鳳可以這樣說便是她已經知道黛玉獲得了那邊財富。

第三,賈府到底貪了黛玉多少錢

黛玉帶回賈府的財富應該包括林如海的遺產和賈敏的嫁妝,根據上述統計可知這筆財富足可值得二百萬兩往上加。

根據後文可知賈府一直在撫養黛玉,那麼這些遺產林如海只能夠託賈府代為管理,最有可能的人就是賈母,賈政不留心這些事務交與他不方便。

賈母一直認定黛玉和寶玉是天生一對,因此在賈府有危機需要用到錢財的時候,便先將黛玉的錢挪用了。

王熙鳳對此也有過交代:“我也慮到這裡,倒也夠了;寶玉和林妹妹他兩個一娶一嫁,可以使不著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體己拿出來。”

寶玉和黛玉是直接成婚,不必嚮往嫁娶,而且他們的婚事花費自有賈母做主,所以賈府很可能提前動用了黛玉的財富。

黛玉日常開銷皆來自賈府,賈敏的嫁妝是為黛玉留著的,那麼賈府貪汙的很可能就是那二百萬兩。


少讀紅樓


說起黛玉,總有人提她的家產。

書中並沒有明確指出林家的家產去了哪裡,但很多人似乎約定俗成認為賈府侵吞了林黛玉的家產。

先不說女兒在古代是否有繼承權,單以林家的財產是否比賈府的多,就要打一個問號。

一、林黛玉的身世

黛玉是很純正的大家閨秀,出身好,相貌好,詩書琴棋樣樣精通,還是古代最純真的獨生女。

林家三代襲侯,但因為皇恩浩蕩,林如海的父親又被皇帝破格批准,再襲了一代,也就是4代侯爵。到了林如海這一代,雖然沒有爵位,但靠著科舉,中了探花,也算是科舉出身,鐘鳴鼎食。

賈府呢?

祖上是國公,國公的爵位比侯爺要高一階,家產自然豐厚富足。但林如海是新貴,他的官職很講究,先是蘭臺寺大夫,後被欽點為巡鹽御史。

古代乃至現代,鹽都是重中之重,能夠被欽點為巡鹽御史的人,也必然是皇帝的心腹。

賈府是勳貴,也就是靠著祖上的功勳,被皇帝養著的人,至於實權是不可能的。從賈政、賈赦一代的官職也可以看得出來,都是遠離實權的邊緣官職。

林如海也算是祖上顯赫,但因書香門第,自己又是科舉出身,得了皇帝青睞,也實現了自己的轉型。(話又說回來,林如海不優秀,也娶不到賈母最寵愛的女兒賈敏)

從出身方面來說,黛玉的出身要遠遠優於王薛兩家聯姻出身的薛寶釵。當然,寶釵也有自己的優秀,但是在家族是否得皇帝信賴這件事上,和自身能力沒有關係。

賈府也想著轉型,否則也不至於在選長媳(賈珠的媳婦)之際,先挑了書香門第出身的李紈,而不是王家富貴顯赫的王熙鳳。

賈珠是賈府翻盤和轉型的指望,作為賈政的長子,他也確實爭氣,只可惜壽命有些太短了,短到來沒來得及上臺,便畫上了句號。

當然,林家顯赫,不代表林家的財產就比賈府多。

二、林家和賈府,誰有錢?

黛玉入賈府之際,林如海已經“年已四十”、“年將半百”。而黛玉初入賈府之際的心理活動也提到:

這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

從這描述上來看,在小黛玉眼中,賈府和自己家是不同的,而這裡最大的不同,便是吃穿用度。

“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諒這些丫鬟們,妝飾衣裙,舉止行動,果亦與別家不同。”
“外間伺候之媳婦丫鬟雖多,卻連一聲咳嗽不聞。”

賈府的富貴,不僅僅富,而且貴。相比較來看,黛玉入賈府只帶了兩個人,一個是自幼奶孃王嬤嬤,一個是十歲的小丫頭,雖然有親近之意,但也差距也還是比較遠的。

至少,哪日寶玉要出門久住,要帶去的人必然包括了怡紅院那四個大丫頭,外加奶孃等人。

雖然我們不能單純因為黛玉只帶了兩個人,便認為林家沒錢。可從帶過來的人竟然沒有一個能讓她“遂心省力”的,可見其豪華陣容就不如賈府。

父親去世後,黛玉回到賈府,原文如下:

“黛玉又帶了許多書籍來,忙著打掃臥室,安插器具,又將些紙筆等物分送寶釵、迎春、寶玉等人。”

從家裡回來,黛玉除了帶了些書籍,便再無其他東西。又或者說,在黛玉眼中,最珍愛的東西,便是這些書籍。

三、家產到底去了哪裡?

從原文來看,黛玉是肯定沒有帶家產回來的。

很多人分析林家家產,總是從多少來分析,其實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地方,那便是支出。

偌大的賈府,大家覺得他們沒錢,是因為支出太大,再多的錢也是不夠花的。可林家其實也一樣。

先看賈敏去世,林如海去世,兩場葬禮的費用,便不在小數,最後剩下多少東西,其實很難說。此外,林如海還有姬妾,林家還有奴僕等,安排這些人,也要花一筆不小的錢。

林如海其人,人品如何,其實可以大致推測一下。

他重視讀書,喜歡讀書人,懂得官場周旋,欣賞賈政而非賈赦,且稱讚“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膏粱輕薄仕宦之流”,價值觀可想而知。

這樣的人,就算成為鹽官,也未必是貪酷之輩。

鄧雲鄉先生認為:“(鹽政)收入多,開支更大。曹雪芹的先人曹寅及其親戚李煦都是以織造幾度兼管兩淮鹽務的‘鹽政’,生活豪奢、官場應酬、孝敬皇帝、迎接鑾駕、修工造園,再加管理不善、下屬欺騙……真是銀子像水一般流來,又像水一般流走,最後虧欠帑金一百八九十萬。曹雪芹寫林如海官職時,他先人的舊事,自在他記憶之中了。”

除此以外,林如海這一代雖然沒有兒子,但不代表宗族裡沒有人了。

書中第三十回,黛玉寶玉拌嘴,黛玉說了一句:“我回家去。”而寶玉不僅沒有反問她家在哪裡,反而跟著說:“我跟了你去。”

細細探究這兩句話,或許黛玉在父母雙亡以後,其實也是有地方去的,至少,父親那邊或許也有親戚在世。

黛玉並非只懂哭泣的小女孩,她的經濟頭腦,甚至得了王熙鳳的肯首。

“雖有個寶玉,他又不是這裡頭的貨,縱收伏了他也不中用。大奶奶是個佛爺,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這屋裡的人……再者林丫頭和寶姑娘他兩個倒好,偏又都是親戚,又不好管咱家務事。況且一個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難十分去問他。”

許多人只注意到這句話裡的寶姑娘,卻忽視了林丫頭和寶姑娘的並列。可見,在王熙鳳眼中,論管理家,黛玉不下於寶釵。

若是賈璉真的侵吞了林家家產,黛玉這樣聰慧的人兒,難道察覺不到半點嗎?


綜上,我個人認為,賈府侵吞黛玉家產的可能性非常小,從賈府拿了林家家產推論出他們用黛玉的錢去蓋大觀園,更是無稽之談。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賈府雖然衰敗,雖然入不敷出,可靠著祖上的富貴,也沒有想象中那麼一筆錢都拿不出來。


參考文獻:

井玉貴:“黛玉家產之謎”與“李紈判詞之謎”平議———紅樓研究“求深反惑”現象之省思

李俊:林如海的家產被賈璉侵吞挪用稽考

陳大康:黛玉的家產之謎


靈笙姑娘


這個問題可以分解成兩個部分:第一,賈府究竟有沒有貪林黛玉的錢。第二,林黛玉究竟有沒有錢可讓賈府貪。

用到這個“貪”字可能不合適,我覺得應該說是“挪用”更合適。

賈府的經濟狀況其實已經很明瞭:冷子興對賈雨村說過,“如今的寧榮兩門,也都蕭疏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今外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等等這些話。如果像冷子興這樣的外人都看得這麼清楚明白,那麼賈府的情況真就不是一般堪憂了。

賈府要使銀子之處有哪些地方呢?日常的排場非常重要,不然會讓人看笑話,所以一大家子裡裡外外的運轉就是巨大的花費。而且除了正常運轉之外,還有未來許多要花錢的大事。比如王熙鳳和平兒私下聊天時就說過將來幾位小爺幾位姑娘的事,自然是指婚事;還有一位老太太的大事,自然是指喪事。這些大事要花多少錢,作為當家人的王熙鳳心裡門兒清。

賈府經濟壓力這麼大,那麼林黛玉的財產拿來挪用一下就是很必然的事了。

林黛玉究竟有沒有財產可讓賈府挪用呢?肯定是有的。林黛玉的財產應當有幾部分的來源,都源自於繼承:一部分是祖產,還有一部分是父親林如海的個人私產,最重要的一部分是黛玉之母賈敏的嫁妝會留給黛玉。

林家襲過列侯,書香詩家,家中人丁不望,林如海是科舉出身,但祖產是全族的,不是林如海一家的,分到林如海再傳給黛玉的不會太多,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林如海的個人私產絕大部分應該是黛玉繼承,因為黛玉是林如海唯一的血脈,還是未嫁的在室女。林如海的官職是巡鹽御史,而且當了多年。什麼是巡鹽御史呢?這是一個掌所帶國家命脈的稅差。如果以清代為背景,鹽稅收入從最初的二百萬兩到清末的一千三百萬兩,清代的鹽稅收入來源於四大片區:兩淮、兩浙、長蘆、河東。取一個平均數,每個片區的一年鹽稅收入也得幾百萬兩銀子。但這個銀子是國家鹽稅收入,不是林如海個人的錢,林如海又是個非常清廉有官,不可能去貪汙的。就算不貪汙,巡鹽御史肯定有一些官俸之外但又是被默許的額外收入。就算林如海不是貪官,做巡鹽御史多年,幾十萬兩銀子的宦囊還是有的。這已經是往少了說了。

黛玉之母賈敏的嫁妝應該是黛玉所得的最大一筆遺產。黛玉之母賈敏是賈母唯一愛女,賈母說過,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怎麼疼?嫁妝豐厚這是必然的,肯定的。賈母自己有梯己,王熙鳳說過寶玉和林妹妹一娶一嫁用不著官中的錢,老太太自己有梯己。還有老太太的大事出來,一應原來都是準備好的,肯定也是老太太自己的梯己置辦的。看起來老太太梯己不少。另外王熙鳳和賈璉說過,“把太太和我的嫁妝細看看,比一比你們的,那一樣是配不上你們的?”也就是說王熙鳳對自己和王夫人的嫁妝很自信,很有把握,覺得很豐厚。這樣看起來林黛玉所繼承的其母的嫁妝應該是比父親的宦囊還多。

總之,在林如海死後,林黛玉所繼承的所有財產,祖產、父親的私產、母親的嫁妝,總數絕不會少於一百萬銀子,很可能更多。賈府不是貪了黛玉的財產,應該是迫於無奈而挪用了。因為寶黛姻緣在賈母的默許之下是當時人人以為定成事實的事。


沅汰


因為林黛玉和薛寶釵說過,她是無依無靠投奔來的。她用的一草一紙都是賈家的。因此有人斷定林家沒有錢,是賈珍口裡的窮官。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分析一下林家是否有錢。



林家有錢的證據

1.林黛玉的見識證明,林家的的古董擺設,傢俱,器皿,不在賈家以下。

林黛玉進賈府時,一路走來,冷眼旁觀,對賈府的建築,古董擺設,傢俱器皿等等一一做了掂量。小小年紀對賈家的古董一點都不陌生,一眼就認出古董的名稱,生產地,製作工藝。這個本事如果不是從小耳濡目染,見到的東西不是古董,就是珍貴的傢俱器皿她是不會有這個本事的。因此林家的家底不比賈府差。



2.林家人口少,花銷少,不講究奢華排場。

林家人口少,四代人有爵位,有俸祿。不僅如此,林家還受皇帝器重。額外加恩讓林如海的父親襲爵,這份恩寵不一般。有恩寵,就有收入。林家和窮官不同。那些窮官,子孫不肖,都是隻知道鬥雞走狗的紈絝之輩,他們坐吃山空,所以變窮了。林家人個個有出息,沒有紈絝子弟,個個都在為家族積累財富。林如海不會貪汙,但是他的俸祿也可以養活妻兒,不必動用家庭積蓄,所以一代又一代,林家的財富在不斷增加。



3.林如海替賈雨村謀職,花費了太多銀子。

賈雨村給黛玉當了一年的老師,工作輕鬆,薪酬不少。林家不欠賈雨村。可是當賈雨村求林如海時,林如海不僅答應為賈雨村復職,而且費用全包。這可是大手筆。孫紹祖說賈赦用了他五千兩銀子,這銀子不會是賈赦借的。只能是給孫紹祖謀職候缺時花掉了。五千兩銀子沒謀來缺。林如海如果沒有錢,不會為賈雨村出錢謀職。這筆錢對林如海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4.賈敏是賈母的掌上明珠,她嫁人不會嫁一個窮小子。

賈敏可是帶著十里紅妝出嫁的,窮人家裝不下賈敏的嫁妝。林家的家世絕不比賈家差。鳳姐對黛玉說過,賈家的寶玉哪點配不上她!鳳姐怕黛玉嫌棄寶玉配不上她。可見黛玉的身份不低。

綜上所述,林家五代積攢的財富不會少。



林家拿到賈府多少錢呢?

1.賈璉得到一部分。這裡有林如海給的,也有賈璉私藏的。

賈璉陪黛玉回蘇州,林如海死後,突然派小廝回家。這說明,林如海的遺產問題,出現了新需要回來請示。還有一點是林如海給賈璉一筆不菲的費用,希望她照顧黛玉。黛玉出嫁後依然做黛玉的靠山。林如海給賈璉的託孤費,讓小廝帶回來。賈璉在處理林如海後事時,會貪汙一筆。這兩筆錢,給王熙鳳一部分收著,一部分自己當體己。

娶尤二姐的時候,賈璉用這筆錢在小花枝巷買個宅子,與一應傢俱等傢伙事。後來還把體己全部交給尤二姐保管。尤二姐進賈府時,這筆錢,被王熙鳳裝進腰包。



2.修建大觀園的錢💰。

賈府在冷子興介紹賈府時,就說了,賈府的內囊上來了。這說明賈府已經出的多進的少。可是元春封妃後,賈府突然有錢了,還修建了堪比太虛幻境的大觀園。顯然修建大觀園的錢是林家的。

至於賈家貪了林家錢的具體數額,不好統計。

我是潤楊,歡迎關注:潤楊的紅樓筆記!


潤楊的紅樓筆記


賈府到底從林黛玉那兒要了多少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得確認林家是否有錢,而林家的錢又是怎麼到賈府手裡的。

在第四十二回,寶釵和黛玉互剖金蘭,期間寶釵談起黛玉的病情,建議黛玉吃燕窩滋補,黛玉便稱怕底下人嫌煩,並稱:

“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

因為黛玉和寶釵的這一番話,令很多朋友認為,黛玉根本就是身無分文,可事實果真如此嗎?不見得!

寶玉被燈油燙傷眼睛後,眾人前往探望,因為茶葉的事鳳姐便打趣黛玉“怎麼你喝了我們家的茶,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黛玉臊得慌,只是不理,鳳姐繼續打趣,指著寶玉道“你瞧瞧這人物、門第、傢俬哪樣配不上?”。

鳳姐能出此言,必定是知道黛玉有傢俬的,才會將寶玉的一比。

再有探春理家期間,談起賈府待辦的大事,出去賈母去世,便是一眾弟妹的婚娶,鳳姐道:

“寶玉和林妹妹他兩個一娶一嫁,可以使不著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來。”

黛玉嫁人,不需要賈家官中的錢,而是老太太拿出來的,那麼這些錢是賈母自己的錢嗎?個人覺得不可能,畢竟賈母底下還有眾多孫子,個個烏雞眼似的,如果賈母如此偏袒黛玉,即便這些人不敢對賈母如何,那也是給黛玉樹敵。所以,賈母拿出的體己錢是屬於黛玉自己的。事實上在平常,賈母每月都例行給黛玉發錢,比如怡紅院的小丫頭佳惠給黛玉送茶葉,正巧賈母派人給黛玉送錢,見了這丫頭隨手抓了兩把,算下來應有佳惠一個月的月利了。賈母如此明目張膽給黛玉送錢,自然不是送自己的體己錢,不然賈府悠悠眾口,賈母如何抵擋得住呢?趙姨娘那起人又如何善罷甘休呢?

所以,黛玉是有錢在賈府的,其言“我是一無所有”不過是句客套話罷了,正如黛玉說的“東西事小,難得你多情如此”,在黛玉眼中,燕窩易得,這絕非一個一無所有的人所能說的話。

那麼,黛玉的錢,是怎麼來的?自然是林家的財產,作為四世列侯,一代巡鹽御史,而且幾代單傳,支庶不盛,林家財富積累是非常可觀的。根據律法,林如海再去世後,黛玉是擁有一半以上的遺產繼承權,以嫁妝的方式,其他或分繼嗣的旁族男丁。而黛玉除了分得林家一半的財產,母親的嫁妝是可以完全繼承的,據王夫人回憶,當年賈敏在家時“是何等的金尊玉貴”,那派頭,那排場,在出嫁時大抵是十里紅妝吧。所有這些,都屬於黛玉的。

如此,我們便明白了,當初林如海來信時,賈母特意派了賈璉送黛玉回姑蘇,並囑咐務必帶回,試想當年黛玉進府,也不過是打發男女船隻去接而已,所以派“好言談機變”的賈璉去姑蘇,自然有一番道理。而賈璉在姑蘇期間,突然派了跟著的昭兒回來,稱有事討老太太的示下,這商量的是什麼事呢?為何不能用書信的方式,必然是與林家財產有關。賈璉一人拿不定主意,才討了賈母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賈璉再次護送黛玉回來時,路上同行的人竟然還有賈雨村,或許在亂判葫蘆案回饋四大家族後,這一番同行是不是又給賈家賣了一個大人情呢?比如干涉林家的財產分配等等?

那麼,賈家到底帶回了林家多少錢?這還真是個問題,畢竟僅憑現有信息,是很難衡量林家的財產的,就現有信息而言,僅僅知道林如海曾做過蘭臺寺大夫,後升巡鹽御史,而在《清史稿》中有載,巡鹽御史不過一個七品官,這一品級在當時一年也就四十幾兩俸祿,但是作為油水最大的官職,林如海的其他收入就難以想象的,即便林如海出身書香世家,為人堂正,但能在那個環境中幾年不倒,說毫不貪墨,是不可能的。而這些收入,是我們無法得知的,更別說那四世列侯所積累的財產。

如果非要細究,或許賈璉的那一聲感慨就是答案了吧,第七十二回,賈母生日後,榮府資金騰挪不開,賈璉連連感慨“何時再發個兩三百萬的財就好了”。二三百萬是什麼概念呢?劉姥姥家一年才花銷二十兩銀子,一個七品官年俸祿才四十兩,這樣的財,除非是一個積累幾代人的財富的家庭,那麼賈璉一個二十出頭的男子,去哪兒能參與這樣鉅額的事項呢?除了辦理林家喪事一事,便再沒有了。而外家借辦理喪事轉移、干涉財產,在《紅樓夢》中亦有一個現例,便是賈芸舅舅在幫賈芸父親料理喪事時,吞了他家幾間房子和一畝地。

所以,賈府從林家要到的錢,大抵就是那二三百萬吧。


微影悼紅


《紅樓夢》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一回,寶釵為黛玉分析她的病情和養生之要,令黛玉大為感動。向寶釵剖腹深言道:

“……我又不是他們這裡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
“你如何比我?……你不過是親戚情分,白住了這裡,一應大小事情,又不沾他們一文半個,要走就走了。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

這一段與寶釵的對比和黛玉對自身經濟狀況的分析,被一些讀者認可了黛玉一無所有的孤女人設。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然不會,真實的林家,不但有錢,而且比賈府更有錢。以證據來分析。

一、小說一開始,冷子興就說了,賈府也就剩了一個架子沒倒,內囊早就上來了。內囊都翻出來了,這就是寅吃卯糧的下世光景。

一邊是賈府的衰落,一邊是林家的掌握重權,林如海先是升了蘭臺寺大夫,這是個啥官呢?漢代叫做蘭臺令史。蘭臺是檔案典籍庫的稱謂,也是史官修史的地方,就是負責典校文字的官,是最有文化的人才能幹的事。曹雪芹讓林如海做此官可見其的偏愛。然後林如海再升巡鹽御史。小說裡交待了兩點需要注意:一是林如海的巡鹽御史是皇帝欽點的,他去蘇州那叫欽差,是皇帝的代表;二是這是林如海從最高文化崗位轉到最重要的經濟崗位上。目的是表達林家對子弟教育的成功。

林家可不是從林如海探花及第才開始當官的,林家世襲列侯,書香之族,證明林家歷代當的是文官,到林如海已是第五世,更上一層樓了。說林如海一死,林家窮的連留下的唯一的女兒都養不起,要靠賈府來養,你信嗎?

二、林黛玉二進賈府時,帶來的東西,可見林家財富的冰山一角。

林黛玉二進林家,小說專門寫了一句,帶來了許多的書。同志們,古人的書和今天的書根本不是一個概念。今天印書成本極其的低廉,古人的書要麼是人抄寫的,要麼是活字印刷的,印量少到可憐。書籍極其昂貴。算絕對的奢侈品。瀟湘館裡大小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那一本一本就相當於今天的一個一個的香奈兒的包。說俗一點,就這些書,就夠黛玉吃一輩子了。

曹雪芹說林家是鐘鳴鼎食之族,府邸、古玩、田產、祖塋家廟等財富是貴族標配,歷經五世的林家自然也不會例外。

以上兩條,凡正常思維,都不難分析與理解。

三、《紅樓夢》裡有多處直接證據,證明了林家為黛玉留下了巨大的財富。

1、鳳姐在小說第二十五回開寶玉和黛玉的玩笑,說:

“你瞧瞧,人物兒、門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傢俬配不上?”

專門說到傢俬財富,如果是一無所有,這個話從何談起呢?

2、林黛玉葬父歸來,立刻就接上了賈府籌建大觀園,連非固定資產的採買小戲子和聘教習等都需要花三萬兩銀子。內囊都上來的賈府從哪來來的百萬之巨的財力呢?

3、到了七十二回,賈府經濟已到崩潰邊緣,過日子都成問題了,賈璉把主意都打到老太太頭上了,很多問題等著錢來解決,內務外事焦頭爛額之際,賈璉發出了一句感嘆:

“這會子再發個三二百萬的財就好了。”

一個“再”字透了底,這是發過兩三百萬的大財啊。榮國府一年在田莊最多也就幾萬兩銀子的收入。什麼財能發這麼大?唯一的可能只有一個,就是接收了林家五世積累的財富。

但小說很明顯刻意模糊了黛玉繼承大筆遺產的事實,這也很好理解,不過是角色塑造的需要。林黛玉是絳珠仙子,是詩人,是品行高潔的芙蓉,曹雪芹寫這個人物重在塑造她的精神和氣質。自然讓她遠離人間煙火,說林黛玉繼承了林家的百萬傢俬,儼然一個富的流油的小富婆,還怎麼引起讀者對黛玉的愛憐和同情呢?


屏山品紅樓


紅樓夢中最莫名其妙的一個謠言就是賈家貪了林黛玉家二三百萬兩銀子的遺產,並用這個錢蓋了大觀園。根據呢?是賈璉在七十二回說的一句:再發個三二百萬財就好了。沒有任何證據沒有任何線索就這麼眾口鑠金,也是奇葩事。

林家之所以被認為有錢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林家世襲四代列侯,應該有錢。

第二,林如海是巡鹽御史應該有錢。

那麼事實如此麼?並不是!林家世襲了四代列侯並不能讓他們特別富貴。所謂列侯都是虛職,賺得死工資。一年俸祿很有限,隨著爵位遞降,工資還要降低。僅靠工資還要維繫侯門應有氣派,不但不富貴,還會窮下去。此點賈珍做了證明:

(五十三回賈珍說)…除咱們這樣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襲窮官兒家,若不仗著這銀子,拿什麼上供過年?

賈珍這話證明,即便世襲,能像賈家這樣富貴的,十家裡,不過一二家,大多都是窮官。賈家之所以富貴,在於第一代第二代有實權,是一二品軍政高官,才賺下了偌大家業。與林家同樣是列侯,史家一門兩侯還有實職(外放為官)都已經窮了,可知林家就算不是那種過不去年的窮官,也勉強維持。有人說林家人少,三代單傳省錢。但別忘了,賈家榮寧二府也不過只有十幾二十個有名有姓的主子。那些分家出去的庶子,因賈家嫡子有爵位,財產大多屬於封贈,根本分不走什麼錢。賈家也不過只有維持了三代半就精窮了。


關於巡鹽御史有錢說法,首先的前提建立在林如海必須是個貪官,還是鉅貪。我們用史料佐證下。

清朝乾隆三十三年震驚朝野的兩淮鹽引案被踢爆,震驚的乾隆帝勒令嚴查:彰寶、尤拔世清查後上奏說:“歷任鹽政等,均有營私侵蝕等弊”,“歷年預行提引商人交納餘息銀兩,共有一千零九十餘萬兩,均未歸公。前任鹽政高恆任內查出收受商人所繳銀至十三萬之多,普福任內收受丁亥(乾隆三十二年)綱銀私行開銷者又八萬餘兩,其歷次代購物件、藉端開用者,尚未逐一查出。”

兩淮鹽引案清查歷年未歸功公銀兩一千零九十餘萬兩,看似龐大,但只是未歸公,並不是歸了巡鹽御史。巡鹽御史得了多少呢?前任巡鹽御史高恆貪汙了十三萬兩(也有說三萬多兩),另一位巡鹽御史普福貪汙了八萬多兩。不說普福,高恆是誰?乾隆皇帝小舅子,慧賢皇貴妃(高貴妃)之弟。有皇帝做靠山,巡鹽御史做了整整八年,也不過就私人貪了這麼多(當時鹽商揭發高恆貪汙挪用四百多萬兩白銀,被查不實。高恆最後被殺,多少都是死,沒必要為他遮掩)!

高恆做了八年巡鹽御史,林如海才做了五年,就算林如海一上任就拼命貪,也貪不了三二百萬兩的銀子。如此龐大的數目,在沒有銀行卡的時代,光運輸都沒辦法解決(銀票是扯淡)。

巡鹽御史並不是隨便可以貪錢,四世爵位也不代表有錢,而林家有沒有錢,當事人林黛玉最有發言權。

(四十五回)黛玉道:你如何比我?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



林黛玉並不傻,林如海病重林黛玉回家足足陪了父親大半年時間,那時候林黛玉已經十一二歲。早不是不諳世事的小孩子。林如海即便不說家裡有多少錢,林如海還有幾房姬妾不可能眼睜睜看著賈璉將林家的財產貪了而不說話。六十三回林黛玉和賈寶玉說賈家家計:

黛玉道:“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裡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閒了,替她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

如此精明的林黛玉,怎麼可能不知道家裡有多少錢。林如海死後,林家不可能沒有一分錢,但遣送奴僕,甚至林如海的姬妾都需要不少錢。而林家老宅無法出售。林如海的姬妾也不可能全部都遣送走,年紀大的,不願意走的,還需要住。紫鵑騙賈寶玉林家人來接林黛玉回南,只說林家沒人了,也沒說回去沒地方安置。可見林黛玉還是有老宅產業在。

林家就算加上固定資產,也絕不可能有三兩百萬財。賈璉口中三二百萬財,應該是賈家修蓋大觀園前的三代人積蓄,也可能是說賈家最後嚴峻情況非三兩百萬財解決不了問題。就像現代人說家裡出了這麼多事,非中個五百萬能解決。很多人糾結“再”字,古人方言口語,再不一定指再一次也有必須的意思。而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賈璉貪了林家那麼多錢,純屬臆測而已。

歡迎關注作者^o^每天都有不同的紅樓視角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