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三首流傳千古的詩,卻同是寫一位英雄,看到最後不禁仰面長嘆!

三首流傳千古的詩,卻同是寫一位英雄,看到最後不禁仰面長嘆!

在詩詞長河中,歌頌英雄的作品多不勝數。《宋詞三百首》中,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說,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提筆寫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可見,說起英雄這個字眼,古往今來的人都津津樂道,心嚮往之。我們今天就來說說讓三位大詩人寫詩討論的一位大英雄。

三首流傳千古的詩,卻同是寫一位英雄,看到最後不禁仰面長嘆!

楚漢爭霸,一生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項羽,卻最終兵敗,烏江自刎。有人認為項羽應該渡過烏江,重整兵馬。也有人認為,項羽之所以被稱為“英雄”正是因為他的悲情。關於這個話題,已經爭論千年,歷代詩人也留下多首詩作,先來看一首宋代文人李清照的詩——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這首詩寫的是,當年項羽突圍到烏江邊,烏江的亭長勸他抓緊時間迅速渡過烏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卻認為自己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中追思“西楚霸王”項羽的精神和氣節,說出自己對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人中的豪傑,建立功勳;死也要轟轟烈烈,成為鬼雄。李清照這首詩後兩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歷來為人們所推崇,正是因為它的悲壯豪邁。

三首流傳千古的詩,卻同是寫一位英雄,看到最後不禁仰面長嘆!

再來讀一首,《唐詩三百首》中杜牧的《題烏江亭》,這是杜牧在赴任池州刺史時,路過當時的烏江亭,感慨當初項羽的壯舉,寫了這首詩——

題烏江亭

唐·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這首詩從軍事技術方面,直截了當地指出“勝敗乃兵家常事”這一普通常識,並闡述了應當如何對待勝敗的問題,說出正確面對戰爭成敗的態度,並對戰爭進行了假想:設想項羽假如回江東重整旗鼓,說不定就可以捲土重來,表達對項羽負氣自刎的惋惜之情。

三首流傳千古的詩,卻同是寫一位英雄,看到最後不禁仰面長嘆!

宋代的王安石在讀了杜牧的這首詩後,寫了一首《疊題烏江亭》。王安石的詩,則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為項羽的失敗已成定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項羽也不可能再帶領江東子弟捲土重來,以為江東子弟也不一定再肯為戰爭賣命了。詩歌開篇就以史實扣題,針對項羽已經失去人心,天時、地利、人和等重要的因素,要挽回大業是十分艱難,概率也是很低的。詩中最後的反問道出了歷史的殘酷與人心向背的變幻莫測,也體現出王安石獨到的政治眼光。

疊題烏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三首流傳千古的詩,卻同是寫一位英雄,看到最後不禁仰面長嘆!

這三首詩是詩壇三位有名的大詩人的名作,李清照的詩,主要是歌頌項羽的英雄氣概,而杜牧和王安石則是分析項羽烏江自刎的事件,來闡述看法,如果說杜牧的詩是為項羽翻案,那麼王安石的詩,則是為歷史本身翻案。其實,人與歷史的關係本來就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你對這三首詩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面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