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監聽音箱需不需要“煲機”?

lucky楠輝


優質的監聽音箱肯定不需要“煲機”!普通的音箱看材質情況決定是不是需要“煲機”,不過“煲機”的直接作用僅僅是為了讓喇叭、箱體內的器件、震動系統等部件穩定下來,間接的會影響到喇叭、箱體內部阻尼,多數情況下會帶來失真度下降等指標改善,當然也有極小概率造成本身平衡的破壞,影響音箱的設計效果。

為什麼需要“煲機”呢?因為喇叭是機械部件,機械運轉平穩需要磨合,就象汽車磨合一樣,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製造工藝不是很精細的需要磨合,如果製造工藝足夠優良,那麼你根本無需磨合,現在你去4S店提高檔車,有幾個銷售對你說你需要控制時速(轉速)慢慢磨合的?換作監聽音箱也是這個道理,好音箱幾乎不用煲機,因為設計、工藝都到位的。

現在大家聽懂啦吧!其實質量好的監聽音箱是不用“煲機”的,因為設計嚴謹、製造精密度高,各部件非常穩定,使用中能長時間保持在出廠測試時的優良狀態。再看普通音箱:喇叭的原始聲音再怎麼煲也幾乎不會改變,不過工作一段時間後它的懸掛系統軟化,震動系統的內部阻尼達到平衡點,性能穩定下來,失真度會降低了......就有說法:煲箱後聲音變化,其實就是天然物料製造的喇叭由於自然變數較大,振盆經過劇烈振動後容易軟化,所以喇叭聲音改變了。

說了半天大家是不是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了?--通俗講:非天然材料製造的音箱(主要是喇叭)需要長時間煲箱,那就說明這個箱不是很好,而天然材料製造的音箱就沒有必要“煲機”了,你見過發燒友們的丹拿喇叭誰去長時間煲過?再說了,你問的是監聽音箱,那麼監聽要求的是清晰準確,而不是所謂的靚聲、好聲,......所以,不要迷信“煲機”,監聽音箱更不需要“煲機”!

以上是我的粗淺認知。大家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區發表,我們一起交流討論。


野草是小米的超級版主


這問到了我的老本行,我來回答你吧:


1、音箱有沒有必要“煲機”?

因為音箱這類產品,全新的喇叭單元因為在工廠配對好了以後,就直接安裝到了音箱上。喇叭振膜剛性比較硬;加之音箱內部的全新的分頻器、連接導線等,也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煲機”,讓線材“熟化”(尤其是內部線材並不是單晶體而是合金製成的內部導線的產品)。所以,一般而言,音箱需要“煲機”。但“煲機”不是讓所有音箱一定能得到加強或者改善的良藥。實際上,對於一些自身素質本身不高的音箱產品(比如藍牙小音箱啊、多媒體音箱啊),本身性能擺在這裡,有些廠家為了節約成本還使用了低廉的原材料,這樣的音箱產品,即使刻意煲機效果也不會改善多大。所以,“煲機”與否,與你的器材檔次有很大的關係。


2、監聽音箱需不需要“煲機”?

我不清楚您的監聽音箱是什麼檔次,不過拿我以前曾使用過的丹拿聲學M4+來說,科學的,正規的“煲機”一下午,一天,幾天以後,聲音效果改善還是非常明顯的。主要是中頻部分的鬆弛度。低頻部分的話,下潛的力度部分不會改變,但質感有著提升明顯。


不過,每個人使用的器材不一樣,監聽音箱,說到底還是屬於音箱的一種,煲機與否還是要看音箱的檔次。另外,我認為:監聽音箱原本聲音是中正的,不過有可能因為用戶常聽某些音樂導致各頻段的喇叭單元熟化進度不一致,從而產生音色偏差。


3、需要科學的“煲機”

其實前面兩條我已經把你的解釋回答清楚了,不過看到其他的朋友的回答,有的朋友有些誤區。這裡算是提醒吧。那就是“煲機”需要科學的方法。當然,關於“煲機”方法,我相信“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這裡只是提醒一下大家容易忽視的地方。那就是不要光播放粉紅低噪以及白低噪。還要注意各頻段最好單獨給予一定時間“煲機”,並在煲機過程中根據原本的樂器的音色進行修正。比如:低頻的鼓(西洋鼓或者中國打鼓都可以)、中頻的鋼琴小提琴、高頻的笛/鈴/鑔等。煲機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講究科學方法,否則“煲機”還會起反作用。


希望我的解答可以讓你滿意。如果滿意請您點個贊鼓勵一下。還有歡迎關注發燒老貓,老貓職業於影音行業,喜歡和大家交流。另外音響其實並不像外人感覺的那樣高不可攀,只要找對路子,也可以玩出自己的風格。


發燒老貓


煲機只是一個讓喇叭或者說整個音箱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磨合,振膜能夠變成有彈性,電子元件也進入正常使用階段。如果煲機的話,可以看看一些煲機的文章按照步驟煲就好。隨便怎麼煲只要沒有壞了。都是不會對音箱的音質有任何影響。

所以我覺得,正常用就可以了,用個2-3個月基本上就開了,不用刻意煲機。我覺得如果是做音樂製作這行用監聽音箱倒可以。如果只是聽歌,我還是覺得用普通的HIFI音箱,書架箱最好。畢竟監聽音箱要的是準確,而不見得好聽。當然,你如果是跟我一樣,是做音樂行業的,那一對好監聽箱子還是有必要的。不過講真,煲機就真沒必要了,實在想要快點讓箱子能夠火力全開,那就煲咯。不然也無所謂。最開始聽不會太準,因為喇叭盤還是比較硬的,但是實際上也不會太大影響。畢竟出了音箱,我們還有監聽耳機做檢查的。不會因為一對箱子差那麼一些就調不好。

我一直在用的是yamaha的 HS-5,還有工作室的HS-8。其實還有很多不錯的選擇,不過我對於白盆有情懷罷了。我就沒有煲機,因為工作需要,我就一直正常用,每天用的時間也不少。1個月就火力全開了。


混音師天職TimChan


看了大家的回答,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原則上所有音箱都是需要煲機的,這其中包括長時間不用的音箱再次使用,煲機並不是讓聲音更好聽,而是讓喇叭達到一個穩定狀態。

喇叭在聲場過程中,振膜的纖維之間會被膠結的十分緊密,這時候所發出的聲音與使用一段時間之後的聲音是有著很大不同的。所以喇叭振膜適度的老化,纖維稍鬆散之後,喇叭才真正的進入狀態,這狀態會堅持很多年。

當然在這些年中,喇叭的聲音也是在發生著細微變化的,直到壽終正寢的那一天,所以我們在聽一些七十年代甚至更老的音箱時會覺得聲音都特別的溫暖柔順,就是因為喇叭徹底老化的結果。



當然,也會有一種情況是不需要煲機的,那就是音箱廠家在出廠前就讓喇叭足夠老化,但是因為沒有那麼長的時間來做這項工作,一般都是給喇叭接進直流電,讓喇叭充分的工作,達到煲機的效果,這麼做對喇叭的壽命影響很大,絕大部分廠家都不採用這種辦法。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有錯誤之處,歡迎指正。


天音聲學


水電偏冷,火電偏暖,核電偏硬,只有來自新疆阿克蘇的風電才寬鬆醇厚 。

這雖然是網友調侃音響發燒友編的段子,但也不是亂扣帽子,發燒友在音響上的追求已遠超常人的理解,甚至包括通信電子內行的理解,音響學被一些人稱為“玄學”。

音箱就是個“電聲轉換器”,蘊含著音樂信息的交變電流驅動振膜,引起振盪併發出聲音。

這種結構的首要指標就是穩定性,在完全相同的交變電流驅動下,今天振盪出這種聲音,明天振盪出另一種聲音,那這個音箱就不能要了。

“煲機”的思路是,在完全相同的交變電流驅動下,新音箱振盪出這種聲音,但持續工作一陣子後就變成另一種聲音了,新聲音更好聽,而且音箱會穩定在這個新的好聲音上不再變化了。

這個思路有兩個問題,一是音箱狀態穩定後,為什麼是更好聽狀態,而不是更難聽狀態?要知道音箱是個死物,它自己可不會做判斷啊;

二是所謂煲機後的出現的新聲音狀態,其實是機械結構疲勞的結果,而疲勞演進曲線是漸進的,不會長期停留在一個狀態。

根本就不存在“煲機”這回事,好音箱的電聲機械結構是很穩定的,因疲勞而引起的形變會非常微小和緩慢。

下圖是行家做的實驗,煲機331小時後的指標也沒有什麼變化嘛。



國外有相關研究,文章最後一句結論是【The miracle is in your head ... not in the headphones.】,這就是說【煲機就是煲耳朵】。

另外,人的聽覺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退化,高音部分會逐漸聽不見了,孩子被刺耳聲音困擾而長輩們聽不到,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推薦一個自測聽力的頁面,用一個好耳機或好音箱從8KHz聽起,如果16KHz以上就聽不到了,就甭吹噓自己是什麼“金耳朵”了,你聽到的都是殘缺的音樂,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請你自測下,並把結果留在評論中。

http://www.noiseaddicts.com/2009/03/can-you-hear-this-hearing-test/


奧卡姆剃刀


新單元喇叭彈性元件確實沒有到穩定狀態,但無論是監聽音箱還是HiFi音箱,其實都沒有必要特意去煲箱。正常使用即可。如果要加速這一過程,放一些低音豐富的音樂,讓喇叭動起來即可。


老周音箱DIY


如果你是金耳朵,自然已經知道怎麼煲啦。如果你是木耳,煲不煲你也分不出來。順其自然吧~😛


無肉確實不歡07


我個人不太喜歡煲耳機,煲音箱,我用的是Marshall,買來也是直接就用了,音質挺好的。個人感覺煲機比較玄學,我也聽不出有明顯變化,新的音箱或者耳機,別開大到峰值功率,適當音量正常使用就可以了。


現代樂手Joker


我們是煮,用元英煮了面的鍋煮。


舒楊19910106


心理作用居多,好的音響直接聽就非常好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