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被誉为北洋水师精英的方伯谦,为何上了战场就失魂落魄?

夏梓琪


有关北洋海军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北洋海军副将方伯谦在甲午战争中因临阵脱逃而被处死,是北洋海军历史上的一个耻辱事件,而对方伯谦个人来说,更是悲剧。

(北洋海军军官方伯谦)

方伯谦早年就读船政后学堂驾驶班,曾留学英国,选入北洋海防后,以精明著称,受到丁汝昌的信任和倚重,曾参加《北洋海军章程》部分条文的编订,但最后竟然落得这样的下场,究其原因而言,可以分为主观、客观两层,而主客观原因实际上又是互相作用的。


主观原因·没有做好为国赴死的准备

甲午战争中很多殉国的北洋海军军官(也可延伸到陆军军官方面),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军人在战争之前,很多都做好了为国捐躯的思想准备,如“经远”舰军官陈京莹等,都曾用不同形式做出过这种意思表示。而平时一遍遍想好了要为国捐躯,做好了这种思想准备的军人,遇到生死选择的关头,往往就能意志坚定地做出赴死的抉择。

(方伯谦在刘公岛上所购房产的房契。现存英国外交档案馆。)

而就方伯谦而言,可以说,他只是把所从事的海军视作是一份高薪的好工作,而没有想到这个职业的高危性,没有认识到军人是一个随时要无条件地为保卫国家而付出生命的职业。

也由此,根本没有想到要去死的方伯谦,在战场上面临生死抉择的关头,几乎自然地选择了生的侥幸。

这种和平时期军人没有理解直接职业的性质,只把军装当成是一份好工作,而一旦大事临头,根本豁不出去的悲剧,是直到今天依然有其镜鉴价值的教训。


客观原因·丰岛海战中疑似精神崩溃

在客观原因方面,梳理一下方伯谦从一名精明能干的海军军官滑向贪生怕死之徒的过程,就能清晰地看到一个他的精神发生巨大变化的关键点,即丰岛海战。

1894年7月25日,由方伯谦任队长的“济远”“广乙”分队在朝鲜牙山外海遭到日本海军偷袭。在海战之前乃至海战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方伯谦的表现并无不妥,而变化则发生在“济远”司令塔中弹之后。

(“济远”舰CG图。图中烟囱前方的白色碉堡状建筑物就是司令塔)

司令塔,是19世纪蒸汽军舰上核心的驾驶、指挥部位,类似一个装甲的小碉堡。通常司令塔的位置比较隐蔽,但是“济远”舰的设计中带有缺漏,把司令塔布置在了飞桥上,处在一个非常明显的暴露位置。

丰岛海战后不久,日舰发射的一颗炮弹击穿了司令塔的装甲,直接飞入司令塔内。当时方伯谦和大副沈寿昌等站在司令塔内指挥,突然射入的炮弹击中了方伯谦身旁的沈寿昌,据记载,沈寿昌的头部被击中粉碎,只剩下下颚挂在司令塔内的传话筒上,而沈寿昌的脑血泼洒在一旁的方伯谦身上。

(新闻画,“济远”舰司令塔丰岛海战中被击破后的景象)

自此之后,方伯谦的表现开始变得不正常,用俗话说就是吓破了胆。根本没有做好赴死准备的方伯谦,在经历了这么一番恐怖的情景后,立刻逃出司令塔,逃到了“济远”舰水线下的舵机舱位置。后来又命令挂白旗、日本海军旗逃跑。又发生了伪造航海日志等恶劣行为。

到了9月17日黄海海战时,方伯谦仍在“济远”的司令塔内指挥。可以想见,再站在这个位置,会带有如何的恐惧。可能是在丰岛已经吓破了胆,以至于黄海海战时“济远”舰始终迁延在后,最后第一个逃回旅顺。

由这些迹象分析,有理由相信,方伯谦在丰岛海战后已经处于某种精神崩溃的状态。


海研会


可以说在北洋舰队所参加的黄海海战中,在众多舰长当中,方伯谦的表现是最反常的一个,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北洋水师所有主力舰当中,表现最差的海军舰长。相比较其他海军舰长,方伯谦的状态简直给其他人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超勇号舰长黄建勋,在目睹军舰沉没后愤然自杀。

扬威号舰长林履中,在目睹军舰沉没后愤然自杀。

致远号舰长邓世昌,企图驾驶军舰撞击日舰(一说放鱼雷),军舰爆炸沉没后邓世昌拒绝救援与军舰一同沉入大海。

经远号舰长林永生,海战中壮烈牺牲。

水师提督丁汝昌和定远镇远两舰舰长刘步蟾、林泰曾,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先后自杀殉国(林泰曾由于军舰意外触礁而无法修复,无力向朝廷解释愤而自杀)。

萨陈冰叶祖圭邱宝仁等,虽然在最后时刻投降,但他们也选择战斗到了最后时刻。



而方伯谦是唯一一个主力舰长当中,两次选择逃跑的指挥官,比较上述这些战斗到最后时刻甚至死亡的舰长们,方伯谦没有任何理由来为他的逃跑行为做辩解,要说唯一的理由,那只能是——贪生怕死!

丰岛海战,在关键时刻他选择下令军舰逃跑,这个举动多少有情可原,毕竟丰岛海战属于北洋海军高层判断失误,没有料到会遭到日本主力舰队的截杀,造成方伯谦所指挥的济远号受到三艘日本主力军舰的拦截,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方伯谦选择提前逃跑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整个丰岛海战过程中,当济远号上的军官们前赴后继,再连续死伤多人的情况下仍然留在指挥舱内指挥军舰与日舰搏斗时,作为军舰的一号指挥官,方伯谦竟然躲到军舰里拒绝出面指挥,让下层军官和炮手各自为战,虽然在这次海战中他有逃跑的理由,但无形之中,却暴露出了自己贪生怕死的品质。



而丰岛海战有所理由,但在一个多月后所发生的黄海海战中,他的懦弱行为则再也找不到任何理由来解释。

黄海海战,当中日双方以整个舰队展开搏杀的时候,当海战的前三个小时还没有分出胜负的时候,在身边有九艘北洋水师主力舰充当掩护的情况下,方伯谦所指挥的济远号竟然在海战的第一时间就退缩不前,始终躲在阵型后方拉开与日舰的距离,除了曾经试图救援起火的来远号,就再也没有其他作为,以至于战后即便日本海军的记录中,也鲜有记载曾有日舰击中过济远号或被济远号命中,可见在黄海海战当中,济远号与日本舰队竟然没有交集,而唯一与其他军舰的交集,竟然是在逃跑过程中意外撞沉了自家的军舰扬威号,创造了甲午海战唯一一个击沉自家军舰的尴尬记录。



而逃回旅顺军港后,方伯谦声称自己率领军舰作战三个小时,军舰所有火炮都在战斗中被日舰击中而损伤,可即便连日方的记录都没有记载命中过济远号这么多的炮弹,这军舰上一身的伤痕究竟是哪儿来的?事后经过北洋舰队其他官员的检查,火炮上的伤痕倒更像是被铁锤重击,究竟是真的被炮火所伤?还是遭到自己人的破坏?

对于上述荒唐的经历,方伯谦还有什么可解释的?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在战争爆发的一开始,这个海军舰长的心理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贪生怕死占据了他的全部思维!所以对他的行为,已经不能用保存实力来解释,就是地地道道的怕死!可笑北洋水师这么多奋不顾身的舰长,却偏偏出了这么一条臭鱼!


辽宁资深球迷


方伯谦在甲午战争中两次逃跑是因为过于享受生活,加上没有参加过实战,因此突然在战场上看到血淋淋的场面就怂了。

如果不是最后在甲午战争中两次逃跑,方伯谦在北洋水师中确实可以算做的很成功了。还在马尾船政学堂学习时,方伯谦的成绩就很不错,所以第一批留洋学生里就有了他的一个名额。

而且方伯谦很会做人,在意识到李鸿章以刘步蟾为首的福建籍马尾船政学堂学生拉帮结伙不满以后,主动向李鸿章靠拢,因此得到重用,不仅参与了《北洋水师章程》的修订,还出任“济远”舰的管带,中军左营副将,成为继丁汝昌、林泰曾、刘步蟾、邓世昌之后的第五人,可谓春风得意。

方伯谦在北洋水师任上也很会享受生活,不仅娶了一妻三妾,还广置房产,在福州、威海和烟台都买了房子,和邓世昌以舰为家的俭朴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目前并没有查到“济远”舰日常的训练情况,倒也不能说方伯谦在军事训练上也很松懈。不过过于舒适的生活显然消磨了方伯谦的意志,让他不怎么像一个军人。

在丰岛海战中,当方伯谦所在的司令塔中弹,大副沈寿昌战死,鲜血飞溅了方伯谦一身,也许就是这血腥的一幕摧毁了他的战斗意志。方伯谦随即逃离司令塔,躲避到有装甲甲板保护的舵机舱中,并下令挂出白旗逃跑。此时的方伯谦可能已经彻底失去了参加战斗的勇气。所以在黄海海战时,他指挥的“济远”舰一直躲在阵列后面,迟迟不肯就位。而在海战不利时,方伯谦再次率舰逃跑。

丰岛海战后的“济远”局部

而丰岛逃跑以后,方伯谦通过谎报战功躲过一劫,这无疑也助长了他的侥幸心理。因此在黄海海战后,虽然军中同僚劝他早走门路,方伯谦却表示无所谓,认为朝廷不会真的怎么样,最多革职而已。

朝廷仁厚,安有杀总镇刀耶,如或苛求,尽以革职了事

所以方伯谦很明显是安于享乐,又在丰岛海战中被残酷的战争吓破了胆,加上心存侥幸,才会表现的如此不堪。


不沉的经远


方伯谦从小就被认为非常聪明。所以才能在1867年考进福建船政学堂,随后有留学英国学习海军。留学生洋监督斯恭塞格称其为“水师中聪明谙练之员”。

但是,方伯谦和很多人一样,平时的时候,聪明干练,业务能力很好。但是一到战场上,就发生精神崩溃,神经错乱的情况。

这类人到军队里,其实就是为了加官进爵,谋求升官发财。《东方兵事纪略》记载:“琅威理去,操练尽弛。自左右翼总兵以下,争挈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军官们拼命置办房产。

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家的房契显示。“从房契上看,当时方伯谦在刘公岛上共有28处房产。”方伯谦这是发财去了,哪里是去练兵打仗?直到大战来临,李鸿章才急电丁汝昌,令“各船留火,官弁夜晚住船,不准回家”。

我国古代战争,方伯谦这种人非常多。我们从古近代战争史上,可以看到数不胜数的,莫名其妙就全军崩溃,或者将领实战一下子就神经错乱的战例。

这些人从军打仗,并不是为了献身报国,也没有想忠君。就是把从军当做一个升官发财的工具,就盼着靠着这个途径,买房置地,养小妾。他们的兵只是混饷银口粮,也从来没有想过忠君报国,血战沙场。

这些将领和士兵平时有模有样,一旦到了战场上,战斗遇到逆风,或者硬仗,甚至是白刃战。就会发生莫名其妙的大崩溃,脑神经完全崩溃错乱。只有不怕死的人,才能在枪林弹雨当中,冷静的思考和进行各种战术动作。


深度军事


1867年,十五岁的方伯谦考取福建船政学堂,从此开始学习海军相关的本领。在1877年,方伯谦被选派为第一批留学生前往英国学习军舰的驾驶技术,学业得到认可,被留学生洋监督斯恭塞格称其为“水师中聪明谙练之员”。



在1881年,方伯谦算是正式参加工作,被调入北洋水师,委带“镇北”炮舰。此后,方伯谦又担任“威远舰”的练船管带。后来,方伯谦有逐渐崭露头角,显示出自己的军事才能,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在1885年,因援护朝鲜有功,经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奏保,升补游击,并赏戴花翎,甚至在1891年获得“捷勇巴图鲁”勇名。

可以说,方伯谦的履历也是极为丰富,而且还有李鸿章的赏识,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在历史上,方伯谦也是一位极具有争议的一个人物。一方面,方伯谦在事业上的能力确实是很出色,可是在另一方面,方伯谦却又贪图享受。

在被调入北洋之后,方伯谦就将家眷迁到了天津,随后又在多地置办房产,并且娶了多位姨太。而在方伯谦置办家产的同时,与其同期的邓世昌在参军之后就仅仅回过三次家,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1894年方伯谦受令赴朝参战后,尽管朝廷对方伯谦表示了嘉奖,看似方伯谦击退敌舰,但是李鸿章在给丁汝昌发电说:“方伯谦牙山之役敌炮开时躲入舱内,仅大二副在天桥上站立,请令开炮,尚迟不发,此间中西人传为笑谈,流言布满都下”。

在黄海海战中令众人彻底看清了方伯谦的怯懦,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激战正酣,甚至“超勇”、“扬威”都已经中弹沉没搁浅了,可是方伯谦却下令让“济远”逃出阵外,而战斗力强的“济远”都逃了,僚舰“广甲”自然也跟着逃走了。而这个时候和“济远”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冲向敌舰。



后来方伯谦回到旅顺,找了个借口说“济远”舰需要修理,无法参战,这自然是骗不了李鸿章的。李鸿章因而作出奏请:“兹据丁汝昌查明,‘致远’击沉后,该管驾方伯谦即行逃走,实属临战退缩,应请旨将该副将即行正法,以肃军纪。‘广甲’管带澄海营守备吴敬荣,亦随‘济远’逃至中途搁礁,咎有应得,惟人尚明白可造,可否革职留营,以观后效。”后来朝廷震怒,著其就地正法。

其实,简单来说,有因必有果,正是因为长久的得意令方伯谦丢失了一个军人该有的信念,而使得他越发的贪图个人的享受却不顾国家的危亡,这也使得他落得个身死名污的下场。


妙龄老翁谈历史


1.方是那位与丁汝昌争夺妓女的主吧。舰长与舰队司令明争暗斗。

2.方出身福建船政学堂,丁汝昌则是李鸿章淮军体系。北洋水师更像是政治较量下拼凑起来军队。

3.有人想打赢,有人不想打。

4.以上纯属个人揣测。


闲坐读书


没有好好学习大清的理论知识,思想上出现了麻痹大意,放松了理论学习,政治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混同于一般群众,对社会上出现的歪风邪气,没有挺身而出去制止,反而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工作上也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没有以一个大清官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忘记了吃苦在前,享受在乎!脱离了群众!生活上腐化堕落,头脑里出现了资产阶级享乐风,认为自己努力过了,该享受生活了,变开始酒醉金迷,出卖了自己的心仰,自己的灵魂!


用户54477281666


关键是信仰,信仰就是民族的灵魂,没有了信仰就是没有灵魂,没有了灵魂,哪里来的牺牲精神?


江湖浪子63108107


不是每一个军校的优等生都会成为将军。


識食物者為俊傑


我支持第一个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