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天津这个城市怎么样?

覃爱庆


老话说近代百年看天津,生活一座城,可以来旅行;恋上一座城,须要来生活。

天津有着古今兼容和中外相嵌的独特城市风貌。这里不仅有着贴近生活的安逸人文环境,更有着代表着最高水准中外建筑群古人故居;这里有传承百年的老字号味道,这里也有深藏在小巷人气火爆的私房小灶。

你可以迷失于津城建筑的巧夺天工,沉迷海河夜景而流连忘返,也可沉浸在老街菜场的熙熙攘攘。

你可以做个旅行者逛逛风情园,劝业场,天津之眼,也可以作为当地人在五大道步道溜溜弯、同三两知己好友喝喝茶、谈谈理想,吹吹牛逼。

天津是能给予你安逸与追梦的城市。

这,就是天津。欢迎你来。





有涌知方


我是北京人,身份证110起头。去过很多国家,偶然来了天津,现在定定心心在天津生活。常常出国,也去国内各个城市。

越来越了解天津,我的视角很独特。越来越喜欢天津:

1.她的历史非常卓越而特别,伟人说过,近代历史看天津。这句话说的特别厚重。市区九国租界里马路几百条,条条有洋名(虽然回收后全部改为了中国城市名称);洋楼几万幢,幢幢有惊心动魄的故事。表面上看,满清这些人物,民国三位总统,16个位国务总理在租界生活;深入了解后,发现当时世界首脑,都和天津发生过联系,而且很多不仅仅是过客。这些可以通过利顺德酒店地下博物馆、解放北路金融博物馆、解放北路邮政博物馆、天津外院法国私人博物馆等等租界博物馆瞥见端倪。而且九国租界基本完整保留,保护完好。跑遍欧洲后,建筑风格在天津都能找到。位于原英租界的民园体育场,1930年代竟然办过万国运动会。而万国运动会,就是后来的奥运会。

2.天津市区建设一流,生活上京沪能有的高档货这里都有。城市拥有1600万人口,但是因为外来人口还暂时没有成为主流,城市显得干净而有秩序,生活质量有保证。

3.作为直_辖市,教育资源一流,尤其是市区的和平区,南开区,河西区,与北京东西城,海淀区平行。虽然这几个区的二手学区房也分别突破10万,8万,6万,但与北京相比,性价比却高很多。

4.相比京沪,天津复兴起步较晚。但从上一届开始,到现在的京津冀一体化,天津享受政策红利20年。未来借助雄安新区的崛起,这盘棋比较好下。天津的未来发展可以期待。

5.很多人要吐槽天津薪资水平了。但是任何地方,薪资待遇都和人的能力成正比,高薪在天津一点也不少见。

6.天津的出租车与全国主要城市都不同,95%的出租车是司机个人的,挂靠在公司。因为司机没有高额份子钱的压力,收入都不错,虽然也有滴滴和单车的冲击,日子要比交份子钱的出租好太多了。在中国,如果司机的收入比很多乘客的收入都要高的话,自然就会牛气一些,所谓服务也会差一些。以我个人的经验,只要给予司机充分的尊重,一般都会得到不错的服务。

我会在天津继续生活下去,加油天津,你是最棒的!

以下照片都来自天津,也是我眼中的天津。











null114369791


没去天津之前觉得天津一定特别好,坐了整夜的火车下车走出南广场时,天才刚亮,太阳昏昏沉沉的,海河边的津湾广场上一溜西式建筑在晨雾里朦朦胧胧的,

我走在偌大的广场上看着地面想,原来大城市的地面和我们哈尔滨一样都是有口香糖印的,我坐着出租车,听着司机叔叔跟我说着:介尼玛……跟我说最好的区是和平区和河西区,我们路过北安桥,意大利风情街,百货大楼,路过红桥区时我看见道路两边开满了月季花,

然后不知道司机叔叔为什么七拐八拐的把我带到了一个市井,破败,乡土的地方,然后我看见一排棚户区的大墙上写着:过铁道200米就是xxx艺术学院〒_〒然后司机叔叔神补刀:介地方,十年前没有出租车敢来……

下车我看着窄窄的校门,荒草连天的校园,人迹罕至的地界,以及脚边的一坨狗屎,这一切都使得我上大学之前的所有憧憬化作了泡影,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我把这一切的不满都愤愤地写在了老师安排的对大学未来三年的看法之中,我写到,来到大学迎接我的是一坨狗屎,然后老师居然夸我幽默……

看着女生宿舍前脏兮兮的大湖我的心很酸,第一个室友跟她妈哭的很凶,第二个室友说:这大学还没我们高中三分之一大,第三个室友说:我想回家,然后我偷偷的在被窝里哭了,学姐过来安慰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学妹,讲她们来到学校门口时哭成一片的惨状,我们实在觉得自己被骗了,这是大学么?

我们这群愤愤的女孩子还是认命得在这个完全崩溃的学校安顿了下来,带着满腔怨气。

然后不停地抱怨着天津的雾霾,闷热的天气,两元公交车,街道上的沙尘,不好吃的饭菜,讨厌的天津人,不喜欢的老师,

然后时间一点点的流过,天津这座城市成了我们身上捆绑式的一个标签,让我们爱恨交加,

要说天津这座城市啊,其实是很美很有情调的,以前是殖民地所以五大道上留下了大批的洋建筑和名人故居,法国人还在这建了西开教堂和解放桥,这的建筑很有韵味,意大利风情街上更美,这还有海河,夏天真的有人在里面游泳

这还有古老的劝业场,九十年代初,那里挤满了玩股票的和交换邮票的人,

每到四月,城厢东路上的泡桐树开了满街,紫色的大花瓣散落一地,还有大片的法国梧桐,

天津眼每到夜晚就亮了,好美丽,海河广场对面的西式建筑也会亮起来,绚烂的灯光映在海河水面上流光溢彩的,那个场景我看了无数回,还是会觉得很美,大胡同太可爱了,可以买到便宜的衣服,麦购里可以买到更漂亮的,沿着滨江道走下去,满街都是轰炸大鱿鱼,周大福金店和天天要清仓甩卖的鳄鱼服饰,走到底就是西开教堂啦,周日有外国牧师讲道,还唱圣歌,可好听了
教堂后面的独山道原来是一溜小吃街,卖烧烤,凉面什么的,后来因为拆迁就都搬走了,原来还有卖金鱼卖手串卖古玩的卖盆栽,我们也经常去天大和南开玩,羡慕着里面的莘莘学子们,羡慕着他们的大校园,大食堂,我们总去吃饭,然后她们去游泳,我去看盛开的西府海棠,

天津是个适合生活的地方,生活气息很浓,菜市场真是棒极了,卖新鲜水果,海鲜,皮皮虾,还有酱菜,炸鸡排,烧饼,清真东大寺我也去过,还有古文化街天后宫,

天津人都比较有小聪明,卫嘴子特别能说,其实没什么坏心眼,但又不傻,有点排外,嘴溜能骂人,有些比较霸道,所以很多外地人说天津人是市井小民,也遇到过好人,也遇到过坏人,反正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哪里都有好人坏人。

我的学校待了三年,习惯了它校门口的废品收货站,习惯了它旁边的菜市场,习惯了它周围的棚户区,习惯了它附近不断改建扬起的灰尘,当你习惯了周围的一切之后你就会潜移默化的爱上那里,

每个周六和同学逛菜市场,春天买海南大菠萝,夏天买西瓜,秋天买葡萄,冬天买苹果,早上去路口买二姑包子和八宝粥,喜欢夜市上的寿司和凉面,还有那家东北麻辣烫,习惯了那个老板娘像日本艺伎的旺福来超市,习惯了大香椿树下的公交站,习惯了冬天这里很少下大雪,习惯了这里闷热的天气,和灰仆仆的天,习惯了这里倍儿艮的天津人,习惯久了会成为爱的。

天津有我好多回忆,曾经写过一句话是:什么时候才会感觉到你对一个城市强烈的爱,——在离开的时候,在再也回不去的时候。

银河系漫游指南


表示在天津读的大学:给出天津的一些印象吧!


优点:
1.生活节奏慢,如果你是一个追求安逸生活的人,来天津是不错的选择。
2.早餐比较丰富,去过那么多城市,除了广州的早茶更丰富些,其他地方确实差一些。
3.基础设施还算比较完善,无论是交通还是购物,都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4.高考分低啊,考个大学很容易的有木有。
—————————————————
缺点:
1.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都非常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小市民心态非常严重。说好听了是安逸,说不好听了就是混日子。
2.市民的素质普遍不如南方城市,车让人的很少。爱说脏话的人不在少数,比如司机骂路人找死的。
3.天津人大部分有优越感,以没受过高等教育和没去外面生活过的人为主。以前我在天津生活的时候也有,现在感觉这种优越感非常莫名其妙。我一北京兄弟跟我有同样的感受,他也很受不了北京人有优越感。可能是跟我们跳出了从小生活的圈子有关系吧。

4.雾霾比较严重,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也是比较脏,尘土较多,路面上垃圾也不少,城市主色调偏灰,给人感觉有些压抑。

天津人非常恋家,最爱的活动就是回家。家住河东在塘沽上学的恋家程度十分类似驻守西藏边疆的江苏籍解放军战士,恨不得一天回十趟家。不过话说回来,天津人基本上都是很热心肠的,这包括了正反两面。正面表现在如果天津人接纳你,在你需要帮助的情况下会很积极热心的帮你;反面表现在当天津人排斥你的时候,他会不由自主的在背后用小刀戳你,从心里就把你这个人给否定了。

叶子爱娱乐


第一印象就是个海滨城市,虽然去的次数不多,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狗不理包子”和天津大麻花。

去了两次,总体来说还不错。街道比较干净,整洁,但市区道路还是比较窄,尤其是老城区。

自驾游去的天津,只到了几个地方。如天津十景之一的“天眼摩天轮”。其次,到了意大利风情小镇,这里保存了近200多间欧式建筑风格的小洋楼,仿佛置身于意大利的罗马街头。

还有举世无双的“瓷房子”,据说是法国🇫🇷人建造的,后来用中国的瓷器装饰成这样,我觉得房子到不贵,贵就贵在各种各样的瓷器上了。看见满墙的瓷器,突然联想到,网传的某某购买的瓷器房子,是不是就是这个啊!应该不会这么巧吧!

到天津还是应该去航母主题公园看看的。公园位于滨海新区,是以“基辅”号航母这一独特旅游资源为主体,建立的一座大型军事题材旅游项目。由于时间关系,这次没有到达景点。不过,也为下次再去天津埋下了伏笔。

当然,天津还有许多旅游景点。像天津极地海洋世界,天津水上乐园,五大道,天津古文化街等等,都值得一去。下次再去的话,一定多花点时间,多观光几个景点。

总的来说,天津还是不错的地方。更详细的介绍等我翻翻资料后,再跟大伙聊。


风中飘逸2019


天津是相声发展的摇蓝,

天津是京剧传播的舞台。

天津是体育运动的基地,

天津是人文理念的表白。











韩江冠


我是天津土著,天津是我家乡,尽管他还有很多不足,但也不影响我对他的热爱,我从来没有诋毁过任何地方和城市,也更不在乎别人对天津的一些不好的看法,但是我生活中总有一些外地人在天津工作生活,嘴里还一直当着我的面说天津这不好那不好,反正就是没有他们老家好,每当这时,我平静的内心就再也平静不了,总是不动声色,淡淡定定的回怼一句,老家好,那就回去呗,别在这里受罪了


忧郁的小馨馨


我是个南方人,说实话没有地域偏见和歧视。在天津呆了4年,在廊坊呆了15年。之前写了一篇我眼里的廊坊,对廊坊的看法,总体的观点是“俗”。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愤慨,甚至还有让我滚回南方去的评论。其实,我想说的是,俗不是低俗,而是一种平民化、大众化。俗是一种平民文化,既然有阳春白雪,肯定就有下里巴人。有人欣赏芭蕾舞交响乐,也有人听相声看河北梆子。所以说,吃燕窝的人不一定都高雅,吃臭豆腐的人不一定都俗气。 之前说了廊坊的俗气,下面说一说天津之俗。

我其实在天津就呆了4年,主要任务是上大学,基本在南开、和平厮混,最熟悉的只有卫津路、八里台、海光寺等一片,接触的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也有限,所以只能浮光掠影说一说天津这个城市。 天津的确有俗人,而且还不少。上大学的时候,路过南京路与卫津路的交口,见过一桩子事情,确实我把我这个俗人惊呆了的。这件事情总结起来可以叫做:“津门中年大妈大战年轻男交警”。实际上就是一交警看见大妈骑车带人逆行,感觉很危险,就主动上前敬礼,告诉大妈违反了交通规则,需要注意云云。结果是中年大妈一口老天津卫的腔调,教育了年轻交警接近一个小时,中间的各种语言,我是一点都学不会,感觉真的像是舞台上的相声。腔调,语气以及段子都像那个“丁文元”。反正一群人围观,最后交警说不过大妈,脸红彤彤的,还给大妈赔礼道歉,目送大妈骑车走人。大妈呢,像一个战斗取胜的斗士,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人了。这是我头一回对老天津卫人有了深刻的理解,都是俗人啊,绝不后退,永远充满斗志,说我错了可以,但是我也一定要和你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真是一个哏儿之都啊。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湾,直辖之地,渤海之滨,改革开放,时代的前沿。但是确有一个习俗:叫做天津姑娘不外嫁。就这一个习俗,多少轰轰烈烈的爱情,都劳燕分飞。这个习俗,不是说不好,体现了天津这个地儿,父母对女儿的关心与关爱,不希望孩子吃苦,希望孩子永远在眼前,可以照顾关爱。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总是有一些不合时宜。电影里的台词:“天津九条河,不知我家顺着那条河来的,到我这儿第四代,活成了天津人,跟你走了,对不起我家上三代,天津的姑娘不外嫁,不单是我,都这样”。台词里透露着天津卫人对孩子的宠,只能如此理解了,呵呵。我曾经的一位同学,家就是外地的,大学4年,和一位天津姑娘轰轰烈烈私定终身。结果大学一毕业,对方父母就把我这位同学约到了一个肯德基,就是以不外嫁为由生生的拆散了一段姻缘。令人唏嘘。

人俗地儿俗,吃食也俗。来吧,开始上吃食:狗不理,猫不闻,猴不吃,耳朵眼,崩豆张,小宝栗子,杨村糕干,锅巴菜,熬小鱼。人生五大事,吃喝拉撒睡,吃排第一位。吃的俗,因为吃的都是大众文化、市井文化,吃的不是高低贵贱,吃的是一种安居乐业的感觉。京油子卫嘴子,一个能吃好吃的地儿,吃尽穿绝天津卫,包含着是天津卫深厚的俗文化以及人文精神。 离开多年,天津在我眼中还是万种风情,美食美景,新鲜和活力,面朝大海,终究会春暖花开,活力四射。


渺渺天地一沙鸥


天津给我的印象是洋气,城市景观非常漂亮大气令我流连忘返。我是北京人确想着退休后移民到天津养老,因为天津给我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这里没有北京的浮躁也没有北京的喧嚣更没有北京人缺乏的人情冷暖,前几年我一直在滨海新区活动并小住了一段时间让我彻底的爱上了天津爱上了滨海新区。


金刚101148946


1、从文化而言:

从文化上整体、宏观、大概(Nothing is absolutely )而言,窃以为天津的文化是晚清八旗子弟的文化。 

晚清时期,北京的生活配套确实不如天津。比如北京没有暖气,到了冬天着实难受;没有抽水马桶,晚上尿尿、拉粑粑都需要在木桶上解决;没有硬化的路面,雨天一出门就狼狈不堪;此外,各类娱乐场所也非北京可比。故而,北京的王公贵胄及其家眷没事儿就往天津跑,也颇有一批甚至安家在天津。这些人中很多是那个不能让鸟饿着的松二爷一般的人,这些人有着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也影响了一批天津当地人。

我刚来天津时都是租房子,鞍山西道、大王庄、大直沽、中山门,在每个地方住的时候,如果天儿不是贼冷贼冷,总能在周边碰到几波人围着个小桌子玩儿扑克,年轻的、老的都有,吆喝声、拍桌子声震天响。此外,周边认得的天津人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爱好,有玩儿手串的,有玩儿葫芦的,有玩儿狗的、玩儿猫的、玩儿鸟儿的,有喜欢钓鱼的。跟他们闲聊,他们都能从其所玩儿之物讲出颇为深刻、细致的道道,非常地讲究,并能陶醉其中,怡然自得。

因为我从北京溃逃到天津来时即做律师,故而我周边的朋友律师同行较多,但原籍是天津的律师却很少。另外,虽然原籍即是天津的律师相较于非津籍的律师有大量的同学、朋友、亲戚等在天津,在天津有更好的资源,但整体而言,收入很高的天津籍律师却并不多。用天津人常讲的一句话“乐呵乐呵就得了”,确实,他们也的确挺乐呵,挺滋润的。

有个朋友,现在是某证券公司天津分公司负责人,跟我咨询一件事儿,说要把他的一个员工开了,问我有没有什么风险最小的对策。他说这个员工从事的是销售岗位,天津人,男的,来公司两年了,从来没开过单,别人工资加提成大部分都能上万,但这个员工每个月都是只拿扣除社保后三千多点儿的基本工资。咨询完我后朋友说:“我就纳闷儿了,你说他一个月就领三千多的工资,还乐呵着呢,我不给他好脸色,我骂他,但是他就是不走,一个二十八九的小伙子,你一个月拿三千出头的工资你好意思嘛!”。另外朋友说他公司还有两个天津人,比这个人好一些,但也仅仅是好一些,以后招人决不能再招天津人了。

宏观、整体、大概而言,窃以为天津人大部分不大追求什么改变世界,不追求立功立德立言,他们有自己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乐子,虽给人以不思进取之感,但却也活得自在,同时因其价值观的根深蒂固,也活得自信,活得爷!

王朔,朔爷在18年末写了一篇小文,朔爷说“追问有没有意义是件很无趣的事,只要问你愿意不愿意就足够了”,就天津人而言,早上有一碗嘎巴菜,不差钱买套大煎饼,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乐子,自己愿意,也就“足够了”。

2. 从经济而言。

首先,国有经济占比过重。渤海钢铁、天津港、物产集团、百利电气等等不做解释。

其次,投资驱动经济占比过重。比如一个于家堡一年两千多亿的投资。

另外,民营经济缺乏活力。国企不应造就富豪,富豪应当出资民营经济。但从胡润排行榜看,几乎看不到天津出身的富豪的名字。

我在武汉、上海、北京等地生活过,也偶尔游荡于成都、重庆、合肥、南京、深圳、广州等地的街道、市井。整体而言,相比之下,窃以为天津是非常缺乏商业活力的城市。天津的经济国有企业占比过大,投资占比过大,但这两块却难以做到使老百姓雨露均沾,而能够吸收更多就业人口的民营经济又非常不景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天津的人均GDP一直位居各大城市前三名,甚至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但人居收入水平却在各大城市排名中排到全国三十几名,甚至不如南昌、郑州、贵阳、昆明、乌鲁木齐等中部、西部甚至西南、西北部的城市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