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那些春节不走亲戚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我是渣大师


现今社会,合则聚,不合则散。

有的亲戚还是很说得来的,但是,大部分亲戚真的没啥可聚会的。

就像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父辈自年轻时,就从家乡出来了,然后就在工作的地方扎根了。我们打小就出生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家乡的亲戚等,真的特别不熟悉。



我们朋友们有时也聊这个事,好几个朋友,都属于,过年时得陪着老人回老家的。因为有车,开车带老人回家,也是尽孝心。

他们回老家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父辈,因为自己真的是跟老家人特别陌生,也就是跟着回去,又跟着回来。

父辈们也是非常热心地介绍各个亲戚,当时也很热情地打招呼,但是很快就忘了。第二年周而复始。

走亲戚就是相当于家庭里的任务,为了自己的父母亲,也是走一趟。

其实到哪里,亲戚都特别热情。

自己也没有特别愿意去的感觉。

如果有可能,真就在家里看手机更舒服。

这就是我们这里的年轻人的状况。



我感觉,更年轻一点的,是宁愿跟朋友跟同学聚会,也不愿意走亲戚的。

(特别亲热特别熟悉的亲戚除外,)因为有的亲戚真的就是陌生人,有的彼此见面都不认识。也是有点尴尬啊!


Longsuixinyuan


那些春节不走亲戚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首先声明,春节期间不愿意走亲戚的大有人在,这些人不存在什么心理问题,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就非常不愿意走亲戚。现在毕竟不是过去的年代,家里穷的没有什么吃的,出门走亲戚都是为了去亲戚家吃点好吃的,现在想吃什么有什么。记得小时候最愿意走亲戚,因为心里明白,只要去亲戚家,无论如何都比在家里吃的要好一些,所以特别期盼正月期间去走亲戚。

今非昔比,现在的人很多都不愿意去走亲戚。别说走亲戚了,就连拜年这样的传统习俗,也是越来越淡薄。我记得前几年,我们村里天不亮起来去拜年的人,像赶大集一样,街上的人来来往往,相互打着招呼,说着过年好。最近几年,初一凌晨再出去拜年的时候,街上的人稀稀落落,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几乎全村子的人家都要走遍,都要去拜年,现在也就只去自己最亲近的那么几家。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济生活的提高,却反而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正现在春节期间,不想走亲戚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年轻人,更是不愿意去走亲戚,他们宁愿自己呆在家里玩手机,或者结伴出去游山玩水,也不愿意到亲戚家去串门。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不愿意去走亲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去亲戚家以后,总要寒暄一些自己不愿意说的客套话。很多时候,有些人是不愿意说这些客套话的,觉得没话找话,有些很无聊。第二,因为有的亲戚,其实平常之间是不太走动的,也只有过年的时候去一次,大家交流的很少,所以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相互面对的时候,有一点尴尬。

第三,去人家家里或多或少的总要受一些拘束,当然不如在自己家里自由自在更好。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有的人不想去走亲戚,是因为亲戚家里太脏,去了以后吃不下饭,如果人家非要留你在那吃饭,走了又不太好,所以心里感觉特别扭。


一品小十六


一年一度的春节,其实就一个字“累”。最累的活儿没过于走亲戚了。虽说现在的通讯很发达,也很方便,但是它还是无法替代传统的习俗——走亲戚。

还别说,这不走亲戚真的有想法:

现在的压岁钱已有了“新意”,并非是年三十年晚长辈给孩子的“压岁”钱,也不是大年初一“大拜年”的“红包”。赤裸裸成了走亲戚的“必修课”。本来这个压岁钱是有“交换性”的,可到了亲戚家,不只是亲戚家一两个孩子的事,还有亲戚亲戚甚至更多的亲戚也在走亲戚,虽说每个孩子也就20元,或50元,可遇到太多亲戚的孩子,这自己掏钱还不自在,挺难为的。做为长辈,或为面子,弄不好也得几百元,即使有互给的,谁会“如数”奉还?不走亲戚实际上是在躲避。



本来人们长年累月为生活各自忙碌着,只有到了春节亲戚间相互走动走动,表明至少还有那份亲情的存在。这就不可避免在亲戚家会遇到这路那路的亲戚。吹嘘的、恭维的,似乎只有自己性格不合时宜。不过都在一起说了话,吃了饭菜,还喝了几盅酒,说了改天去你家却当了真。等着,也备着酒菜,可年都过完了,说好了要来的亲戚还是没有来。原来那话是“场面”上说的,逗人的,原来亲亦非亲了。不走亲戚就是怕被人看不起。


其实,多陪陪父母、孩子,睡个自然醒,然后美美地吃喝一顿,怎么都被走亲戚划算。


为生活而提神


我就不愿意走亲戚,我每年都是大年30回家,初一初二就回市区了,这期间除了初一去一个村庄的家族族人家里拜年,其他哪都不去。个人观点,我去了可以,不吃饭,不喝酒,坐一小时就走可以,忙一年了,就休息这么几天,你去人家拜年,人家在留你吃饭,基本都是八个菜,甚至十个菜,吧主人累够呛,你没吃几口拍拍屁股走人了,人家又不好意思倒掉剩余的饭菜,于是人家天天吃剩菜,你头天刚走,第二天又来一波,主人家真挺累的,我去亲戚家,要么不吃饭,要么就一碗米饭,一个馒头一两个菜,吃一口就行,多一个,我都不愿意打扰人家,一切从简,大家都舒服,过年吗,就应该舒服,享受假期,忙一年了,好好休息几天,去看看电影,一家人一起聚聚唠唠嗑,不愿意去别人家打扰别人,一个电话,短信,一巨祝福问候挺好,过了年以后找个时间,带上礼物,去看看。


逍遥子luck


我们家就从不走亲戚。

有句话说穷不走亲戚,富不回家,说的就是我们家吧,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不走亲戚了。有件事,我至今记得清楚,小时候亲戚给压岁钱都是当面给的,多少钱就能看出来。

当时大姑给了人家2-3块吧,给我们1块,我当时就感到伤自尊,其实陆续走了二年亲戚,之后就没走了。

穷人没有亲戚,我很小就知道,所以我不会向那些亲戚哈腰,我很少回家,上学工作,如今好多年过去了,村里人都不认识我,我也不知道谁是谁。

这几年风俗在变,亲戚之间也变得伪善,自己家里过好了,自然有亲戚朋友。



青云遮幕


现在很多亲戚一年见一次面,一见面无非就是上学的考试成绩;工作的问工资;未婚的催婚;已婚的催生,生二胎。翻来覆去就这么点花头,我作为88年的真的挺厌烦这种的。关心不是到了一年回去的时候才关心,亲情是靠平常日积月累的,对于这种年度亲戚,基本就是陌生人相处方式寒暄下就得了。而且我还是独生子女,比较有个性,我就是合得来杜说几句,说不到一块的也就话不投机半句多吧。个人想法,不喜勿喷


丁丁猫17913874


我想走亲戚,可是我没几个亲戚可走,有一个舅,我不想跟他走,我爸癌症生病住院的时候,我家里凑不齐钱他也不说借我们点,等我爸去世了他立马买上车去我家显摆。有一个姑,我爸生病住院的时候,别说给我们钱了,原先欠着我们家的钱都一分没有给我们。还有一个小姨,这是我回老家还能去的唯一一个亲戚家。有个大爷,不过大娘是个势利眼,我也不想去他们家,就是每年的时候都去以上这些人家送个年,但是不走亲戚的,有时候去我姨家。。。我也想走亲戚的,可是我这些亲戚做法太让我寒心了,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人穷莫走亲,说的可能就是我吧。今年这个年过的很不是滋味,没有父母,没有家可回,只能跟媳妇带着两个孩子在家里,就这样把年过完。


不知所谓中年油腻大叔


那些春节不走亲戚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今天大年初三了,初一初二连着两天,小编哪都没去,除了初一夜里把本家族的老人转了几家,一共四家,都是长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前天下午睡觉,昨天下午又睡觉,睡得天昏地暗的。

小编今天就不说别人了,自己都是不喜欢走亲戚的人,今天就说说我自己吧。走亲戚其实就是去拜年,然后大家凑在一起吃顿饭。


比如昨天,昨天本来是应该去姑婆婆家里拜年的,小编没去,说实话,姑婆婆对小编一直很好,小编不愿意探亲的理由只有一个:懒惰。

喜欢宅在家里是我的本色,不愿意串门,不喜欢逛商场,不喜欢出去旅游,不喜欢探亲,朋友说我不喜欢旅游是舍不得花钱,其实真不是,小编从小不喜欢旅游,探亲是最近几年才不喜欢的。

看到这个标题,小编认真找原因,为什么不爱走亲戚呢,比如昨天,和朋友聊天,她去她的姑姑家里拜年,是十一点钟去的,估计也就是去吃个饭而已。

小编觉得过年探亲就是个忙碌别人,吃胖自己的事情,去了之后看着亲戚忙忙碌碌做一大桌子菜,小编倒是每年去帮忙做菜,吃了饭以后一会儿就走,所以单纯的认为走亲戚就是吃饭而已。


找了些说不过去的理由,小编突然觉得脸红了,看来都不是好的借口,走亲戚一般是到长辈家里拜年,舅舅姑妈姨妈……

晚辈本来就应该去给长辈拜年的,这是我们中华美德,是尊敬长辈的表现,不去的话,长辈心里会有意见,会有疙瘩。

不去拜年是感情淡漠的表现,是冷落亲情的表现,今天看见这个标题,小编好好检讨了,该走的亲戚要走到,哪怕去送了礼物拜了年不吃饭就回家,最起码长辈知道咱心里有他们。

小编不知道别人不喜欢走亲戚是什么心理,但小编确实是因为懒惰,因为喜欢清净讨厌人多,今天认真检讨了,是自己毛病多,亲戚不走的话,亲情又怎么会不淡化?

请大家拍砖吧,如果不是这个标题,小编完全意识不到自身这些毛病,今天检讨了,赶紧起床到亲戚家里或者朋友家里转转。


悠然见东山


分两方说

1.大概是眼不见心不烦吧,但又躲不开。

我爸那边,兄弟之间似乎有点意见不和【以前我爸和他的兄弟们做生意,分家闹得不愉快】,每年回老家过年都能为各种事产生分歧。更恶心的是,在饭桌上伯母家又笑脸相迎,老是找我们搭话,即使心里不舒服又不能怎么样,还得笑眯眯的回应,毕竟是长辈。

现在我爸三兄弟,在老家每家人都有一栋房子。以前的时候,还没有建楼房,是住那种农村的砖瓦房,大概是每年轮着回老家陪老人过年。我伯伯家基本没有回去过,好不容易回去了,我哥哥姐姐他们也嫌弃老家不好,老是催着要回城市。

后来三兄弟每家建一栋小房子,其中只有叔叔家是没有单独厨房的【他们家先建的楼,那时正好赶上台风,以前的老房子瓦片都快掀没了,幸好他们先建好了房】,爷爷奶奶住他们家,厨房是另外的的小平房。

叔叔家还挺好的,我和我弟能够和堂弟堂妹玩的来,他们家老是请我们吃饭23333【当然我们也不会白吃,会买菜干活】,我和我弟经常去他们家玩。在爷爷的几个孙子孙女里,就只有我还会讲一点家乡话,可以和他们聊天。而弟弟妹妹则是帮爷爷奶奶干点其他的活。

在去年过年的时候,伯伯家弄个骚操作。农村过年是要拜神的,他们家在当天闷声不响,飞快的杀鸡,准备东西,直接就去拜神了,什么都不和爷爷奶奶、我们说。回来之后说请爷爷奶奶去他们家吃年饭,结果爷爷奶奶等了很快,我们都可以吃了,他们都还没端菜出来。我们看不过去,就先请爷爷奶奶来我们这吃。后来好像还因为这事吵了。

今年过年,伯伯家又搞事。他们先前并没有说会不会回老家,我们两家人等到除夕的前一天,都没有消息,就想他们也许不回,然后我们两家人就商量除夕拜神,年饭事宜,打算一起出发。结果他们除夕前一天的晚上就回来了,哥哥姐姐一回来就躲进屋子不出来,伯伯伯母就只管自己的事。当天晚上我们两家请伯伯一家吃饭,饭桌上伯母又开始尬聊,而哥哥姐姐是很久没联系,都是成年人,已经是聊不来了的。伯伯他们在另一桌喝酒。

期间,几个大人说到第二天的除夕、年饭事宜。伯伯似乎想掌握节奏,拿出他身为大哥的威风,一直试图安排其他两个兄弟的分工“啊,明天我去买菜,老二老三在家干啥干啥”。总之给他们家的就是轻松的工作,我们却要包揽大部分的苦活,自然是遭到反对的。

第二天的年饭,伯伯家全都躲在屋里,没有一个人出来帮忙,我们两家人连小孩都上了,择菜,端水,烧火等等,他们一家倒好,都可以吃了,才慢慢的来。

年初一的晚上有客人来,摆了几大桌在房子外面的空地上,我们都在做事,伯伯家一看客人来了就直接把客人拉到他们家开始愉快的聊天,根本就不理我们。本来婶婶都已经准备好了茶在外面等客人,结果他们家来了这么一个操作。

在准备饭菜的时候,我堂弟都小声吐槽,伯伯家回来一点忙都不帮。

饭桌上我伯母说他们后天就回城市去了,连五天都不到。每年都是这样,只要是他们回来,就必定是最晚回来,最早走的。



2.太无聊

我妈这的关系不错,但就是去我妈的外婆那里,无聊至极。

那边的亲戚全是我妈的长辈,这个辈分就注定了我弟和我,与他们毫无话题可聊,这个地方不认识什么同龄小孩,连地方也不太认识,就不敢乱走。玩手机又会被家长说。这个鬼地方真的不想再来了。


七杞亓啟炁


逢年过节走亲戚,相互问候、联络感情是一种习俗。可随着时代发展,大把的人不再走亲戚。我认为其存在以下可能及心理:


  • 通讯的发达导致了人们的懒惰。如今基本人手一部手机,手机不离身,“一机在身天下我有”。人们直接的沟通也更简单、迅捷,随时随地通话、视频,在家就可以相互拜年问候,不必大老远登门拜访,因而养成了这种问候方式,形成了懒惰。过去通讯不发达要想联系只能登门走亲戚。

  • 年味儿变淡。很多人越发觉得过年只是一种形式了,不再像以前一样一帮人围在一起共同包饺子聊天看春晚,想要吃什么看什么平时都有,物欲的满足致使过年流于形式。而且,人们聚在一起很少有共同活动,而是纷纷低头玩手机,或是忙着抢红包,或是忙着拜年,或是无聊玩游戏。

  • 平日的繁忙在过年难得有休息的时间,只想宅在家,哪都不想去。走亲戚就得送礼、聊天、吃饭,会耗去很大精神成本,本来平日就很累,谁不想自在一点。


  • 走亲戚要送礼,尤其还要给小辈拜年红包,给不起啊。有些畏惧心理。过年你去亲戚家,孩子叫你一声舅舅、叔叔、姑姑等称呼时,你好意思不给红包么,而且给能给一百么,至少也得三头五百的,要是一两个孩子也好,架不住孩子多呀,平日一个月工资都根本不够。

  • 年轻人大多不爱走亲戚,尤其独生子女,对于连络感情显得不那么重视并且或许觉得尴尬。走亲戚大多都是长辈,本就共同话题少,还得显得开心,干脆不如不去走亲戚。

  • 走亲戚就会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夺命追问。还上学的问学习成绩怎么啊,排第几呀;毕业了的问工作怎么样啊,挣多钱啊;没对象的问有没有对象啊,抓紧找啊,我给你介绍两个呀;有对象的问啥时候结婚啊;结婚的问啥时候要小孩呀…………问题实在太多,但又是长辈所谓的关心,不得不听,所以很烦。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快到新年啦,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梦想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