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郭德纲为什么不唱快板?

幽兰逢春6


郭德纲不是不打快板,而是少而已。和于谦和高峰表演《同仁堂》时就打过快板,还是“高式”快板——“高”不是高峰,而是

高凤山。除此之外,郭德纲早期相声里也出现不少快板的表演。

但相比原德云社创始人之一的李菁,郭德纲在快板方面显然是弱项,包括后来的高峰、郭鹤鸣等在快板方面功夫都十分了得。所以郭德纲自然也就打得少,毕竟相声主要还是“说”,社里这么多高手,没必要什么都自己出彩。

在旧社会,以及近点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北方地区游走乞讨的乞丐,都会打着快板挨家挨户讨饭。其实,快板本身就是民间讨饭人的一个手段而已(这就是为什么以前李菁被郭德纲封为“北京丐帮少帮主”的由头),后来被习惯博采众长的民间相声艺人吸纳所用。

而且,快板本身并非高难技术活,用郭德纲的话就是:一天就会打出点、三天就熟练了、一星期就是“艺术家”了。当然这有夸张的成分,不过现在很多小孩子——包括南方地区——随便学几天就能上手,这也是事实。

所以郭德纲并不太注重快板,现在相声界的演员艺人,也很少看到在舞台上表演大段快板书,或在相声段子里频繁使用快板。包括德云社的于谦、孙越、岳云鹏、张云雷等都很少打快板。

少打并不是不打或不会打,去年张云雷参加《相声有新人》客串演出时,就打了一小段,给高峰唱“快板《探清水河》”时伴奏的。

于谦老师不打快板,是因为顾及到师父石富宽,出于尊师重道。郭德纲曾经调侃说,

于谦打快板是等于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为什么呢?因为于谦的快板是跟高风山学的,而石富宽又是高凤山的徒弟,于谦又是石富宽的徒弟,够乱吧。于谦打快板,等于和石富宽同辈了,所以公开场合一概不表演快板。当然这也是于谦老师的美德,换作有些艺人,才不管那么多,先痛快再说。


岑詮


郭德纲快板相比其他几门功课,稍微短那么一截。而且快板其实在所有表演科目中,抓人的难度是最高,而且最难炸场子。

第一、快板是力气活儿,既要踩点也要手上抖不停,而且一旦出错吃字儿,外行人也听得出来,高峰快板那么厉害,偶尔吃字儿到现在还被网友吐槽,毕竟观众群体太大了,等于让几十上百万人盯着你找茬儿,再完美的人也难免出错,何况演出频率那么高的德云社;

第二、快板的词儿虽然可以临时现编,但更多的还是套词儿死词儿,而且讲究合辙押韵。那么快板里面的包袱数量,就远远不如相声那么多,尤其是郭德纲于谦那种基本不对词儿,上场凭本能也能把故事讲明白,还能各种现挂炸场子。快板根本做不到这一点,除了炫技之外,对于观众得不到任何快乐体验;

第三、不管承认与否,德云社青年演员起来后,尤其是张云雷孟鹤堂这种年轻偶像演员,实际上“唱”跟“学唱”成为主流,一方面好传播,另一方面不用卖那么多力气就能让观众满意而归,在这种市场暗示下,愿意卖力气的人就不多了。而且张云雷的快板功力很强,但他的搭档杨九郎因为手受过伤,所以不能配合打板,只是偶尔亮一下。孟鹤堂是相反,他的板比较一般,周九良快板很强,甚至可以跟被除名的郭鹤鸣相比,所以功力有落差也很难一起演。郭德纲的道理也差不多,他其实也可以偶尔买卖力气,但于谦不能随便打板,涉及到一些门里伦理问题。但新人里面,张九龄王九龙的双人版是最强的,节奏感十分好,而且还能现编现说,包袱也不少,有兴趣可以去听一下。

综上,不是郭德纲不打快板,而是所有对表演形式衡量观众反应的结果,快板被郭德纲放到第二梯队里面去了,相比甩高腔、唱戏曲太平歌词、歪唱流行歌曲这些观众更爱的表演形式,快板这块的业务被高峰等老艺术家给承包了。


咸鱼茶馆


快板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称作‘数来宝‘’,最初是作为乞丐沿街乞讨使用的一种方式。

郭德纲先生早年就学过快板,在2006年和于谦、李菁、高峰等4人正式拜天津快板老艺人金文声为师父,学的是王派快板!

早年郭德纲就和李菁表演过双唱快板,但看的出来老郭快板确实没有李菁这样的行家专业,而且老郭自己也说过,怹不喜欢快板,因为快板来源为乞讨,所以老郭在先生还戏称李菁为北京丐帮少帮主!

但是郭德纲在评书、梆子、京剧、大鼓、评剧、太平歌词等多方面都有所涉猎,甚至精通,所以在舞台上不缺艺术表演形式,也就很少打快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