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吴荣光:清代收藏大家

◆ ◆ ◆

文 |石禄生

1

自古以来,收藏家就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一般而言,他们不迷恋权力,也不怎么贪财色,独独对文物艺术品痴迷不已。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历史地看,中国人对收藏的认识,要早于世界。因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重量级的收藏家。

尤其是明清以来,既富藏物又精通金石学的顶级收藏家更是层出不穷,譬如钱大昕、翁方纲、阮元等,个个都是名头如雷贯耳的收藏大家。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说到阮元,笔者的祖上十九世祖石修堂公与之有过一段金石交情,实际上正是受阮元的影响,在石修堂公的开创下,我所在的家族福建武平县中堡镇石氏,才有了世代钟情于收藏的传统。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当然了,这是题外话,在此不赘述。具体详情可查看2018年文章《清明特稿 | 石禄生:忆念先祖话收藏》

本文要说的,是清代的另一位收藏大家吴荣光

与笔者的十九世祖石修堂公相似,吴荣光也受到了阮元的极大影响,这使他后来成为清代赫赫有名的收藏大家。

也因为这层关系,让笔者对吴荣光产生了浓厚兴趣,促使笔者要写下这篇小文。

在本人收藏的数千片传统匾额中,有一片即为吴荣光所题匾,上书“文光焕彩”主题正文。通过上下落款文字,我们可以得知,该匾是吴荣光于道光十九年(1839)从福建布政使官位上退休时所题。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清·道光十九(1839)年【文光焕彩】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吴荣光出生于1773年,广东南海人。但他的祖父其实是福建人,早年从福建到广东经商,做的是盐业生意,发了大财,攒下了丰厚的家底。

这一点信息很重要,说明吴荣光是凭祖业的财气搞收藏的,否则他没有底气追随阮元的脚步,大搞文物收藏。

嘉庆四年(1799),吴荣光考中了进士,从此入仕当官。在做官的前六年,吴荣光做的基本上都是“京官”,这让他得以近距离接触嘉庆皇帝,后者对他也是器重有加。

嘉庆九年,嘉庆皇帝御赐了一方仿唐的观象砚给他。吴荣光如获至宝,亲笔在砚台上题写了“御赐观象砚斋”字样,并精心收藏。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更难得的是,在天子脚下当官,让吴荣光有了机会密切接触深居京城的金石大家,这使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金石之趣。

其中对吴荣光影响最大的收藏大家,当数翁方纲和阮元,他每每跑到他们家里把玩各种收藏大器,拜师请教金石之学:“晚辈吴荣光,想听前辈教诲,还望指点一二。”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吴荣光的谦卑有礼,是翁方纲和阮元所喜欢的,尤其是吴荣光对古玩艺术品的浓厚兴趣和好学态度,更令两位大家赞赏不已:“孺子可教也,我中华数千年艺术传承,需要这样的后生参与其中。”

尤其是阮元,年龄只比吴荣光大九岁,年纪比较接近,吴荣光与之接触没有太多的代沟,两个人也比较谈得来。

所以,阮元是吴荣光走上收藏之路的最重要的引路人。具体细节不表。

因此,在吴荣光的官宦生涯早期,别看他年纪轻,俸禄也不高,但他凭借祖上的家业底气,以及追随翁方纲和阮元练就的古玩艺术品鉴赏力或火眼金睛,入手了很多古代各时期的艺术品,尤以字画为最。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一时之间,吴荣光俨然成了京城富有影响力的年轻收藏家了。经过时间的日积月累,吴荣光的收藏或金石爱好,呈现如下特点:

其一,他每收藏一件古字画,必仔细鉴赏,并加印个人的鉴识印章"筠清馆"、"石云山房"、"友多闻斋"、"岘樵山房"等。这使他逐渐成长为馆藏丰厚的收藏大家,以及鉴赏力高精尖的金石学大家。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其二,吴荣光自己爱好字画创作,并拜书法大家刘墉为师,所以其书法水平也突飞猛进。到了晚年,吴荣光的书法水平已达至臻,这让他留存下来的字迹作品成为了当今收藏界的热门藏品。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吴荣光书法作品

其三,吴荣光酷爱阅读,购书频频,所以他的藏书量十分巨大,动辄以几万册起计。以至于后来他的藏书家的名头,甚至超过了他作为字画收藏家的名气。

2


从嘉庆十年起(1805),吴荣光的“京官”生涯告一段落,他开始转任各省地方,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河南道监察御史、浙江乡试副考官等。

转任地方,对吴荣光来说意味着要搬家,而他的艺术藏品以及大量藏书,按理说是比较大的搬迁负担。

但吴荣光是以收藏为趣的人,他才不会觉得这些东西是负担。相反,精品藏书和藏品,是他必须要随身携带的,并以此为乐。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嘉庆十三年(1808),吴荣光被朝廷派去巡视天津漕务,通俗地说就是巡查皇家粮仓的运输和管理等方面的事宜。

粮食关乎全民温饱,兹事体大。实事求是地说,吴荣光对这份工作是上心的:“粮食是朝廷的生命线,我吴某人必守住这道大门。”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吴荣光也着手操办了很多事:碰到荒年,开仓赈灾;运粮船只老旧破损,他力排众议下令添置新船;查到在运粮、存粮中有克扣拿要的问题,一律严办。

但是,粮食部门牵扯到的利益面太广,历来是贪腐舞弊的重灾区,这种事吴荣光也无能为力。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这不,嘉庆十四年(1809),皇家通州粮仓曝出粮食亏空短缺的大案,内部人员偷盗粮米的新闻大白于天下。

吴荣光作为巡视人员,竟然没有主动发现这个大漏洞?嘉庆皇帝怒了:“吴荣光巡视失察,就地革职。”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革职是什么概念?直白地说就是开除出公务员的队伍,不在朝廷系统了。

等于说,吴荣光先前考的进士不作数了,要想重新做官只能重考科举,或者…….或者?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对,或者出资向朝廷买官,俗称捐官,这种事在明清时代是常有之事。而且捐钱换来的官职,跟科举出身的官,地位是相当的,并不受歧视。

但是呢,吴荣光把祖上留给他的钱财都花在买古董上面了,自己又没有攒下什么钱。古代捐官花费很大,动辄数千两银子,吴荣光并没有这个实力。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他不但没有钱捐官,而且被革职后连吃饭都成问题了,困难时只好变现自己的收藏品,用来买米下锅。

但在关键时候,吴荣光的好人缘派上用场了。其实之前单凭吴荣光说一口粤语味的朝廷官话,就能拜师翁方纲、阮元、刘墉等大家人物,足以说明他的社交能力一流,融入各种圈子游刃有余。

所以,就在吴荣光被革职的第二年,朋友们都不忍看他落难,大家主动出钱出力,为他捐官,帮他恢复了员外郎的身份。

员外郎说是一种官职,其实更像是一种身份。有了这个身份,以后升官就有了资格。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事实证明,朋友们为吴荣光捐官,是极富眼力的。后来吴荣光的官场生涯非常顺利,从嘉庆二十二年到道光八年,在十年的时间里,一路升迁:先后任陕安巡道、福建盐法道、福建按察使、浙江按察使、湖北按察使、代理贵州巡抚、福建布政使等。

由此可见,吴荣光不仅喜欢做官,而且擅长做官。但是他没有忘记一点:权力是暂时的,钱财也是暂时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一有价值有意义,同时能够造福子孙的,是他手中越积越多的古玩艺术品,还有那些珍藏版的图书。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因此,这期间的吴荣光一边频繁转任各地做官,一边雷打不动地随身挟带着自己的藏书和藏品;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手中的古字画、古字帖等展开深入研究,不计繁琐地进行登记造册,又对它们做了详尽的解读和注释等。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长此以往,吴荣光的收藏就不再是单纯的器物收藏了,而是形成了一座座有实物、有考据、有档案、有图文的文化宝库。这样的收藏行为,令人叹为观止,肃然起敬。

老实说,笔者作为当代的收藏者,从吴荣光的收藏习惯中也获得了不少启发。

3


转眼到了道光十一年,吴荣光被任命为湖南巡抚。一年之后,在巡抚之位上,兼代理湖广总督之职。

从进士入仕到革职开除,再到出资捐官,最后能到封疆大吏的高位,吴荣光的官宦生涯也算是精彩绝伦了。不夸张地说,吴荣光的官场之路,就是一个传奇。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但历史已经证明了,吴荣光在身后留下来的永久荣耀,并不是他的官宦传奇,而是他作为金石收藏家和书画家的文化影响力。

还是那句话,权力和金钱是过眼烟云,唯有文化才有永恒的光芒。

当然了,吴荣光的官宦名头,之所以被金石荣誉所掩盖,还在于他在晚年时期,再一次经历了官场黯淡时刻。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事情是这样的,道光十六年(1836),湖南的全省学政龚维琳犯了错,被弹劾了。犯的什么错呢?我们无从知晓。

关键是作为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的吴荣光,事先没有如实禀报龚维琳的问题,这就要负领导责任了。不过这次吴荣光没有被革职,只是被降职了事。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就这样,道光十七年(1837),吴荣光从巡抚和总督的高位上“跌落”到了布政使的位置,又一次到福建任职。早在八年前,吴荣光已经任职过福建布政使。

此番让吴荣光再次回归福建任布政使,朝廷是有用意的,即“以原品休致”。说白了,意思是说,这是吴荣光退休前的最后一次任职了,如果不再犯错误,就能以这个品级退休。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吴荣光当然也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退休,所以第二次到福建任职,他的内心竟有了一些澎湃之情:“福建是我的第二故乡,又是我吴某人的祖籍所在地,我得给这里留下点什么东西。”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在福建三年,吴荣光陆续向福州凤池书院捐赠了两千余册的藏书。这对他来说绝对是大手笔了,毕竟他是一个以收藏为趣的藏家呀。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道光十九年(1839),吴荣光如期从福建布政使的位置上卸任并宣告退休,感慨万千的他,在福建留下的最后的墨迹,就是这块匾额“文光焕彩”。此时距离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只有一年时间。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吴荣光退休时,将一辈子累藏下来的古字画等艺术品、图书等,除了捐赠的,悉数运回了广东南海老家。

粗略统计,吴荣光运回家的东西,光古字画就有几千卷,藏书两万余册,打包数十个大箱,才陆续运输回乡。可见其收藏之丰。

数十年官场游历,吴荣光在外辗转多省,期间他除了收藏大量实物,还完成了诸多金石著作:

譬如《金石款识类》、《帖镜》、《辛丑消夏记》、《筠清馆金石录》和《筠清馆法帖》等,对古书画碑帖、古字帖以及各类文物等,展开了详尽的考据研究与归纳,堪称中华金石学的重要文化遗产。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吴荣光退休后不久,面对一触即发的鸦片战争,他作为广东本地重量级的政治元老,积极组织了乡团演练,以为广州保卫之战尽绵薄之力。这是题外话,不赘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吴荣光一辈子的收藏,后来因家道中落,都被他的子孙散卖光了。


人们不记得他当过“省长”,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也因如此,吴荣光的藏品及其个人书法作品,后来分散到了世界各地。

其中在国内,至少有十几个博物馆,现藏有吴荣光鉴识印章的艺术品或他本人的书法作品。有鉴于此,吴荣光,无愧为清代影响力深远的收藏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