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阿司匹林会加重痛风,那么冠心病伴有痛风的患者怎么办?阿司匹林还能吃吗?

综合内科张医生


阿司匹林确实会加重痛风,但并不是所有的阿司匹林会加重痛风。



阿司匹林用量不同,对尿酸影响不同:

1、大剂量阿司匹林降尿酸

3000mg阿司匹林,可明显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也就是吃大量的阿司匹林会降尿酸,但平时咱们冠心病的朋友长期服用一般都是小剂量阿司匹林;

2、中等剂量阿司匹林引起尿酸升高

1000-2000mg,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从而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一般我们也不会长期服用中等剂量的阿司匹林

3、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尿酸有轻度影响

75~325 mg,能够减少尿酸的消除,轻度升高血尿酸,这就是我们常遇到的问题,我们为了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不得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就是小剂量阿司匹林。


冠心病患者合并痛风在临床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首先肯定我们不能因为尿酸异常就把阿司匹林停了。

怎么办?

两者兼顾!

1、必须正规按时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能够给冠心病带来更多好处,而即使阿司匹林会影响尿酸升高,也是可以控制的。我们不能因为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轻度的尿酸升高,而停止服用阿司匹林,这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降尿酸,我们还可以通过控制摄入过多的高嘌呤食物,来平衡阿司匹林引起的尿酸升高,如果仍无法控制,甚至加用控制尿酸升高的药物来抗衡阿司匹林这点副作用。

如果还是无法耐受阿司匹林引起的尿酸过高,那么可以用氯吡格雷这种药物替换阿司匹林。


总之,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我们要权衡利弊,要分清轻重缓急,要抓住大问题。我们不能因为阿司匹林会引起尿酸升高,就停用阿司匹林!


心血管王医生


阿司匹林对尿酸的代谢有影响,会增加尿酸的含量引发痛风,但是对于冠心病的病人来讲,抗血小板的治疗又是不可缺少的,遇到这种治疗矛盾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阿司匹林可能增加痛风发作,但不是一定,因此对于冠心病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首先评估服用阿司匹林后是否引起了患者尿酸水平的升高?

如果没有引起尿酸升高,说明这个患者痛风的发作与服用阿司匹林相关性不大,因此是可以继续服用阿司匹林的。

如果尿酸水平明显升高,那么这个患者痛风发作与阿司匹林的相关性是很强的,这个时候,建议停用阿司匹林,换用另外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氯比格雷。

如果痛风的发作和阿司匹林的相关性比较高,但是患者在某段时间内(如支架术后1年内)又必须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的话,阿司匹林不能停怎么办?这个时候建议严格控制饮食,同时服用降尿酸的药物来帮助渡过这一段时间。

以上就是徐医生关于冠心病伴痛风患者能否服用阿司匹林的解答,希望能帮助到你。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心血管徐医生


我是一名心内科医生,致力于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大家普及心血管疾病的诊疗知识。

阿司匹林会影响尿酸代谢,容易诱发痛风,但不是吃阿司匹林就一定会痛风。

冠心病合并痛风的患者应该怎么办?

1.如果您没有发作痛风,建议您还是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冠心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不可或缺的。

2.如果您发作痛风了,首先建议您低嘌呤饮食,少次多量饮水,可服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如有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可服用秋水仙碱消炎止痛,待过了急性期后可服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至于是否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可让心内科大夫评估后觉得时候换用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另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抗血小板药物,不影响尿酸排泄。其次心内科还有很多药物影响尿酸排泄,例如双氢克脲噻,可让心内科医生尽量把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换为其他药物。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方式,请您帮我点个赞。关注我,我会把收治患者常见的疑问向大家解答。如果您有什么建议或想知道的也可以给我评论。


不爱说话的暴脾气


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具有抗血栓的作用,临床常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小剂量阿斯匹林说明书注意事项提示,阿司匹林能够减少尿酸的消除,可诱发痛风,那么冠心病,合并的痛风的患者还能继续使用阿可匹林吗?

关于阿司匹林对血尿酸的影响,不同剂量其影响也是不同的。

大剂量阿司匹林,每日超过3克,可明显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也就是降尿酸。

中等剂量的阿司匹林,每日大于1克小于2克,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从而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

小剂量阿克司匹林通常是每天75到325毫克,能够减少尿酸的消除,轻度升高血尿酸。

由于阿司匹林对于动脉粥样性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的获益,是得到了循证证实的。因此,阿司匹林并不是高尿酸血症或者痛风的禁忌症,这些患者在应用阿斯匹林时,应监测驯尿酸水平,必要时应用降尿酸药物或调整降尿酸药物的剂量,避免痛风的发作。


刘药师话用药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目前痛风在我国呈现高发趋势。痛风病人多因引发心脑血管病和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而死亡,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那么,阿司匹林会加重痛风,那么冠心病伴有痛风的患者怎么办?阿司匹林还能吃吗?

一、阿司匹林会加重痛风,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纠正一下:痛风患者应慎服阿司匹林,但并不是说痛风患者一定不能吃阿司匹林。

因为阿司匹林(<2 g/d)减少尿酸排泄,升高血清尿酸水平,低剂量阿司匹林(≤325 mg/d)使用可增加痛风复发风险。

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首先针对原发病积极治疗;阿司匹林并非禁忌,但应该监测尿酸的水平,然后适量的服用则可能会有利于痛风的治疗。

所以,适当使用阿司匹林不一定会加重痛风!

二、冠心病伴有痛风的患者怎么办?阿司匹林还能吃吗?

冠心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是冠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狭窄,年龄是主要原因,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用药。

所以,当冠心病没有禁忌时,则需要经常服用。

但是,如果患有冠心病还伴有痛风,则应该谨慎服用阿司匹林,这种情况最好咨询专业医生,若允许,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免出现意外。

三、冠心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1、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   

2、调整饮食,饮食要清淡,可以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脂肪、糖类食物。

3、戒烟少酒,因为吸烟是造成心肌硬塞、中风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戒烟,酒精也不能多喝,否则同样会加重病情会诱发其他疾病。   

4、要学会劳逸结合,身心要愉快,平时要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避免餐后立即运动。   

5、坚持体育锻炼,但是要牢记适可而止。

四、痛风患者的注意事项!

得了痛风不能吃什么和能吃什么就相当重要,患者必须在痛风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痛风饮食的问题。

1、别吃嘌呤醇,避免食用像动物内脏、海鲜、虾贝类、啤酒等食物和饮品,多食用米麦类、蔬菜、水果、鲜奶等低嘌呤含量和比较健康的食物,有助于将尿酸;

2、多做运动,这样肌肉、关节处会更稳定,发病后疼痛感较为减少。但是要注意避免剧烈的腿部运动,如登山、长跑等。

3、平时多喝水,可以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

以上便是关于痛风和冠心病的一些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肝火旺盛以及备孕、湿气重、肾虚、衰老、三高、肝病、皮肤病等等,应该怎样调理最有效?

康爱多每天为您推送各种专业健康的知识,让你了解更多的健康资讯,走出用药误区!


康爱多掌上药店APP


现在痛风的发病越来越高,痛风的发病和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因此痛风的预防主要是尿酸水平的控制。控制尿酸除了使用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外,还应该积极进行生活干预,主要有:进食低嘌呤低能量饮食,减肥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冠心病患者需要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以抑制血栓形成,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生命数量和质量。但是,由于冠心病和痛风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和血脂代谢紊乱有关,所以可以同时发病,对于冠心病伴有痛风患者,阿司匹林是否还要使用呢?

我们都了解,使用药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受益!如果同时存在受益和风险,只要受益大于风险,我们也是可以使用的。阿司匹林小剂量对于尿酸是有升高的作用,但是这种升高一般程度较轻,如果有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了减少风险,建议继续使用,也可以更换为氯吡格雷。如果继续使用阿司匹林,为了减少痛风发生的机会,可以同时使用降尿酸药物。

如果患者处于痛风急性发作期,为了减少患者痛苦,同时避免诱发尿酸性血管事件,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可以换成同样有抗血小板作用但不影响尿酸代谢的氯吡格雷。

对于冠心病合并痛风患者,建议及时就诊,根据具体病情,接受专业医师的具体意见来服用药物。避免服药不规范造成疾病的加重!

注:图片均下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糖尿病联盟


首先阿司匹林是临床很常用的一种,主要是用于治疗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是阿司匹林长期服用会有很多副作用,而且还有缓解轻中度的高血压的作用。还有治疗风湿痛的作用。

而痛风这类是骨关节疾病,个个年龄段都有发病,痛风主要是由于饮食原因、体型肥胖、遗传等因素导致的体内尿素含量升高,而过多的尿酸会在肾脏及关节部位沉积,而尿酸过高引起的痛风还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症等一些慢性疾病。



正常情况下痛风患者是避免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的,因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体内尿酸的代谢异常(尿酸潴留),导致尿酸升高,所以会引发痛风。


冠心病也是冠状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导致的心脏部位的缺血缺氧,而阿司匹林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之一,因此冠心病患者应该用阿司匹林,但是伴有痛风患者还是小剂量服用,并非一概而论,所以服用阿司匹林是要定期检查尿酸就可以了,如果尿酸高按医师指导服用即可。

关注僵小医,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全科马医生


我只想说实话,副作用大的治疗方案不是最好的治疗方案。

所以说,吃阿司匹林还真不是长久之计,终身服药更是给病人长期的伤害。一定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话,只能用中医中药。

再说一句实话,痛风和冠心病用中药治疗效果杠杠的,在高手那里,这两种病是可以根治的。这颠覆了大多数人的认识,特别是大多数现代医学拥护者的认知。

当然了,中医治疗需要辨证,这对目前大多数大夫来说转变观念就行,一个月吧,这样的病人用中医中药治疗一个月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当然了,对于不以赚钱为目的的话,可能一周就好了。这世界就是这样的。

最后是干货,痛风可以通过放血加中药,中药治疗的思路是清热祛湿。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的范畴,有一本书《金匮要略》把这种病症的从轻到重,如何辨证如何治疗,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本书很便宜,用药很简单,少则三五味,多则六七味,能花多少钱?如果真心为患者,做医生真的很难生存,说句题外话,碰上好中医,是患者的福气,真的应该另付诊金。如果大家都这样用药这样治病,心血管病医院就不会人满为患了,虽然经济效益差了,但是疗效口碑上去了,最终社会和谐了。


阳明读书


很多中老年朋友,由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需要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来控制和减少血小板的凝集倾向,从而达到预防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目的。但如果本身有高尿酸痛风问题的朋友,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能对尿酸的代谢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的升高尿酸,加重痛风,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阿司匹林吃还是不吃呢?

如果是确实需要长期阿司匹林的情况,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期间,确实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能会对血尿酸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的大小,还是有一定个体差异的。对于本身就有高尿酸问题的朋友,不妨注意定期监测尿酸值,如果尿酸值原来基本稳定,服用阿司匹林一段时间后,并没有对尿酸值形成显著影响,那么阿司匹林当然还是可以长期服用的,如果在服用阿司匹林一段时间后,发生了持续升高的情况,甚至直接诱发了痛风,那么这时候,就要建议充分评估是否还要服用阿司匹林了。

1. 如果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指没有发作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但综合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属于高危的情况,打个比方说,如果是痛风经常反复发作的患者,甚至是慢性痛风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又确实导致了痛风的进一步加重,那么综合考量药物的服药风险和健康获益,则一般建议停服阿司匹林。

2. 如果是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为了预防疾病的二次复发,作为二级预防的情况,同时也有痛风高尿酸的问题,阿司匹林如果服用期间出现了尿酸进一步升高,痛风加重的问题,可以考虑换服其他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这些药物对血尿酸代谢基本无影响,可以替代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药物。

对于心血管疾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行支架手术、搭桥手术后,需要进行双抗治疗(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情况下,同时又有痛风的问题,服用阿司匹林对尿酸影响又较大,这种情况下,服用阿司匹林期间,注意监测尿酸值,同时如果需要降尿酸,合理的选择降尿酸药物,来控制尿酸值,避免痛风发作,都是可以考虑的办法,但要注意,服用非布司他有一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慎用。在双抗治疗结束后,对于有痛风问题的患者,一般推荐停用阿司匹林,继续服用另一种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服用药物永远都是经过收益和风险的评估后,确认健康的获益大于服药风险来的。有痛风问题的朋友,要不要吃阿司匹林,还是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小,如果服用阿司匹林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获益,大于可能引起尿酸升高、引发痛风的风险,那么阿司匹林还是要继续服用,如果反之,则应该停用。这种评估在临床上往往是复杂的,专业的,上面的例子仅作抛砖引玉的介绍,具体用药还请咨询临床医生,综合评估后确认。


李药师谈健康


神内小美医生;回答仅供参考;欢迎关注、留言!


阿司匹林是我们常用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临床上也确实存在阿司匹林会导致尿酸升高。



但是,小美医生想要告诉你的是:

关于是否继续用药,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评估服用阿司匹林的必要性,是否需要服用,当然,冠心病的患者是需要服用的;其次,我们要知道,在阿司匹林说明书中,痛风患者“慎用而不是禁用”该药,因为小剂量确实有可能可以导致尿酸升高,但一般轻度升高,过几天后可正常;最后,如果实在是担心尿酸升高的问题,可以选择替代药物,临床上常用氯吡格雷,唯一的限制就是相对价格较高!

在临床上,我们一般会结合患者的经济状况给予建议,毕竟抗血小板药物一般是要长期服用的!

家庭经济可以的,我们一般推荐氯吡格雷;经济负担较重,我们一般先建议短期服用阿司匹林尝试,择日复查尿酸,观察观察再决定后续是否更换药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神内小美医生”,了解更多健康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