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牛李党争,白居易夹缝中求生存

元和十五年(820),唐宪宗服金丹猝死,太子李恒继位,是为唐穆宗。唐穆宗非常欣赏白居易,召他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第二年又升他为中书舍人,正五品上,白居易可谓一时官运亨通。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然而,此时牛李党争正如火如荼。白居易对功名势力并不热衷,不愿意倒向哪一派,却不由自主地卷入朋党倾轧的漩涡当中。他是牛党主帅牛僧孺的"老师",妻子杨氏是牛党成员杨虞卿、杨汝士的堂妹,因而天然地被归入牛党。他的好朋友元稹、李绅是李党成员,但李党魁首李德裕对白居易极其反感,甚至达到了变态的地步,他曾对刘禹锡说,我从来不看《白氏文集》,因为我怕看了以后会对白居易产生好感。从心理学上说,李德裕患了反感白居易强迫症。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张大千画《李德裕见客》图

白居易力求以调和、骑墙的态度超然于党争之外,但夹缝中求生存不是那么容易的,心烦意乱的白居易向朝廷请求到外地任职。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形象

疏浚六井,解决杭州饮水问题

长庆二年(822)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离开政治斗争的中心,天高皇帝远,一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白居易怀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以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情怀,来到了杭州,尽心竭力做好一州之长。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倾听民声

杭州的州衙驻地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常年受海潮侵袭,土壤碱性很重,地下水不能饮用。建中年间(780-783),李泌任杭州刺史,在钱塘城内开凿了六口水井,引钱塘湖水入井,使居民有了淡水可用。但是由于缺乏维护,几十年后,钱塘湖与六口水井之间的通道已经严重淤塞,活井变成了枯井。白居易一到任,便立即组织人力疏浚,使六口水井重新活起来,让钱塘居民又有方便的淡水可吃。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六井”之一相国井

接着,白居易在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堤坝,方便钱塘百姓出行,促进了城市繁荣,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白堤"。

培修大堤,再造优美钱塘湖

经过深入调研,白居易发现钱塘湖(即今西湖)中间的大堤太矮,而且年久失修,已经起不到天旱时蓄水灌溉,汛期时蓄水防洪的作用,于是他决定重修塘湖大堤。他亲自主持湖防工程,组织人力、物力,清理堤坝,培土加高,蓄积湖水。工程完工后,还亲自写了一篇《钱塘湖石纪》,刻石立于湖边,说明筑堤的作用、灌溉方法,告诫后任刺史应该注意的事项。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堤春色

第二年春天,天旱少雨,农田干涸,钱塘县令却不肯把钱塘湖水放出去灌溉农田,说放了水会影响湖中的鱼和菱。白居易听到这话就火了,责问县令,鱼和百姓的命相比哪个重要?菱和稻米相比哪个重要?县官无言,只得下令放水。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为使钱塘湖水永远清澈,白居易还从源头上治理,做出了保护钱塘湖周边环境的规定,任何人不得占湖造屋,砍伐周边山上的树木。有一次,白居易从灵隐道上散步回来,看见有人砍了两棵树,背回来当柴烧,便立即拦住那人,罚他回山上补种了十株树。由于白居易的措施得当,钱塘湖"湖葑尽拓,树木成荫",成为人们休养生息的最佳去处。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春游湖,浅草才能没马蹄

长庆四年(824)春天,白居易兴致颇高,去游钱塘湖。他站在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边,放眼望去,只见湖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白居易正默默地体会着钱塘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原来是数只黄莺争着飞往向阳的树木,又不知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骑马走上白沙堤,马儿踏着青青的草地,轻轻踱步。初春时节,草儿不长,刚刚没过马蹄。白居易看着马蹄在草地上时起时落、时隐时现的情形,随口吟成一首《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诗意图

这首诗通过对钱塘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白居易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准确地表现了自然事物的活泼情趣与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之间的完美融合。尤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即景寓情,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极为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问诗婆婆,一字改动成佳话

白居易素来主张写诗要通俗易懂,每作一首诗,都会先念给邻家婆婆听,或者念给孩子听,一旦发现有他们听不懂的地方,立即加以修改,直到所有人都明白诗的意义才定稿。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时,有一个老婆婆拄着拐杖,也在白沙堤上看风景,白居易就走上前去,把这诗给老婆婆念了一遍。老婆婆说:"这诗好啊!不过不止你一个人爱白水堤,我也爱白沙堤,我们钱塘人都爱白沙堤。你不如把'我'字改成'最'字吧!"白居易一听,觉得十分有理,便把"我爱湖东行不足",改成"最爱湖东行不足",并重重谢过老婆婆。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最爱湖东行不足

后来有人告诉老婆婆,那人是白居易,咱们的父母官,老婆婆感觉特别自豪,逢人便讲:"我改过白居易的诗呢,他还谢我哩!"老婆婆改刺史诗,一时传为钱塘佳话。

最爱杭州,为官一任难惜别

杭州景美,人更美。白居易爱江山更爱美人,为政之余,他游湖,写诗,饮酒,访僧问道,跟当地"娱乐圈"也混得很熟。这不,樊素和小蛮两位小美女出来表演节目,就让他看上了,写诗赞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黛青描画眉,凝脂若雪肤。回眸一笑过,倾国倾人城。"既然刺史喜欢,下级当然乐意奉送,"樱桃小口"和"小蛮腰"就从官妓变成了白居易的家妓,一直伺候在他身边。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代美女图

这年五月,朝廷诏令白居易回京,任太子左庶人。杭州一年半,白居易对这里的人和景都产生了深深的感情,还没待够呢,就要走了。他把自己的大部分俸禄都留存官库,作为疏浚钱塘湖的固定基金。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老百姓也不舍得让白居易走,送别的场面相当热烈,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白居易非常自谦,留《别州民》一首:"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说自己在杭州作为不大,不值得州民为他流泪。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