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有了十八般兵器还不够,古人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各式兵器?


有了十八般兵器还不够,古人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各式兵器?


有了十八般兵器还不够,古人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各式兵器?


编者按:喜欢冷兵器的读者都知道,世界各国古往今来,有着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冷兵器。比如中国就有“十八般兵器”这一说法,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奇门兵器。那为什么古人会有这么多的冷兵器呢?他们不觉得麻烦吗?


有了十八般兵器还不够,古人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各式兵器?



按游戏或影视作品的思路,冷兵器种类繁多,是因为一些兵器大多是某一类固定人群使用,比如和尚大多用棍、妹子大多用鞭子、绸带一类软兵器、侠客大多用剑、大叔大多用刀、书生拿扇子、拿个怪模怪样兵器的大多是反派等等。但是这种定式更多的是象征意味,在艺术作品中,各种兵器都能打得有来有往。似乎那些武林人士选择什么兵器都一样,需要考虑的只是符合不符合自己的气质。但在现实里,各种冷兵器则有着属于各自的优势领域和特长。


有了十八般兵器还不够,古人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各式兵器?



实战冷兵器主要分为战场武器和民间防身武器两种。首先,我们说下战场武器(需要多人操作的攻城武器在这里就不讨论了)。单兵武器中的远程武器,比如弓造价低、射速快、射程远;弩易训练、精度高、穿透力强;单兵投掷类武器,如标枪、飞镖,无论射程还是精度远不如弓弩,只是造价更低,训练容易。投矛还可以破盾,盾牌上插几根投矛,举都举不起来。


有了十八般兵器还不够,古人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各式兵器?



在冷兵器时代,战场厮杀除去远程武器,就属枪矛最常用了。枪矛兵作为最后被淘汰的冷兵器兵种,已经足以说明这种武器的优势了。明代著名武学巨著《手臂录》也有阐述:“枪乃诸器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枪矛的优势在于长度。老话说“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在近战兵器对抗中,兵器长度优势真的是一寸长一寸强,兵器长度优势甚至比徒手格斗中的体重优势还大。在兵器好手的手中,真的是哪怕武器长一寸,都能利用这点长度优势把双方距离控制在自己刚好能击中对方,而对方够不到自己的距离内。那么,既然长兵器这么强,又为什么还有短兵器的存在呢?这是因为所有的兵器都是有自己的侧重点,有适合自己发挥的场合。


有了十八般兵器还不够,古人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各式兵器?



比如长兵器虽然厉害,但是在狭窄环境下就施展不开了。所以攻城和巷战还得是刀盾、剑盾这类武器更方便发挥。如果碰到重甲战士,利刃类武器远不如打击类钝器好用,所以战场上常见的又有鞭、锏、锤这类打击类钝器。而且长兵器携带不便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仅仅是防身,扛个长枪出去吃个饭都进不去门。同样因为长枪类武器非常犀利,所以很多朝代干脆禁止私人持有,唐律就规定:“甲、弩、矛、矟、具装等,依令私家不合有”。到了宋代,甚至规定:“神社枪旗等严行铃辖,如有违犯,内头首取敕裁,及许陈告。”即连民间祭祀和庙会这些民俗和宗教仪式上,所使用的仪仗长枪都禁了。所以在古代,枪矛类武器也就是部队才可以使用,民间一般是不允许使用的。


有了十八般兵器还不够,古人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各式兵器?



那么短兵武器中,谁最强呢?实战经验证明,盾牌加刀剑最为犀利。别的近战兵器对抗长枪胜率连二八开都难以做到,但是如果用盾牌,胜率能打个四六开左右。但是盾牌比较重,携带也不是很方便,而且盾牌在清代也是被禁的武器。清朝规定“凡民间私有人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纛、号带之类应禁军器者,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私造者加私有罪一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非全成者,并勿论,许令纳官。”所以战场兵器虽然犀利,但是大多违禁或是不方便携带。

还有一些战场武器属于打配合用的辅助武器,比如镋耙叉子这类武器,主要是叉住对方武器,给队友制造机会,或是叉中对方,把对方固定住让队友方便补刀。我们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有了十八般兵器还不够,古人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各式兵器?



因为律法的限制和战场武器不便于生活中携带,所以造成了形形色色的民间武器的出现。在中国,最典型的民间武器就是剑。当然,古代佩剑其实也有等级制度,也不是谁都能佩戴的。比如《隋书·礼仪志》有记载佩剑的等级制度:“一品,玉器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则象剑。”同时隋文帝在开皇十五年发布禁令:“收天下兵器,敢有私造者,坐之”。所以在古代,练剑的大多都是有身份的人。


有了十八般兵器还不够,古人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各式兵器?



而腰刀,各个朝代普遍不禁,可以作为防身武器持有。所以单刀成为民间主流武器,传统武术各个门派没有刀法的寥寥无几。但是刀作为短兵器来说,在空旷场地必然是不敌长兵器的,所以传统武术中各门各派都不止一样兵器,至少一长一短两种兵器。由于长枪违规,所以大家都普遍去掉枪头的长棍了。而且长棍携带上也比长枪方便很多,至少不担心门都进不去的情况。出门在外的话过去很多人选择拿一根长棍作为防身武器,既不违禁,又有长度优势。


有了十八般兵器还不够,古人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各式兵器?



而民间那些形形色色的防身短武器,更多的是考虑便携和不违禁。比如判官笔、铁扇子这类伪装成日常用具的兵器,既便携又不显眼,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可以立刻拿出来使用,出其不意。但是这些冷兵器也仅仅是靠出其不意了。如前面所说,武器长度优势比徒手对抗的体重优势更重要。短兵器正面对抗是没法和长兵器打的。短兵器想对抗长兵器,只能冒险顶着长兵器攻击去抢近身,抢不到近身就死了。而短兵器也因为武器短距离近,难以作出及时的反应,导致更容易出现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的情况。即短兵器互斗,非常容易出现双方抢攻同时中招的情况,怎么打风险都很大。这也是为什么老话说“一寸短一寸险”。于是,为了弥补防身短兵器一寸短一寸险的劣势,短兵器大多双持。一把武器格挡控制对方武器,另一把武器进行攻击。这样大大提高安全系数,只是上手也会更难。


有了十八般兵器还不够,古人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各式兵器?



还有一些干脆是拿日常用具作为武器的,比如打谷的连枷、大铡刀、赶车的鞭杆、烟袋锅子甚至板凳,这一类武器追求的就是无论何时遇到突发情况,随手都能拿出来作为武器使用。另外软兵器类都是比较便携的,同时还有长度优势,但是因为上手比较难,控制不好容易打到自己,同时破绽较大,所以一般只在民间流行。民间投掷类武器被称作暗器,其实并不是为了伤人,更多的是给近战武器攻击创造机会,比如扔个飞刀出去,同时冲过去拔刀,对方无论因为躲闪还是因为疼痛都会分心,就可以趁势一刀砍死。

其实,说起来古代冷兵器种类非常多,多得能写厚厚的一本书。但是按照使用目的来分,大致是以上这几类。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