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刀

十八般兵器

贺玉明

在数万年的漫长历史时期里,中华冷兵器械经历了一个由少至多,由劣到优的发展过程。其品种繁多,又足以令人眼花缭乱,故兵家又有“十八般兵器”之誉。十八般兵器究竟为何,亦是众说纷纭。但较普遍的说法则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棍、棒、镗、槊,拐子、流星等十八种。但实际上,单是流传至今的就不止这些,再加上失传的、鲜为人知的,就更要比这些多的多了。

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系单面长刃兵器,其特点是大劈、大砍。故尔,武家们常用“刀如猛虎”来形容刀的勇猛彪悍。刀又分做单刀、双刀、大刀、朴刀等几种。

十八般兵器——刀

单刀也称“短刀”,由刀身、护手盘、刀柄、柄环、刀首等几部分构成。刀身锐利的一侧称作刀刃,亦曰“刀锋”。钝厚无刃的另一侧谓之“刀背”,亦曰“刀嵴”。刀锋的顶端称作“刀尖”,刀身的两侧平面则称作“刀面”。刀面上开有血槽,血槽的数量亦不尽相同,有开单血槽的,也有开双血槽的,还有开多血槽的。刀锋、刀背大都呈弧线状。

手握的部分称作“刀柄”。刀柄与刀身之间的圆盘称作“护手盘”,简称“护手”亦称“刀盘”,其样式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刀柄尾端称作“刀首”,亦曰“柄首”,顶端有一小环,用于博系刀彩。刀彩亦称“血禅”或“刀衣”、“刀袍”、“彩布”等。在实战中,是用以擦拭刀上染血之绢布,其长度以对角与刀长相等为宜。

在近代史上,尤为著名的当属在卢沟桥事变前后,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大刀”了。这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了弥补装备的不足,专门对付鬼子刺刀的一种兵器,也是这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兵器。在近战、夜战中发挥了巨大地威力,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曾一度使鬼子们闻风丧胆。一曲鼓舞着国人斗志的经典歌曲《大刀进行曲》也由此而诞生,并成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之中的第一声呐喊!

二十九军大刀片属于典型的砍刀型,全长900毫米,重1.6公斤。刀刃长595毫米,刀身的前面最宽处达57毫米,后面宽度逐渐减小,最窄处为38毫米。刀背部分长540毫米,最厚处6毫米。刀身前端较锐利,上方斜边长76毫米。护手多为常见的元宝形,高90毫米、厚12毫米、宽25毫米,分为铜质、铁质两种。刀柄长215毫米,柄尾有环,直径约76毫米。

十八般兵器——刀

大刀与朴刀,均是由短刀加长柄演化而来。由刀身、护手、刀柄、刀攥、刀穗等几部分构成。刀身的结构、形状与各部称谓基本与短刀相同,只是更宽厚一些。大刀的刀身长度一般为刀柄长的五分之二。朴刀的刀身要比大刀的长,则刀柄要比大刀的短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