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孩子學數學的時候到底應不應該掰手指?

友應無用


掰手指的方法,孩子是怎麼學會的呢?!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產生這一問題的關鍵原因在於,家長的急躁,沒有耐性。

接觸到數學後,想必沒有哪個老師會教孩子掰手指,而是教孩子一些計算的方法,孩子剛開始接觸不熟悉,學不會很正常,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幫助他形成正確的思維習慣。然而在家長輔導孩子時,看到孩子不得其所,就非常著急,然後就會讓孩子藉助手指,以直觀的方式計算,然而,很多家長會認為,這很正常,因為他們就是這麼被教會的,與此同時,他們忽視瞭如今的教育方法,因而形成了教育差異。

讓家長也學會正確的方法以便更好的輔導孩子,和讓孩子儘量在有老師正確的輔導下完成作業,都可以比較好的避免這些問題,但是,這兩件事也都有相應的弊端,家長有工作,不可能重新學習;老師在有限的時間內,有要完成的教育任務;怎樣解決協調,應該引起相應的重視。古語道“磨刀不誤砍柴工”,正確的方法和思維習慣,對孩子的影響其實,並不是單單一道數學題這麼簡單。


11小豆包11


這兩天剛在培訓機構給兩年裡的小朋友上課,發現了部分小朋友確實存在掰手指的動作!其實也不能怪他們,當初幼兒園老師為了方便教學,教給了他們掰手指這個簡單易行的方法,那時候把人掰彎,到了小學又把人掰直!



大家在平時生活聽到過最荒唐的騙局就是,初中老師說,大家不慌,到了高中老師會講。到了高中,高中老師又說,什麼情況?這是初中的知識,你們初中老師沒講嗎?

我就奇了怪了,你們幼兒園老師和小學老師,初中老師和高中老師,拿學生開涮嗎?你們這又是踢皮球,又是掰直掰彎的,教育局是不是可以統一一下教學方法標準呀!

話再說回來,學數學掰手指完全可以,手指完全是一種現成的工具呀,很多人覺得反對掰手指無非是覺得不美觀,影響做題速度等等,那既然是學數學,既然是現階段的教育,我想問,是不是考了高分就可以了!既然是為了考高分,那你管人家用什麼方式算,掰手指不算作弊吧!人家斷奶還有個過程中,何況掰手指又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情,都是大家太過於看重外表了,以為這孩子這麼大了還掰手指覺得面子上過不去!



大家路上看到過算命的吧,人家擱那也是通過掰手指來計算問題,那是不是也應該去罵他,你個渣渣,算個命還掰手指,行不行哦,你這樣算出來會不會不行,要不拿個計算器在邊上吧,這樣算起來會準一點!

而且我也不建議強制性的讓孩子去戒掉掰手指算數的這個習慣,我看到過相關人士說掰手指會影響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以及一些大數無法用手指去解決!確實,但孩子成長有一定的過程,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特點,家長老師需要耐心的等待和引導,當孩子發現掰手指越來越不實用,越來越不能解決當下問題的時候,或者學到了更方便的方法時,自然而然就會拋棄這個方法。就像你用著某個品牌的手機,體驗感越來越差的時候,而你用了另一個品牌的手機,發現流暢的飛起,你會怎麼選擇,當然,回答情懷的繞道!



最後,家長和老師也別太在意掰手指這個問題,順其自然!給孩子一定的時間,他們遠比我們想象的聰明和能幹!

有不同看法的也歡迎評論,關注,私聊!


幼兒園最乖乖


看孩子的情況而定,其實對於孩子學數學掰手指這類情況而言。我已經見怪不怪了。剛開始教一年級時,我看到很多小孩子算數學題目時掰手指,我就在班上強調說不能用手指算數學題,強調過後,孩子不當著我的面算題目,可是他們還是會在課桌下面偷偷掰手指計算。所以我特地去查了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徵,身心發現規律。在我學習教育心理學時,學習了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象運算階段。一年級的孩子處於具體運算階段,需要藉助外物來計算,比如說手指,小棒。等他們的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也就是等他們到了形象運算階段了,就不會用手指算了。有些家長肯定會說,為什麼鄰居的孩子就不用手指算。每個孩子的思維發展速度不一樣,有些孩子發現快,有些孩子發展比較慢。所以家長不用著急,對孩子放寬心,慢慢來。



定來生263


數手指本身並不是什麼天大的錯誤,數手指在本質上講,是做計數。比如說1+2=3,數1個指頭,2個指頭,合在一起再數一數是3個手指頭。

而數是有進制的,不僅僅是一個一個來進行的。有二進制、有十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像時間採用的是六十進制......數還有分類群組的概念,比如說乘法、除法。

例如:計算30+50,如果你有群組的概念的話,3個10+5個10,這是8個10,你心中會形成這樣一個概念,但是數手指頭這種,一個個數出來,就失去了對數的群組感覺。

數在本質上先是一個對量的抽象,這個量可以表現為長度、重量、體積、時間的長短、甚至聲音的大小等等,首先表達的是量感上的區別,然後把這個區別進行量化,形成了數。

形成了數以後,孩子需要做的是建立數量、數名、數字之間的聯繫。建立了這個聯繫以後,孩子需要認識連續的數,就是到了10以後,一直認識11、12、13後面連續的數。在認識連續的數的過程中,會建立一個概念就是十進制,什麼是十進制,這個概念會深刻的印刻在他的腦子裡,印刻在他生命的感覺裡。

認識了十進制以後,孩子才能夠真正去進行理解數量的相加和數量的相減過程,你比如說12+21,不再是兩個數字在進行相加,孩子有了十位和個位的感覺。

所以數手指不是說它多可怕也不是說是錯誤的,而是數手指根本沒有辦法展現人類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普遍認識的規律。


美媽陳小泉育兒號


​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孩子掰著手指頭做數學計算,說明他的計算能力很差、不聰明等等。

​ ​而且,我們也經常會發現,很多剛開始學習數學的小朋友,都會掰著手指數數,有些幼兒園老師、家長擔心孩子形成依賴,總是會及時制止。那麼,對孩子來說,掰手指真的是不聰明,是不好的行為嗎?

​ ​"證據表明:這種用手指頭表示數的方法,對於學習和理解算數非常重要。"

​ ​其實,掰手指頭學習數學,多數是出現在學齡前的孩子身上。我們都知道,數學中無論是代表量的數字,還是數學計算的符號,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孩子的認知發展有限,對這些抽象的內容無法理解,是正常情況。

​ ​那麼,孩子在學習數學時,必須通過藉助實物幫助,才能真正理解數的抽象概念。而手指,正是孩子最熟悉、最容易接觸到的。所以,通過掰手指學習加減法是每個孩子必須經過的一個階段,家長無需過於擔心。

​ ​我們都知道幼兒學前啟蒙非常重要,尤其是3-6歲,是兒童形成數學思維的最佳黃金期。這個時期是孩子語言能力,認知能力,邏輯能力等初始發展時期。

​ ​瞭解3-6歲孩子學習加減法的發展規律,清晰的幫助孩子做好過度,也可以為孩子以後學習加減法打好基礎。那麼。對於加減法的學習,在不同年齡段,孩子需要經歷什麼樣的過程呢?

​ ​3-4歲:認識10以內數字,並能夠用數詞描述事物的動作和特徵

在孩子3-4歲及之前,還沒有具象的數字概念。這個階段,家長可以藉助實物,幫孩子建立"數"的概念。 ​ ​通過實物操作,幫助孩子理解"數",並能夠應用"數"描述基本的事物特徵。

​ ​4-5歲:認識20以內數字,能夠通過比較和操作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係

​ ​數字是數量的抽象代表,在孩子對"數"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後,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將"數"和"數"之間的關係。

比如:

​ ​√掰手指數數,2個手指比3個手指多1個;

​ ​√將1-10寫在卡片上,在每個卡片上放置對應數量的小球。5個小球比4個小球多,5比4大;4就比5小;

​ ​√將3個小球的小盒子裡;拿走一個只剩2個,2比3少,3比2多;

​ ​√吃飯時,讓孩子幫忙拿5個勺子;

​ ​... ...

​ ​通過反覆操作和練習,幫助孩子建立"數"和"數"之間的大小、多少等關係。

​ ​5-6歲:能夠通過事物操作和其他方法完成10以內的加減,並能夠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 ​在這個階段,孩子對"數"和"量"以及"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基本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家長可以順理成章的對孩子引入加減法的計算。但是,這時候,孩子在計算時,一般還離不開藉助具體的實物輔助。

比如:

​ ​√一隻手張開有5隻手指頭,藏在掌心1只,還有4只,對應5-1=4;

​ ​√盤子裡1個蘋果,媽媽又拿來2個,一共3個,對應1+2=3;

​ ​√3個糖果,吃掉1個,還剩下2個,對應3-1=2;

​ ​√樹上5只小鳥,飛走了2只,還剩3只,對應5-2=3;

​ ​... ...

​ ​通過藉助實物操作,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數字符號的概念,同時,培養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對數學計算的運用。

​ ​其實,隨著年齡的提高,孩子會逐漸擺脫實物計算,從掰手指數數到心算,是孩子學習數學運算的自然過程,父母需要懂得,有時候等待也是一種教育。


布衣學堂


兒童在學習方面方法是很多的,學前班的兒童他們的幼兒老師就已經在潛移默化的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了誘導。帶領孩子以遊戲.兒歌.繪畫.手工等帶動幼兒進行興趣學習。

當幼兒進入大班後,他們對學習就有了充份的興趣,隨便的學一些圖片,數字和數手指。特別是認數字和數手指,這一關是最重要的,在學前學會這一步很重要,這些都是啟蒙學習的一種方法,在學前這是主要的前期知識。

當孩子進入了正規的學齡入學一年級時,他們就開始了正規的習了,特別在學數學時的初期,掰手指是孩子早期學數學的最好方法,在沒有掌握好十以內的分成式時,掰手指是孩子們最好的學習方法。

一但孩子們在某一解段中掌握了十以內和二十以內的加減分層式,老師就可以約束掰手指的方法了,不能使之成為習慣。掰手指只能是數學的先期解段,是必須要給孩子發揮的,一但掌握了加減的分成規律之後,孩子們在老師的要求下就會自動放棄掰手指了,對於腦力發達遲緩的孩子相信老師會進行幫助指導的。


星空攬夢


一提到孩子學數學的時候掰手指,有些家長,老師,感到非常頭痛,覺得這是非常幼稚的行為,感覺孩子不聰明,這麼簡單的算數,還得掰手指,肯定是學習不努力,算術方法沒掌握對,其實家長們應該重視孩子數手指的行為,並鼓勵孩子數手指。阻止孩子數手指的行為,實際上是阻礙了孩子學數學的能力。經常看到一些家長指導孩子學習,說3+2=幾?孩子趕緊掰手指頭算,家長就說,不能掰手指頭,用腦子算,用心算。孩子嚇得趕緊把手放下,又一會兒半會兒算不出來,家長說,怎麼回事兒?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算。孩子一臉的委屈。其實我是非常贊成孩子數手指做數學的,得看孩子的年齡來區分:1~3歲之前幼兒對於數字一點認識都沒有,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去認識數字。3~6歲,要學會查數,進一步認識數字代表的意思。6歲以後就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到了這個階段,孩子難免不會出現掰手指做數學的現象,簡單的手指算法,只是為了加強幼兒對數的直觀印象,隨著孩子長大,必須要學會更快的計算方法,只是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要掌握不同的算術方法。年齡要大一點的孩子,他的算術已經非常熟練了,你讓他掰手指頭算,他還嫌麻煩呢,這只是孩子一個學算術的過渡過程,想想我們小時候不也是這麼過來的嗎?


planet172


啟蒙時期的孩子,是一個直覺行動思維的主體,即是靠事物在大腦中的聯想進行思維,主要特點是思維是在直接感知中進行的,因此,帶有一定的實際行動,最後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

幼兒1到3歲的孩子,心裡和智能發育正處於初級階段,幼兒思維訓練會採用圖形、音像、動漫等視覺信息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開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孩子用直觀演示的方式來表達思維。4到6歲的孩子開始處於嘗試錯誤節段,這時他們的思維都是在感覺、知覺以及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又遠超這些過程。於是,幼兒園在孩子5、6歲的時候會選擇教給孩子初級珠心算。

珠心算的特點就是用十個手指來表達和進行運算的,他們用右手食指到小指這四個指頭一個算一個,數到1—4,右手大拇指一個算5,另外一個手食指到小指一個當10用,左手拇指,當50用,於是,孩子們的十個手指完全可以計算一百位數加減運算,甚至高級階段可以進行乘除法運算。這樣訓練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同時訓練了孩子眼、腦、手的配合默契度,因此,有些孩子習慣了用手指,這比列式計算快很多,孩子比較喜歡用,這並不算是啥奇怪的事,更談不上應不應該,如果你的手可以當算盤用,難到非得拿著算盤而不去用手指嗎?開個玩笑,別介意。


周至禮樂國學院


首先,絕對贊成孩子在初學數學時,充分利用手指。父母所賜隨身攜帶,靈巧實用的小工具,為什麼不好好的利用呢?


當然,掰手指算數字,只能是暫時階段性的過渡,只要利用得當,十根小小的手指一定會成了孩子們學習數學的好工具,父母和老師要幫助和引導孩子們,從掰手指順利過渡到口算心算,養成正確的數學計算方法。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學應用以及各種工具的廣泛應用,數學的單純計算,可以藉助更多高效的工具,而非一成不變的費時費力的學習所謂更高階的珠心算。學習數學,重點放在解題思路和途徑方法,以及應用裡的問題,轉換對等的數學方式,才是數學的學習重點,而非一味的追求更快更精準的基礎計算。


達爾文說,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人會製造和使用工具。

從遠古時代的以石計數,到算盤的應用,再到現代電子計算機的普及,以及其人腦無法超越的超級運算速度,人類已經無法從腦力計算超越計算機了,所以數學的學習,當以邏輯和應用為人所長,而計算就交給計算器或計算機吧。


轉而再說小手指,在孩子們初識數學的入門階段前後,這就是一件小巧靈活的計算工具,可以把概念化的數字加減,即視化為手指間,為何不可以好好利用呢?


哎呀和蘿蔔


教育方法論問題,不是不能掰手指,是一般人根本不會掰手指來教育孩子

手是人類最方便的工具之一,最開始學數學,在沒有其他輔助工具的情況下,手指是最容易藉助的工具。為了解決決十以上的計算問題,老師教我們做高粱棍串。等學到了乘法,便又開始學算盤。

但是,這此方法只是為了便於對世界和數學概念處於無知狀態的初學者理解。並且不難看出這個家長只會用手指做加減法。

一隻手可以用來計算多少,全靠一個人的思維方法論。

我們試下另一個方法:

1、把十個手指表上序號,從左到右就行。

2、十以下的加減不看序號,直接數手手。

3、超過十的加減法,如7+8=15,先數到7標記下,再數到10標記下,然後從8開始數1數到8再標記下。這樣,10的數在左大拇指上畫個勾,表示這個十位數是1,然後再從10數到最後一次標記,得到5,這樣子,整個數字就是十位數為1,個位數為5。

同樣,如29+28,按如下步驟計算:

1、十位數2+2=4,在第4指做個十位數標記

2、數到9,標記下。

3、數到10,標記下。

4、從9起數1數到8,最後標記。

5、從個位10數到最後標記,得7。也就差不多做出了9+8=17了。

6、十位數相加,4+1=5.

7、十位數寫5,個位數寫7.

看上去很麻煩,但教孩子本來就麻煩。為了方便,發明幾個記號就行啊。

比如個位數記號畫個三角形,十位數畫個方塊,數數記號畫個圓圈。比如表示個位9的記數,在第九指畫個三角形和圓圈,表示十位9的數字畫個方塊和圓圈。

全靠大人用耐心引導。

別說手指沒用,掐指一算你八字三親六戚十二宮,可觀察到你個人大部分人生境遇。你以為手是用來幹嘛的?

很多計算方法都可以直接用手,包括微積分,關鍵是你不會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