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宋代书法的标志性人物是谁?为什么?

大哥007


不同于唐代书法的法度森严,宋代更注重书法的意趣,唐代书风“尚法”,宋代书风“尚意”,若说宋代书法的标志性人物是谁?人们很自然的就想起了深受五代人杨凝式影响的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这四人堪称宋代书学的代表,其中苏轼的行书开宋人“尚意”之风,对后世影响巨大,



可以这么说,宋四家的书法各有各的风格,比如,黄庭坚的行书中宫紧敛、四周伸展,苏轼形象地将其书法形容为“树梢挂蛇”。值得注意了,代表作品《诸上座帖》共92行,其中89行为正文大草,3行为款记行书,该帖草法纯熟、结字瑰奇、笔意纵横,章法错落流贯,气势雄伟苍浑。


排名宋四家之末的蔡襄,其书法淳淡婉美、妍丽温雅,也能自成一体,备受时人推崇,苏轼认为其书“本朝第一”,楷书作品《谢赐御书诗》取颜书笔势,行墨持重,措笔安和、凝秀雅俊。然而宋四家之外,书坛上还有北宋蔡卞、南宋张即之等高手,



而且书画皇帝宋徽宗赵佶创立了笔迹瘦劲挺拔、结体内紧外展,“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书”。赵佶之子宋高宗赵构也擅长书法。总而言之,在两宋时期,书法造诣颇深的书法家大有人在,各自的书法都是自成一格,真正意义上来讲,若要具体说明宋代书法的标志性人物是谁,还真有点难度,只能勉为其难的说是大文豪苏轼,毕竟是他开创了宋代书法的“尚意”之风,


诗夜城主


宋代的标志性人物,就三个人,黄庭坚,米芾,苏轼。三个蔡,蔡京,蔡襄,蔡卞。这三蔡的艺术造诣和前三人没有可比性。而且谁是宋四家中三家之外的另一家,至今仍有争论。

看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应当往后看。看后世有没有追随者和学习取法者。从这一点上看,三蔡都没戏。

那就硕果仅存三巨头了。就我所学所理解,分别说一下三巨头。

黄庭坚是书法史上第一个在草书章法上打破前人一味纵向的拘谨,敢于把字和字组错位安排在行间者,即敢于把字写出行列外,即加强了横势,而仍然使人不感到突兀;明王铎,祝允明的大草,章法上多参以黄庭坚法;行书上一改晋唐规矩,除笔画的长枪大戟外,加强了笔画中部的扭动涩行,丰富了行书笔法,这是晋唐人所没有的。连中正平和的赵孟頫,行书笔画也参考应用黄庭坚此法。其历史影响力可见。

米芾,书史上第一个强调字势,即笔画劲厉,字形左右摇摆,不作正局。行书字的动态幅度之大在明中期以前没有第二个人。米芾自称‘’集古字‘’,字字有来历而一变前人成法。后世追随者至今不绝如缕,影响之大,就不多说。

苏轼,书史上第一个在行书章法上创造行矩不等,整行整行字的大小不等,而有梯度变化者。字型的密,实,厚,往古未见。后世追随者众。

井底之见,欢迎批评加讨论。


快乐书法营


宋代书法标志性人物,如果说有五位,那么就是:黄庭坚、宋徽宗赵佶、米芾、苏轼、蔡襄;如果说有四位,只好去掉蔡襄;如果说也三位,黄赵米,两位黄赵,一位黄庭坚无疑!

理由很简单,黄庭坚草书穿越历史长空,留下重彩浓墨的一笔。整个书法史两千多年,狂草能到达顶峰的就三个人:张旭、怀素、黄庭坚。而且黄庭坚草书具有开创性,完全不同于张旭怀素的流美妍丽,以“独草”架构,字独而意连,行笔迟涩老辣。这种写法如果是楷书绝对没问题,但写草书不是一般人能驾驭。孙过庭书谱说过“草贵流而美”,黄庭坚以这种笔法写出流畅且充满美感的草书,难能可贵。



有个趣事,黄庭坚行书《砥柱铭》2010年拍出4.3亿的天价,整幅作品407字,计每字100万。经济价值决定一切,哈。

言归正传,好多人说宋朝“尚意”,应当把苏东坡米芾排在前面才对。颜二说,苏米在意韵上确实成绩斐然,但也不过是二王体系的流觞,圈来圈去,不出藩篱。黄庭坚不同,取法颜书较多,且开创籀美草书风格。下面要说的一位也不是二王一路的,看官不要跌眼镜。

宋徽宗赵佶是最不敬业的皇帝,却是皇帝中最敬业的艺术家。“瘦金体”,瘦如麻杆,如果用人体来形容就是皮包骨头,但它不仅是独创,还能写出美感来,妥妥的清瘦女子,顾盼生姿,风情万种,欲爱还怜的样子。确实牛掰,不服不行。这种独创性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让人顿生敬意,啊,原来书法还可以这样写。艺术的魅力不仅是让人享受美感,还在于给人以感悟。这种独创不仅在于字体本身,而在于给艺术创作的另一种可能性。况且瘦金体风标日下,给后来的书家灌输了营养,如毛泽东。



其他的苏米蔡几位,前面的回答已经说了很多,这里就不赘述。我是学习书法的颜二,欢迎讨论交流,谢谢


书法颜二


宋代书法“尚意”,一改唐以来“尚法”的传统书疯,注重个人风格与个性的表象。代表人物为宋四家“苏黄米蔡”。苏轼天然,黄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襄蘊籍,各具仪态,堪称精品。

苏轼,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等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努力革新。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醉翁亭记》等。

黄庭坚,《宋史·文苑传》称它:“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代表作《花气熏人帖》、《黄州寒食诗卷跋》等。

米芾,他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真、草、隶、篆、行都能写,尤以草书见长。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都具有痛快淋漓,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代表作《寒光帖》、《蜀素帖》、《紫金砚帖》等。

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代表作《蔡襄尺牍》、《蒙惠帖》等。

纵观宋代书法,宋书不是简单的否定唐人,也不是简单的回归晋人,禅宗“心即是法”影响了宋人的书法观念,而诗人、词人的加入又给书法注入了抒情的意味。在强调意趣的前提下,宋代书法家重视自身修养,洁身自好,诗词音乐等方面也融入进了书法的意趣当中来。






薇薇艺术手绘


宋代四大书法家标志人物为: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谥文忠,诗、文、书、话俱为大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一作蔡京)并称书法史上的“宋四家”,幼学王羲之,后习颜真卿,杨凝式,笔圆韵胜,天资焕发,亦擅画竹石古木,自写胸臆,妙的形似,天趣盎然,著有《东坡全集》、《东坡题跋》。

东坡居士的成就在书史上是很高的:在宋四家中排在首位;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再加上民间故事中给人留下的潇洒印象,如果没见过他的字,我会认为他的字至少不会平淡吧。

但事实上他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大的气息自是他个人的特点,就象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帖”就已惊天动地了。

米芾是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米芾能诗善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

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其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珊瑚帖》等。米芾的书法,以行书成就最高,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江西修水人,出生于诗书之家,只有纵览六艺,博学多闻,治平年间中进士。 “苏门四学士”之一。政治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以文学著称,追求奇拗诗风,开创江西诗派,影响很大。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为宋四家之一,是宋书尚意的重要人物。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而取纵势。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

北宋书法家,“宋四大家”之一,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莆(襄阳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从书法风格上看,苏武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构字收放合度,得心应手,极尽自然,行文如行云流水,尽现妍丽遒劲之态。 蔡襄为人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 让不肯主盟。”(《欧阳文忠公集》)黄庭坚也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 ”

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承前启后,为后世所瞩目。


虎斑不虎搬


宋代书法尚意,什么是尚意?

指书家借助笔墨,通过书法这一载体,以抒情达意为主的书风,讲究书法韵意和趣味。

黄庭坚论苏,认为"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使他成为宋代书法的标志性人物。

苏东坡是天赋之才,《宋史》说他"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

苏轼行书《李太白仙诗卷》赏析:

此帖书于元祐八年(1093年),纸本,书李白诗两首,全文2o行,2o5字,卷后有跋:"诵太白此语则人间无诗,观东坡此笔则人间无字。″此帖字形扁,肥腴、左低右高,撇捺舒展。章法错落有致。节奏感较强。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书法作品《李太白仙诗卷》为苏东坡书写。)











神韵轩书法


宋朝政治取向重文而轻武,故而其文化发展之盛前所未见,书法作为中国艺术主要审美对象,其发展可谓空前。然而能从王颜二家脱出,自有一番风貌唯有黄山谷。其草书非王颜所能比,也非张素所能为。苏公高邈然如其所言,知书者,非止如此也是中国书画写意精神的的开拓者。至于米襄阳,做怪求奇,自有一番风调,终究下品。蔡尚在中原股掌。


崔大有


说到宋代书法的标志性人物,人们很自然就想起了苏轼、黄庭坚、米芾(fú)、蔡襄,确实,他们四人堪称宋代书法的代表,对于他们的书法,之前的朋友们也有详细介绍过。对他们四人的书法描述,大家也都耳熟能详。

今天要说的这位在宋朝时期书法造诣也很高,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就是宋徽宗赵佶,他自创的瘦金体,书法笔画瘦挺但不失硬朗,笔迹修长,苍劲有力,给人一种就像是用刀子削出来感觉,但却别有一番韵味,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代表作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等,通看全文,犹如“一幅荡气回肠的画作”。

初次听说这一字体,是因为看《盗墓笔记》的缘故,书中有介绍主人公吴邪写的一手隽秀 的好字,他所用的字体就是瘦金体。“瘦金体?是一种书法的名字吧,听起来好奇怪。”因为比较喜欢吴邪,所以就去了解了一下这种字体,被震惊到了,原来这种独特的字体是由北宋皇帝宋徽宗创造出来的,古代的皇帝自小饱读诗书,但书法、绘画造诣这么高的皇帝还是很少见到的。

之前也见过不少字体的书法作品,大多圆润柔美,笔画之间连贯流畅,如行云流水一般。但瘦金体却与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每一笔都仿佛如刀削过后拼凑上去,“针芒毕露”用来形容它再贴切不过了。

之前也因为很喜欢这种字体,经朋友推荐买了瘦金体千字文字帖,闲暇时临摹,但估计是自己字体笔势已成定性、难以纠改的原因,总是练不出那种铿锵有力、针芒毕露的感觉。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娜儿娜氐


宋代书法的标志人物应该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人被誉为宋代书法四大家。

宋朝尤其是北宋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最高峰。书法领域最著名的是被誉为苏、黄、米、蔡的所谓宋四家。分别是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米芾(字元章),蔡襄(字君谟),也有人认为是奸相蔡京(字元长)。因人品恶劣背蔡襄代替。

综观宋代书法,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宋书不是简单否定唐人,也不是简单回归晋人,禅宗“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响了宋人的书法观念,而诗人、词人的加入,又给书法注入了抒情意味。在强调意趣的前提下,宋代书法家重视自身的修养,胸次高,读书多,见识广,诗词、音乐方面的功力也为前人所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