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宋代書法的標誌性人物是誰?為什麼?

大哥007


不同於唐代書法的法度森嚴,宋代更注重書法的意趣,唐代書風“尚法”,宋代書風“尚意”,若說宋代書法的標誌性人物是誰?人們很自然的就想起了深受五代人楊凝式影響的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這四人堪稱宋代書學的代表,其中蘇軾的行書開宋人“尚意”之風,對後世影響巨大,



可以這麼說,宋四家的書法各有各的風格,比如,黃庭堅的行書中宮緊斂、四周伸展,蘇軾形象地將其書法形容為“樹梢掛蛇”。值得注意了,代表作品《諸上座帖》共92行,其中89行為正文大草,3行為款記行書,該帖草法純熟、結字瑰奇、筆意縱橫,章法錯落流貫,氣勢雄偉蒼渾。


排名宋四家之末的蔡襄,其書法淳淡婉美、妍麗溫雅,也能自成一體,備受時人推崇,蘇軾認為其書“本朝第一”,楷書作品《謝賜御書詩》取顏書筆勢,行墨持重,措筆安和、凝秀雅俊。然而宋四家之外,書壇上還有北宋蔡卞、南宋張即之等高手,



而且書畫皇帝宋徽宗趙佶創立了筆跡瘦勁挺拔、結體內緊外展,“如屈鐵斷金”的“瘦金書”。趙佶之子宋高宗趙構也擅長書法。總而言之,在兩宋時期,書法造詣頗深的書法家大有人在,各自的書法都是自成一格,真正意義上來講,若要具體說明宋代書法的標誌性人物是誰,還真有點難度,只能勉為其難的說是大文豪蘇軾,畢竟是他開創了宋代書法的“尚意”之風,


詩夜城主


宋代的標誌性人物,就三個人,黃庭堅,米芾,蘇軾。三個蔡,蔡京,蔡襄,蔡卞。這三蔡的藝術造詣和前三人沒有可比性。而且誰是宋四家中三家之外的另一家,至今仍有爭論。

看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應當往後看。看後世有沒有追隨者和學習取法者。從這一點上看,三蔡都沒戲。

那就碩果僅存三巨頭了。就我所學所理解,分別說一下三巨頭。

黃庭堅是書法史上第一個在草書章法上打破前人一味縱向的拘謹,敢於把字和字組錯位安排在行間者,即敢於把字寫出行列外,即加強了橫勢,而仍然使人不感到突兀;明王鐸,祝允明的大草,章法上多參以黃庭堅法;行書上一改晉唐規矩,除筆畫的長槍大戟外,加強了筆畫中部的扭動澀行,豐富了行書筆法,這是晉唐人所沒有的。連中正平和的趙孟頫,行書筆畫也參考應用黃庭堅此法。其歷史影響力可見。

米芾,書史上第一個強調字勢,即筆畫勁厲,字形左右搖擺,不作正局。行書字的動態幅度之大在明中期以前沒有第二個人。米芾自稱‘’集古字‘’,字字有來歷而一變前人成法。後世追隨者至今不絕如縷,影響之大,就不多說。

蘇軾,書史上第一個在行書章法上創造行矩不等,整行整行字的大小不等,而有梯度變化者。字型的密,實,厚,往古未見。後世追隨者眾。

井底之見,歡迎批評加討論。


快樂書法營


宋代書法標誌性人物,如果說有五位,那麼就是:黃庭堅、宋徽宗趙佶、米芾、蘇軾、蔡襄;如果說有四位,只好去掉蔡襄;如果說也三位,黃趙米,兩位黃趙,一位黃庭堅無疑!

理由很簡單,黃庭堅草書穿越歷史長空,留下重彩濃墨的一筆。整個書法史兩千多年,狂草能到達頂峰的就三個人:張旭、懷素、黃庭堅。而且黃庭堅草書具有開創性,完全不同於張旭懷素的流美妍麗,以“獨草”架構,字獨而意連,行筆遲澀老辣。這種寫法如果是楷書絕對沒問題,但寫草書不是一般人能駕馭。孫過庭書譜說過“草貴流而美”,黃庭堅以這種筆法寫出流暢且充滿美感的草書,難能可貴。



有個趣事,黃庭堅行書《砥柱銘》2010年拍出4.3億的天價,整幅作品407字,計每字100萬。經濟價值決定一切,哈。

言歸正傳,好多人說宋朝“尚意”,應當把蘇東坡米芾排在前面才對。顏二說,蘇米在意韻上確實成績斐然,但也不過是二王體系的流觴,圈來圈去,不出藩籬。黃庭堅不同,取法顏書較多,且開創籀美草書風格。下面要說的一位也不是二王一路的,看官不要跌眼鏡。

宋徽宗趙佶是最不敬業的皇帝,卻是皇帝中最敬業的藝術家。“瘦金體”,瘦如麻桿,如果用人體來形容就是皮包骨頭,但它不僅是獨創,還能寫出美感來,妥妥的清瘦女子,顧盼生姿,風情萬種,欲愛還憐的樣子。確實牛掰,不服不行。這種獨創性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局面,讓人頓生敬意,啊,原來書法還可以這樣寫。藝術的魅力不僅是讓人享受美感,還在於給人以感悟。這種獨創不僅在於字體本身,而在於給藝術創作的另一種可能性。況且瘦金體風標日下,給後來的書家灌輸了營養,如毛澤東。



其他的蘇米蔡幾位,前面的回答已經說了很多,這裡就不贅述。我是學習書法的顏二,歡迎討論交流,謝謝


書法顏二


宋代書法“尚意”,一改唐以來“尚法”的傳統書瘋,注重個人風格與個性的表象。代表人物為宋四家“蘇黃米蔡”。蘇軾天然,黃庭堅勁健,米芾縱逸,蔡襄蘊籍,各具儀態,堪稱精品。

蘇軾,他的書法從“二王”,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等各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努力革新。他在對書法藝術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用傳統技法去進行藝術創造,在書法藝術創造中去豐富和發展傳統技法,不是簡單機械的去模古。代表作有《黃州寒食詩帖》、《赤壁賦》、《醉翁亭記》等。

黃庭堅,《宋史·文苑傳》稱它:“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代表作《花氣燻人帖》、《黃州寒食詩卷跋》等。

米芾,他在繼承“二王”書法傳統上下過苦功。真、草、隸、篆、行都能寫,尤以草書見長。用筆迅疾而勁健,盡興盡勢盡力。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都具有痛快淋漓,雄健清新的特點,快刀利劍的氣勢。代表作《寒光帖》、《蜀素帖》、《紫金硯帖》等。

蔡襄,他的書法學習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渾厚端莊,雄偉遒麗。代表作《蔡襄尺牘》、《蒙惠帖》等。

縱觀宋代書法,宋書不是簡單的否定唐人,也不是簡單的迴歸晉人,禪宗“心即是法”影響了宋人的書法觀念,而詩人、詞人的加入又給書法注入了抒情的意味。在強調意趣的前提下,宋代書法家重視自身修養,潔身自好,詩詞音樂等方面也融入進了書法的意趣當中來。






薇薇藝術手繪


宋代四大書法家標誌人物為: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

蘇軾,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

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諡文忠,詩、文、書、話俱為大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一作蔡京)並稱書法史上的“宋四家”,幼學王羲之,後習顏真卿,楊凝式,筆圓韻勝,天資煥發,亦擅畫竹石古木,自寫胸臆,妙的形似,天趣盎然,著有《東坡全集》、《東坡題跋》。

東坡居士的成就在書史上是很高的:在宋四家中排在首位;他的“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再加上民間故事中給人留下的瀟灑印象,如果沒見過他的字,我會認為他的字至少不會平淡吧。

但事實上他絕大部分的字都相當平實、樸素;雖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徵和較為整齊的章法自李北海處來,但一股汪洋浩大的氣息自是他個人的特點,就象他淵厚的學問一樣。神龍變化不可測,他偶露一下手筆的“黃州寒食帖”就已驚天動地了。

米芾是北宋著名大書畫家、鑑藏家。

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嶽外史。祖籍太原,後遷居襄陽,人稱“米襄陽”。宣和年間為徽宗趙佶召為書畫學博士。米芾能詩善文,書畫尤具功力。篆、隸、行、草、楷各體皆能,行草造詣尤高。他自稱“刷字”,是指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興盡勢盡力,追求“刷”的韻味、氣魄、力量,追求自然。

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快刀利劍的氣勢。蘇軾稱米芾書法“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鐘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其傳世墨跡主要有《苕溪詩卷》、《蜀素帖》、《方圓庵記》、《珊瑚帖》等。米芾的書法,以行書成就最高,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

江西修水人,出生於詩書之家,只有縱覽六藝,博學多聞,治平年間中進士。 “蘇門四學士”之一。政治上與蘇共進共退,屢遭貶謫。以文學著稱,追求奇拗詩風,開創江西詩派,影響很大。尤以書法為世所重。為宋四家之一,是宋書尚意的重要人物。蘇書尚天趣,黃書尚韻味;黃書結體而取縱勢。與蘇軾一起將宋代書法的人文氣推向高峰。黃庭堅書法的最大特點是重“韻”,持重風度,寫來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風,書韻自高蔡襄(1012-1067),字君謨,福建仙遊人,官至端明殿學士。

北宋書法家,“宋四大家”之一,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他們四人被認為是宋代書法風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別指蘇軾(東坡)、黃庭堅(涪翁)和米莆(襄陽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齡輩份,應在蘇、黃、米之前。 從書法風格上看,蘇武豐腴跌宕;黃庭堅縱橫拗崛;米芾俊邁豪放,他們書風自成一格,蘇、黃、米都以行草、行楷見長,而喜歡寫規規矩矩的楷書的,還是蔡襄。蔡襄書法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

蔡襄書法,頓覺有一縷春風拂面,充滿妍麗溫雅氣息。

構字收放合度,得心應手,極盡自然,行文如行雲流水,盡現妍麗遒勁之態。 蔡襄為人正直,字識淵博,他的字“端勁高古,容德兼備”。其書法在其生前就受時人推崇備至,極負盛譽,最推崇他書藝的人首數蘇東坡、歐陽修。蘇東坡在《東坡題跋》中指出:“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

然行書最勝,小楷次之,草書又次之……又嚐出意作飛白,自言有翔龍舞鳳之勢,識者不以為過。””歐陽修對蔡襄書法的評價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歐陽修說:“自蘇子美死後,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漠獨步當世,然謙 讓不肯主盟。”(《歐陽文忠公集》)黃庭堅也說:“蘇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傑。 ”

他以其自身完備的書法成就,為晉唐法度與宋人的意趣之間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橋樑,承前啟後,為後世所矚目。


虎斑不虎搬


宋代書法尚意,什麼是尚意?

指書家藉助筆墨,通過書法這一載體,以抒情達意為主的書風,講究書法韻意和趣味。

黃庭堅論蘇,認為"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使他成為宋代書法的標誌性人物。

蘇東坡是天賦之才,《宋史》說他"器識之閎偉,議論之卓犖,文章之雄雋,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為之主,而以邁往之氣輔之。″

蘇軾行書《李太白仙詩卷》賞析:

此帖書於元祐八年(1093年),紙本,書李白詩兩首,全文2o行,2o5字,卷後有跋:"誦太白此語則人間無詩,觀東坡此筆則人間無字。″此帖字形扁,肥腴、左低右高,撇捺舒展。章法錯落有致。節奏感較強。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下圖書法作品《李太白仙詩卷》為蘇東坡書寫。)











神韻軒書法


宋朝政治取向重文而輕武,故而其文化發展之盛前所未見,書法作為中國藝術主要審美對象,其發展可謂空前。然而能從王顏二家脫出,自有一番風貌唯有黃山谷。其草書非王顏所能比,也非張素所能為。蘇公高邈然如其所言,知書者,非止如此也是中國書畫寫意精神的的開拓者。至於米襄陽,做怪求奇,自有一番風調,終究下品。蔡尚在中原股掌。


崔大有


說到宋代書法的標誌性人物,人們很自然就想起了蘇軾、黃庭堅、米芾(fú)、蔡襄,確實,他們四人堪稱宋代書法的代表,對於他們的書法,之前的朋友們也有詳細介紹過。對他們四人的書法描述,大家也都耳熟能詳。

今天要說的這位在宋朝時期書法造詣也很高,對後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就是宋徽宗趙佶,他自創的瘦金體,書法筆畫瘦挺但不失硬朗,筆跡修長,蒼勁有力,給人一種就像是用刀子削出來感覺,但卻別有一番韻味,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代表作有《楷書千字文》、《穠芳詩》等,通看全文,猶如“一幅蕩氣迴腸的畫作”。

初次聽說這一字體,是因為看《盜墓筆記》的緣故,書中有介紹主人公吳邪寫的一手雋秀 的好字,他所用的字體就是瘦金體。“瘦金體?是一種書法的名字吧,聽起來好奇怪。”因為比較喜歡吳邪,所以就去了解了一下這種字體,被震驚到了,原來這種獨特的字體是由北宋皇帝宋徽宗創造出來的,古代的皇帝自小飽讀詩書,但書法、繪畫造詣這麼高的皇帝還是很少見到的。

之前也見過不少字體的書法作品,大多圓潤柔美,筆畫之間連貫流暢,如行雲流水一般。但瘦金體卻與他們反其道而行之,每一筆都彷彿如刀削過後拼湊上去,“針芒畢露”用來形容它再貼切不過了。

之前也因為很喜歡這種字體,經朋友推薦買了瘦金體千字文字帖,閒暇時臨摹,但估計是自己字體筆勢已成定性、難以糾改的原因,總是練不出那種鏗鏘有力、針芒畢露的感覺。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娜兒娜氐


宋代書法的標誌人物應該是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四人被譽為宋代書法四大家。

宋朝尤其是北宋是我國文化發展的最高峰。書法領域最著名的是被譽為蘇、黃、米、蔡的所謂宋四家。分別是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米芾(字元章),蔡襄(字君謨),也有人認為是奸相蔡京(字元長)。因人品惡劣背蔡襄代替。

綜觀宋代書法,尚意之風為其鮮明的時代特徵。宋書不是簡單否定唐人,也不是簡單迴歸晉人,禪宗“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響了宋人的書法觀念,而詩人、詞人的加入,又給書法注入了抒情意味。在強調意趣的前提下,宋代書法家重視自身的修養,胸次高,讀書多,見識廣,詩詞、音樂方面的功力也為前人所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