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雍正王朝》?

内心Blank




这部电视剧经典台词很多,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句:做官和做人是一个道理,做事固然要认真,但总要怀一点仁恕之心。

《雍正王朝》是一部优秀的国产历史电视剧,当年播出时,不但在大陆引起轰动效应,在台湾地区也是万人空巷,早些年我去台湾文化交流时,与当地人谈到这部电视剧,台湾人说,当年在台湾播出的时候,在台湾收视率相当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雍正王朝》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主要原因还是基本还原了历史事实。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大部分情节比较客观的,也有些剧情错得离谱,可能是为了增强收视效果的原因。



我们来扒一扒《雍正王朝》严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几个地方。

1.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年羹尧和李卫都是雍正帝潜邸时的包衣奴才,就是养在王府的那种奴才。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年羹尧和李卫可不是雍亲王的包衣奴才。 年羹尧家隶属于八旗汉军镶黄旗,算是八旗旗人,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曾经是湖广巡抚,货真价实的封疆大吏。年羹尧少年得志,21岁就考中进士,被授予庶吉士。

李卫家虽然比不上年羹尧家,但也不是奴才出身。李卫家是江苏丰县大家族,读书不是强项,但是家里有点钱。李卫30岁的时候,家里花钱给李卫捐了个闲职官员。不过没想到,李卫竟然是个行政天才,被雍正帝发现后,一路受到重用。

2.电视剧里中有一段逼宫戏,八爷党允禩、允禟等人联合几位铁帽子王,提出恢复“八王议政”,对雍正帝逼宫。你别说,这个桥段,安排的很是合理,演出也非常精彩。但真实历史上,压根就没有发生过联合逼宫这件事。雍正登基后,的确先重用了八爷党的一些人,到雍正四年(1726年),老八就被雍正帝削去爵位,囚禁在宗人府,不久死去。



3.剧中十三阿哥胤祥积极帮助雍正夺取皇位,出谋划策。实际上,十三阿哥在太子被废时就受牵连,被康熙帝圈禁,后来生病,身体不好,很少出门,并没有真正帮助雍正夺取皇位。十三阿哥对雍正帝的帮助主要是雍正登基后的事,雍正帝曾经评价胤祥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

4.《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雍正帝的儿子乾隆皇帝弘历出现在康熙四十六年木兰秋闱剧情里。但是弘历在康熙五十年才出生,这种明显的时间错误本不是失误,应该是剧情需要。


5.步军统领隆科多在剧中是佟国维的侄子,实际上隆科多是佟国维第三子。雍正帝小时候不是自己生母抚养长大的,而是康熙帝皇贵妃佟佳氏抚养带大的,佟佳氏是隆科多的姐姐。

当然,还有一些小细节也与历史记载不符合,不一一叙述。


坐看东南了


雍正:朕继位之初就说过,朕不想当这个皇帝,你们谁相当不妨站出来,直说。朕不知道这个皇帝有什么好当的。可偏偏就有允祀允唐这帮小人,必欲取之而后安,而后快?他们是猪,他们是狗,他们是阿其那,他们塞斯黑。

雍正面对八王逼宫,恢复“八旗议政”失败后对满朝文武的训斥。这是八爷党的覆灭也是雍正胜利的宣言,同是也是争了一辈子,雍正的不吐不快吧。同是也是面对逼宫,满朝文武只有老臣张廷玉雍正帮掌灯的状元站出来为他说话的气愤。

邬思道: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弗为不争,天下莫与之争。

争来争去谁有赢了,谁又输了。八爷党争了一辈子倒了,年羹尧争了一辈子死了,雍正争了一辈子,十三爷,刘墨林一个个离他而去。


邬思道对十三爷:你至今没有看透世情,常言道与平常人往来,共吃苦易,共患难难,与君王往来,共患难易,共吃苦难。

最是无情帝王家,邬思道劝十三爷退了那个铁帽子王,然后收敛自身,不要锋芒毕露,还是原来那个拼命三郎老十三。

雍正对十三爷:“多想叫朕一声四哥啊!”

多少感慨,多少前程往事,多少血肉情亲都因为一声朕,一个帝王成了人生的附庸。疏离,孤独,雍正还是没有摆脱那个王位,当然他身上只能是“朕”而不是一声“四哥”也不是那个“我”。


八爷对雍正:其实,输也罢,赢也罢,到头来不过是过眼烟云,你太放不下了。

最后,八爷党倒了,他输了。他才真正审视这场斗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八爷跳了出来,他清了一切,看淡了输赢。其实他们都是想让大清好,八爷不满雍正,所以他他处处康熙但是他处处不像,他太在乎个人利益。雍正则是一心记着康熙的嘱托改革弊政。雍正事必躬亲,每个奏折都亲自翻看,批阅,最后自己也累到虚弱。读完信,一口心血吐了出来,他确实累了。


雍正退位时,国库充盈,为乾隆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红雨说历史


《雍正王朝》看了很多遍,虽然上面答案很多了,但还是找了几段自己很喜欢的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先说康熙的。

灾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人事不修,则灾祸必至!

这段戏深深的体现了康熙对天下苍生的忧虑,以及对太子和诸皇子们不争气的失望之情。

这些年苦了你了,听说你总是怨你六叔佟国维压制着你。其实,你是冤屈他了,真正压制你的,是朕。

先是两道内容完全相反的圣旨,后面又是这段感人肺腑的良言相慰,把隆科多彻底的收买了过来,给雍正的安全继位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帝王心术,非比一般。

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不要伤害他们。

真是一个仁君慈父,可惜摊上了那么多忤逆不孝的儿子,可悲,也就因为他的临终遗言,害的雍正半生都疲惫不堪。

点到为止,下面再来几句里面的大谋臣邬先生的。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段选自老子《道德经》里的经典名言,是邬先生给雍正制定的夺储大方针,也是雍正在众多优秀皇子中能够脱颖而出,登上帝位的不二法宝。

四爷啊,你真该好好参详一下皇上的帝王心术啊,凡是罢黜的官员全是能员干吏,他们有的或陷于党争,倘若辅错了人,新主登基难免大开杀戒,倘若辅对了人,又难免持功骄主,尾大不调,现在把他们全部监押保护起来,等新主登基一纸赦书,他们全部变成新皇帝可用的臣子。现在关键是看皇上心里默定的即为人是谁。不是八爷不是十四爷,是王爷您啊。您想倘若是八爷或十四爷,出了死鹰的事岂有不查之理。死鹰我断定是八爷干的,十四爷并不知情,但以此彻查十四爷,就给了他一个清君侧的口实,八爷这边联络呼应,立时天下大乱,倘若查八爷,可礼物又是十四爷送的,八爷叫个撞天屈,九爷,十爷一呼应,立地祸起萧墙,皇上他老人家想善终都难,他怎么经得起这场风波啊。

这是本人认为邬先生最经典的一场戏,彻底点醒了已经绝望的雍正,把康熙的种种苦心都道了出来,即显示了康熙的帝王心术,又展示了邬先生的神机妙算。

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容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往,共患难容易,共享乐难。

这是邬先生临走时送给十三爷的金玉良言,有了这几句警告,十三爷才有了后来的恩宠不变,后来的世袭王爷。


今天摆这场酒就是为了答谢各位,为什么要答谢各位呢?因为总算有人肯捐银子啦,
可你们捐的这点儿银子,每个灾民连分碗粥都不够,我还得答谢你们!

刻薄寡恩的冷面王,展示了他毫不客气的一面,可这是为百姓谋福利,真正的为国家分忧解难,对这些贪官就应该这样。

朕不杀你八叔他们,是因为你皇爷爷临终前留了话!再苦再难,朕也不能违了他老人家的意愿。但是正因如此,这些人给祖宗的江山带来多大的隐患啊!

这是雍正处死弘时说的一段肺腑之言,做皇帝难,想做一个名垂青史的皇帝更难,不但操心朝政,还要顾念皇家亲情。

太多太多了,就先说这些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风雨中的小草


康熙皇帝晚年是面慈心慈,

雍正皇帝一朝是面恨心慈,

乾隆皇帝一生是面慈心狠。

康熙皇帝前半生跟各个仇家斗争的多了,杀的人多了,心也慢慢软了。

雍正皇帝前半生都在和兄弟们进行政治角逐,得装高冷,装着装着就习惯了。但是也没杀太多的人,大多也就是流放抄家,但是这样做得罪的都是士大夫阶层的人、读书的人,受益的却是白丁老百姓。他的狠对的是士大夫们,慈对的是老百姓。

乾隆皇帝嘛,皇帝当得顺当,权力落实的快,年方二十几岁就接手了丰盈的国库,四万万温饱的黎民,纵容士大夫读书人腐败各个地方,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卖官鬻爵,败国败家,后期更是引发白莲教动乱。他的慈对的是士大夫们,狠对的是老百姓。




大明湖畔的火车站


雍正王朝第45集,也是最后一集,雍正皇帝把太子弘时引入到先帝旧宫之地,一番痛心疾首训戳其背地里一番所作所为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有国没有家!!!

此时此刻这番话,预示雍正皇为了推行新政决定把弘历扶正上位,继承他的意愿,改革吏治。

面对三子弘时种种劣迹,雍正皇帝决定让他自行了断,父子绝情和决断,此时此刻对一个父亲而言,内心是极其痛苦的!

“有国没有家”在旧中国封建社会皇朝体制中,嫡子争位历史演变过程无不充满一幕幕血腥风雨,父弑子,子弒父,兄弟之间为了帝位互相残杀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世界中外历史的长河中,东西方都曾经有过帝国王朝漫长岁月的文化历史,我们今天读过去这些历史曾经的史记和故事,留下来是如何的自己的一种看法和想法,,,,,,?

我想这个答案应该是千人千问,千人千思,千人千想,千人千答啊!



大提琴心声


好个张五哥,你小小一个侍卫,保起皇子来啦,面子不小哇你!



《雍正王朝》是百看不厌的经典好剧。几乎每集都值得再三玩味,我尤其喜欢前半部九龙夺嫡时期的精彩演绎。缘由就是有最喜爱的焦晃老爷子所饰演的康熙皇帝。老爷子演技堪称炉火纯青,以精湛到回归朴实,把康熙生生从历史中复活了出来,与其说老爷子饰演康熙,不如说老爷子就是在做康熙。看他老人家的表演如饮醇酒,赏心悦目之极!



尤其对雪中康熙对话张五哥这段印象最为深刻,特别喜欢。

背景一边是如火如荼的百官荐举太子,一边是雪中的漫步闲话。康熙心中烦乱,雪中透气排解忧虑。不禁出言,想从跟随在身边的侍卫张五哥口中探问,一个普通侍卫对其诸位皇子的看法。

张五哥朴实简单,遂说出于己有救命之恩的十三阿哥,用真实质朴的语言分析赞誉了老十三,深深触动了康熙的心弦。张五哥得体的对答引得康熙龙心大悦,要赏赐于他。张五哥趁机向康熙为圈禁中的老十三求情。



康熙不禁有点惊讶,但更多的是欢喜。不但满足了张五哥的请求,更是直接赦免了心爱的儿子。后面更是直抒胸臆,怼得佟国维一脸懵逼,一句“朕疼自己的儿子,这理由行吗?”尽显康熙的霸气直接和舐犊之情。

这段康熙和张五哥的对手戏以小见大,一个帝王和一个侍卫的交流显得既有趣又大有深意。对白语言紧凑得体。既有康熙的平易近人、帝王风采,更有张五哥层次分明的智慧应对。尤其是张五哥,语言的递进简直尽得说话的艺术。两位演员的表演更是配合默契,相辅相成。所以我是最喜欢这种细节处刻画人物的表演了。


如切如磨


皇爷爷是第一巴图鲁!巴图鲁是蒙语,“英雄”的意思。

真心为小弘历的话点赞。康熙皇帝实在是不平凡的,有号千古一帝,此前无人说过,成人有尊卑,总称其皇帝陛下,唯唯喏喏,当自家孙子以第一英雄称之,老皇帝一生功业成就感如潮而至。这话是邬某人教的,也说出了小弘历的心声,所以遭逢此一场合,不由脱口而出。《雍正王朝》此写贵在有真实感,然在康熙建立千秋功业的背后,选定一个恰当的继位人以继往开来成为老皇帝的心事,剧情正然在夺嫡中展开,老子与儿子,天家藏着多少故事,二月河开启一部传奇,画龙点睛,细节出精彩,此语侧面道出人生功业为大,其开创的康熙帝国自当选一合适的继承人,才能放心。

好圣孙故事。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选择继位人问题,也是甚为慎重,解缙一语好圣孙,终于使洪武皇帝定下了朱高炽。康熙是不是?历史上有证,他是非常喜欢弘历的。历史上还有证,作为四子的胤禛终日不问俗务,唯好吃斋颂佛,因性子急而给人留下了喜怒无常的口实,应该说他的继位,多少有点出乎朝廷多数大臣意料之外,饱读史书的康熙是否真地想起了好圣孙故事呢?也是可以观察的,只是历史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空留下无数猜测使人长期不解。

自古皇家传位腥风血雨。鲍鱼之肆,周勃安刘,烛影斧声,每一朝都有每朝动静,动静都不小,疑案重重,清室亦如此,因继大位而留下无数悬疑。老十四情急时口不择言,直道无情最是帝王家,康熙恼怒,不过也说出了实情,第一巴图鲁又如何,昔时曹操卖履分香,英雄叹晚最伤情,皇帝传位成为人人必过的一道坎,难在他的九个儿子人人龙精虎猛,确实大伤脑筋。这为文学创作者留下了很大的艺术想像空间。怎么写引人入胜?故事开头围绕第一巴图鲁展开了,设墨甚浓,以至整个小说架构都为之倾倒,当然焦晃演得也好,气场很大。


魂舞大漠


《雍正王朝》的经典台词太多了,要是说用一句话证明自己看过这部剧,我思来想去,还是这句最好:



但是你们不要忘了,朕不是明朝的万历!朕是当了四十五年的皇阿哥,水里进火里出,六部办差,外省民间闯荡出来的铁骨头,硬汉子!



面对清流党等一系列既得利益者对“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新政的反对,雍正决定拿出改革者的气魄和手腕,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以一己之力打破千百年来的祖制,却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骂名滚滚来的下场。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改革者的艰辛谁能理解?

深以为是。


达摩说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雍正也是一个狠角色,对待高毋庸,对待年羹尧,对待邬思道,对待坎儿,对待隆科多,对待亲儿子弘时,虽然说表现出来了很多人犯了大错,但留下一条性命总是可以的吧,贬为庶人这一点很难么?只能透露着雍正确实是一个心狠的人!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雍正之所以能够继承大统,主要就是他能够学会忍,平时手上带有一串佛珠,每当心情烦躁的时候,都会去祠堂静坐念经,用来修身养性,让自己静下心来潜心的思考!每每在思考过后再去有所为,能够亲力亲为的办好康熙交代的每一件事!才能够在老二和老八的强势面前,懂得忍耐!论出身,他没有老二好,老二从小就被立为太子,一当就是三十多年。论人缘,他没有老八出众,老八被称作八贤王,跟朝廷大多数官员关系十分融洽,而雍正偏偏是冷面王,而冷面王更能够知道康熙皇帝的所思所想!

知人善用,无事不可为,无人不可用!

雍正府邸奴才比较少,但是各个都是精英,年羹尧,李卫,田文静,邬思道,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对雍正忠心耿耿,都在为了雍正能够当上皇帝肝脑涂地!再加上一个侠王十三阿哥,表面看似非常弱势的四阿哥,其实已经很强大了!尤其是邬思道出山的最终目的就是相助雍正登基称帝!年羹尧带兵打仗更是一把好手!李卫任职地方,体察民情,为雍正带来一手资讯!这才是统全大局的雍正!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康熙在整部雍正王朝里扮演着智商最高的人,能够知晓各位皇子所做的任意一件事,包括自己派人查访的,各位阿哥平时打小报告上来,以及各位御史大臣奏折上所描述的!因此他是对于儿子之间的各个派系心知肚明的,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也都是为了更好的平衡各个派系之间的利益!包括一直把二阿哥胤礽捧在在太子的位置上,不会轻易打破这个平衡体,这才是帝王的权术,平衡大臣,皇子之间的利益关系,做到不偏不坦,世事洞明,所以他才是高人!


可乐男孩


卸甲,卸甲,快快卸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