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小學高級職稱比初級的工資高了一兩千元,你覺得教師的工資怎樣才能按勞分配?

熊忠萬守望中國


工資按勞分配,除了計件制的工作外,其他工作都很難將這點做得很好。老師的工作量如何定義,工作效果如何計算,所以完全地按勞分配,最後也只能是一個笑話。

其實職稱制度作為人才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還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適用性的,通過區分不同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認定不同的職稱級別,通過不同的職稱級別配套不同的工資待遇,高級職稱比初級職稱的工資高一兩千元也是很正常的。

目前職稱制度聚焦的問題所在一個就是評聘過程的公平性。評審過程不夠公開透明,評審細則不夠公平公正等問題,導致評上職稱的人的水平能力並不能服眾,一些大家公認的好老師評不上,反而水平更差的老師評上了,怎麼能讓廣大基層教師滿意。“公平”這個問題不能解決,不管是按勞分配還是按職分配,最後的結果都是不能讓人滿意的。

另一個問題就是職稱的聘用。現階段因為中高級職稱的職數過少,導致很多老師即便已經達到了相應水平,但是就是沒辦法聘上職稱,而且前面還有一堆人已經在排隊。在目前公務員已經實現了職級並行的情況下,職稱制度的職級並行應該也是需要國家在進行職稱改革中考慮的。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哪裡是一兩千的事,初級,那就是二級了吧,一個高級職稱30年工齡的老師,現金工資在9000-1萬,全年所有收入平均大約18000-2萬左右,這是發達城市,全國大部分地方沒這收入的。

20年工齡的一級老師7600元現金工資,全年平均月薪15000左右。

10年工齡的二級老師現金工資5000,全年平均應該12000左右吧。

是的,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假的,但這是發達地方的工資,你算算,初級工資與高級工資就相差5000以上,你讓人家怎麼活,我雖然不是高級,也比二級高三兩千,但我並不覺得驕傲,也不再想在爭取高級上面浪費時間,反正升了高級的可以大言不慚地說論文不寫了,公開課不上了,留給沒升級的,而沒升級的又因為總評不上而無心教學,所以職稱讓教育處於雙輸的失敗局面,再不改革,後果真的可以是影響一百年。


中小學英語精修


真正的按勞分配是什麼樣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按勞分配新解讀。

幹多少活,給多少錢,天經地義,無可辯駁!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一個月的工資只有100元左右,而同一單位的老教師並沒有比我多幹活,工資待遇卻是我的3倍之多。我就非常納悶,我的工作量一點也沒有少,為什麼我的工資報酬卻比相同工作量的教師要少那麼多呢?那個時候,我經常因為這個轉不過彎來,我也時常在想,“不公平,不合理,怎麼能這樣呢?”



後來有同事給我說:“你的級別太低,即使乾的活非常多,工資也趕不上級別高的同事。與按勞分配沒有關係。”

聽了同事的話,我似乎懂了:只有級別高的教師,工資才會高。但是,我卻更加搞不懂“按勞分配”是什麼意思了?

按勞分配不就是按照勞動的多少來分配所得的多少嗎?怎麼級別高的工資高,級別低的工資就低呢?這不是與“按勞分配”的原則不相適應嗎?是級別重要還是分配原則重要?它們之間難道互相牴觸,互相矛盾嗎?

特別是當下,同一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相差達到1000元~2000元多,也是讓很多的教師不解。

現在的我已經在這種思考和不解中度過了將近30年,在不斷地學習有關職稱的知識和上下求解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按勞分配”中的“勞”既包含曾經的“勞動”,又包含現在的勞動,具有兩層意思。——這才是真正的“按勞分配”!

按照這個意思理解工資報酬相差甚遠應該可以解釋清楚了。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曾經的勞動”量越大,他的工資報酬就應該越高。

但是,現實中的情況也並非如此。

我校的一位已經退休的教師,工作了36年,退休之前也沒有被評為中級職稱,現在的退休工資僅僅有3800元不到。這樣的情況也並非一例。

所以說,雖然“按勞分配”的意思可以這樣理解,但是,實際情況如此,應該是存在一定的人為因素干擾才形成的結果。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一般不會有這種意外情況發生的!

按勞分配的制度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只是執行起來並不是那麼盡如人意的!


中小學教育者


關於教師的職稱問題,顯然已經成為當前教師隊伍中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成為影響教師參與教學工作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在很多情況下,取消職稱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也足以顯示出職稱在教師隊伍中的負面影響越來越重。

中小學高級職稱比初級職稱高一兩千元的現象依然成為常態,在筆者所在地副高級職稱的老教師比剛入職的初級職稱教師要高四千多元,這僅僅是實發工資而已,即使在同等教齡情況下的教師,副高級職稱也要比初級職稱要高一千五百多元,這種差距著實讓在同等條件下,而沒能進入副高級職稱序列的教師感到心中存在巨大的失落感。

近來有人提出想要在教師隊伍中實現按勞分配,這種說法倒是挺好的,也是挺符合廣大教師心中的期待,可是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在教師隊伍中實現按勞分配,這個“勞”到底應該以什麼標準劃分呢?在現實環境中顯然是很難做到的。

要想真正實現按勞分配,就必須打破職稱與職務的限制,強化績效考核以及各種補貼津貼。教師隊伍中的績效考核一直受到普通教師們的詬病,他們認為績效考核與職稱並無異樣,只是為少部分掌握話語權教師牟利的手段而已,因此必須將績效考核真正按照工作量、教學成績、教學能力等因素進行考慮,而不是按照教齡或者職務、職稱等作為決定因素,以這種因素作為決定機制的績效考核顯然對於普通教師是不公平的。

此外,我們必須完善各種津貼補貼,尤其是加班補貼、班主任補貼、艱苦偏遠地區補貼等,要讓工作在基層的教師真正享受到屬於自己的紅利,同時讓既承擔教學任務,又承擔學生管理工作的班主任能足額拿到一定的補貼,真正讓他們所承擔的教學任務或者經歷的教學環境,成為享受更多紅利的支撐。


東愛雨小公


這麼看:

一是目前工資結構是以職稱,教齡為主,其他為輔。高級職稱與初級職稱相差一兩千元,是很正常的,我們這個地方最高檔與初級差距要有三千左右……最高檔一般工作三十年以上,還是五檔。

二是高的這個數實際與其他行政事業單位的職稱之間的差距是一樣的,一個行政辦公室,一個小青年,一個處長,差距更大……醫生也是如此,高級職稱與初級職稱醫生也是幾千元……老師們還應當走出學校看學校,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職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一個三十年的和一個五年的是不一樣的……三十年的也有過五年……所以,年輕人就要追逐職稱……要是一樣的,就不用追逐進步了……還要適應職稱分配的規定……

三是怎麼體現按勞分配呢?我們已經增加了績效工資,增加高級職稱名額,增加教齡佔比,增加班主任補貼……等措施。私立學校政策靈活,課時,備課,成績都納入了獎勵範圍……公立學校也可以參照私立學校的做法……

四是初級教師應當瞄準目標不動搖,緊抓高級賦分標準,咬緊牙關,持續發力……會有所收穫!

總之,職稱為主的工資結構,確實有差距,職稱體現了一個教師努力過程,高級職稱教師也是付出了艱辛勞動的……初級教師會逐步成為高級教師,加一績效獎勵,差距也會縮小一些……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難困惑,隨時交流,祝你成功。


追求有趣


教師職稱評定,與教師工作積極性,沒有一毛錢關係,困為職稱評定的條件是:一,教齡,二,學歷(與獲得畢業證書的年限有很大關係)三,要有一篇以上的所謂“學術論文”,第三條最重要,如果沒有論文,那就一票否決了,真不知道是何方神聖制定的政策,這與教師的教學工作有關係嗎?就拿我們周邊的高積稱教師來說,誰敢拍著胸脯大聲說,我的論文是自己寫的,唉,一聲長嘆,嘆自已傻傻的在第一線工作三十六年(都是做班主任),竟沒有弄一篇論文,只免強評小一,還不給證書,悲哀呀!


釣魚島7708


教師和其他的專業技術工作一樣,它是一個時間的沉澱,如果單純從工作量來核定的話,其實最標準的一種算法應當是通過年限來提高工資,同時工作量的問題仍然是一致,這樣才有科學性。



也就是說一個參加工作時間長的老師可以帶到每週12節課剛參加工作,老師稍微年輕一下的話待到十三四節或者十五六也是可以,問題,關鍵就是出在有的已經晉升高級職稱的人往往代課兩節三節五六節的樣子。

這種情況造成了很多老師對於現在教師之間工資的不滿,其實不滿的主要因素還是來源於工作量的問題,並不是工資多少的問題,因為工資如果公平的話,每個人都是從年輕走向年老總有一天會實現自己的工資目標的,但是工作量的問題卻不一定能夠到時間得到體現。



如果單純的只是按照工作量進行工資分配的話,不考慮工作年限的話,肯定也會有失偏頗。

其實我們,很多一線的老師的焦點在於職稱問題解決之後,有些人不代課,或者有些職稱偏向於一些領導或者有關係的老師,並不是真正的關注工資之間的差距問題。

不知道您是否同意上面的一點點看法。


義誠老師


職稱本來是教師專業技術水平高低的一種體現。職稱高說明這個老師的教學水平高,效率更好,反之就說明這個老師的教學水平相對較低。技術好工資高本來無可厚非,但是教師的職業有其特殊性,水平高低不好說,這就給了一些人鑽空子的機會,教學本來不咋地,結果還被評為高級教師,工資高出一大截。

另外職稱評定有指標,大小領導評不完,普通教師只有看的份,這樣加劇了矛盾,造成了人心的怨恨。

我覺得職稱不評也不太好,但是要縮小職稱間工資的差距。比如我們這個條件相同的二級教師和一級差500,一級和高級差800多。一年也就一萬多,對於工資不高的教師來說有很大的誘惑力,這也是職稱評定擠破頭的原因。

縮小了職稱工資差異,儘可能的放大課時費、考勤費以及考績管理,這樣能最大體現多勞多得,更能調動年輕人的工作積極性!


桃子老師tz


實事求是的就說是和不是!!!

1、只要有關係肯送禮的早早就能晉上高一級職稱是不是?

2、每個學校的中層領導以上的大多比同年參加工作的同志職稱高是不是?

3、是不是隻要拿到高職稱大都是再想方往輕鬆的崗位上跑是不是?

4、目前學校絕大多職稱高工資高帶課少績效工資反而高,低職稱的帶課多工作量大工資少績效也少是不是?

5、職稱已經讓廣發教師心寒了,績效工資可惡的竟然也和職稱掛鉤,高級職稱的一節不上甚至半年不上班績效是不是照樣跟初級職稱累死累活的一樣多甚至還高?

6、只要是提起職稱可以說是絕大多數老師都是認為現在的職稱不合理、不公平、怨聲一片是不是?


你有愛心和正義感嗎


中小學並沒有明確哪個崗位是高級教師崗,哪個崗位是中級或初級教師崗。比喻教高三畢業班,既需要淵博的知識,又需要無私奉獻和吃苦耐勞精神,現實中勇挑高三教學重坦的,是那些中級職稱或初級職稱的教師,而一些高級職稱教師因覺得功成名就,進步沒有很大空間,因此寧願教輕鬆一些的高一年級課程或者要求到後勤崗位。這樣承擔重大壓力,付出更多勞動的高三老師們,由於職稱是中級或初級,其工資要比那些輕鬆教著高一年級或在後勤崗位上的高級教師,每月少一、二千元,這怎麼叫按勞分配?這怎麼算合情合理?不僅高中如此,初中、小學也如此,出大力的是職稱較低的教師,他們的工資比高級職稱的低一千、兩千元,不想出力的,則是已評上高級職稱覺得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教師,他們的工資都比那些中級、初級職稱的教師高出每月一、二千元。這種現狀已存在很久很久了,對這種工資機制,只有高級教師比較滿足,但這只是少數人。對於大多數的中級、初級教師而言,工資比身邊的高級教師每個習少一、二千元,並且工作壓力和責任一點也不輕鬆,他們肯定是不平衡的。

對於中小學職稱制度的問題,關鍵在於沒有明確哪些崗位是高級職稱崗位?這些高級職稱崗位,只有十分明確,並公佈於眾,讓老師們競爭上崗,讓那些能力強、水平高、能吃苦、肯奉獻的教師去爭取,爭上了,出力多責任重,所以工資也高,大家也就心服口服。

事實上,中小學每個教學崗位,大部分教師都可以勝任,重要的是出力不出力、實幹不實幹,這就完全憑教師的良心。對於一個拿高工資卻幹輕鬆活,讓拿低工資的人去挑重擔的學校,老師們心理怎麼平衡?心情怎麼舒暢?憑良心而言,老師們的積極性怎麼會很高?如果對自己的工作和待遇,教師們自己尚且不滿意,又怎麼能讓全社會對教育對教師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